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不来援,又在昭德城附近架起了袍车,要是昭德再不破,就准备日夜
    击。
    自中旬起,气候转凉,李军攻势更加凶猛。义军虽然兵力不少但苦于器械简陋,尤其是弓弩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在远程给予敌人打击。每每要等到敌人攀上城头之后,再近身肉搏。城门几度被撞烂,都是马扩组织敢死之士将入城之敌堵回去。几十天打下来,双方都是伤亡惨重,义军知道求援无望,士气逐渐低落。
    如果昭德一丢,李军就可经壶关南下直入泽州,那么河东全境都有可能沦于贼手。此时,若金军再南下。经修州往西,过去就是关中平原。当其冲的就是正在恢复展中的陕华路!因此,昭德能否保住。直接关系到陕西安危,马扩深明这一点。因此时常身先士卒,激励部下。在西军进兵河东时,他就已经知道了徐卫因父丧而丁忧的消息。义军将士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认为徐总管不在,咱们义军就不会有人搭理,是死是活,陕西都不会看一眼。而且。那手上沾过义军鲜血的曲大帅如今作了河东经制使。还有什么指望?
    有鉴于此,马扩谎称,朝廷已经将徐卫夺情起复,不日必将率大军来援,只要咱们守住昭德,护住陕西,那就是大功一件!
    李军用壕桥鹅车不能奏效,从中秋节开始,动用了大批袍车,昼夜不停地轰击城池。因为没有弓弩的压制,李军的袍车甚至十分嚣张地架到了距离城池几十步的距离。义军将士在城头上,只能缩着,眼睁睁看着一块接一块的大石在头顶呼啸。落入城中,士气降到了极点,,
    再这么对峙下去,恐怕等不到李军粮尽,城池就会陷落。马扩万般无奈之下,于夜间组织骁勇之兵突围。不是为了偷袭,而是为了去搬其他义军来援。可问题是,现在义军没有了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战,谁也顾不上来救昭德。马扩,几乎陷于绝望之中,他的部下甚至有人动了投降的念头”
    八月二十一,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尽管河东大战,但定戎城内仍旧一片太平景象。受战火重创的城池已经修复,各行各业逐渐有了起色。街上的行人也日渐增多,百姓们脸上,又有了笑容。
    纷州一战,再到后来的郭栅镇阻击,虎捷伤亡较大,大佬徐卫又回乡奔丧。政务方面,鲜是有了陕西派来的通判打理,军务呢,在王彦吴阶领导下,正加紧操练,尤其注重革新战法,专门针对重骑兵。
    徐卫和李贯打马入城的时候,现他们的就是把守城关的士兵。没了主将,又打了败仗,虎捷将士们这段时间跟没娘的娃一般,徒然看到知军大人归来,士兵们放声大呼:“徐知军回来了!”喊归喊。愣是没有一人敢离开岗位。
    当兵的不敢,老百姓可不管这些,一见徐卫,哗啦啦一片涌过来,堵了一个水泄不通。李贯正在那儿呼呼喝喝。让百姓让开道路时,忽闻铠甲铿锵之声传来,举目望去。只见一队军士跑步而来,那领军的,不是副都指挥使张庆张机宜是谁?
    张庆在卫士协助之下挤进人群。看到徐卫,头一句话就是:“你可算是回来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活见鬼了
    徐卫翻身下了马。古即问道!“怎么回事。”“
    张庆满脸苦相,正欲开口,四周一望。扯了他一下:“衙门说去,这也不是地方那四周百姓七嘴八舌的,有些向知军问安,有些消息灵通的,还凑到跟前说着节哀。徐卫没空寒暄,作个四方揖权当谢意。随张庆一道,匆匆往衙门而去。
    徐卫上次到京兆,软磨硬泡,李纲终于答应给他加派人手。结果就来了俩,一个通判,一个司法参军。他二人踏进二堂的时候,通判正在察看提刑司就关西镇凶案给定成军的复函。见徐卫到来。赶紧离开公案,快步上前拜道:“下官辛赞,见过知军。”这通判虽说可视为知州知军的副手,但他们的品级多为正八品,与知州知军相差甚远,取“大小相制”之意。
    徐卫拱拱手,点了一下头,就想跟张庆别处说话,这位辛通判却又说道:“提刑司说关西命案疑点颇多。尚有推敲之处,因此打回定戎重审。知军大人,是不是
    徐卫人已经跨出门槛,听到这话回头应了句:“你看着办就是
    “是,那下官将便案卷调给司法参军,大人以为妥否?”辛赞追在后头问道,却见徐知军与张机宜两位,早夺门而去了。
    离了二堂,两人寻个偏室坐下,徐卫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问道:“快说,河东局势如何?马扩可有什么举动?。
    张庆本来装着一肚子话要说。可临到头了,却不知语从何起。沉重地叹了一声,无奈道:“河东多半怕是不保。”这句话听到徐卫耳里。不啻一声惊雷,河东南部是他费了许多精力才有的局面,张三是个。稳重之人,如果没有把握,他是绝对不会信口雌黄的。
    如果连他都这么说,那河东局面可能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三路西军一败,李植简直是豁出命不要,疯狂进攻!我估摸着”。话网说到这里,听到外头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却是王彦吴阶两个闻讯赶来了。二人进屋之后,匆忙地作个揖,开场白跟张庆一模一样。
    “知军大人总算是回来了!”
