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贼-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眠。

中平元年,六月二十一。

方方正正的夏河城规模不大,每面城墙都只有一里长,城中横贯东西南北的十字大街连通四座城门,城墙高约四丈,宽约三丈,东西两面有护城河,绝大多数平民都住在城墙之外的西面和南面,只有官绅贤达、富有商人才有能力住在城中。

城中建筑多是低矮的灰瓦泥墙建筑,外表用石灰混合粘土刷白,两层高的建筑很少,只有十字大街街口坐落着三栋木结构的两层高楼。

全城最气派的建筑当属位于十字街口西北位置的县衙,青石筑基青砖做墙,正门前的五级花岗岩台阶平整宽阔,总体造型方方正正线条明快,没有雕梁也没有画栋,却显示出不凡气势。

距离东门约百步的精巧院落里,换上青色文人长衫头戴普通青色布帽的刘存悠然地坐在亭子中间泡茶,所用茶具看起来非常普通,如同市面上售价一千钱一套的普通黑陶茶具,但落在行家眼里,绝对会惊喜连连爱不释手,因为茶具的内在品质属于珠山黑陶中的上品——轻轻一弹便会放出嗡嗡金属声的“金刚陶”。

刘存左手边坐着举止有度今非昔比的商队总管吕平,右手边坐着若有所思的兄长王杞,他是被刘存硬拉来的,刘存的借口很充分:“小弟出身山野,不识礼仪,不能没有大哥的提点。”

昨天傍晚到达夏河城至今,刘存仍未获得县令大人和糜氏家族的召唤,带来的两套精美瓷器也没有送出去,刘存已让吕平给县令大人和糜家的家主糜竺送去拜帖,等了半个早上没见回音,便和王杞一起出去闲逛。

走完一圈城内,再看过城南海边秦朝兴建如今已破烂不堪的琅琊古港,刘存再也没有兴趣参观任何东西,回来随意用了碗肉粥,便和王杞到后院亭子里喝茶聊天。

刘存放下小陶杯叹了口气:“夏河城太小,说心里话,和想象中的差远了,我非常失望!之前曾听说琅琊古港是本朝四大海港之一,谁知竟会如此破败,连小渔港都不如,唉!”

吕平笑了笑没说话,王杞不满地白了刘存一眼,在他眼里,夏河城虽然城池小点,但城墙高大坚固还包上了青砖,街道宽阔满眼绿荫,大街上随处可见商铺酒肆,人来人往富足而繁华,秀美雅致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可贵的安宁祥和,这样一座名城在整个大汉都少有,不知为何在刘存眼里如此不堪。

吕平看到家中小厮捧着漆盘快步而来,连忙站起走出亭子,拿起托盘上镶嵌金丝的紫檀名刺微微吃惊,听完小厮的禀报立刻来到刘存侧面跪坐,双手递上名帖低声禀报:“主上,糜家回话了,说是糜大先生本想明日宴请主上,可家中快马刚刚来报,糜家老太爷昨日起床突然摔倒中风,糜大先生此刻方寸大乱归心似箭,只好派人送来名刺,邀请主上他日有闲前往徐州做客。”

刘存和王杞面面相觑,刘存沉思片刻询问吕平:“糜大先生已经离城了?”

“还没离城,大户人家讲究礼仪,动辄仆从如云,哪怕事情再急,也不能有损威仪,小厮禀报,糜家此刻在收拾行李套上马车,估计还要与收到消息的县令大人和城中贤达道别,才会离城南去。”吕平详细回答。

刘存果断做出决定:“你把我带来的那个用锦缎包裹的木箱取出来,里面是套青瓷酒具,立刻给糜大先生送去,说我祝福麋老太爷逢凶化吉,早日康复!”

吕平颇为惊讶:“主上不亲自去一趟?”

“此刻送行的士绅贤达一定很多,我一介布衣凑什么热闹,弄不好要自取其辱呢,你快去吧。”刘存吩咐道。

吕平不再坚持,微微叩首快步离去。

王杞心里颇为幽怨:“贤弟,以你我身份,要闯出一片天地难如登天吶!县令大人只需一句话,就能让你恭恭敬敬地赶来候见,说不定他此刻已经忘了说过的话呢。”

刘存苦笑不已:“要是明天县令大人还不给句话,咱们后天一早就回去,他不是说国君喜欢咱们的珠山黑陶么?让吕总管把我带来的白瓷酒具送到县衙,再送上两套特制的黑陶茶具,告诉县令大人,我刘存也送了一套给糜大先生。”

“要是不辞而别,县令大人说不定有想法,若是他气宇不够,估计今后会对你怀恨在心,进而百般刁难的。”王杞他虽然发牢骚,但绝不想得罪县令,只是没想到素来好说话的刘存内心如此强硬。

刘存权衡良久,低声自己的看法:“琅琊国君刘熹先生素有贤名,学富五车堪称当代大儒,不会为了区区几件陶器和咱们过不去,再说夏河县令程秉,曾是一代名师郑玄先生的弟子,党锢之祸发生前,他不远千里来到琅琊,追随国君修习经文,此次黄巾暴动东武城被焚,夏河县令调往东武城任职,身为琅琊郡国从事的程秉才到此兼任县令,估计不久他还得回到国君身边去当他的从事,以他的学识和人品,应该不会这么小气吧?”

