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是他自己搞的|事儿,老道之类的都是幌子。”薛崇训实话道。

    太平公主缓缓地说道:“你瞧人家张仁愿,到底是经验阅历丰富博学多才的老臣,做点事就比年少的皇帝老练多了。皇帝在京里一会禅位一会退位,风风雨雨的,可最后起了什么用;再看张仁愿,啥也不说,就编出个道士来找到一块石头,可又什么也说了……”

    “是。”薛崇训谨慎地应了一句。太平公主到现在还没有明确表态皇位的问题,他就一直等着,丝毫不想表露出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避免引起太平公主的情绪*。

    事到如今薛崇训仍旧认为整个大事的关键点是太平公主。他只在意太平公主的选择,其他的事儿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只要太平公主支持自己,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要拉拢所有可以拉拢的人,再用武力解决他们的共同敌人,多简单;万一她仍然在意李家的社稷,薛崇训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母子俩的势力交|织太多,生对抗只能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处。

    太平公主继续说道:“你也别用皇帝那样的法子,得像张仁愿的主意那样,多做些准备,有的事急不得,欲则不达。”

    她这样说是在试探自己?薛崇训心里一紧,顿了顿没有马上答话。薛崇训一直在揣摩母亲|的心理,虽然她常常向自己示好,肯定有感情和相互依赖关系等诸多考虑,但她实际上并不容易下定决心……毕竟背叛祖宗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她姓李这一点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

    薛崇训没有轻率地顺着太平公主的话附和,他忙说道:“母亲明鉴,这不是方法的事,儿臣本就不想那样做。”

    “呵呵……”太平公主浅浅地笑了一声,明亮的眼睛仿佛能把人的心思看穿,给薛崇训的压力非常大。

    太平公主又轻轻敲了敲桌案上的奏章:“那张仁愿的这块石头,要不要让他送过来瞧瞧?”

    “这等事物有什么好瞧的,咱们要是让他派人送此物回来,明眼人不是就确定咱们的野心了?”薛崇训道。

    “张仁愿……”太平公主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皱眉道,“此人倒是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最近几年很少在京师,与我也比较疏远。掌兵的人不是咱们的人,倒不是什么好事。而这次他是借此来向我表明站位的:他送了一块这样的石头,在我这里是一件功劳;而在别人那里就是一个把柄和污|点,足够治罪的凭据……因此我想让他把那块石头送过来,瞧瞧上头究竟是什么字,也好看明白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既然太平公主要这样做的,那野心也算不到薛崇训的头上,他有什么理由反对呢?于是他便立刻赞成道:“但听母亲作主。”

    太平公主便对侍立一旁的鱼立本说道:“你叫门下省的朝大夫回复,准张仁愿所请。”

    鱼立本忙躬身道:“是,奴婢即刻去办。”

    薛崇训见状忽然悟到了一点玄机,古之“圣人”上位,几乎不会自己去夺,反而一直在推辞,只有在推辞不过的时候才“勉为其难”地同意大家的劝进。这种干法不仅是形式的问题,其实推辞的过程中就是在等待时机的成熟,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减少阻力。

    就比如现在,他要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篡位,说不定太平公主等势力就会生出担忧而演变成自己的敌人。反倒是放开了,不要去逼她或者去劝说她,让她自己想明白了会稳靠得多。

    薛崇训认为母亲最终还是会站在自己这边的,理由太多了。其中一点,就算太平公主选择了“忠诚”,后世仍然会给她一个骂名,各种不堪入耳的东西都会扣到她头上;反之,她为了一己之私坏了李唐的江山,却可能获得一个美名,干得各种坏事都会被掩盖。这个世上,不是干了好事就好,干了坏事就一定有报应。

    这时太平公主办完了正事起身要回长春殿,薛崇训忙做出十分孝顺的样子去扶她,太平公主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便把保养得玉|白的手放到了薛崇训的手心里。她扶着薛崇训的手站起来的时候,薛崇训又见到了她的脖子上与头挨着的肌肤,或许因为乌黑的头衬托才更显出肌肤的白,干净、芬芳、柔和,薛崇训非常喜欢这种感觉的东西。

    他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一直陪在太平公主的身边,什么正事都不干……因为他认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做什么还不如什么也不做地闲着。总之他现在的心境比较乐观,只是还需要等待,等待到什么时候才算成熟?也许等大势所趋的时候,瞎子都能看出来。

    在浩浩大势面前,谋略等都是次要的,对于此中的人物来说有两件事比其他都重要:耐心、活得久。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的地方就是活得久,对手都死了。

第二十章 奇兵

    正如张仁愿所料,整个计划在关中以北的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m/F/X/s;n/e/T/太平公主答应了将山中古石送过去,在张仁愿的猜测里太平母子心怀不轨,便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进献;同时奇兵的第一步也顺利展开,唐军衣甲不出纰漏地交付到了突厥骑兵手里。

