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政的时间;一般在早上八点左右;所以又称早朝。康熙的御门听政;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他说:一岁之;昧爽视朝;无有虚日。亲断万机;披览奏章。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节、重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
康熙理政不仅勤;而且慎。康熙一生谨慎;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事;反复调查;慎重决策。如治河这件事。
1706年治河;康熙在御门听政时;臣们发生意见分歧。经过调查、面奏、辩论、验证等;从正月初十日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七日结束;整整进行了一年;才做出决策;真可谓慎之又慎。而康熙治河决策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重视治河。康熙亲政后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事;书写在宫柱子上。
第二;寻根溯源。比如黄河;他派侍卫探查黄河之源;到星宿海;往返万余里;并绘成舆图。这是国历史上第一幅经过实际踏查而绘成的黄河图。另如永定河。康熙巡视北京通州段河堤;随驾的有皇太子、皇四子、皇五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七子等。他命诸皇子分钉木桩;学用仪盘;亲自检测仪器;记录测量数据。
第三;任用能臣。康熙任用治河名臣靳辅和陈潢。靳辅;汉军镶黄旗人;以安徽巡抚授为河道总督。受命后;一日八上奏疏;报告治河之策。他的治河方略是:统审全局;河运并治;浚河筑堤;束水攻沙;多开引河;量入为出。他重点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交汇的清口。陈潢;浙江杭州人;善治水;负才不遇;题诗祠壁。靳辅见而惊异;访得引为幕友。疏奏多由陈潢起稿;施工亦由陈潢监理。他们督率民工;日夜辛勤;治河成。但是;靳辅受到诸臣合讦交攻;发生了意见分歧。
第四;御前辩论。河道总督靳辅与直隶巡抚于成龙在治河方略上意见相左。争论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治河水退后出现的田地;是实行屯田还是由豪绅垦占?另一个是为了使河水通畅顺流入海;是开浚海口还是修筑堤?康熙不妄加论断;而是命双方在乾清门进行御前辩论;各申己见;互相驳难。关于屯田于成龙说:屯田夺民产业;不能实行!靳辅则说:丈出之田;作为屯田;抵补河工所用钱粮。因属吏奉行不善;民怨是实;臣无可辩;唯候处分。关于开浚海口;靳辅的意见是:开海口虽可泄水;但可能引起海水倒灌。于成龙的意见是:要是加高河堤;堤高一丈五尺;民居在其下面;一旦河决;无数百姓;将饱鱼腹!争论没有达成共识;决定再广泛征询意见。
第五;集思广益。辩论双方各有各的理由;康熙不能决断。他又命乡里临河的在京官员;书写己见;上报朝廷。
第六;会议裁决。康熙帝听了两方面的陈述;看了臣的疏报;交九卿会议裁决:采纳了于成龙的方案;将靳辅罢官;陈潢被削职、逮京后病死。
第七;实践验证。康熙帝曾数次派臣视察河工;检验朝廷辩论的意见孰对孰错。后康熙帝南巡阅河;靳辅扈行随从。回京后;康熙肯定靳辅治河功绩;复还他的原来品级。
第八;改正错误。靳辅之后;命于成龙为河道总督。康熙帝召于成龙入京;问:过去你说靳辅之短;现在怎样?于成龙回答:臣那时妄言;现在也按照靳辅的办法去做。这是对靳辅治河方案最好的结论。
第九;断不出书。康熙悉心治河数十年;撰写治河论述;河道总督张鹏翮请将治河谕旨编纂成书;雕刻颁行;永久遵守。康熙说:前代治河之书;无不翻阅;泛论虽易;实行则难。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今日治河之言;欲令后人遵行;断不可行。这表现了康熙可贵的谦逊的科学态度。
以上九点能够做到其的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是明君了;何况康熙件件做到了呢!
