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钐淳捅涑善胀ǖ氖鳎浔Ρ涑缮缴系氖贰⒛嗌场N颐嵌辆煌辆段蘖渴倬贰ⅰ豆畚蘖渴俜鹁罚踔领丁睹滞泳罚参鞣郊质澜纭钢诒λ伞梗颐窍嘈拧N裁聪嘈牛课鞣郊质澜缛巳司咦憬涠ɑ郏巳司咦闫障托性福巳硕际巧仙浦耍囊辣ㄔ趺椿岵缓茫【乘嫘淖肪乘嫘淖歉鲂哪敲春茫烤淮可啤C挥心钔贰⒚挥腥ハ胍庑┱浔Γ挥校宰匀蝗幌智埃辖病阜ǘ缡恰埂�
所以有些人看到净土经论,他说佛家修行都是修苦行,哪有这样的受用?一看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怀疑。怀疑什么?佛菩萨贪图享受,这哪里是修行人?他不知道这个境界是自自然然现前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没有贪心?没有!有没有瞋恚心?没有!见思烦恼断尽,尘沙、无明都破了,圣人!不是凡夫。
我们是不懂这些道理,产生许许多多误会,拿我们凡夫的知见来测度佛菩萨的境界,全都错了!如果我们这些人见思烦恼没断,是非人我一大堆,到了极乐世界,看到极乐世界什么样子?跟我们这个地球差不多,没有两样,这就是境随心转。你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佛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真正的受用,我们这个世界是个什么世界?也是众宝庄严。心不一样,变的境界不一样,各人是各人的境界。
我们今天看到山河大地是这个样子,你也看到是这个样子,什么原因?我们两个人的心差不多,染污的程度不相上下,所以变成外面境界相同;而实际上,各人是各人境界。《楞严经》上讲的「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别业是各人的,同分是我们大家见的差不多。只能说差不多,会不会完全相同?不会。完全相同只有一个人,成佛,佛佛道同;等觉菩萨还有小小的差异。这两个人都是等觉菩萨,都是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生相无明里头有差别,所以境界相还不是完全相同。菩萨如是,何况我们凡夫!凡夫说两个人境界完全相同的,没有这回事情!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
山峰,这是山最高的部分,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它表法的义趣,「威伏诸恶」。他在最高,他的威德能够把一切恶伏住,降伏住,德高!我们修行修法,看到大山就要想到戒德所成。雄伟的巍巍的大山,就像一个伟大的人物一样,戒德成就,我们要想到持戒。戒是菩提的根本,经上讲的「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疏忽了戒,不愿意持戒,你怎么能成就?念佛不能往生。
哪些人念佛往生的?持戒念佛的人往生。如果说不持戒,你佛念得再好,你不能往生。为什么?你心是散乱的,你心里头还有一些恶念。念佛心里头夹杂著恶念,怎么能成就?持戒念佛重要!
佛在灭度之前教导学生,佛不在世了,大家没依靠、没老师了,佛讲「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是佛最后的教诫。我们不怕吃苦,我们严持戒律,就等於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两样。又何况大乘教里头常说,「戒是佛身,禅是佛心,教是佛言」,我们这讲身口意。戒是佛的身,教是佛的语,禅是佛的心,净是佛的归宿,不持戒那怎么叫学佛?
