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大潮中,我也曾是泥沙俱下中的一粒,在那寻梦的天涯岁月,一切都像《三轮车夫》一样相似而难忘。也许就是这些相似或贴近,让我对这部影片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年轻的三轮车夫赖以养家的车被烂仔抢走,靠担水补贴家用的姐姐沦落风尘,车行老板娘的傻儿子被消防车撞死……暴力血腥,变态的性,冷静中的疯狂,纪实中的诗意,配以诗篇的吟诵,令人对这一切有了崭新的理解。
让一个诗人去管理小小的黑帮团伙,这本身就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情怀,让人感慨万端、欷不已。梁朝伟蹲在小屋里看被殴打虐待的三轮车夫趴在地板上喘气,梁的眼前滑过明丽的天空、浓绿的树阴,成长的记忆,历历在目。他的脑海里吟诵的是诗篇《没名字的河流》,诗有点破碎,正如人的意识流动的跳跃与破碎,但真挚而深情:“我出生时,暗自呜咽/蓝天,大地/溪水黝黑/长年累月,我逐渐成长/没人对我细加垂顾//没名字的人/没名字的是河流/没颜色的是鲜花/芳香扑鼻/万籁无声/啊,河流,啊,过客/在那三轮车的生涯里/渡过年年月月/我亏欠祖先的恩德,难以忘怀/举目犹望,能否穿州过省,重返家乡。”
生活中平凡的诗情,融入影片却焕然有了极为动人的色彩。在诗歌的诵读时,掠过一串成长的镜头,长大了的梁朝伟和他手下的妓女兼情人并排站在耀眼的阳光下,跳跃的镜头切换成了幼时的他和幼时的小女伴,闭眼站在绿树旁感受阳光……奇崛、伤感、温馨、动人。
一个黑帮头头完全可以是个抒情诗人,同样,一个诗人也完全可能藏有极其卑鄙的祸心,这就是世界的丰富性,不用多说。
二者兼一身的梁朝伟(片中是个没名字的人),渴望“穿州过省,重返家乡”,不仅是童年生活过的家乡,也是穷极一生向往的美好精神家园。但他终不能返回,所有的心灵之路,实质上都是不归路。所谓浪子的归来,肯定已不是原来的浪子,躯壳虽然回来,灵魂却仍流浪在路上。
最后,诗人一把火将自己拥有的生活连同自己的肉体烧毁(毁灭前仍不忘默诵诗篇),留下风尘情人怀抱鲜花悲戚地活在世上。
导演陈英雄生于越南,在法国受教育,当他以身兼东西的文化背景来审视自己的祖国时,他眼里的人和事都别有色彩,使他具有其他导演所没有的间离,既感同身受又超然物外。
我是在阔别家乡二十多年后,才在深圳的某个动荡不安的夜晚看到这样一部标着“越南”字样的影片,一个充满豪气的陌生导演的名字,让我看到了越南人眼中的暴力而抒情的越南,一个让世界最老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惊艳的越南。影片直接展示了切肤的苦痛、堕落与颓丧,却仍让人感受到深蕴其中的美丽、纯洁与诗情。
《青木瓜之味》:清香的幻影
还是陈英雄,还是神秘的越南,还是出身卑微的主人公,只是比《三轮车夫》还要早两年,早两年就是陈英雄的长片处女作。
那时还是清纯与清醇的季节,一如片中的女主角,美丽的世界让她好惊奇,腼腆微笑莫名的感伤和憧憬都是第一次。乡下姑娘梅到城里的大户人家当用人,大宅院就成了她充满幻想的整个世界。十年弹指一挥间,梅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清秀佳人,在美丽的信号下,一份从未萌生的意外情感正蹑手蹑脚地逼近,那份巨大的爱来得如此突然,她怡然地接受了,犹如这明媚夏日和煦的晨光……
仿佛是一种合谋,标明某种“滋味”就真的会感受到某种滋味,于是那些“唯美的”、感性的、沉思的影片都喜欢在名字上冠以“滋味”二字。陈英雄的这一部是像处女一样甜润温婉而羞怯的“青木瓜之味”。那是怎样的滋味呢:清香的,淡淡的,忽隐忽现,若有若无。他说:“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电影语言受到感动,而不是因为故事内容受到感动。”
果然,在陈英雄这部宣言式的处女作里,净是摄影镜头语言的精致与精心。光线和阴影都是精心营造的,所有的抒情都游移在浓郁的热带风情里,绿色植物的叶、茎、花朵,以及其上细微的绒毛,透明的水、阳光,年幼清纯的梅第一次看到了破开的青木瓜,她惊喜地静静注视那神奇的果实,乳白色的汁液慢慢地滴落,内里是晶莹滋润的籽,一粒粒如珍珠一样晶亮亮的,满是梦境和神奇。还有院子里为生计奔波的金黄色小蚂蚁,祭祀用的熟鸡身上晶莹剔透的嫩黄,色泽光鲜的碧绿青菜……一切都是寻常的,一切又如此充满奇异的美丽。
…
越南三阕(2)
…
故事其实还是有些老套,是灰姑娘最终获得王子宠幸的越南现代版。难得的是,这位唯美的天才把一切描绘得如此细腻动情,让这个古老的故事焕发出一种新鲜的娴静、朴素和温柔,所有的生命都笼罩着被发现的喜悦和穿越喧嚣之后的和平宁静的光辉。
