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谷体系如果出现在哥白尼之前,对于托勒密体系而言,它还具有一定
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已经问世之后,帝谷的折衷体系就
只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了。帝谷的天文观测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但他的理论
失足却是令人遗憾的。在近代天文学史上,他虽然是当之无愧的以观测见长
的杰出的实验天文学家,但在数理天文学方面,他却只是一个平庸的理论天
文学家。帝谷在宇宙体系的理论探索中看来是失足了,倒退了,但就一定的
意义说来,帝谷体系确实又是日心学说由哥白尼体系向开普勒体系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必然的转化环节,一个必经的阶段。
帝谷在布拉格致力于天文学研究时,获得了一位他十分赏识的助手,这
就是德国的年青天文学家开普勒 (1571—1630)。
和哥白尼一样,开普勒也受到当时在欧洲复兴的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的影
响,力图追求宇宙的数的和谐。
1596年,开普勒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天文学论著《神秘的宇宙》。在这一
著作中,他提出了一个以五个等边立体的外接圆球的套件来说明行星之间的
数学关系的几何模型。在这个几何模型中,开普勒认为,行星的距离与它所
在的天层的天球壳的半径相关,而这些天球壳又与五个等边立体套件内接和
外切。这个模型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揭示出行星轨道之间的数的关系,但却集
中表现了作为一个毕达哥拉斯主义者的开普勒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
追求。
1604年,开普勒发现了蛇天星座的超新星。这是当时发现的银河系的第
三颗超新星。由于开普勒历来具有浓厚的数理天文学兴趣,因此他逐渐把他
的研究重点从观测天文学转到数理天文学方面,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宇宙的数
的和谐体系。开普勒本人既不相信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也不相信帝谷的折衷
体系,而是坚持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坚持采用哥白尼的日心体系来作为数据
分析的理论基础。
… Page 16…
开普勒的第一个工作是企图将火星的观测数据,归纳为它的运动规律。
开始他是以旧有的几何技巧表示行星的运动,后来他从许多物理的根据去研
究太阳怎样使行星维持在轨道上运行。经过多年的研究,1609年,开普勒出
版了一本题为《新天文学》的论著。在这一论著中,开普勒论述了他所发现
的行星运行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是:每一行星都沿一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而太阳
则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由于第一定律主要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的运行轨
道,因此行星运动第一定律也称为行星运动的轨道定律。
行星运动的第二定律是: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同等时间内扫过
同等的面积。行星运动第二定律是揭示行星的线速度不匀速的规律的,也称
为行星运动的面积定律。
发现行星的两个定律之后,开普勒并未就此止步。十年之后,开普勒于
1619年在其所著的《世界的和谐》这一新论著中,公布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
的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它的对日平均距离的立方。第三定律
给计算行星运动的轨道和公转周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第三定
律揭示了行星向径与公转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第三定律也称为行星
运动的周期定律。
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是对哥白尼日心学说的重大发展,因为行星运
动三定律不仅初步克服了哥白尼学说的历史局限,而且把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建立在更为完善的数理基础之上。这样,日心学说就从哥白尼体系发展到开
普勒体系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开普勒宣布发现行星运动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从而奠定日心学说的
数理基础时,在意大利,近代实验科学的伟大奠基者、开普勒的朋友伽利略
(1564—1642)也以天文望远镜的发朋为日心学说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
贡献。如果说,开普勒对日心学说的重大贡献在于为日心学说奠定了实在的
数理基础的话,那末伽利略对日心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为日心学说奠定了直
