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和门第、门望合起来就叫门阀。所以后来就用门阀这个词来指士族。所以门阀就是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的,世代为官的这样的大家族。       那么军阀呢?军阀就是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那么这么一说大家就清楚了。门阀、军阀都是阀,但此阀非彼阀。门阀为阀,靠的是声望地位,或者说得再通俗一点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军阀为阀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武装力量,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有枪杆子。那么如果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有控制能力,令行禁止,大家都服从。这个时候什么管用呢?印把子管用。我发一个红头文件,“啪”一个公章下去就搞掂了。如果天下大乱,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皇帝由天子变成了浪子到处流浪,这个时候惯用的是什么呢?枪杆子。这个时候只能用拳头说话了。所以门阀不敌军阀,斗不过军阀。东汉末年恰恰是这样一个状态,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烽烟四起,战事频仍,谁也不理谁,谁也不听谁的,各自为政。门阀不管用,得靠军阀。

       那么第一个杀上历史舞台的军阀是谁呢?董卓。董卓本来就是个地方豪强。又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那当然是军阀。那我刚才说过帝国是三大力量在支撑着,是外戚、宦官、士族。董卓进京之前,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合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进行斗争,结果两败俱伤。何进被宦官杀了,宦官被袁绍杀了。这两个柱子就没了,倒了。剩下一个士族。董卓进京以后呢还是想跟士族合作的。他甚至把一些士族绑架来朝廷做官。但问题是,董卓这个人他不会合作,他不懂怎么跟士族合作,士族也不愿意跟他合作。最后董卓和士族闹翻,董卓成了孤家寡人,烧了洛阳,劫持皇帝,跑到西安。这些士族们纷纷在各地拥兵自重变成军阀了。

          董卓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给士族当头一棒,士族阶级才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快要结束了,他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于是选出士族的代言人袁绍,准备重新夺回士族的统治地位,那么袁绍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吗?他们士族阶级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呢?他们想重新获得统治地位的愿望最终能实现吗?   