在家中只与音乐为伴的阔少与富有的未婚妻退了婚,在一个寂静夜晚,他推开了梅的门。清纯的女孩已开始觉醒,在意乱情迷中春心悄然萌动,她坐了起来。月光如水,从她纯净清丽的脸上流过。
身份地位的显赫与卑微,生活的劳碌或安逸都不能决定是否幸福,决定幸福的只是心境,梅在伺候他人的不停劳碌中依然葆有着单纯的快乐,脸上始终洋溢着发自肺腑的幸福和满足。
两个女性实际代表着两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代表着传统与现代的两个阵营的碰撞。阔少的未婚妻是热烈奔放的现代女性,而梅则是一个乐天认命、处变不惊的传统女性。阔少最终发现了身边娴静的梅,并选择了梅。这也正是陈英雄的选择,在激进和保守中,他选择了保守,在现代和传统中,他选择了传统……没有对错,只有适宜。
看这样的影片,如同闻到了那淡淡的青木瓜的幽香。恍然觉得世间多少美丽、身边多少细枝末节有待我们去发现、审视和欣赏。因为我们的功利近视和势利,丧失了多少生命世界中的鲜活、清纯、丰富。陈英雄用“青木瓜之味”唤醒了我们,但他也很快逃开了,留下我们去回味和咀嚼。
《忘情季节》:人生的三昧
少女与诗人、妓女与车夫、美军与孤儿,三个故事的断片,三段人物关系的纠葛,看似不动声色,实则传神而抒情地展示了当今越南生活的温婉与感伤。
采花少女清纯甜美的歌声吸引了荷塘主人杜先生,让辍笔多年的诗人沉湎于对似水年华的追忆中。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杜先生曾是一位风流倜傥的诗人,由于麻风病的折磨,他被毁了英俊的面容,泯灭了诗意澎湃的憧憬,也同时失去了人前的尊严。少女的歌声重新滋润了诗人的灵感,他重新开始写诗,其优美的文字也成了少女最珍爱的宝物。
贫寒而寡言的三轮车夫海深深暗恋着一个风尘女子,他每晚都在大酒店门前守候着那个名叫莲的妓女。莲的最大心愿是搭上个有钱的外国客人,永远离开穷困的家乡;而海的人生目标却卑微而现实,赚到50元,便可以与莲共度一个销魂的夜晚。他执著而不辞辛劳地努力追求着,幻想着莲能接受他痴迷的爱。在每年一度的三轮车夫大赛上,海在爱情的巨大动力和朋友的帮助下夺得了冠军,冠军的奖金使海终于赢得了可以与莲共度春宵所需的50元。然而,面对日思夜想的甜蜜时刻,海所做的只是看着莲穿着自己送给她的一袭白色长裙沉入梦乡。
凄风苦雨的夜晚,儿童小贩胡迪盘桓在街头,他出入在各种大排档和酒吧之间,推销着火柴、口香糖等小商品。一次忘乎所以的贪玩之后,胡迪遗失了自己赖以维生的商品箱子,于是,在粗暴父亲的训斥下,他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在孤寂的寻找中,小胡迪找到了一个同病相怜的捡垃圾的小女伴,并邂逅了从美国来越南寻找女儿的退役美军大兵詹姆斯。
这实际是个以寻找为主题的故事集锦,几个情节交叉进行,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链接,组成一曲关于诗意的美、尘世的欲和亲情的爱的寻找三重奏。有着美丽歌喉的少女寻找诗意,她的歌声启发了残疾老诗人的灵感,使他找到了久违的诗神缪斯;三轮车夫海找到了心中的爱—妓女莲,海的真情唤醒了沉沦的莲,在红花满树的街巷莲翩然起舞,仿佛又重新回到烂漫的少女时代;所有的寻找都有了最好的结果,为生计而早早成了小贩的胡迪最终找到了赖以为生的商品木箱,美国老兵詹姆斯也最终找到了战时遗留在越南的女儿。
这是一部身在美国的越南人导演裴东尼(TonyBui)的处女作。人在处女作里总是喜欢在悲伤中寻找希望。陈英雄在《青木瓜之味》里如此,裴东尼的这部《忘情季节》亦是如此。两个导演都是身在西方来看自己的故乡,不约而同地用一种极富诗意的手法来书写爱与美。两人都很唯美,不惜笔墨渲染贫穷故乡的纯真和美丽,不无赞赏地展示贫穷中的人们的善良、真情和安贫乐道。
追忆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诗人杜先生向采花少女吟诵道:每天早上,我的耳朵飞出窗外听小鸟唱歌/我的鼻子穿透墙壁去闻我的荷花香/每天日出日落时我的眼睛飞到空中/我的心,我的心飞上天超越人性的枷锁,直到游遍天涯。三轮车夫海本质上也是具有诗人情怀的,他在无奈中有着自己的精神胜利法,用一个月的拉车收入才能睡一个晚上的星级饭店,居无定所的他为此自得其乐道:还是睡自己的满天星好。海还带着妓女莲来到了满街红花的地方,让她穿着洁白的长裙,在花雨里翩翩走着。唤起莲的美好的回忆,海捡了红花夹在书里送给了莲,暗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