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嫌《榷康厍肽诘氐闹饕煌ǜ上摺U庖彩墙ノ骼锕爬锏淖髡叫卸校匦胧紫韧瓿傻娜挝瘛�
1531营出发后,李东石把1532营派了上去。
虽然张志骐坚持要求让1533营打头阵,但是李东石仍然决定让1532营上去试试印度军队的底气。
此时,李东石已经感觉到,攻打西里古里的战斗不会太轻松。
原因很简单,直到这个时候,抓到的印军战俘还不到100个。根据攻打锡金的152旅提供的消息,印军的斗志早就被炸垮了,根本不会进行顽强抵抗。
驻扎在西里古里的印军超过3万,如果斗志崩溃,怎么也能抓到成百上千的战俘吧。
没有出现印军大规模投降的情况,表明印军的斗志还非常旺盛。
21点15分,急促炮火准备结束。
随着DW…26B机群到达西里古里上空,第1532营立即发起进攻。
面对空地协同的立体进攻,守卫西里古里东南防线的印军顿时陷入两难境地。
当时部署在西里古里的印军只有少量M24A2主战坦克,因为知道共和国军队有极为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所以印军没有把M24A2集中部署,而是将40多辆先进坦克编成了10多支装甲突击队,每支突击队有4辆坦克,分别在各个方向上驻防。为了提高坦克在遭到空中打击时的生存能力,印军依靠其强大的人力资源,修建了数百处坦克隐蔽所。
战斗开始后,1532营就遇到了麻烦。
第一轮进攻,从在最前面的2辆KZ…24C被2000米外打来的穿甲弹击中,虽然担任掩护任务的DZ…26B立即向印军的反坦克火力点发射了导弹,掩护从空降战车上逃出来的步兵撤退,但是2辆空降战车仍然遭到重创,为了避免战车落入敌人手中,车长在撤退的时候启动了战车上的自毁装置。万幸的是,只有3名步兵受伤,而且都及时送了回来。
一交手就损失了2辆空降战车,李东石心痛不已。
让部队撤下来后,李东石把1533营派了上去,同时让1534营跟在后面做预备队。
第二轮进攻的结果没有好到哪里去,又有1辆KZ…24C被摧毁,2名步兵阵亡。虽然受损的3辆KZ…24C在空申打击的掩护下,由随行的战车拖了回来,但是在面对坚固防御阵地的时候,空降兵进攻力量不足的问题再次暴露了出来。
李东石没有急着组织第三轮进攻,而是呼叫了炮火支援。
提供空中支援的DZ…26B也在第二轮进攻后撤走了,按照李东石的要求,在下一轮进攻中,DZ…26B将携带重磅炸弹,为地面部队开路。
炮火打击刚刚开始不久,1533营的侦察兵发现了出现在北面的印军装甲部队。
印度军队开始反击了!
不得不承认,印度军队的反击时间把握得非常准确。
李东石手里只有4个营的兵力,其中第1531营已经南下,第1533营与第1534营正在为第三次进攻做准备,只有第1532营能够应付印军的反冲击。李东石没有迟疑,立即命令第1532营向阵地北面集结,准备与印军装甲部队交战。
打野战,绝对比打阵地战更合李东石的胃口。
可以说,在进攻行动中,空降兵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敌人主动离开阵地,发起反冲击。
空降部队进攻坚固阵地的能力有限,但是打野战的能力却不差。
在野外作战的情况下,KZ…24C的最大优势,也就是机动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最大战斗重量仅有27吨的KZ…24C,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高达1100千瓦;M1A5的战斗重量为64吨,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也只有1100千瓦;M24A2的战斗重量为52吨,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为1500千瓦。由此可见,KZ…24C的战术机动能力明显超过印军的主战坦克,野战中的优势更加突出。
21点50分,侦察兵送来了更加确切的消息。
发起反击的印军大概有1个装甲旅的规模,坦克大约有80辆,步兵战车近100辆,另外还有100多辆履带式装甲车。印军反击部队的突击速度很快,意图非常明显:从北向南穿插,切断空降部队与空降场的地面通道,围困进攻西里古里的空降部队,然后与阵地上的守军一同歼灭空降153旅。
收到消息,李东石终于松了口气。
能够一口气吃掉空降153旅的部队还没有诞生呢,要知道,在五老阻击战中,空降153旅面对2个美军陆战师都没有害怕过!
