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个国家与战争的策源地、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德国仅一海之隔,但在大战中始终严格恪守中立,当大半个欧洲战火纷飞的时候,这里是为数不多的净土之一。持久的和平稳定带来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完成工业化之后,瑞典成为欧洲最发达和富裕的国家之一。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个通常不封冻的港口城市,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总有大量的渔民驾着渔船出海捕鱼,负责港口防卫的海岸守备部队和海军舰队算是欧洲最轻闲的一群军人。然而就在德国柏林发生政变后两天,瑞典海军的巡逻舰队在斯德哥尔摩以南的海面上发现大片烟云,稍后出现在瑞典人望远镜中的是一支飘扬着黑兀鹫十字海军旗的舰队。
“上帝啊!那是战列舰!”
瑞典海军巡逻队的指挥官吃惊的几乎失足摔倒在地板上,1艘无畏战列舰、2艘装甲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对于美日等海军大国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瑞典海军可怜巴巴的几艘战舰来说简直就是一支庞大到令他们感到恐惧的舰队。
那支来自波罗的海彼岸的是德国波罗的海舰队主力,为首的“海神”号战列舰正是3个多月前从俄国海军手里俘获的甘古特号,在进行修理和改装之后,这艘强悍的战舰成为德国波罗的海舰队的第一战舰和旗舰。随同“海神”一同到来的,还有2艘布伦瑞克级装甲战列舰,以及1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
古斯塔夫五世和他的将军们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大吃一惊,倍感绝望之际,德国驻瑞典大使转来国内的文件,原来那支德国舰队并不是前来与弱小的瑞典海军作战的,他们在瑞典外海徘徊的目的,只是前来迎接他们尊贵的皇后和王子公主。古斯塔夫大大的送了一口气,随即以盛大的仪式恭送辰天的家眷登上德国战舰,大半个瑞典海军前来护航,然而这些瑞典战舰在德国舰队面前显得如此寒碜。
在自己的北欧邻居面前,辰天的海军小小的炫耀了一把。
在国王们左侧的贵宾区里还坐着来自于各国的王室贵族,身份显赫者包括日本天皇的兄弟伏见亲王、荷兰女皇的丈夫亨利亲王,其余的则是一些欧洲小国的亲王和大公。与这些具有王室血统者区分开来的,是另外一群身份不俗的使臣,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总统特使戴维斯、日本外交大臣加藤高明、法国外交部长米勒兰。
由于日美舰队于几天之前在东太平洋区域发生对峙,各国对于两国关系的猜测颇多,这两个在太平洋区域举重轻重的国家之间的对话决定了这一地区局势的发展。政治家们纷纷揣测着战火在欧洲平息之后,美日之间是否会爆发另一场战争。法国外交部长米勒兰则是法国战败后首次出现在国际场合的法国官员,法国新内阁和政府将以何种姿态立足欧洲,这也是政治家们关心的话题。
位于辰天右手边的是帝国的大臣和将领们,位于首位的是帝国海军之父、辰天的忠实支持者提尔皮兹,这位海军大元帅今天一身戎装,胸前佩戴着象征最高荣誉的大十字勋章,在新内阁里他依旧担任海军大臣一职。位于提尔皮兹右侧的是鲁普雷西特王储,这位巴伐利亚王储拥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大战爆发之前就是陆军中少数经历过实战的高级将领之一,加上对于皇室的忠诚,他无可非议的成为了新任陆军大臣并暂时兼任陆军总参谋长。
位于提尔皮兹和鲁普雷西特之后的是新内阁首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在1月2日政变结束之后,前首相伯恩哈特。冯。比洛随即和其他内阁大臣一道辞职,之后与法尔肯海因等人一道被禁卫军秘密逮捕。国会投票通过辰天的皇位继承权议案之后,随后推选出以贝特曼为首新的内阁,支持扩张政策的自由党议员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出任外交大臣。
在观礼台右侧就坐的是陆海军的将军们(空军的军官暂时还没有准将以上军衔者),经历过那场流血冲突的将领要么得到晋升要么被解职,马修、奥利、鲍姆、格拉夫一同晋升中将。将领们的座位根据军衔分陆军和海军而坐,虽然位置是分开的,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皇帝的治下,德国陆海军会有不同于以往的融洽关系。
战争与和平 第二章 南瓜马车
头戴尖顶头盔、背负方形包囊、肩扛毛瑟步枪,灰色的军服、澄亮的皮靴,鹰勾鼻、小胡子,这就是世人眼中德国士兵的形象。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战鼓声响起之时,刚刚还一片吵杂的街道和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军乐队奏乐,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伴随着嗑嗒嗑嗒的马蹄声,羽束银盔、衣装鲜艳的骑兵最先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优雅的骑士高傲而冷漠,高大的战马俊美而健壮。腰挎佩刀的军官团开路,手持长矛的枪骑兵紧随其后,这几乎是威廉二世时代最常见的开局,这次阅兵也不例外。
