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谁知这些文人却遭其殃。最为怪诞的是杭州学府教授徐一夔为本府起草的《贺表》里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这本是极尽颂扬的话;谁知朱元璋见了发其火;他说:'生'者;僧也;这是骂我当过和尚;'光'则秃也;说我是个秃子;'则'音近贼;是说我当过盗贼。这位拍马屁拍到驴腚上的教授;只好呜呼哀哉了。在这种严酷的文字狱的统治之下;文人学士只好缩头缩脑;别说高谈阔论;发表什么政治见解;就是平时说话作文;也要心万分;否则;不知什么时候;横祸就会飞到自己的头上。
朱元璋识字不多;却特别忌讳文字上冲撞他;对于能合他心意的一些诗文词句;他也格外见爱。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访;到了江淮一带的多宝寺;见寺多宣多宝如来的佛号;就对侍从说: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随行的学士江怀素知道太祖又在考较群臣;就马上趋奉道:国号明;无更明皇帝。朱元璋一听喜;把江怀素提升为吏部侍郎。朱元璋在江淮一带遇到以前的故友陈君佐;陈君佐少有才名;朱元璋就带他出入淮扬一带。一天;朱元璋在一家店吃饭;忽有所思;又出对道: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陈君佐脱口而出对道: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极其高兴;想让他随侍左右;当一词臣;陈君佐过惯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却不愿意;朱元璋也未勉强。又过了几天;朱元璋遇一士人;见他文采风流;相问之下;知他是重庆府监生;朱元璋便命他属对;自出上联道: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那士人也不假思索;开口对道:一人为;邦国明君。朱元璋闻言喜;第二天;就遣人送去了千两黄金。
朱元璋用这些手段改善了吏治;巩固了他的统治;树立了他的威信。
另一方面;朱元璋还建立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腐蚀了知识分子的灵魂;确立了官本位价值观念。
国文化最阴暗最丑陋的部分就是官本位价值观;而最终确立官本位价值观的正是朱元璋。在明朝以前;官吏虽然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但具有真才实学的诗人、画家、医生甚至是不愿做官的山林隐士一样得到世人的尊敬。东晋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田;凡是经过九江的社会名流或达官贵人都要去他的草屋登门造访;以表达自己的礼敬。唐代的诗人李白不愿也不会做官;可全社会的人依然对他敬慕有加;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对他表现了极的尊敬。自明王朝以后;官职的才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惟一尺度。在极权专制社会;官性和人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在多数情况下甚至还成反比;官的不是依据其才能和贡献;而是依据贿赂和打击他人的权术;这样道德水准越低的人官反而当得越;得到的待遇和礼敬也越高。具有道德勇气的人;加速度地被排斥出政府之外;或被诬陷在诏狱之。这真是国最的政治悲剧。
通过竞争性考试即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是国对人类文明的一贡献;可科举制度到了明王朝却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一种僵化制度。唐宋科举考试范围很广;既有政治策论等从政艺术;也有诗词歌赋等反映人情感修养的文学艺术;有时还考天文地理历史知识;能够较为公正地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明王朝的科举考试则对题材和体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考试范围极为狭窄;只以四书五经为题材;四书五经又以道学家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试卷格式则硬性规定使用八股文。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事实上是严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的代入八股的方程式;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惟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请老于此道的八股作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日夜背诵。考试时把适当一篇照抄一遍;就象赌博时押宝一拉;押时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则落第而归;下次再来。通过这种途径考的知识分子是难得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不接触其他任何书籍;甚至连四书五经也不接触;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情感;不知道人类还有别的知识和别的情操;只知道如何做八股文和如何做官;于是一种只有国才有的官场社会形成了。
知识分子自此由社会的进步力量变为社会的阻碍力量。如果说先前的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春秋;站在时代前列的话;明王朝的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则叫人肉麻;为皇帝制春药和为太监当奴才的知识分子应有尽有。
明王朝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或部长级官员;也就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当官。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它是知识分子的惟一出路。汉唐王朝还有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明王朝统治阶层即由这类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对人的评价;完全以官职为标准;一种遗害无穷的官本位价值观自此形成。
为了使官本位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惟一尺度;朱元璋还不准人当隐士;不准主动辞官;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围绕着官打转。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庙号是太宗。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典》;以及五征漠北;80万军下安南;浚通运河;规模营建北京;等等。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干好其一件事就足以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严重受损。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明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乱世婴儿
1360年4月;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那时正是元末的战乱时期;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4年前(1356);朱元璋攻下集庆(南京);将集庆改名为应天。他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当皇帝。现在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照理应该好好庆祝一下。但几乎与朱棣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他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自然是满心高兴。这时形势已经粗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棣的生母是谁;居然还是个谜;这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个谜确实存在;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因为朱棣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他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庶子则不得觊觎。
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谓嫡子了。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实际上他的生母是个贵妃;为此演义出许多的野史和传说。有人说贵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还有人说;朱棣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入都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明朝建立时;朱棣已是一个八九岁的儿童。那时全国仍很凋敝;满目疮痍。这一切都在朱棣的幼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朱棣在宫廷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朱元璋一生都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遗憾。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宫修建了本堂.作为太子和诸弟学习的场所。堂藏有量历代图籍;供他弟兄们观览。征聘各地名儒;轮班授课;教育太子和诸王。师傅都是满腹经纶的儒;其如宋濂等。他前后十几年;向太子和诸王讲四书五经;讲封建礼法;一举一动都要合封建礼仪。
朱棣从他父皇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可以看出;朱棣弟兄们不只是要学书本;而且平时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封建规范。这对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朱元璋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文弱书生;就让他们经常做些强健筋骨的活动。他当吴王不久;看到7个儿子渐渐长了;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履行滕。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所谓麻履;就是麻鞋;行滕是指缠腿。这里是说;让朱棣兄弟7人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对长期住在深宫院的皇子们来说;虽说劳累点;但还是饶有兴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不时地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以健体强志。
他11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洪武九年(1376);朱棣已是17岁的英俊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