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治所昌黎的北方,那里的煤矿储量更大,分布地域更广,但想想这个时代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煤炭,因此老刘决定还是以开采土垠的煤矿为主。
第三个要开的是海盐,幽州濒临大海,有较长的海岸线,而老刘知道幽州就有两个盛产海盐的地方,于是他在地图上标出了渔阳的泉州和辽东自己新建的城市旅顺两个地方,这两处所生产的海盐,足够满足北方各州对食盐的需求。
其他的矿产老刘还不急于开,所以他只是先提出了马上成立一只探矿队,找一些熟悉采矿的工匠,到这几个地方去寻找铁矿石和煤炭,荀攸都已经做好了记录,答应老刘等商量完了,他马上安排属下去执行。
荀攸三人看老刘在指出那些矿产的所在之时,便如知根知底一般,随手一划就把哪里有什么矿产标出来了,三人虽有疑惑,但知道主公肯定又要说是他在海外经商时听别人说的,因此也没再多问,只是对老刘的崇敬之情更是一而不可收拾。
有了这些资源和将来的成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进行销售,把幽州所产的豆油、食盐、铁矿石、煤炭和钢铁制品(当然主要是农具)销往大汉其他各州,而马匹也是大汉其它各州中最需要的,除了凉州,只有幽州的战马是最好的,因此价格也很高,现在老刘有足够的马匹存栏数量,还有那些善于养马的乌桓人为他放牧,每年至少可以向外卖出两万匹以上的战马,这也将为幽州带来大量的收入。
之前这些农具、豆油和马匹等物的销售,主要是靠甄家的商号在负责,老刘为了甄家的安全,已经给甄逸写了封信,同时派颜良等人到了无极,把甄家老少尽皆接到了蓟县居住,而老刘在蓟县为他们准备的大院,跟他们在无极的甄家大院也不相上下。
现在要以幽州官府的名义来继续做生意,因此老刘提议,在幽州刺史府中增加了一个商务从事,同时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幽州在商业上的事宜,而这个从事的人选,老刘是举贤不避亲,推荐由他的大舅子甄俨来担任,而甄家的商队,从此也归幽州官府所有,只是官府给付甄家一笔象征性的补偿金。
第117章发展经济(二)
甄逸早就把甄家的生杀大权交给了老刘,因此绝不会有任何的异议,而甄家的商队,今后也更名为幽州商队,同时还要扩大商队的规模,以便专门负责幽州所产物品在大汉境内的销售和与周边外族的通商事宜。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项,那就是在幽州境内继续大力修建道路,除了原有的官道有专人负责维护外,还要把各个港口码头与官道连接起来,为了将来蓟县所产物品的运输方便,老刘又决定在渔阳的泉州建立一个码头,从地图上老刘知道,那里就是后世的天津附近,也有建造港口码头的天然条件,这样幽州境内就有了三个海港,将来从海上运送货物就可以大大缩短行程和时间。
最后敲定的一件事,便是鼓励那些沿海郡县之中的百姓出海捕鱼,陆地上那时候没有的东西,大海里可是都有而且可能比后世还要多很多,只是当时的人们似乎不爱吃鱼,所以老刘从幽州百姓的饮食习惯上加以改进,把鱼肉的好处说的无以复加,同时他还把如何晒制鱼干、腌制咸鱼的方法教给了百姓,从而使幽州的百姓开始认识海里的那些美味,开始在自己的饮食中加入海产品,这样将来还可以为幽州节省大量的粮食。
这些事项在经过荀攸等人的完善后,便开始在幽州境内进行实施,当老刘回家把今后甄家的商队交给幽州官府的事情对甄逸说了之后,甄逸对老刘本来就是言听计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而甄俨听说自己也当上了刺史府的商务从事,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以前自己的父亲最大才做过县令,自己一出仕便是州从事,按级别也应该是郡太守一级的,比父亲的县令可高多了,所以甄逸也没有意见,还对自己的妹夫能满足自己的心愿而感激不尽。
有了老刘的地图,荀攸派出去的探矿队很快就找到了老刘所说的铁矿石和煤炭,然后他便和田丰两人开始组织民伕进行开采,戏志才则负责幽州境内港口码头和道路的修建,一时之间,把三人忙的不亦乐乎,只是幽州的各项事务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加上有老刘的指点,逐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地下挖出的那些黑石头竟然能燃烧,这可是令众人大开眼界,同时
有了这些煤炭,今后百姓做饭取暖都不用浪费大量的木材了,另外老刘还把如何炼制焦炭的方法教给了铁匠管事欧鹏,让他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炼制焦炭。
