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举行。
和煦的阳光下,温暖的春风中,紫荆山一处开阔的平台上,次序井然的站立着数百名文官武将和地方豪绅。平台北方凸起的石台上拜访着一张金色的龙椅。吉时已到,黄钟大吕的浑厚乐声中,鞭炮齐鸣,在一干鲜衣亮甲的侍卫和身穿宫廷服饰的侍从簇拥下,身穿黄色龙袍的头戴冲天冠的太史慈从石台的东侧,缓步拾级走上石台。
在数百百人热烈目光的关注下,太史慈走到龙椅前,转过身体面对众人。此刻,太史慈感觉热血沸腾,心跳也不受控制的加快起来。虽然他站立的位置比数百人高一米,但是他还是感觉一种力量从数百人站立的位置汹涌湃澎而来,这种感觉让他觉得诡异。
不过等他动作略显生涩的端坐在龙椅后,那种面对浪潮的感觉才有所减淡。当数百人动作整齐划一的向他跪拜,口称“*******拜见吴王,恭祝吴王体态安康,永享天年……”时,他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豪迈感!
这个时候,太史慈不免感慨道:时位之移人,的确不虚假啊。接下来,他都能听到自己稍微颤抖的声音回荡在耳边:“诸位,请起!……今日乃是孤荣当吴王的吉日,承蒙皇恩浩荡,孤深感惶恐……孤期望诸位与孤一起奋力拼搏,稳定繁荣江东区域,共创一番佳绩……”。
太史慈越说越顺,初始的紧张感消失了,他终于找到当王爷的感觉,在这个感觉中,他终于进入了王爷的角色!
按照常规,在庆典仪式上:司仪按照程序,当众宣读重要职位的调整,以及大赦江东地界的王令。为了强化军事观念,令军事观念深入民心:太史慈管理的江东地界——暂时一律废除文职官位郡太守县太令等职务,县级的最高长官是都尉,郡级的最高长官称谓是都督。都督和都尉负责地方的一切事务,包括治安、征收赋税、招兵训兵等具体事务。江东军团的二大建制得到保存:由吕蒙担任陆虎军都督,吕甘宁担任陆虎军都督。先锋都督则是由号称打不死的将军周泰担任;而后起之秀的陆逊则是担任内务都督,负责管理即将建成的吴王宫殿安全以及对武将考勤、升降的具体事务。
针对刘备一方有一只特别部队——无当飞军,江东军队也新添了一只骑兵队——风骑营。这只骑兵队的性质是属于机动性部队,直接对吴王太史慈负责,它的主将乃是高顺,风骑营的骑兵基本上都是当初的陷阵营将士。
文职方面,由于县令和郡太守的职务被免除,几乎没有大的调整动作。由波才担任吴国的太史,由波才全面负责对吴国文官的管理!金先生(郭嘉)则是没有名分,但他却是太史慈身边最重要的角色。
此时吴国的都督其官阶等同于当时的正二品武将的阶位。此都督非彼都督啊,真是水涨船高啊!其他的文官武将也都是连升三级啊……为了激发地方的积极性,太史慈又决定停收地方一年赋税徭役。这个王令,让地方官员和豪绅顿时高呼“吴王千岁千千岁”啊,绝对发自肺腑,极其的真诚啊。
事后,太史慈和心腹人员交流当时的感受,他说:登上高台和端坐龙椅,就是逐渐失去自己的过程……这时,郭嘉对他眨着眼睛说道:这也是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无论如何说,你是实现当初对为兄的承诺:十年之内,成为一方霸主的宏愿!……呵呵,以后,我也不能在你面前自称“为兄”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变化和失去……但是,吴王得到的更多啊……
太史慈听到郭嘉的肺腑之言,动容的点点头,其他人也都是在沉默中吸收二人对话的营养!
太史慈成为吴王,标志着江东地界从动乱走向稳定,标志着江东官僚阶层经过重新整合,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江东地界从混乱走向有序的同时,它的邻居——荆州也在刘备一方呕心沥血的管理下,也逐渐趋向稳定:此时,荆州除掉江夏郡和长沙郡以外,都已经在刘备的控制之中。
对于刘备一方来说:江夏郡经过血战,也未必能成为刘备的领地,但是长沙郡不一样了:只要谋划的得当,刘备一方便能拿下长沙郡,同时还有机会让长沙郡太守黄忠归降投诚……
由诸葛亮亲自率领一万精兵强将从荆州州城襄阳城出发,一路沿着官道直奔长沙郡开拔而去。随军的主将乃是张飞。在军队渡过长江之前,军队行进的速度缓慢,一天不过行军数十里。在长江渡口,又有一支军队加入,这支军队乃是由赵云带队。
如果是刘备一方进攻江夏郡,赵云肯定不会参与,但是进攻孤城长沙郡,赵云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本来赵云率领无当飞军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和诸葛亮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但是为了押送一些特殊的军用器械,赵云一部才姗姗来迟。
大军渡过长江后,便加快行军的速度。四天后,诸葛亮率领一万多兵马来到长沙郡城的北城门。长沙郡城与其他的城池不同:一般的郡城都是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而长沙郡城只有南北二个城门,原因无他:因为长沙郡城四面环山,唯有南北有二个山谷与外界连通。南北二个城门几乎是镶嵌在南北走向的山体中,巍峨的城墙东西跨度足有五里,高度足有二十米,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军事屏障。
当太守黄忠看到诸葛亮率领一万多大军再次来到北城门,他没有出城门迎接。因为通过在袭击中活命回来的将士禀告:荆州少主刘琦的死和刘备麾下猛将张飞有关……
本来,黄忠不相信一向忠肝义胆、老实朴实的刘备不会干出这种阴杀同族晚辈的歹毒事情,但是为什么在长沙兵押送刘琦遗体的途中,遇到高手截杀呢?当时的情景,如果不是江东武将太史慈和甘宁出现的及时,估计所有的长沙兵都要命丧当场。
如果,刘琦的遗体没被蒙面的高手摧毁,黄忠还能根据刘琦的伤口查看出一些足丝马迹。据说是江东周瑜亲眼看到在混战中:张飞很巧妙的的方式阴杀了刘琦。按照黄忠对周瑜和张飞的了解,他觉得:品行高洁如明月的周瑜不会撒谎,而性情刚烈的张飞也不会做出这种暗杀的下三滥的事情来……当时刘琦身死是事实啊,到底刘琦死亡的真相是怎样的?
