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定守住防线。”
臧嘉裕咬了咬牙,把跟在屁股后面的战士叫了过来 “立即带五个人去龙渝飞那里。”
“头,现在就我们两个。”
“我们两个?”臧嘉裕朝四周看了一眼,确实只有他们两个战士。
“两分钟前,你把最后一个班派上去了。”
“妈的,看样子,我们得上了。”臧嘉裕端起椅在胸前的步枪,“多带点弹药,把反坦克火箭弹带上。”
“头……”
“空降兵要半个小时后才到,我们必须守住跑道。”
此起彼伏的枪声中,臧嘉裕带着最后一名战士冲入笼罩在机场上空的硝烟之中。
不得不承认,印度军队的反击非常猛烈。
1个突击营,不到20分钟就派上了所有预备队,肯定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要知道,半岛战争期间,1个空降营能在1个韩军整编师面前坚持数十个小时,甚至能够击溃1个韩军步兵师!
不是印军比韩军强大,而是战场情况截然不同。
如果臧嘉裕手里有几辆空降战车,结果将截然不同。导致空降战车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战场的关键因素就是过于恶劣的地形条件,甚至可以说,陆军没向战场空投空降部队,也与战场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古瓦浩蒂空军基地建在一块山腰平地上,北面是高达数百米的陡峭山壁、南面是深达数百米的悬崖,只要运输机的航线稍微有点偏差或者空投时遇到紊流,空降兵就将连人带车掉入悬崖或者撞上山壁,后果不堪设想。山区,夜间的空气流向非常复杂,说变就变,没人能够准确把握。
即便进行机降,难度也非常大。
臧嘉裕率领部队到达的时候,就有5架QZ…25B没有首降成功,拉起复飞之后才把部队送到了地面上。正是如此,才导致突击部队的集结时间过长,没能在印军做出反应之前控制住东面的防线,被迫在印军发起反击的时候进行防御。
由此可见,共和国跟印度谈判几十年,没有急着动武,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地理条件稍微好一点,恐怕共和国的装甲铁流早已翻过喜马拉雅山,出现在恒河平原上了。
这也是陆军首选空降兵的主要原因。
如果连“轻便灵活”的空降兵都无法完成作战任务,那些带着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作战的装甲部队也不可能完成任务。
古瓦哈蒂的惨烈战斗,算得上是共和国军队遇到的第一个麻烦。
数千千米之外,掌握着战场信息的裴承毅立即调整打击行动,让空军与陆航投入预备队,全力为攻打古瓦哈蒂空军基地的突击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务必在空降部队到达之前击溃发动反击的印军。
12架QW…26A最先赶到,用炸弹与炮弹在印军前面编制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火线。
5分钟之后,12架J…15C与12架J…14C战斗机先后到达,用重磅炸弹与燃烧弹挡住了正在赶往火线的印军增援部队,让印军的反击成为强弩之末。
强度惊人的空中打击从根本上瓦解了印军的抵抗意志。
要知道,直到这个时候,印度空军的战机还未出现在战场上呢!
随着运载空降1533营的Y…14C机群到达空军基地上空,臧嘉裕带着几名战士从火线上撤了下来,引导运输机着陆。
增援部队到达,印军的反击再也无法构成威胁。
卷九 暗流涌动
第38章 快节奏
战争节奏加快,给指挥系统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海量战场信息,对指挥官来说,如何在在海量战场信息中抓住重点、合理分配作战力量,迅速调整作战部署、及时下达作战命令都至关重要,对战斗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虽然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指挥官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计算机不可能代替人,不可能像人一样分析战场形式、判断战局走向,也就不可能代替指挥官向作战部队下达作战命令。计算机只是工具,不是决策者。如此一来,参谋的编制规模越来越大,参谋的职务出分越来越细,参谋的指挥权限越来越高,不但不足为奇,还是军事指挥体系发展的必然方向。因为参谋也不是决策者,必须根据指挥官的决策指挥作战,最能体现指挥官决策的就是作战计划,所以现代战争的作战计划越来越详细、越来越繁杂,一套完善的作战计划往往分成数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不同的作战目的与作战任务,有数套、甚至数十套备用计划。参谋在实施指挥权的时候,心须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作战计划,因此战争对参谋的要求越来越高。
严格的说,裴承毅也是参谋,深知当参谋的苦楚。与项铤辉不同(项铤辉束自作战部队,在进入总参谋部之前,没有当过参谋),裴承毅虽然对参谋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从不给参谋施加太大的压力,因为他知道,参谋只有在精神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使命,情绪越紧张,参谋越容易出错。