有了优质的焦炭之后,老刘便让欧鹏开始用焦炭代替木炭来炼铁炒钢,由于焦炭的温度很高,因此没有鼓风机也一样能把铁矿石熔化,而且得到的钢铁质量上比以前明显提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今后即使冬天也可以继续炼铁。
去年冬天河水结冰后,水车无法转动,鼓风机便工作不了,所以去年冬天就没有办法炼铁,另外就是现在还有了充足的铁矿石,所以钢铁的产量也是大大增加,这样老刘除了为军队打造兵器护具外,也开始大量生产各种农具民用铁制品,以便卖到其他州郡为幽州增加收入。
州中的诸多事务安排下去之后,老刘自己则带着家眷还有戏志才、文丑及亲卫队先到了渔阳的泉州,一是督建那里的海港码头,二是指导当地盐场招来的民伕如何晒制海盐,另外就是老刘也让几个夫人看看大海,同时每天品尝自己为他们精心烹制的海鲜。
头一次吃到如此美食,令几位夫人和戏志才、文丑等人毫不顾忌自己的吃相,只顾着吃那些美味的螃蟹、大虾、海螺和各种海鱼了,而老刘各种新鲜的吃法,也着实令他们大快朵颐了一番。
在泉州呆了几日后,负责修建码头的官员已经了解了如何修建码头的方法,而那些盐场的民伕也已经掌握了晒制海盐的技巧,按照码头现在的施工进度,老刘估计码头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建好,于是带着众人继续东行,前往辽东正在兴建的旅顺城。
由于几位夫人坐的是马车,因此度要比骑马慢多了,经过近十天的旅途,老刘他们才到了旅顺,此时的旅顺城已经初具规模,而老刘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要去造船厂,看看马均他们正在建造的第一艘大船进展如何,同时也为他们提出意见。帮助大船早日建成下水。
看到老刘来了,马均先是把他按照老刘的指点,已经做好的航海罗盘拿给老刘看,听说这个东西无论怎么转,上边的那个指针都是一直指向南北方向,文丑来了兴致,让马均站在屋中的南侧不动,然后他拿着罗盘在地上转了十几个圈子,他自己最后都晕了,而托在他手中的罗盘的指针果然一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马均所站的南方,令文丑连声称奇。
看来海上航行时的方向问题是解决了,接着老刘便和戏志才与马均一起,来到造船厂看那艘正在建造中的大船的进展情况。
由于有了老刘的图纸,因此马均他们这次造的大船可以说是目前大汉最大的楼船,由于老刘造这艘船的目的是要用来在海上航行的,为了防止海上的风浪,所以这艘船的高度不像当时的楼船那样造的很高,而宽度又比当时的楼船宽了一些,但长宽尺寸都比当时最大的楼船要大,再加上马均按照老刘的要求,在一些关键部位上装上了钢板,因此这艘船的吃水也会比完全由木头建成的楼船吃水深,这样就避免了在海上因为风大而容易使楼船侧翻。
由于高度降低了,因此这艘楼船在甲板之上只有两层,一层主要是用来载人的客舱,上边稍小一点的二层是驾驶室和少量高级客舱,说是驾驶室,其实主要是供船长在上边辨别方向用的,罗盘就安置在驾驶室中,至于楼船前进的方向,还是由船员在船尾的甲板上操控水下的方向舵来控制。
这艘船的甲板之下也有两层,下边一层的两侧是船员操浆的所在,中间便是船员的宿舍,在两侧的船舷上从船身中央
到船尾各开了三十二个小孔,可以把长长的船桨从这里伸出去,这样光是负责划桨的船员就有六十四人;上边的一层是货仓,主要用来装载货物。
由于这艘船的主要目的是运送人员和货物,因此才设计成这种样式,如果是战船,那就要取消甲板之上的那些客房,而是要安放多架投石车和巨弩,而这种战舰之上的投石车和巨弩根据老刘的要求,还能进行三百六十度的旋转,这样才可以对任何方向的敌人进行攻击,这种战舰现在也在建造之中,只是同那种运输舰相比,马均让工匠们在船头和船舷装上了更多的钢板,以便在与敌船作战时,一是可以抵御敌船的撞击,二是可以利用这些钢板去撞击敌船。
在老刘到了之后,由于有些关键问题都很快得到了解决,因此大船的建造进度大大加快,尤其是如何在甲板之上架设桅杆和升降船帆,这些都因为有了老刘这个明白人的指点才得以顺利实现。
又过了数天,大船在马均等工匠的努力下,终于修造完工。而旅顺港的码头也建成竣工,老刘看到万事俱备,于是决定明天放大船下水,同时在大家的要求之下,老刘把这艘大船命名为汉兴号,寓意大汉兴盛的意思,而船上的船员也已经找好了,在还没有下海之前,老刘每天让这些船员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不停的转圈、每天划着小船去海里体会那种颠簸的感觉等等,免得这些人将来在海上出现晕船的状况。
第二天在造船厂的外边,当真是人山人海,几乎在当地修建新城和码头的官员民伕都来看大船的下水仪式,由于造船厂就在码头的上方,因此汉兴号在上百人的拖拽下,沿着专门为船只入水准备的滑道缓缓下滑,而在汉兴号之上,老刘早已经带着上百名船员上了船,准备等汉兴号入水之后,便由桨手划动木桨,先将船只停靠到码头边上,然后再把其他人接上汉兴号,在近海上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