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演讲也被刊登在华人创办的中文报纸上。
这种中文报纸是纽约中国城内华人自己发行的小报,只在华人社区传播,影响并不大。
在美国的中国记者注意到这个情况。虽然林子轩的这次演讲在美国不会引起轰动,但林子轩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而且,这种“中国梦”的提法较为新鲜,具有话题性。
《新闻报》的记者特意采访了林子轩,让他详细讲一讲“中国梦”的内涵。
在林子轩看来,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这种复兴不仅是文化上的复兴,还有强大的军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政治体制。
国内要停止内战,统一国家,发展经济,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废除不平等条约,使国家主权完整。
它是民众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众幸福,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林子轩明白就算是讲的再好,也很难影响国内的军阀混战,不可能你说一通大道理,军阀们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那不现实,他又不是扫地僧。
但这是一个希望,一个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
记者把这篇新闻稿发回了国内,在国内倒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很多学者和文人都支持这个“中国梦”,并从各个方面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阐述和补充。
认为这是时代的呼声,呼吁国内的军阀们联合起来,放弃内战,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军阀们绝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想要统一国家,还需要一场惨烈的战争。
林子轩虽然身在美国,却在国内刷了一回存在感。
在美国,《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流行开来,意外的受到留学生们的欢迎,他们有些多年没有回国,听到这首歌感慨不已。
有些留学生知道林子轩来了美国,纷纷慕名前来拜会。
林子轩没想到自己正事还没干,倒是忙碌了起来。
他还要出版新小说,放映他带来的电影,最关键的是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高堡奇人》邮寄出去,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天,一位华人女孩前来拜访。
这个女孩叫做黄榴霜,正是曾经给林子轩写信的那位在好莱坞打拼的女孩。
黄榴霜十四岁进入电影圈,刚开始在好莱坞扮演一些小角色。
1921年,她争取到在电影《人生》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随后,她出演了好莱坞首部彩色电影《海逝》,获得好评。
1924年,她在神话片《巴格达窃贼》中扮演蒙古女奴,这个角色让她在好莱坞名声大噪,并成了电影杂志的封面女郎。
黄榴霜一直在好莱坞寻找机会,偶然听到林子轩来了美国,便匆匆赶了过来。
其实,她和林子轩只是通过几封信,不算深交。
她看过明星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觉得不比美国的电影差,她羡慕在中国电影中女演员可以做主角,可以展现演技,而不是只是作为摆设的花瓶。
黄榴霜期望林子轩能为她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第二百七十五章两位女演员
林子轩和黄榴霜的第一次通信是在1922年。
那时候林子轩的明星电影公司刚刚成立没多久,还处在起步阶段,后来凭借着有声电影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电影行业的翘楚。
那时候黄榴霜还在好莱坞扮演着小配角,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就算是丑角和坏人她都愿意尝试。
如今她虽然还没有大红大紫,却有了一定的名气。
只是这个名气不怎么被华人接受,特别是她的家人更是反对。
因为在电影中她大多扮演性感美艳的角色,以歌妓舞女女奴和招待为主。
对于传统保守的华人而言这就是伤风败俗。
黄榴霜自己也不愿意扮演这种角色,但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华人只能扮演这类角色,没有可供挑选的余地。
在种族歧视的背景下,在电影中,黄种人不能和白种人接吻,更不能通婚。
甚至很多黄种人的角色都是由白种人扮演。
比如后来让赛珍珠得到诺贝尔奖的小说《大地》,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
然而,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男女主角却都是白种人,华人只能在其中扮演小配角。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时代美国种族歧视的严重程度,华人在美国的地位连黑人都不如。
林子轩没有能力以一人之力改变整个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同样也不能帮助黄榴霜在好莱坞电影中获得一个主角的位置。
美国华人争取自身的生存权益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算是在后世,华人在美国也不可能获得和白人一样公平竞争的机会。
毕竟美国是一个由白人主导的国家。即便选出了一个黑人总统,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但他可以让黄榴霜在中国电影中成为女主角。
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正在筹拍《音乐之声》,为了走国际路线,林子轩打算把故事背景放在国外,讲述一位华人修女和一位欧洲贵族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是原版的《音乐之声》中的歌曲都是英文,一旦改成中文歌曲。总感觉味道不对。
而且。故事发生在欧洲国家,这样就避免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即便不能在美国放映,也能在欧洲火爆起来,此时的美国电影还没有到称霸全球的地步,欧洲电影依然焕发着生机。
说实话,黄榴霜的容貌在中国人看来并不是特别的漂亮,缺少一种柔和温婉的美。
然而,这正符合外国人的审美观。
在后世能在好莱坞走红的华裔女演员,在外貌上都不怎么能被中国人接受。
好在《音乐之声》的重点不是女主角的颜值。而是其中脍炙人口的歌曲,只要嗓音不是太差,凭着这些经典的歌曲,走红不成问题。
到那时。就算无法让黄榴霜在好莱坞电影中成为女主角,也能提升她在演艺圈的地位。
只是明星电影公司不可能真的跑到欧洲去实景拍摄,整部电影的拍摄在上海就能完成。
上海的租界内有各种风格的建筑,还有很多外国人,这些资源足够拍摄一部西方式的电影,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林子轩给了黄榴霜成名的机会,想要当女主角。就要回国拍戏。
至于她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要看这位一心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女孩有没有魄力了。
黄榴霜听了林子轩的介绍,她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听起来像是纽约百老汇演出的那种歌舞剧,能够获得成功么?
