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关于那两艘恶魔德舰的具体性能,英国人现在也有了初步的判定结果。

卑尔根之战后,身负不轻内伤的纳尔逊号战列舰返回本土维修,英国技术部门的人员上船仔细检查了舰上五处被德舰主力舰炮打中的创口,借此推断对手火炮的穿透能力。

然而检查的结果,令人震惊而又绝望。除了那发意外的跳弹外,余下命中的四发都形成了可怕的击穿效果。检测的结果出来后,英国专家都认为,纳尔号上的主装甲带根本就抵挡不住对手同级别的十六英寸舰炮。

而沙恩姐妹舰的装甲厚度,在当时清晨的炮战中,英国海军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战斗中两舰也多次被英国海军打出的从十四到十六英寸口径的炮弹命中,但由战场反馈的情况看,实战中的效果都很一般。那些炮龄在二十年左右的“老炮”,明显已啃不动德国新锐战列舰的厚皮了。

这一结果令皇家海军上下集体抓狂。因为皇家海军寄以厚望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原设计要用于对付沙恩姐妹舰的该级战列舰,其主炮口径仅仅只有十四英寸。

虽然新研制的十四英寸主炮威力比旧式的同口径主炮要大,但卑尔根海战的结果表明,在对手厚实的装甲面前,就连十五英寸主炮的威力都显得明显不足,还未造好的乔治五世级的首舰,威尔士亲王号,其主炮还未装上军舰,就已经过时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恶果,正是从前英国人将沙恩姐妹舰视为“战巡”造成的。

1938年到1939年,德国大批新锐战舰纷纷下水服役,已经引起了英国海军的警觉。英国首相张伯伦因此要求加快国内新舰的建造速度,但是由于承平日久,英国国内的造船能力蜕化严重,新式的舰炮的开发更是严重拖沓,技术流失严重。

当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性能大体数据浮出水面后,给英国皇家海军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原先为了节省预算的英国政府总算愿意掏出真金白银来,将该舰的火力设计由十门主炮恢复成了原定的十二门,并要求造船部门尽早地建好该舰以应对沙恩级的压力。

然而一战之后的大英帝国造船业萎缩严重,火炮制造、研发能力也严重下降,技术流失更是严重。更要命的是,新制火炮的开发因为从前的经费不足,观念混乱,拖拖沓沓,问题成堆。比起一战前皇家海军领跑全世界海军发展方向,唯我独尊的气势,二战前的皇家海军,已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虽然明亮,但日薄西山的衰样已在不停地流露出来。

英国这个国家在二战时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身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大英帝国的基础科学水平,在二战时完全有资格自称世界第一,火炮制造技术自称第一别人也难以指责。问题是:他们上级指导部门的脑子,却是奇葩无比。

一战之时,已经证明了大舰巨炮的正确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是越大越好早已是公认的“常识”。可是二战暴发前十年,英国海军却脑洞大开的,把研究精力和科研经费,都投入到14英寸主炮上,威力更大的16英寸主炮的开发挖潜工作却由于缺少经费,爹不亲,娘不爱,由此滞留不前。

诚然,为乔治五世级开发的新式14英寸主炮威力强大,超过了同级别的各国所有的14英寸炮,但开发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甚至影响到了主力舰服役。偏偏其四联装的主炮炮塔结构过于复杂,问题多多,作战时可靠性极差,整个就是得不偿失的错误选择。

当“魔改”后沙恩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被英国人得知后,有感于沙恩级战列舰巨大的威力,英国人这才想起来似乎需要重新考虑增加军舰主炮口径问题了。可是当时已是1937年年底,乔治五世级已经开始建造,一堆的十四英寸的炮管也已经造好了一小半。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四联装炮塔十四英寸炮不是不能变更成三联十六英寸的炮塔,也不是开发不出来。只是这需要更多的经费,也需要的更多时间去等新火炮的开发,偏偏这两样,英国皇家海军都没有。

换新炮的钱谁出?战争之前,国会管理海军军费的老爷们,是无法容忍海军把造好十四英寸火炮直接弃用的?尽管海军部长丘吉尔上窜下跳高呼海军需要更大口径的主炮,却因为一个钱字,不得不又捏着鼻子继续使用十英四寸的主炮设计——这时英国政府实在也没有办法了,1938年后,欧洲上空的战争硝烟味越来越浓,如果乔治五世级继续停建等新主炮的开发,那么新式战列舰要什么时候才能服役?