接的实验基础。
哥白尼的理论开始所以遭到很多的反对,主要原因是那时的人对物体为
什么运动有一种错谬的看法。直到 17世纪人们对于力学才有比较正确的看
法。伽利略使力学成为一种近代的科学。伽利略澄清了哥白尼理论在力学上
的障碍之外,并从另外两个方面去推进了它。首先,他用那时新发明的望远
镜去观察天体,发现一些现象,对于解决新旧两种宇宙观的纷争,起了很大
的作用;其次,他在科学与宗教的战争里,表现为无比英勇的战士。
1608年,荷兰德尔堡的眼镜制造商汉斯·利波尔塞根据一次偶然的发
现,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5月伽利略听说这一消息时,立即意识到
望远镜将对观测天文学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于是,他立即对光学原理和磨镜
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于当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可放大30倍的天文望远镜。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就这样发明了。
1601年伽利略开始用望远镜去观察天体,并在当年发表的 《星际的信
使》和 《论太阳的黑子》等论著中,报道了他的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在
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人们第一次见到了前所未知的天体奇观。而伽利略
的这一系列的杰出天文发现,特别是木星的卫星、金星的位相这些杰出的天
文发现,第一次为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而哥白尼的日
心学说也因此第一次在实验观察中得到证实。
… Page 17…
哥白尼快要死去的时候,凡是主张不合教会思想的人就会受到迫害。不
过那时还仅限于宗教思想,一位有名的牺牲者,便是布鲁诺。到了伽利略的
年代,这种不容异己的迫害越来越严重,推广到有关科学的思想,于是伽利
略便成了第二个受迫害者,教廷禁止伽利略继续研究哥白尼的学说,不准他
再为日心体系辩护。
伽利略虽然表面上表示服罪,但他在实际上并未放弃哥白尼的日心学
说,悄悄开始他的主要天文学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
话》的写作。《对话》于1632年在佛罗伦萨出版。《对话》是一部巧妙地论
证日心体系的科学巨著,是继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新天文
学》之后的又一天文学杰作。同时也是继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和开普勒的行星
定律之后对基督教神学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对话》一书由萨尔维阿蒂、沙格列陀和辛普利邱三人在四天内的对话
组成:
第一天,通过三人的对话,批判基督教神学的天体观,特别是批判基督
教神学历来认为天体与地球根本不同的谬论;同时论证地球是与其他行星一
样的一颗运动中的行星。
第二天,通过三人的对话,批判托勒密的地心学说中的地球静止不动的
谬论,论证地球的周日运动,即地球自身的绕轴自转运动。
第三天,通过三人的对话,批判托勒密体系的地球中心论;同时论证太
阳系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并进而论证地球与其他行星一样的绕日公
转运动,即地球的周年运动。
第四天,通过三人的对话,讨论潮汐问题。
伽利略的 《对话》也有其严重的理论局限。这种理论局限集中地表现为
《对话》缺乏像开普勒体系那样严密的数理基础。由于伽利略本人是比开普
勒更道地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他不仅信守宇宙中存在着数的和谐这些基本
合理的思想原则,而且笃信天体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这样狭隘的思想信条。
所以,在数理基础方面,伽利略仍然与哥白尼一样,坚持认为天体运动是匀
速圆周运动,而对开普勒早已提出的行星运动是椭圆轨道上的变速运动的理
论置之不理。
1632年《对话》出版之后,立刻遭到耶稣会教士的攻击,控诉他向检查
人隐瞒了他从前受到的不再宣传哥白尼学说的警告,而以欺骗教皇的方式取
得他的书的刊印权。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以缺席被判终身监禁。由于
伽利略对力学的改造,在望远镜里的发现和对教士们所作的斗争,当其倒下
的时候,他已经将哥白尼的学说推进到最后的胜利,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因
为1642年当伽利略在囚牢里死去之时,在英国诞生了牛顿。
当开普勒想用力学的原理去说明行星为什么在轨道上运行的时候,他认
为必定有一种力量在推动它。伽利略发现了力学基本原理以后,他感觉这种
力量是太阳拖着行星的。牛顿根据这个线索终于引导他获得行星运动的正确
解释,为人承认以至今日。牛顿的行星运动理论是以哥白尼的理论为基础的。
牛顿的理论不只应用于行星的运动,而且推广到一切天体。因牛顿的理论范
围广大,而且无往而不胜,所以很快就被人接受,哥白尼的理论亦因而得到
人们的承认。
牛顿潜心研究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他是了解这些定律的深切意义
的第一个人,他从这些定律得到他所需要的资料。他寻找着引力随距离变化
… Page 18…
的规律。他计算出地球施于月亮的引力就是使月亮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