在骑兵们后面,整团整团的步兵踏着轻快的鼓点行进在宽阔平坦的法兰克福大街上,手持指挥刀的军官们位于步兵方队前列,士兵们十人一排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右前方观礼台。
庞大数量的步兵队列看起来巍为壮观,放眼望去竟然见首不见尾,足足半个小时之后人们才在队伍的尾部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由战马拖曳的炮兵部队不紧不慢的跟随步兵而来。战争爆发之初,德国的炮兵尤其是重炮部队就表现出非凡的实力,他们很好的继承了普鲁士军队擅长使用大炮的优良传统,火炮的威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出现在法兰克福大街上的有76。2毫米口径的1896式加农炮、105毫米口径的1909式轻榴弹炮、105毫米口径的1904式重加农炮和150毫米口径的1902式重榴弹炮,更大口径的火炮,例如可怕的305毫米和420毫米则因为体积重量以及技术原因没有出场。
此次参加阅兵的部队共有15万人,禁卫军以及参与政变的部队各占一半。这些士兵在不久之前还面对面的厮杀,此刻却没有半点仇恨的站在了一起。目前柏林的控制权重新回到了禁卫军的手里,不过这已经不是威廉二世时代的那支禁卫军了。这支由旧禁卫军和东普鲁士近卫军合并而成的部队最高统帅仍是皇帝本人,但不再划分成若干防区,而是最为一个整体守卫柏林。此外,禁卫军新设立了司令官一职,司令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平时根据皇帝的命令指挥和调动禁卫军各部,突发情况下可自行决定采取何种应对手段。第一任禁卫军司令官由马修将军担任,奥尔格将军将接替其东普鲁士集群指挥官的职务,奥利将军仍担任德国远征军司令。
在发生过战斗的大街小巷,阵亡者的尸体以及地面上的血迹已经被清理干净,但枪炮留下的痕迹需要更多时间来修补。包括柏林市民在内的绝大多数德国人都将这场流血事件当作是一场小小的平叛行动,知道真实内情的除了参与行动的高级将领之外,就只有少数嗅觉灵敏的间谍和政治家了。
几天之前,德皇威廉二世的死震惊世界;几天之后,新皇吉安鲁吉。威廉三世的加冕无人惊讶。
贵宾席上的各国使臣和武官翘首以待的看着行进队伍,然而令大多数人感到失望的是今天的阅兵式上仅有骑兵、步兵、炮兵和为数不多的装甲车辆,而在法兰西及不列颠大显身手的陆战利器——坦克却未出场。
参阅部队从观礼台前经过的时候,辰天一直昂首挺胸的站立着,士兵们士气高昂的行进着,除了军乐声和战鼓声之外没有任何的口号,整个场面壮观而肃穆。
辰天和他的军队所表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坚韧傲然但不嚣张跋扈的姿态。
论队列,论服装,柏林举行的这场阅兵式无法与另一个世界中华民族盛大的阅兵式相比。这些士兵集结到一起还不到一个星期时间,阅兵仪式的彩排也只进行了一次,但在辰天看来,这支军队虽然没有横竖成直线的整齐队形,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却有其独特而宝贵的东西——严谨与踏实。
看着行进队列中不足万人的骑兵,辰天心中有种淡淡的无奈和遗憾,在1月2日凌晨的那场冲突中,柏林的12万禁卫军中有5万多人加入到战斗中,结果11;232人受伤、3;217人死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骑兵部队。奥利指挥的进攻部队伤亡也达到8;856人,其中包括1;622名海军官兵。此外,法兰克福兵团在海军部队和马修兵团的联合袭击中损失了3;389人。虽然辰天很清楚在这样的政变中流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帝国精锐的士兵在内斗中牺牲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政变成功之后还出现了令辰天颇为感动的一幕,当国会召开会议并进行投票之时,数千名士兵带着战斗的疲倦和伤痕默默守候在国会大厦外面。当天中午12时,国会投票通过了新的议案,由帝国的代皇储吉安鲁吉。威廉继任帝国皇位,沉默了一个上午的柏林顿时成为沸腾的海洋,近10万政变部队的官兵忘情欢呼。
对于政变中出现的伤亡,德国政府和军队进行了低调处理,阵亡者的家属得到了相应的抚恤金,伤者也按照战时标准得到了战伤补贴,一些勋章颁发给了参与进攻的官兵。率部抵抗的南区、中央禁卫军统帅被解职,军事法庭随后对他们进行了控告和审判,二人均被判处终生监禁。
骑兵之后的步兵让辰天依稀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三四十年代叱咤欧洲的那支德国军队,尤其是一些已经装备了M16钢盔的步兵团,从外表上看起来与第三帝国的步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辰天的努力下,东普鲁士军团带头建立了机械化步兵师,使得步兵部队的反应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随后第5集团军和其他部队也陆续建立了机械化步兵部队,不过此次不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