1939年开战前的英国国内,其实象极了1894年前的清廷。战前十几年,拼命地削减科研和海军方面的经费,等战争顶到鼻尖上了,才匆忙到处掏大钱当凯子疯狂采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脚的狗屁倒灶的事是做了一堆堆一票票。

历史上威尔士亲王号要到1941年三月才正式完工下水服役,不过那个历史位面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始终将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堵在家里,所以造新舰时也是不紧不慢。

而这个位面则不同,挪威海战之后,意识到自己主力舰速度太慢的缺点后,英国国内的船厂就开足了马力进行三班倒工作,威尔士亲王号的服役速度会比历史上早好几个月。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时想要将其三座四联装十四英寸的主炮换成三座三联装十六英寸的主炮,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1940年时,丘吉尔的美国之行,除了象“英奸”一般,被迫“出卖主权”,答应美国趁机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换取其军备军火方面的支持外,另外就是请美国帮助制造十六英寸的主炮炮管。

除了答应美国极苛刻的条件外,大英帝国还被迫对美国开放了大英帝国绝大部分的高新技术。

后世的很多军迷,认为二战时德国科技第一的不少,这些人在老军迷眼中通常被称为德痴德棍军白。

也有很多军迷认为二战时美国的科技实力世界第一,但实际上,当时就科技实力来说,真正第一的应当是英国。在科技能力方面,英国才是二战科技树爬得最高的国家。只是受制于自身国力有限的影响,无法充份地将这份科技能力转化成生产能力。

二战时,航空兵器方面,最关键的核心发动机,最好的液冷发动机,是英国梅林发动机极其后续的增强版狮鹫(也叫格里芬)发动机。

而在风冷式发动机方面,美国的双黄蜂发动机R系列虽然也牛逼哄哄,但同时代英国的Sab风冷发动机和其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仗着基础科学,尤其是材料学上的传统优势,同等性能的英国风冷发动机的气缸重量还比美国的轻四分之一。

最好的航空机枪虽然是美国的M2机枪,但最好的航空机炮,却是英国HISPANO(西斯潘)机炮。

陆军火炮方面,最好的反坦克炮是英国的十七磅炮,其使用的脱壳穿甲弹,更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此种炮弹的国家,比别的国家先进了整整一代。

而坦克发动机方面,英国坦克使用的流星发动机,同样也是极出色的汽油发动机。虽然比不上同期苏联T34的B2柴油机,但比起同期的德美坦克汽油发动机都只有过之而无及。

由于观念上的原因,英国人开发出了最好的航空发动机和航空机炮,二战最好战斗机的名头,后来却被使用了英国发动机的野马战斗机抢走——但就格斗性能来说,喷火14以后喷火战斗机,格斗性能是在野马之上的,只是航程不如。

而虽然英国拥有二战最好的坦克炮,但英国二战的坦克,也因为其奇葩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思想,二战时开发出了一堆的奇葩无比的产品,直到战争接近结束时,才开发出了后来在中东战争时大出风头的百人队长坦克,但这时战争只差几天就结束了。

海军炮方面,美国大型舰炮的拉膛线技术,一直都是弱项。因为膛线质量问题,一直到三十年代前,美国海军舰炮的射击命中率都极有问题。

至于雷达和电子技术方面,英国产品也是能和美国并驾齐驱不落下风的存在。

其实上到英美签定《大西洋宪章》前,英国的科技水平都是普遍高于美国,美国占优势的地方很少。

而美国可怕的地方则在于,其拥有将“高科技”转化为实质性的武器装备,同时以“海量”的产能爆发出来的工业实力。

《大西洋宪章》签定之后,英国人被迫将自己的家中牛黄狗宝,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全部向美国开放进行所谓的“技术交流交换”。从资金到技术都得到了大补的美国,仗着国力的优势,方才大踏步的追赶上来。

而这个位面,由于英国海军在前期败得太惨。类似于《大西洋宪章》后英美“技术交换”的局面,在丘吉尔战争中第二次访美之后,被提前了。被德国逼得走投无路的英国人,被被迫将家中上百年的积累,无论是财富还是技术,敞开了和美国进行“交流”。

1940年二月三日,经过十余天的谈判,丘吉尔在华盛顿和美国总统加纳,签署了一份名为《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协议。

协议的内容,无非就是另一个位面罗斯福对丘吉尔“打劫”的翻版,只是其提前一年多开始。

协议的内容包含:英国用其在北美地区的一堆小岛,换得了美国手上共计五十艘老式驱逐舰——他们中最年青的,其舰龄也高达十八岁。比起日本人“扔”给英国人的那批古董,美国人的宰起人来同样更狠。

同时英国同意对美国全面开放其殖民地市场,以书面协议的方式承诺在战后允许东南亚地区“独立自治”,实行美国人一贯主张的“门户开放政策”。

印度方面,英国同意对美国开放市场,实行美国人主张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大批的美国商品得以涌入印度。

而作为交换条件,英国人得到购买美国人出售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的“许可”。

总而言之,丘吉尔在华盛顿,是遭遇了加纳总统赤裸裸的抢劫。在这过程中,若不是其“日本盟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