佛所讲的戒,的确跟我们的烦恼习气完全相反。我们烦恼习气随顺惯了,现在要放弃烦恼习气,随顺佛陀的教诲,好像很不习惯,感觉到非常困难。但是你要晓得,佛所讲的戒定慧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性德,换句话说,佛所示现的,我们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要是知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人人是佛,我们的身口意跟佛一样。
现在是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随顺烦恼,随顺烦恼是迷失本心,迷失本性。我们现在学佛,学佛真正的目的在哪里?恢复本性而已,不再迷失了。我们想不想恢复?想恢复,你得依教奉行;想恢复又不能依教奉行,你这一生肯定空过。
但是我们晓得依教奉行是真难,确确实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要怎样才能够见到依教奉行的效果?这是各人根性不相同。我自己的经验提供诸位做参考,我是从读诵、讲经上获得的。读诵、讲经就是天天受佛的薰陶,每一部经论、每一个行门自自然然都具足戒定慧三学。佛家常讲定共戒、道共戒,你要是得定,这个定里面戒定慧三学具足;你要是契入境界,那是道,戒定慧三学也都具足了。
我在讲席里面向诸位报告过,读经是戒定慧三学具足。我们展开经卷,恭恭敬敬的读诵,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万缘,一心来读经,这里头就有戒;一心读,不夹杂妄想分别,定具足;经文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慧!所以会读经的人,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讲经、听经又何尝不是?讲经依照讲经的规矩讲,那个规矩是戒,学讲经的同学要懂得。真正发心讲经要亲近善知识,要学。你要不是认真去学,你的讲经不如法;换句话说,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这里头没有戒。没有戒,哪来的定?你所讲的经就跟世间一般人讲书差不多。我们一般人讲说书、讲故事,可以博得大众一笑,得不到利益。
在家居士讲经一定要受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你是白衣。白衣,佛不容许代佛说法。讲经是代表佛说法,这个不许可。为什么?如果佛没有这个限制,这个经就很多人乱讲,完全没有规矩。所以真正发心讲经,要去受这个训练,一定要有规矩,这个规矩是祖师代代相传下来的。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那个时候我也是在家居士,没有出家,参加他的内典学习班。这个班就是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统统是在家居士。他老人家就是在家身分,给我们编定的教材,这个教材是规矩,老师常常讲叫科班出身,会听的人一听就晓得,你是不是受过这个训练。我们中国人讲师承,你有没有师承,一听就晓得。连上台下台这些规矩,一看就懂得了,你有没有学过;你没有学过,你不懂。
在台湾早年,我初学的时候,老法师们讲经也常常有,他们虽然不是天天讲,一年会讲个一两次。时间短的一个星期,时间长的半个月、一个月,我们也常常去听。李老师那个时候只赞叹一个人,道源老和尚。他常常跟我们讲,你们留意道源老和尚讲经,懂得规矩,受过训练,科班出身;其他人讲经,虽然讲得很好,不合规矩。
如果我们拿到《内典讲座》这个小册子做标准,他哪些地方不合,你都可以把他写下来。这一部经讲完,你就看看他有多少毛病。从前李老师讲毛病百出,我们听了不服气,毛病纵然有,哪有那么多?拿这个标准一衡量才知道。一天当然没有那么多毛病,如果你这一部经连续讲七天、连续讲半个月,每天记十几、二十个,不止一百!我们对老师的话服了。所谓是「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在家出家发心讲经,一定要学,不学不能成就。不学,你讲经外行的人听不出来,内行人一听,毛病百出。《实用讲演术》、《内典讲座之研究》比什么都重要。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六卷) 2002/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6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一段,四周轮山,长行第二句:
【威德宝王以为其峰。】
前面讲到这一句,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它表法的是「威伏诸恶」,而在经文里面就非常的明显,他是威德的高峰,『威德宝王以为其峰』,这才能够令人敬佩,心服口服,这就是山峰的形相。第三句:
【妙香摩尼而作其轮。】
这一段统统讲的是四周的轮山,讲华藏世界四周围的屏障。屏障真正的意义就是护法,从这里开始说起。『妙香摩尼而作其轮』,「轮」,清凉大师有注解,轮是山形状弯曲之处。我们知道一座山,山洼、山腰处处都能够看得到,这是山的轮相,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妙香摩尼」;在此地,香有远闻、薰习的意思。前面讲的山峰,山峰是威德,威德必定有影响,影响的面广,影响的时间长,我们讲影响深远,这就是妙香摩尼的意思。第四句:
【焰藏金刚所共成立。】
清凉说这一句是讲「成山之缘」,上面举了三桩事情,「各别有体」。这个地方是讲「金刚内含光焰,遍成其体。如世土石,杂而成山。金刚遍故,称为金轮」。这几句话是清凉大师说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经文。『焰藏』,藏是宝藏,我们现在晓得,在我们这个世间,山里面都含藏著有矿,有金银铜铁七宝的含藏,藏就是地底下含藏的矿物。矿物是宝,这里明显给我们说出来,「金刚」。金刚,我们不要把它看呆了,一定是金刚钻或者是黄金,金代表五金,我们讲金属,它的范围就大了。金属是重要的器皿的原料,包括现在用的建筑,建筑里的钢筋,这个钢筋从哪里来的?原料是地底下的矿藏。它的作用,用就是放光,就是它的光明。
这一句是讲的总体,前面举了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是山的总形(山的总体)、山峰、山洼,我们讲山洼,经上讲的轮相。这四句都是说它的自体圆满。山里头含藏著宝藏,宝藏不仅是地下,表层里面的树木花草,以及表层里面生存的这些动物、植物,无一不是珍宝,没有一样是没有用途的,这些形成地面上的生态平衡,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所以不能任意破坏。自然生存的是最健康的,我们把它破坏了,破坏带来的后果是灾难,现在讲天然灾害。天然灾害是人为的,人破坏自然的生态,破坏自然的平衡,灾难就来了。所以天然灾害还是人为的祸害,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