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伟人: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恩来则在会上强调: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力加强。
  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正式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大力发展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和进行核工业建设的帷幕。
  就在中共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时候,美、苏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对中国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美国继续用原子弹恐吓中国;
  ——苏联则同意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提供给中国一座实验性反应堆和一个回旋加速器。
  对美国的恐吓,国际上有些人很担心。
  1955年1月28日的中南海,曾有这样一幕:芬兰驻华大使孙士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在座的有周恩来等人。
  谈话中,这位外国大使过分地夸大原子弹的作用,他说:“有几个氢弹投在中国,中国差不多就完了”。
  周恩来当即表示:“人是活的,不是死的,原子弹危害最厉害的是工业集中、人口集中的国家。”
  毛泽东坦然且风趣地回答:“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再一次明白无误地告诉国际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任人摆布和任人宰割的民族。
  就当时而言,有苏联的帮助,中国更没有什么可怕的。
  苏联许诺帮助中国,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
  1955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刊登了苏联部长会议关于苏联帮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声明。随后,在周恩来主持下,起草了中国政府有关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决议。
  1月31日,周恩来向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作了《关于苏联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中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问题的报告》,首次在国务院系统通报了情况,并作了动员。
  周恩来说:“对中国来说,这是个新问题。现在是原子时代,原子能不论用在和平或者用于战争,都必须懂得才行。我们必须要掌握原子能。”
  他还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掌握原子能的意义和作用:“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要公开地进行教育,认真地进行工作,积极促进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从消极方面来说,要号召人民起来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反对进行原子战争。”

  破核威慑(4)

  对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的几件事情,周恩来在国务院系统做出了周密的布置。他特意强调说:“这是一件大事情,又是一次生产革命。”
  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中国方面心中有了底。但事情毕竟是自己做,帮助终归是外在因素。如何处理自力更生与苏联援助的关系?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中共中央指示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既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根据这一指示,在中国创建原子能事业的初期,自力更生和最有效地学习,成为科技工作者的指导思想。
  正当我国科技工作者信心十足地创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的时候,1959年6月,在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前3个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关于援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1960年8月,苏方撤走全部专家,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建设的中国核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困难。苏联方面的无情,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天灾人祸一样,严厉地鞭打着中国人民。
  一些外国人认为,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他们断言:“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
  1959年7月,中国总理周恩来作了这样的回答:“不理他那一套,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风趣的陈毅元帅说得更为彻底:“即使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1960年7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听取李富春汇报时说得同样坚决:“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意志刚毅的毛泽东早在1958年就预言:“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紧要关头,中国的核工业迅速实行了全面自力更生的重大转变。
  进入完全自力更生的核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强有力和高效运转的领导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指原子弹、导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
  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
  那时是周恩来总理挂帅,下面由聂荣臻元帅具体抓,这个经验从前中国是没有的。我想,他们是把组织人民军队、指挥革命战争的那套经验拿来用了,当然很灵,从而创造了一套组织领导“两弹”工作的方法。这在新时代下有很大意义。
  钱学森讲的中国尖端科技事业的组织系统和工作方法,是周恩来领导创建的。
  在1955年1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周恩来就强调过:“要促进和平利用原子能,就要进行严肃认真的工作。”
  为了加强对原子能事业的领导,1955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领导小组。1956年7月28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在国务院设立原子能工业部,并对我国原子能事业如何解决建设速度、投资、技术干部等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同年11月,原子能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以后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成立,由宋任穷任部长,刘杰、袁成隆、刘伟、钱三强、雷荣天任副部长,具体负责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系统,为加快发展核科学技术,还成立了分别以李四光和吴有训为主任的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和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同位素应用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的指示,到1958年夏,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9月,原子能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铀矿地质、铀矿选冶、核武器等专业性研究机构。从此,我国原子能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破核威慑(5)

  有了机构以后,必须进一步解决规划问题。
  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在代表中央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思想:“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新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以后,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李富春、聂荣臻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5月,在全国科学规划会议期间,周恩来多次听取科学家们的意见,会议最后确定规划的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并选定了原子能、喷气技术、半导体、计算技术、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57门重点学科。
  原子能,被摆在科学技术规划的最为突出的地位。
  在规划的指导下,经过我国尖端科技界的发愤工作,到1962年上半年,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的研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62年,是中国国民经济调整的关键一年。对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
  8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向中央提出了争取1964年至迟1965年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规划。为保证这一规划的实施,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专门向中共中央呈送了一份报告——《关于成立加强对原子能工业领导的中央十五人委员会的建议》。
  《建议》说:
  我们考虑,最好是总理抓总,贺龙、富春、王鹤寿、张爱萍、先念、一波、定一、荣臻、瑞卿、赵尔陆、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等同志参加,组成这个委员会。
  成立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目的在于从更高的层次加强对中国尖端科技事业的领导。
  11月2日,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送主席、刘、周、朱、彭核阅。”
  11月3日,毛泽东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如何协同?重任落在了周恩来身上。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这项工作时,刘少奇也主张:“这件事要请总理出面才行。”这一意见,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1962年11月17日,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由15人组成。主任周恩来,成员有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
  中央专门委员会的任务,是加强对中国尖端科学技术事业的领导,第一步首先是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原子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
  在这一特殊的高层决策机构中,容纳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有共和国的一位总理、七位副总理、七位部长级干部。它是中国原子能事业(包括核工业建设、核试验工作、核武器研制、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科学技术等等)的领导核心。它的权威性和权力机制,是不言而喻的。
  在以后中国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中,这个机构,也一直是最高的决策和领导机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后来虽然有所变化,但周恩来终身担任着主任一职。
  从1962年11月中央专委会成立,到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周恩来共主持召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