第四百五十七章 黄忠质问张翼德
黄忠越想越迷糊:是刘备歹毒了,为了利益不顾一切了,还是周瑜撒谎了?而如今,刘备一方又和江东集团闹翻了,这种形势,更让黄忠无法判断了。当然他知道一个事实:江东集团和刘备集团都有拥有长沙郡这个军事重镇,而自己和江东集团有仇,江东集团肯定是无法从自己手里顺利夺取长沙郡的,但是江东集团也不想让刘备集团占据长沙郡;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向品行高洁的周瑜才撒的谎?!可是,周瑜也死了啊。否则话,性情爆烈如火的黄忠早都前往赤壁,去找周瑜当面问个清楚了……
对于刘琦的死,黄忠毫无头绪。以至于他面对诸葛亮亲自率领的大军,感到疑惑和纠结:到底是战还是洞开城门投降呢?。他知道:目前也只有这二种结果——不是战就是投降。除此,别无他路。
诸葛亮也没有指望黄忠能主动投诚。他指挥军队在距离长沙郡北城门五里地的空旷地带安营扎寨,休整一天后,诸葛亮便率领军队如潮水一般涌向城门。
年近六十的黄忠也不甘示弱,他率领二营四千骑兵冲出城门,风驰电掣越过护城河上的吊桥,在与诸葛亮率领的军队相距二千米的地方戛然而止。
在诸葛亮等人的眼里:黄忠率领的骑兵从急速奔驰转为静止状态,仿佛就是在瞬间完成,如此可以看出来这样的骑兵队伍战斗力该有多么强悍,每个将士的作战素养有多高。
诸葛亮本人也没有想到,在南方也有这样强悍的骑兵队伍啊。这说明作为主将,黄忠训兵有一套啊。这样的将领,值得花费心思招揽啊……本来诸葛亮是想一鼓作气打败黄忠,将之击杀的,如今,他眼见黄忠的骑兵那么出色,他临时改变心意了。
他侧脸对身旁的张飞微微点头,而后二名虎背熊腰的侍卫推着木轮车上缓缓向战场中心走去。张飞本人和诸葛亮端坐的木轮车并行,一营骑兵则是呈扇形紧随木轮车的后面。
前进七百米后,诸葛亮便对千米之外的黄忠喊话:“黄老将军,请上前叙话!”。黄忠闻言,单手拎着通体呈黝黑色的宝刀,左手稍提缰绳,策马上前。在与诸葛亮相距五百米处,黄忠勒马静止原地。他目光如炬,正气凛然的注视着诸葛亮和张飞。
在策马前进的过程中,黄忠也观察到诸葛亮身后的方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张飞率领一营骑兵前往战场中心,另外一营骑兵分成二部从方阵中心向二翼移动,骑兵方阵后面的步兵方阵原地不动,但是步兵方阵后面的将士推着数百辆被油布包裹的车辆快速移动上来,超越了原先的步兵方阵。这只步兵方阵推着特殊的车辆前进数百米后,便停止下来。而向二翼移动的骑兵在到达战场的边缘地带后,也静止原处。
黄忠搞不懂诸葛亮是如何摆兵布阵的:骑兵向二翼移动,那不是距离战场中心越来越远吗?这样的布阵格局,只能等我方冲杀到敌方的步兵方阵才有实际作用啊,这样的布阵格局,我能率领兄弟们去冲杀敌人的步兵方阵吗?……
由于长沙郡地处偏僻,消息闭塞,所以黄忠并不知道刘备麾下此时有一只神出鬼没的无当飞军,而向二翼移动的骑兵,正是赵云率领的无当飞军。在无当飞军的急速冲锋下,五千米和五百米的距离是没有区别的。无当飞军,就是由八卦能量加持的骑兵,他们的冲锋速度和战斗方式都别具一格,超乎平常的想象。要不然的话,一只二千骑兵的军队,能在曹军的大后方来去自由,直接影响到二块战场的粮食补给问题,令这二块战场的曹军无法发动进攻战,让防御方江东军得到喘息的机会,为最后的反击战积蓄了力量!
可惜,黄忠不知道这个令世人震惊的骑兵队伍啊。他只知道孙刘联军借助突然而起的东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