王杞听完觉得有道理,考虑到此行的目的,他还是郑重建议:“先别急着走,咱们此行主要是为了获得县衙允许收留青州兖州流民的批准文书,切勿为了一时之气留下什么隐患,如今整个琅琊国都知道王家寨制陶发财了,如果不小心行事,恐怕会引来无妄之灾,所以还是暂时忍耐为荷。”

刘存非常无奈:“要不是为了批准文书,小弟就不来了,眼下青、兖、冀、豫各州战火纷飞生灵涂炭,赤地千里饿殍满地,数百万流民不是南下就是北上,听商队说东武城外聚集多达四万青州流民,数千黄巾还占据北面的黔陬县城,今天上午咱们在城南也看到不少流民,粗粗估计不下七八千人,若是官府再不尽力赈济,各地处于绝境的流民将会如何?万一闹起来,恐怕黄巾又要气势大涨啊!”

王杞同样无奈,除了心中伤感之外毫无办法,哪怕此次获得县衙下发的允许接纳流民的文书,以王家寨目前的能力,顶多也只能接纳三百人,再多的话恐怕连寨子的乡亲自己都没饭吃了。

刘存的想法迥然不同,从来到此地第一天开始,他就没有任何的安全感,虽然栖身于偏僻的铁山之下,看起来隔着百里山脉似乎还算安宁,可一旦乱世来临,住得再远再偏僻都会成为强者嘴里的羔羊,所以他必须千方百计寻求壮大与发展,唯有这样才能自保。

可做起来每一步都无比艰难,刘存如今慢慢看清了这个世道,也看清了自己的劣势,他只是个身份卑微的小小布衣,没有显赫的家世与人脉,没有当今天下认可的才华,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谨小慎微地发展壮大,一步走错很可能全盘皆输,甚至脑袋不保。

所以数月来,刘存都在朝着心中仍然朦胧的目标前进,随着经验教训日积月累,他的眼界也逐渐开阔,可心中的危机感也更为沉重。

此次他抱着投机心态走出大山来到夏河城,发现夏河城已经失去秦皇汉武时期的风光,成了偏僻遥远被人遗忘的角落。

半个时辰过去,吕平终于回来了。

吕平快步进入亭子,立刻刘存禀报:“主上,小的幸不辱命,糜大先生登车前,小的当着他和诸多士绅的面,将礼物交给他身边的管家,只是临回之前被县尉董大人拉住,董大人说成千上万的青兖流民正从战乱的东武、安丘、高密等地滚滚南下,信使一路上到处见到倒毙道旁的尸体,所以县令程大人要求夏河四大世家和咱们三大商家,每家准备三千斛粮食,以便随时准备赈济灾民,许诺明年减免相应税负。小的听了吓一跳,哪敢答应?推说要请示主上才能回话。”

王杞大吃一惊:“流民来的这么快?”

刘存缓缓站起:“吕平,县尉大人和县丞大人与你关系如何?”

“关系还算融洽,小的每月都会给县丞孟大人、县尉董大人、主簿陈大人和几个管事的送上厚礼,据小的所知,整个夏河城只有咱们一家这么做,所以一直得到县衙的照顾,从没有被为难,上月初购买城北黄道山下三千亩荒地建庄园时,咱们也获得县衙给予的很大折扣,也让其他几家大族眼红了。”吕平如实回答。

刘存非常满意:“干得不错,别舍不得花钱,咱们没有根基,没有外力相助,只有钱才是能拿出手的唯一优势,所以给县衙几位大人的例钱不但不能断,还要做得更隐蔽些,从现在起,逢年过节再送一份厚礼。”

“小的记住了。”吕平这时才擦去脑门上的汗水。

刘存示意他坐下,亲手给他倒上杯茶水:“吕平,我让你询问县衙安置流民的事有何结果?”

吕平连忙回答:“小的正要禀报,主簿陈大人答应了,但只限于安置流落夏河城外的流民,只要确定下来,就得按人头缴纳今年的役钱,这笔钱不小,小的一时拿不定主意,想再等等看,如今流民越来越多,县衙肯定顾不过来,只能要求咱们这些商家出钱出力,如此一来,咱们不用花钱就能获得足够劳力。”

刘存转向王杞,看到王杞点头,立刻走到吕平身边,蹲下来在他耳边一阵低语。

吕平先是一愣,随即频频点头,茶水也顾不上喝立刻去办。

“你对吕总管说了什么?”王杞好奇地问道。

刘存哈哈一笑:“大哥,明天咱们回去,尽可能多盖房子,一个月之内,至少有两千壮劳力拖家带口赶到珠山脚下。”

王杞大吃一惊:“这么多?如何能安置这么多?”

刘存想了想:“大哥,你觉得寨子里需要多少人?”

“顶天了接纳三百人开荒种地,再多吃不消。”王杞如实回答。

刘存再问:“大哥,要是小弟这边安置几千人,你会不会有看法?”

王杞很不解:“如何会有看法?若是贤弟真能安置几千流民,愚兄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说都是件救苦救难的义举啊!”

刘存轻轻叹了口气:“大哥,要是小弟收容几千人,那就不再是王家寨的人了,小弟开垦的那片荒地距离寨子足有五里远,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个村子,小弟迟早要搬过去看管自己的家业,大哥你心胸宽广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