        这个时候,历史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说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中国向何处去?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有想法的两个人,就是袁绍和曹操。袁绍的想法很简单,走东汉的老路,恢复东汉的秩序。而且甚至不在有外戚和宦官这两股政治力量,最好就是我们士族这一家来统治这个国家。奉行一条儒家士族路线。所以当时很多人支持袁绍啊。你想当时各路诸侯成立关东联军的时候,为什么要选袁绍做盟主。袁绍当时的官职并不大,官职最大的是袁术,左将军。袁绍是渤海太守。第二位是韩腹,冀州牧。袁绍等于是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长。那上面还有省长呢。为什么选他做盟主,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看好袁绍。袁绍家四世三公,袁绍自己其实也还是很有才能的。所以当历史进入军阀时代的时候,门阀便寄希望于袁绍。这才有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官渡之战,曹操胜得是非常险。都看好袁绍。刘备叛逃,董承政变,这个刘表是心里面是偏袁绍嘛,孙策在后面做小动作,偷袭许都嘛,还有周围的郡县都背叛曹操投靠了袁绍,孔融更加是在许都大放厥词,散布袁绍不可战胜之神话嘛,被荀?驳斥。后来曹操战胜袁绍以后,从袁绍大本营里搜到很多自己这边人给袁绍那边写的那些书信。他不敢追究,一把火烧掉。他其实是不敢追究的。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官渡之战曹操胜利了,袁绍失败了。这样士族地主阶级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而曹操走的是什么路线呢?他要建设的是什么政权呢?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是,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而曹操的路线在北方中国得到了推行,一个法家寒族的政权开始建立起来,但是曹操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理想。为什么呢?南方对抗北方,他过不了长江。当时长江沿线三个州,扬州、荆州、益州。州牧都姓刘,扬州牧刘瑶,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焉死了以后是刘璋。都是宗室,刘表本人还是名士。由于长江的阻隔,由于南方对北方的对抗,孙权和刘备起来了。孙权和刘备起来以后就有了第三次重要的战争,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孙权吃不掉刘备,刘备也吃不掉孙权。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实际上是诸葛亮和孙权达成协议,二帝并尊,瓜分天下。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就很清楚,整个三国的历史就是士族地主阶级试图成为统治阶级而被另外一些力量所阻挡的历史。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阻挡潮流的力量。所以我称之为逆流而上。是反潮流的,但是魏 蜀 吴三国最后都归于晋,而晋就是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三家归晋就是天下归士族。但是魏 蜀 吴三家他们的建国道路是不同的,他们的归晋原因也是不同的。那么他们的建国之路和他们的归晋原因又何在呢?请看下集…殊途同归。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画外音:汉末大乱之际,在英雄备出的历史舞台上,曹操、刘备、孙权最终一军突起,分别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在风起云诵之后,魏蜀吴三国又巧然的同归于晋朝,那么如何揭开这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迷雾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上一集讲到陆逊之死深层的原因是孙权与士族的矛盾冲突所致,这种情况在曹操、刘备、诸葛亮那里同样存在,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是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建立的,曹操、刘备、孙权也无意于建立一个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权,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建国之路都是逆流而上。那么同样面对士族阶级的抵抗,曹操、刘备、孙权在建国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呜?魏、蜀、吴三家最终又为什么会同归于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曹魏的道路呢?我称之为非和平演变,也可以叫非宫廷政变。为什么呢?因为曹魏的天下实际上是他用武力打下来的,是武装夺取政权,但是最后交接的那个仪式是禅让,禅让给人感觉好象是和平演变或者是宫廷政变,或者叫做和平过渡,无以名之,所以我称之“非和平演变”,或者非和平过渡,或者非宫廷政变。那么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我们不是把政权叫做上层建筑呜?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成一栋房子,那么建立一个新政权呢?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盖房子。那么曹操呢?曹操我们就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个开发商兼建筑师,他要盖一栋新房子,因为他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那么他能不能盖呢?能,他迎奉了天子就等于征得了土地,他战胜了袁绍就等于取得了资质,他现在是一个有土地的开发商和一个有资质的建筑师,那他就可以盖房子了。但是曹操马上就发现他有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他批得这块土地上有一栋房子,东汉嘛,这个房子不能拆了,他拆了这个房子他就要失去这块土地,所以他不但不能拆房子,他还要装出一副很维护这栋旧房子的样子,象一个精心呵护这个家的老管家,而不能充当一个强行拆迁的开发商,他不能强行拆迁,那他怎么办呢?他想出个办法搞装修,你不让我拆房子呢?我装修总可以吧,破了吧,陕倒了嘛,那么这个房子是一个什么房子呢?是个框架结构的房子,你装修你可以敲墙,只要不是承重墙,你也可以把厨房挪动一下,你也可以把厕所挪动一下,你都可以做,曹操的打算就是这拐俘一下,那挪一下,等他装修搞完了以后,大家发现这个房子变了,这个房子改新潮了,他是这么个打算。那么这个办法好不好呢?是挺好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房子不能拆,你绝不能拆房子,那么东汉这个上层建筑,这个房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三根支柱一个屋顶,三根支柱就是“外戚、宦官、士族”,一个屋顶就是那个“天子”,就是那个皇帝。


曹操把皇帝弄到自己手上他的屋顶就有了,那么这三根柱子两根早就倒掉了,剩下一根,独木难支,这个时候他就麻烦了,他麻烦在什么地方呢?他搞装修不是真搞装修,他是要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你动不动柱子?你动不动?不能不动吧,刃万么你动了这个柱子以后,这个屋子不就要塌下来了嘛,这是他的难题。同时士族作为柱子也有问题了,就是我们本来是柱子,现在屋顶到曹操那儿去了,我们去不去?我们不跟着到曹操那儿去,我们成了光杆司令,野地上柞着一根柱子,我们跟到曹操那儿去最后,我们变成汉献帝的柱子还是变成曹孟德的柱子呢?他们也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曹操和士族都有难题,最后他们的办法是什么?曹操的办法是“拉扰士族,利用士族,依靠士族,不相信士族”。因为他用搞装修的办法来搞这个事情,他设有士族他装修都搞不成啊,所以他必须把这些人都弄来,这些人也都来了,比方说杨彪啊,孔融啊,荀或啊,崔联啊,这都是士族,都是名士啊,都来了。这些人来了,这些人的想法是什么呢?


画外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运筹帷幢结束了汉末群雄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北方,其中曹操所走的关趣一步就是迎奉大汉天子到了许都,这就为曹魏的基业找到了个房顶,可是这个房顶原来的三根支柱倒了两根,外戚和宦官在董卓进京之前就己经自相残杀、两败俱伤了,那么剩下的士族这根柱曹操究竟该如何对待呢?士族们与曹操能够很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