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8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让巴基斯坦武官带回去的消息中,项铤辉明确提到,共和国在完成了东线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之后,将以最快的速度转移重点,与巴军共同取得西线战场上的胜利。因为没有请示王元庆,所以项铤辉只暗示巴基斯坦,可以根据实际的兵力投入,以及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确定双方在印度西北地区、包括在新德里的占领区域。

虽然项铤辉的保证过于笼统,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共和国三军总参谋长亲自做出的保证,肯定比前线总指挥的保证更有说服力。

在裴承毅解决战役的保障问题时,由袁晨皓负责的战术部署工作也完成了。

8日夜间,包括空降153旅在内的15军全部作战部队返回甘托克空军基地,54军主力全体到达吉申根杰,27军正式接替54军驻守西里古里,加强给77军的2个炮兵旅与1个航空兵到达吉申根杰,掩护38军与39军前往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的16军与17军的空中突击旅返回山南地区,21军、24军、36军与37军进入战备状态。

唯一没有到位的,就是后勤保障。

按照袁晨皓的计算,最快也只能在11日夜间完成后勤物资运送工作,而且送到前线的作战物资最多供作战部队消耗5天。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在5天之内获得更多的运输通道,战役将被迫终止。

针对这一情况,袁晨皓在新鲜出炉的战役计划中明确提到,第一阶段作战行动的重点之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夺取西孟加拉邦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打通与孟加拉国的地面运输通道,确保由陆战队押送的作战物资能够及时送到各作战部队手中。

裴承毅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了战役的成败。

让袁晨皓放下手上的工作后,裴承毅让他立即启程前往达卡,与孟加拉国政府协商物资运送事务。随后,裴承毅让东方闻去了加德满都,与尼泊尔政府协商同样的事务。不管怎么样,必须确保一条运输线路畅通无阻。

袁晨皓与东方闻离开沃济拉巴德不到半个小时,同时发生了2件大事。

8月9日,北京时间11点30分,尼泊尔与孟加拉国正式对印宣战!

    卷十 龙腾九天

第97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尼泊尔与孟加拉国与共和国的参战谈判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两国在宣战前并未进行全面战争准备,只提高了与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的边防部队的戒备级别,甚至在宣战之前没有招回驻印使领馆人员,所以两国突然向印度宣战,全球新闻媒体顿时一片哗然,西方新闻媒体队为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受到共和国的压力,不得不向印度宣战,加入这场与两国没有多大关系的战争。

毫无疑问,西方新闻媒体的观点站不住脚。

尼泊尔在宣战声明中明确提到,因为印度长期不肯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两国在存在争议的领土问题上的争端,数十年来,一直向存在争议的地区移民,意图在实际控制的基础上长期霸占属于尼泊尔的领土,所以尼泊尔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印宣战。虽然这不能排除尼泊尔趁火打劫的嫌疑,但是也足以证明,尼泊尔并不是在受到共和国影响的情况下,参加不属于尼泊尔的战争。

孟加拉国的宣战理由更有说服力。数十年来,西孟加拉邦的数千万孟加拉族一直受到由印度斯坦族控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残酷压榨与剥削,为了控制孟加拉族、阻止孟加拉族获得合法合理的自治权,印度政府不但不重视孟加拉族的合理要求,反而强迫数千万孟加拉族平民远走他乡,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在多次提出抗议,要求印度政府尊重与重视孟加拉族的人权未果之后,为了维护本族同胞的利益,孟加拉国有义务、有权力采取实际行动。

即便撇开这些放在台面上的漂亮话,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参战的动机也很强大。

按照共和国与尼泊尔达成的秘密协议,战后不但会把尼泊尔与印度存在争议的地区移交给尼泊尔政府,还会在孟加拉湾方向上为尼泊尔提供出海口,修建直通尼泊尔国内的铁路干线,并且确保铁路干线的安全。共和国也与孟加拉国达成了类似的秘密协议,即在战后由孟加拉国控制西孟加拉邦、及其邻近地区,由孟加拉国决定该地区的最终政治形态,并且与孟加拉国签署全面同盟条约。

根据这些秘密协议,尼泊尔与孟加拉国迟早都会参战。

当然,两国突然参战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在些个问题上,西方新闻媒体分析得最为透彻。