此外;康熙还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不过他的巡视主要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出于政务的考虑。从这个角度看;康熙巡幸是勤政的反映。在巡视过程;他尽量避免骚扰百姓;并时常稽查强行买卖、扰害百姓者。
康熙继承了儒家为政仁爱的理念;并在施政过程加以实践;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康熙身后谥号为仁皇帝;这个仁字;恰恰是康熙一生为人、行政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康熙区别于清朝其他11位皇帝的一个显著特点。
康熙屡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免钱粮达545次之多。他赈灾;设义仓;关心民众疾苦。他宣布: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雍正实行摊丁入地;国长期以来的人丁银被免除。其正面影响是减轻了人身依附;其负面影响是刺激人口增长。乾隆时人口到3亿;道光时则突破4亿。
关于康熙的仁爱;可以举一个例子。1677年;康熙在塞外视察时;发现一个人僵卧在路旁。他亲自询问;知道这个人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在回家路上;因为饥饿;躺下起不来。康熙立即下令给他喂热粥。等王四海苏醒后;将他带到行宫。后给王四海盘缠;送他回家。
1679年;北京地震。康熙下令开设粥厂;还让太医院给伤病者送医送药。1722年春;康熙帝年近七十;他为了表示敬老;曾将65岁以上的满汉在职官员;以及告老还乡、得罪被遗送回原籍的旧官员;统统召入乾清宫;饮酒吟诗;直到黄昏才散席。参与盛会的有一千多人;故称为千叟会。
康熙的仁政措施之一是惩办贪官、表彰清官。清官是康熙帝的一面旗帜。康熙朝最著名的清官于成龙;有个绰号叫于青菜;就是因为他虽贵为封疆吏;却常年不吃肉;只吃青菜。
于成龙;先任广西罗城县知县;当时已经45岁。罗城位于万山之;历经战乱;没有城郭;遍地榛莽;县衙是茅屋三间;居民仅有6家。于成龙到任后;召集流民;鼓励耕耘;设养济院;宽免徭役;兴建学宫;县境治。史书说他居罗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于成龙升任合州知州;前往赴任时;百姓倾城出动;痛哭号泣相送。有一位瞎子不肯离去。于成龙问他为什么不走;他回答说:我想您路上盘缠不够;我会算卦;可以沿途赚点钱;以备不足之用。于成龙很感动;就把他留下来。果然途钱花光了;幸亏瞎子赚些算命钱补充路费才到了合州。
在合州;有政绩;又迁黄冈。黄冈社会治安很乱;他装成乞丐;深入罪犯巢穴;日夜杂处;探明实情;一举端掉贼窝。又任黄州知府;再升任福建布政使。时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军多掠良民子女为奴。他集资赎出被掠妇女放还。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升为直隶巡抚。上任后;严戒馈送长官。又迁两江总督。他自奉俭约;每天就是粗米、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称呼他为于青菜。在他的带动下;士绅们改绸缎为布衣;官宦出门轻车简从。仅仅数月;朴素之风为流行。他过于劳累;死在任上。
于成龙做官;不带家眷;十分俭朴。死后;将军、都统、官吏、友人到他家一看;惟笥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就是说;于成龙的家只有竹筐里粗糙纺织品制做的一身袍子和床头几罐食盐、豆豉而已。为追悼于成龙;市民罢市;聚哭致哀!百姓家挂他的画像祭祀。康熙说: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帝表彰清官;一则是为官员树立榜样;养成一代清廉的吏风;二则是借清官监督、揭发、打击贪官;三则是派几位好官;为百姓做点好事;四则是推行仁爱理念;为自己博得仁政的名声。但是;清官往往为上级所不喜欢;也普遍为同僚所不喜欢。清官必遭贪官的嫉恨;也必遭贪官的报复。像于成龙、格尔古德、彭鹏、张伯行等无一例外。然而;康熙帝之所以仁明;在于他能明察是非曲直;而不使廉吏灰心;能信任并保全清官;而遏制贪风日长。
过人的功业;因有过人的思想;而过人的思想;因有过人的学习。学习二字;是解开康熙一生开创业秘密的一把钥匙。康熙皇帝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是二十五史惟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
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很是可怜。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一个年龄才9周岁的孩子;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形影相吊;应当说是人生幼年的最不幸。他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人常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既使人痛苦;忧患也激人奋进。幼年的忧患;激励了康熙奋发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
康熙身上有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和三种品格。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康熙的勇武与奋进;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高远与度;得益于蒙古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后来;他的开放与求新;则是受了耶稣会士西方文化的熏染。康熙帝吸收了华多民族的、西方多国家的;悠久而又新进、博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具有当时最高的文化素质。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图业;奠定了基础。
康熙是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学》、《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
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康熙皇帝对医学很有兴趣;也很有研究。他说自己年力盛时;能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