这种歌舞剧需要演员拥有华丽的唱腔,长期的练习,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演好。
如果是在1922年,黄榴霜会毫不犹豫的跟着林子轩回到中国,演出《音乐之声》。
但是如今她在好莱坞刚刚获得认可,手里有几个还算不错的角色,虽然仍旧是作为摆设的花瓶,却是她经过几年努力争取来的。
如果回到中国拍戏,就会有大半年的时间从好莱坞消失。
好莱坞是个竞争残酷的地方,等她回来的时候,或许早已被人遗忘。
她已经二十岁了,作为一名华人女演员,能够在好莱坞这种名利场生存下来,绝对不缺少心机,她在计较其中的得失。
是继续留在好莱坞扮演配角,还是回国放手一搏?
黄榴霜需要考虑一下再做决定,这毕竟关系到她未来的职业生涯。
林子轩也不强求,他表示理解。
如果黄榴霜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下来,他倒是要查查当中有没有问题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犹豫。
以前一无所有的时候会不顾一切的拼搏,等到有了名声和地位就会顾虑重重,害怕失去。
就好像道格拉斯希拉一样,此时这位在好莱坞混的还不错的导演绝不会跟着林子轩漂洋过海的前往东方冒险了。
道格拉斯希拉如今在米高梅电影公司担任导演。
他的妹妹瑙玛希拉与米高梅公司签定了长期的演出协议,周薪一百五十美元。
她从1923年到1925年一共出演了二十五部影片,不过都是平庸之作,没有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在好莱坞的女演员中处于二线位置。
道格拉斯带着妹妹来找林子轩,是希望林子轩能够为妹妹量身打造一个剧本。
就像是《上海假日》那种创意,能够让妹妹一举成名。
他对林子轩在创作上的才华非常佩服,在上海的时候他就知道明星电影公司的剧本大多出自林子轩之手。
这个东方人有着无数的好创意。
不过瑙玛希拉对此不怎么认同,她觉得哥哥有点言过其实了。
这位外表优雅的加拿大女孩骨子里有点小骄傲,因为曾经是选美冠军和练习舞蹈,她拥有极完美的身体曲线,还有一双灵动的眼眸。
她对自己的表演技巧颇为自信,只是一直没有遇到一个好角色。
米高梅电影公司内部竞争极为激烈,如果没有大人物力捧,根本得不到好剧本,只能出演别人挑剩的本子。
她望着这个被哥哥推崇的东方人,把心底的骄傲暂时收敛起来。
她非常聪明,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进入什么表演状态,现在的她应该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博取对方的同情,男人都喜欢这一套。
第二百七十六章随便挑
林子轩和道格拉斯的关系不错,这个家伙虽然拿了他高额的薪水,但在工作上没有藏私,明星电影公司的成功有此人的一份功劳。
只是一个剧本而已,他没有这么小气,他脑海里有不少经典的电影。
林子轩认真的打量着瑙玛希拉。
说实话,对于这个年代的好莱坞女星,他不是很熟悉,毕竟年代太过久远了。
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一大批女明星不得不退出电影圈,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如果能够活跃到四十年代,还能演绎一些经典角色,林子轩兴许会有点印象,但他对面前的女孩没有什么记忆。
这说明这位瑙玛希拉要么不出名,要么演艺生涯不长。
他之所以认真观察,就是想看看瑙玛希拉适合演什么类型的角色。
想要一举成名,不需要挑战演技,只要有一部适合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