让1532营迅速展开后,李东石没有急着抽调另外2个营的兵力。
1532营有40多辆KZ…24C,足以组成一支装甲突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李东石不是那种喜欢蛮干的指挥官。
随着印军意图明确,李东石立即呼叫了空中支援,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支援。
21点55分,1个大队的24架J…17A战斗机到达战场。虽然这些战斗机携带的都是普通弹药,没有携带专门用来打击装甲力量的反坦克导弹,但是用100千克与250千克级航空炸弹对付战车,绝对是绰绰有余。要知道,再坚固的坦克,如果被155毫米榴弹直接砸中,就算装甲不会被砸穿,炮弹爆炸时的冲击力也将震毁坦克,震死坦克里的乘员。航空炸弹的威力比炮弹大得多,即便是近矢,也能将坦克炸毁。
当然,这轮轰炸主要对付的不是坦克,而是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战车与装甲车。
24架J…17A投下炸弹,转向返航之后,李东石调整了炮火支援的打击范围。
与轰炸相比,炮火打击更有效果。24架战术战斗机最多只能投掷200多枚炸弹,而第156炮兵旅的12个炮兵营能在1次齐射中投掷288枚炮弹,1分钟内投掷2880枚炮弹,在15分钟的短促炮击中投掷数万枚炮弹。
当然,对付印军的装甲突击集群,最多只需5分钟的持续炮击。
22点05分,炮击结束。
因为轰炸与炮击过于猛烈,印军装甲突击部队在遭受打击的时候释放了烟幕弹,所以侦察兵没能在第一时间报告打击情况。
李东石也不需要侦察兵的报告,因为这种规模的打击,足以消灭1个步兵师。
让1532营发起反冲击之后,李东石率领警卫班赶到了前线。
夜幕下,数十辆KZ…24C分成2条交错的进攻线,一字排开的向北推进。虽然夜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空旷的山南平原上,装甲集群发起冲击的场景仍然十分壮观。随着空降战车逐渐逼近交战区域,远处不时传来电磁炮开火时发出的微弱闪光。炮声很模糊,也很沉闷,主要是距离太远了。
见到这一幕,李东石突然想起了五老的那场战斗。
10年前,谁都不相信空降兵能够成为陆军的主力作战部队。
现在,谁也不能怀疑空降兵的战斗力。
这轮地面战斗,也是印度战争中,交战双方第一次“装甲会战”。
虽然规模小了一点,但是意义却非常重大。原因很简单,这场战斗足以证明,空降兵不但是能够飞行的作战部队,是能够坚守防御阵地的作战部队,是能够在孤立环境下奋勇抗争的作战部队,还是擅长地面进攻与装甲进攻的作战部队。
随着技术进步,重装备的质量越来越小,运输机的运载量越来越大,空降兵迟早会替代其他地面部队,成为陆军的绝对主力。
事实上,各主要强国都在努力推进陆军的“空中化”进程。
等到陆军能够像空军那样,在不依赖地面道路系统的情况下,就能对数百千米、乃至数千千米外的敌人发起进攻的时候,陆军将再次成为战争的主要力量,传统意义上的陆军将不再存在。
空降153旅此时的所作所为,正是在向全世界演示未来陆军的崭新面貌!
卷十 龙腾九天
第62章 胆大包天
李东石在西里古里郊外与印军鏖战时,凌云霄来到了空降场。
不得不承队,凌云霄是个“牛人”。
没能联系上裴承毅,凌云霄也管不了那么多,立即命令快反771旅“接管”基地,让空降153旅的剩余部队撤了下来,让快反771旅的部队首先登机。虽然空降153旅不属凌云霄管辖,但是在陆军少将面前,1535营、1536营与1537炮兵营、1538后勤营的营长都差了一大截,根本不可能违抗将军下达的命令。后来这件事情还让凌云霄与商雪韵翻脸,两人差点闹上军事法庭。
不管怎么说,凌云霄用“枪杆子”让快反771旅的作战部队首先上了运输机。
在李东石急切盼望另外2个战斗营能够尽快到达的时候,首先到达野战机场的却是快反771旅的作战部队。
与以往一样,凌云霄随同第一个营赶往前线。
得知李东石已率部队前去攻打西里古里,凌云霄没有感到惊讶,也没有感到愤怒,因为那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旅长是让凌云霄感到佩服的少数几个“硬汉”之一。
现在的问题是,到达战场的771旅能够干些什么。
参与攻打西里古里的行动?凌云霄可不想吃别人剩下的残汤剩水,空降153旅敢于单独攻打西里古里,肯定得到了军部的支持。商雪韵再不济,也会安排空降15军的支援旅为李东石提供支持。比起集中了空降15军所有精华的进攻力量,凌云霄带来的快反771旅就算不了什么了,到时候打下西里古里,立首功的也是空降153旅,而不是快反771旅,更不可能是77军。
按照前线指挥部制订的作战计划,15军与77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占印度东部地区的西大门,攻打西里古里只是具体行动,要想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比如全速向西推进,攻占比哈尔邦东北部的吉申根杰。
当然,凌云霄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对付印度东部地区的守军。
问题是,凌云霄的“志向”太远大了。
虽然歼灭印度东部地区守军是东线战场上第一次战役的主要任务,但是打得再好,也是歼灭残敌,而不是扩大战果。只要打下了西里古里,东面的印军就将迅速崩溃,到时候不管派哪支部队去,都能完成作战任务。
在凌云霄的眼里,77军是战咯反应部队,就应该执行战咯进攻任务。
更重要的是,77军是善于长途奔袭的作战部队,越过西里古里,攻打吉申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