按照西方新闻媒体的说法,因为印度与所有周边国家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或者存在民族权益冲突,所以在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对印宣战之后,仍然保持中立的缅甸与斯里兰卡很有可能在近期向印度宣战,即便与共和国关系疏远的不丹(不丹至今没有与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也很有可能在周边国家的影响下,倒向共和国一方。如此一来,印度将面临四面楚歌的艰难处境。

一些西方军事评论员据此推断,在陆续拉拢印度周边国家之后,共和国不但会推翻印度现政权,还将在战后占领印度全境。原因很简单,共和国占领印度的最大问题就是入不敷出的兵力,随着周边国家参战,共和国可以用分划占领区的方法,将印度分成数个占领区,由各参战国分别占领,从而降低共和国的军事代价。

针对西方军事评论员的观点,由半岛电视台聘请的军事评论员做了更深入的分析。

按照半岛电视台的观点,共和国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占领印度,即便周边国家愿意在出兵出力,从南亚地区的长远利益考虑,共和国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谨慎行动,避免陷入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很明显,半岛电视台的观点更偏向于共和国,而且更加客观。

印度是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即便共和国是全球第二的人口大国,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共和国绝不能在军事行动上消耗太多的人力资源。更何况,随着共和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在政治经济改革的推动下,具有明确利益价值观的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共和国的主要社会群体,而在众多的社会群体中,中产阶级最重视现实利益,最反对纯粹的军事扩张。如果共和国陷入印度战争泥潭,不但会激化国内社会矛盾,还将对政府权威构成严重影响。从长远考虑,共和国最应该采取的办法不是占领印度,而是在推翻印度现政权之后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权力,瓦解印度的中央集权体制,在印度组建联邦政府,或者使印度成为邦联体。

一些深度担忧共和国将陷入战争泥潭的政治与社会评论员甚至认为,印度战争将为共和国持续了20年的战略扩张画上句号,而这个句号是否完美,就得看共和国能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成功退出印度。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力量的椎动下,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参战成为了焦点话题。

虽然各界对共和国可能在印度采取的策略众说纷纭,但是包括西方战略分析机构在内的主流舆论都队为,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参战,实际上是共和国在为解决战后问题努力。

作为共和国有史以来,最具扩张野心与扩张动力的领导人,王元庆绝不会让共和国陷入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更不会为了印度赔上共和国的未来。只要王元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印度战争可能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就会想方设法的破解难题,为共和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出路,也为共和国未来35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众多的评论中,美国兰德公司受联邦政府委托做的战略分析报告最有说服力。

这份由数百位美国最顶尖的战略分析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家共同起草的报告全面分析了从王元庆担任纪佑国首席助理以来,其政治生涯中的各种重大决策,以及在共和国重大决策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早在战争爆发前,王元庆就为共和国安排好了退路,有足够的能力引导共和国走上正确的道路,绝不会像美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那样,陷入无法脱身的战争泥潭。该报告的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王元庆担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的时候,力主攻占整个朝鲜半岛、帮助朝鲜完成统一,最终把战后的半岛残局丢给朝鲜政府,为共和国消除了东北方向上的威胁,减轻了共和国的军事压力,还通过帮助朝鲜实施战后重建,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由赵润东策划,王元庆亲手实施的日本战争,共和国未在战后占领日本,甚至没有派兵登陆日本本土,而是通过极端手段全面瓦解日本,虽然使共和国背上了骂名,但是也减轻了共和国的战争压力,减少了战争伤亡,同时迫使美国与印度结盟,为后面解决最后一个周边问题奠定了基础;三是由王元庆一手推动的政治改革,只要王元庆的最高政治目的是在执政期间为共和国建立完善的民主法制社会体系,就不能长期推行扩张战略,更不能使共和国陷入持久战,除了避免陷入印度的战争泥潭之外,还得让共和国完成战略转型,由扩张转为固基,通过收缩战略防线,巩固共和国周边地区。

这份直接送交美国总统的战略分析报告不但精准,而且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整篇报告都在证明共和国将在印度战争之后停止战略扩张,但是美国的社会精英没有忽咯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共和国停止战略扩张之后,共和国与美国的全面对抗才刚刚开始。换句话说,共和国停止战略扩张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周边地区,建立以共和国为核心的“西太平洋…东亚共同体”(也被另外一些西方国家称为“大中华共同体”),共和国与美国的对抗不会因此结束,反而会因为共和国不再为周边问题担忧,从而更加关注全球局势,导致共和国与美国的对抗全面升级。

说得直观一点,从第四次印巴战争到印度战争,20年间,共和国参与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