    唐朝边关不修长城,只在边境驻军以军镇堡垒哨点等据点组成防卫预警体系,张仁愿下令调了一千多副衣甲到阴山南部的一个据点,然后又调亲兵换防。等待突厥人按照商量好的时间到达那里之后,便得到了东西。

    这股人马以突厥可汗默啜之子同俄特勒为,军中另有张仁愿之子张之辅及其调到据点的少量唐军,一起装扮成一股唐军。他们的军械衣甲都是安北军的模样,乍一看去和唐军没有两样,但自然经不起细查,毕竟头长相等和汉人有区别,大部分人更不会说汉话。

    准备妥当之后他们便从阴山夜行到了西受降城附近,在此段路中没有惊动唐军,天寒地冻的白天都见不到人烟,更别提晚上了。到达了西受降城外,张仁愿又下达了一份军务公文,给了奇兵一道合法的文牒:北部防区缺物少粮,冬天到来后一直从南面调粮,这支兵马的名目就是张仁愿部署南下护送运粮车马的兵力。

    因手续出自张仁愿之手,印信、兵符等都没问题,本身就是道真正的公文,哪里能查出纰漏来?如果非要拿到他们不合法的凭据,只有追查这股人马的具体编制,但这种事儿涉及的就广了,必须经过几个衙门,张仁愿及幕僚一句话就能制止的事儿。

    于是同俄特勒部便大摇大摆地向南行军,简直是畅通无阻,遇到关卡,只要亮出加盖了朔方军总管和安北都护府印的公文,兵符一合,就能立刻放行。

    唐军这套严密的典章制度在面对落后的蛮夷部落时非常好用,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证诸部按照上峰的部署快协同,但真正的漏洞就出在自身,正如一句话“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

    因为天气严寒,突厥人的头部裹着布和毛皮遮得几乎只剩一个眼睛,身上又穿着唐军铠甲,不仔细看实在无法让人有什么怀疑。但过了半月之后,突厥轻兵携带的粮草补给告罄,需要从唐军军镇得到补给,这次就出了点问题。

    上方早已给军镇下了命令,让他们准备一批粮草,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同俄特勒派人进军仓搬粮时,军镇的将领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现这些人很多好像不是汉人。

    一个唐军将领就疑惑地上来四顾周围打量了一番,指着一个骑士喊道:“你,把头盔取下来我看看。”

    普通的突厥兵不仅不会说汉语,连听都听不懂,那骑士见有唐军将领指着自己吆喝,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茫然地坐在马上。

    唐军将领就更加警觉了,向身后的军士招了招手,很快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人马。然后他又喝道:“没听见我的话?”

    就在这时,张之辅闻声赶了过来,问道:“什么事?”

    唐军将领疑惑地看了看张之辅等人,又看了看其他骑士,愣了一会儿也不敢莽撞,只说道:“我与他说话,怎地一副不搭理的样子?安北军都这么副德行?”

    张之辅面带笑意,说辞早有准备,便镇定地说道:“有些人估摸着不会说汉话的缘故,都是些粗人,你和他们计较啥?”

    “不会说汉话?”那将领皱眉问道。

    张之辅道:“三受降城的兵,有的是从灵州招募的鲜卑人,还有投奔过来的突厥沙陀人,很多都不会说汉话。”

    唐军将领一听恍然大悟,边军军镇确实有很多募兵,兵员里各族的人都有,确实不是什么稀奇事,方才倒是没想到那茬。

    张之辅笑了笑,和那将领一起走进旁边的一间屋子里,在物资出入的清单上签了一个名字。那唐军将领看了一眼,忙抱拳道:“原来您就是张总管家的,失敬失敬。”

    “哪里,带兵的武将小心谨慎一些并不是坏处。”张之辅淡定地丢下一句话。

    众军领了补给物资继续南行,前面远远的一道山脉的影子在灰暗的天边若隐若现,张之辅回头对同俄特勒说道:“过了前面那山就进入关中高原地区,按照唐朝律法边将没有皇帝明诏绝不能带兵进入关中,咱们手里的文牒就没那么好使了。一会扎营修整,晚上才启程,尽量走小道避开哨点关卡。”

    “我从未到过关中,接下来的路就全靠唐使了。”同俄特勒行了一礼。

    张之辅道:“也不必太担心,安全的路线我们早就计划好了。关中高原贫瘠,照样是人烟稀少,只要保持军纪不得擅自行动,多半是没有问题的……一旦进入平原地区之后,就得随时备战。”

    ……

    同时从安北去关中的还有一拨人马,不过这批人只有几十个,大部分是些杂役,其间还有三两个官吏加上一个老道和随从二人。一帮人押着一块石头千里赶赴关中,手上也有通关文牒。老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