    “来得正好,还是让晋卿说吧。河东局势他最清楚张庆沉声道。
    吴阶也没有丝毫客气,一坐下来就说道:“知军,昭德守不住了!到今日为止,我箕着已经有四十天了。据说李家父子全力扣成,那袍车如林而立,城墙都轰塌了”。
    徐卫越听眉头拧得越紧:“其他义军就坐视不管?不还有经制司么?曲大帅就没什么动作?陕西也视而不见?”
    此时,王彦冷哼一声:“我倒向上报过,可帅司根本没理会。”
    “听说曲大帅以河东经制使的身份下过命令,可义军因为河中事件,对他成见很深,根本指挥不动。至于宣抚司和制置司,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再说了,西军新败,锐气受挫,哪里顾得上河东啊。”吴阶满面忧色地说着。
    也怪不得虎捷乡军这些将佐们如此焦急,昭德一丢,也就等于河东全失,往西一走,谁最先倒霉,当然是定成军。此地是弟兄们浴血奋战。苦心经营的根据所在,万一有失。从前种种心血岂不白费?
    徐卫自然更着急,好不容易把定戎弄得有点起色了,便宜不能让女真人占了去。站起身来。走到窗口吹了阵凉风。部下见他若有所思。也不敢出声打扰,好一阵之后,听他问道:“我军折了多少人马?”
    这次出兵河东,虎捷乡军是军都虞侯吴阶挑头,听知军问起战损,遂起身半跪于地请罪道:“虎捷七千出河中,撤回定戎时,只剩三千于众。这是卑职的过失,请知军处分。”
    徐卫摇摇头,背对着众将道:“追究责任,也等镇住河东再说。现在虎捷最多还能调动作战部队一万三四千,可我不能把老本都搭上。河东又不是我安戎的,其他人也得出出力。”
    剩下三人面面相觑,这恐怕不太可能。此次进兵河东,曲大帅带着陕华兵冲在最前面,尤其是他亲掌的华州军。结果汾州一败,整个陕华兵回来的一半不到。这节骨眼上想要其他人帮忙,可能除了同州的徐知州,没谁会应声。
    “据说姚平仲到陕州以后,练了精兵万余,河东作战,你们认为他部下战力如何?”徐卫突然问道。
    怪了,知军怎么打起姚希晏的主意来?人家不但是陕州兵马都总管。还是陕华副帅,再怎么也轮不到你去调吧?
    “士卒颇强悍,进退得当,号令严明。郭栅镇阻击时,就是陕州兵与虎捷并肩而战,那个杨再兴尤其骁勇,卑职上阵多年,也没见过此等万人敌吴阶试探着答道。
    徐卫听罢暗思,姚平仲虽说跟自己关系不怎备样,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相信他也不含糊,我调个杨再兴,再搭上两三千兵,估计他也没说的。河中府张家兄弟是不指望了。华州曲端的亲兵更不用说,除此之外
    向同州的四哥借点人马六可也不够啊,李植是倾巢啪冗,况且他的部队恐怕已经不是小西山那副一触即溃德性了。如果只是打李军还好说,万一女真人突然下来可不好办。
    小西山金军也就几千人,虎捷都打得极为艰苦,而且那时候统兵的还是粘罕麾下的稗将完颜突合。要是完颜妾宿再率万把两万女真兵南下,固守城郭还行,若是野战……
    三人正眼巴巴等着示,不料徐卫突然转过身来,大声道:“吴阶。集结部队,开到关西,张庆,准备粮草,我明天一早得去趟京兆。”
    三人同时一惊!这不得军令,谁敢擅自动部队?帅司那位本就与知军不和,要是知道这事,还不闹翻了天?就是急于救河东,也不能拿自己脑袋不当回事吧?徐卫见三人都同一个表情,这才想起朝廷派钱成到大名府给自己下诏,这会儿。估计命令还没有传到定戎来。遂将带在身边的诏书取出。
    慈、修、泽、平阳、昭德招讨使?同节陕华兵马?三人看到格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各各对视一眼,都有惊喜之色!既然知军现在手里有了权。那办起事就方便许多!有招讨使这头衔在,出兵之后,是停是留,是战是守,不用等上面的命令。有“同节兵马”的权力在,就可以绕开陕华帅司,想调谁就调谁,但凡陕华路兵马,都可指挥!
    但马上,三人都意识到。整个陕华路里。曲端亲掌华州,河中府张家兄弟又是他的亲信,姚平仲一开始就跟知军相争不下,算来算去,还是只有同州徐胜。
    恐怕,这也是知军要去京兆的原因。
    “知军,卑职认为,在大军出动之前。是否先遣人入修泽之地,命令各路义军齐聚昭德决战。不管他们动不动,一定要将知军起复,即将东进的消息传递出去!还有,陕州距定戎最近,是不是连夜调兵?姚副帅自然是请不动,但至少将杨再兴调来听用。”吴阶适时建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