作为战役最高指挥官,绝大部分时候,裴承毅都在判断战局走向。
指挥工作基本上由参谋负责,只要作战计划不做根本性变动,参谋就能在早已制订好的各种作战计划中找到最适合当前战局的一套计划,及时对部队的作战行动做出调整,有效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裴承毅没有事无巨细的统统过问,也是不想制造过于紧张的气氛。
“将军,空降1533营到达古瓦哈蒂。”
裴承毅点了点头,让参谋把图像放到“显示平台”上。
第一架Y…14C已经进入着陆航道,首先着陆的,肯定是机群领队长机。因为第一个,“吃螃蟹”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只要第一架Y…14C成功着陆,后面的Y…14C就能沿着长机的航道顺利着陆。如果不出意外,空降1533营的营长就在领队长机上。
运输机的主轮落在跑道上,随即弹了起来。飞行员立即启动反向推力装置,强迫运输机落在跑道上。印军反击部队就在跑道前端,如果着陆失败,Y…14C必须从印军头顶上空飞过去,难免不遭到机枪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运输机不是战斗机,别说导弹,重机枪就能将其击落。飞行员不能冒险,必须一次成功!随着主轮再次触地,飞行员启动了紧急刹车系统,强行让运输机减速。跑道太短了,不到800米。虽然Y…14C的标称着陆长度为550米,但那是海平面的数据,在海拔接近3000米的古瓦哈蒂空军基地,Y…14C能在800米内停下来就非常不错了。在速度降下来之前使用紧急刹车,很容易使运输机翻滚摔毁。万幸的是,飞行员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没有想过在着陆失败后拉起来复飞,因此在着陆前将速度降到了最低限度。Y…14C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前起落架已经压缩到了极限,如果速度再快一点,肯定会机鼻触地,使运输机翻滚摔毁。
“显示平台”上出现运输机平稳降落的信号时,裴承毅才长出了口气。
数千千米外,李东石中校带着第一批空降兵战士冲出了运输机。向赶来的臧嘉裕军士长了解了战场情况之后,李东石接过指挥权,命令营部警卫排立即前往东部防线,帮助突击部队击溃反击的印军。
虽然只有2辆空降战车,但是对正在平热点上摇摆的战局来说,有着决定胜负的价值。
接下来的15分钟之内,另外11架Y…14C顺利着陆,送来了22辆空降战车与22个空降步兵班。
因为跑道太短,周围的战斗还没结束,所以另外12架Y…14C必须等到之前着陆的运输机起飞之后才能着陆。将另外24个空降步兵班送入战场。
不管怎么说,决定战斗胜负的力量已经到达。
“调整轰炸计划,重点清除外围印军残余部队,为空降兵占领基地提供支持。”
裴承毅下达作战命令之后,参谋立即调整作战行动。
此时,另外两个地点的战斗已经进入尾声。因为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突击部队顺利到达战场,所以在空降兵到达之前,突击部队已经占领了防线。
收到新的战报后,裴承毅看了眼手表,3点40分。
从第一枚反辐射导弹击中印军防空警戒雷达到空降兵夺取3个最重要的军事目标,还不到1个小时。
不算糟糕,也谈不上理想。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第一阶段进攻行动就是1个小时。
“将军,空降1533营全部到达古瓦哈蒂。”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第一阶段行动结束,开始第二阶段作战行动。”
等参谋忙起来之后,裴承毅将负责统计战斗损失与战斗伤亡的参谋叫了过来,让他尽快拿出统计结果。
第二阶段作战行动开始前,裴承毅端着咖啡杯离开了战术指挥中心。
最麻烦的是第一阶段作战行动,只要打好前1个小时的战斗,后面的战斗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第二阶段作战行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空军主导、陆航协助的全面空中打击。在此阶段,空军将出动近200架战斗机对战区范围内的印军战略性目标进行重点轰炸,包括战区指挥中心、师旅级指挥中心、通信中心、防空指挥中心、大型军营、远程炮兵阵地、交通结点等等。完成这轮打击之后,驻扎在印度东部地区的印军将失去战场机动能力,无法形成统一的战略防线,也就不可能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同样分散作战的空降兵。
二是完成战役空运任务。除了向前线运送更多的空降部队与空降军的炮兵之外,必须在天亮之前向前线运送工程部队与工程物资设备,增强古瓦哈蒂与库奇比哈尔的空运吞吐能力,为接下来运送作战物资、重型武器装备,建立前线航空兵基地、支持空军与陆航向前线部署空中打击力量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增强空运吞吐能力之后,才能让空降兵扩大进攻范围,拔除印军设置在藏南地区的军事据点。
如果说裴承毅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睡大觉了,肯定不对。
至少有一点让裴承毅放不下心,那就是还没参战的印度空军。
战斗打响1个小时了,印度空军还未做出反应,确实让裴承毅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