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特种炸弹”,实际上就是用203毫米榴弹炮炮管做弹体,里面装填钝感炸药与延迟时间引信,再装上用高强度合金制造的弹头,封住弹尾,最后安装一套制导控制系统与气动控制舵面的“超重型制导炸弹”。
如果从18000米高空投掷,这种重达4。5吨的“超级炸弹”能够在引爆前穿透9米厚的泥土或者4米厚的岩石,依靠激光制导装置,命中精度在3米之内,足以用来对付隐藏在城市中的地下目标。
12架轰炸机共携带了48枚“特种炸弹”。
共和国的军火库里总共只有50枚这种炸弹,而且是在韩美联军占领开城之后让军工厂赶制出来的。
不幸中的万幸是,一名曾经负责开城防御工作的韩军高级军官在逃到共和国的时候没有忘记带上开城地下坑道体系的军用地图。
有了这张地图,轰炸变得容易多了。
前指参谋没花多少时间就确定了48个最值得轰炸的地下工事,无人侦察机确认了这些目标的准确位置。
6点45分,第一架H…9在开城上空投下了4枚“特种炸弹”。
因为弹药有限,所以在第二架H…9投弹之前,无人侦察机与KZ…19首先确认了轰炸效果。如果不是弹着点的地面明显塌陷,证明下面正是需要轰炸的地下仓库或者地下屯兵点,不然裴承毅还会派特种部队进去确认情况。
随后,其他11架H…9依次投下炸弹。每架H…9轰炸后,裴承毅都让前线部队进行确认,确保轰炸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直到7点35分,最后一架H…9才投下了“特种炸弹”。
虽然为此花了大约3个半小时,但是收效非常显著。据很多投降的韩军交代,轰炸结束之后,韩军再也不敢呆在地下工事里面,就连韩军指挥部都迁到了一座坚固的大楼内。如果没有绝对必要,韩军宁愿冒险在地面上机动,也不愿意使用地下坑道。
占领开城后,负责清扫战场的27军再次确认了轰炸效果。
48个遭到轰炸的地下目标中,46个被彻底摧毁,2个严重损毁。损毁情况最严重的是21座地下仓库与19个地下屯兵点。27军从废墟中挖出了至少3000具无法辨认的尸体,后来朝军还在轰炸废墟中找到了上千具残缺不全的尸体。
这就是战争残酷的一面!
这场轰炸,从根本上瓦解了韩军的士气。
天刚亮,地面进攻再次开始。
虽然还有不少韩军负隅顽抗,但是绝大部分韩军在进行有限抵抗之后,向进攻的共和国军队交出了武器。
韩军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信心继续抵抗!
卷七 半岛硝烟
第143章 太极拳
开城攻坚战打得如火如荼,东面战场上则是“烈火燎原”。
歼灭以第47步兵师为首的第一股韩军,只算得上“热身运动”。包括第47步兵师在内,6个韩军步兵师的战斗力并不强,也没有多少战斗意志。
12日夜间,38军与配合行动的3个旅进行了必须的休整。因为空军集中力量支援开城方向上的战斗,只有海航岸基航空兵为东部战场上的作战部队提供空中支援,所以征得裴承毅同意后,唐应龙调整了进攻方案,首先消灭盘踞在原州北面横城的韩军第43装甲师,南下攻打原州,然后再向东进攻,打下东海与三跋,打开进攻蔚山的东路通道。
调整作战方案,不等于不管东海的韩军第41步兵师。
虽然唐应龙没把韩军步兵师放在眼里,在他看来,38军任何一个战斗旅都能轻而易举的打垮韩军一个步兵师,但是有8个韩军步兵师盘踞在东海与三跋,除了第41步兵师之外,其他7个步兵师都是临时组建的部队,总兵力在7万左右。不管韩军有没有胆量离防御阵地,冒着挨炸的风险支援横城,唐应龙不能没有准备。
13日凌晨,唐应先让之前向南突击的装突383旅率先向东海推进。
为了迷惑韩军,让韩军认为38军将先攻打东海,唐应龙还让配合作战的空突171旅出动武装直升机与1个低空突击营随同装突383旅向东海发动进攻,摆出集中兵力攻打东海的架势。
这一招很快就收到效果。
从2点30分开始。东海地无线电活动频增加了3倍。虽然军情局没有完全破韩军地通信密码。但是利用已经掌握地部分密码。军情局以最快地速度破译了由DY…14电子战机截获地部分韩军战术电报。并且以最快地速度将战术情报发给了前线指挥官。
东海地韩军开始呼叫增援!
唐应龙仍然没有急着发动进攻,因为他不想与韩军第43装甲师在城区内打巷战。
直到3点45分。横城地韩军还没有动静。反而是驻扎在原州地2个韩军步兵师开始向东海方向运动。
唐应龙没有迟疑。立即命令空突161旅地武装直升机出动。为了加强火力,唐应龙还呼叫海航重点轰炸从原州出发的韩军步兵师。
遭到惨重打击,2个韩军步兵师沿途损兵折将,仅向东运动了25千米达安兴里的时候减员超过65%,不得不停下前进步伐。
随后,韩军再次派出1个约有8000人的步兵师增援东海。结果相差不大,这个步兵师到达安兴里的时候,只剩下了不到3000官兵,其他的全都被炸死炸伤,或者当了逃兵。
3个步兵师,大约22000名官兵,均在离开原州后不久被“炸溃”。
确定韩军没有继续向东海派遣增援力量后,唐应龙让海航转移重点,集中轰炸东海与三跋的韩军阵地。
这次,唐应龙没有让空突161旅的武装直升机出动,因为他觉得大鱼快要上钩了。
6点45分,无人侦察机率先发现韩军第43装甲师离开横城,开始向东运动。
确定第43装甲师全体出动之前,唐应龙没有“轻举妄动”。
7点15分,KZ…19发来最为准确的战术情报,至少有600台装甲车辆离开了横城在向东面的安兴里前进。
8点20分,KZ…19再次发来战术信息,第43装甲师的前锋到达安兴里,主力离开横城。
5分钟后,唐应龙向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
率先出动的是空突161旅的2个低空突击营,他们的任务是占领横城东面制高点,堵住第43装甲师逃回横城的唯一通道,为航空兵与炮兵提供火力引导。
跟着出发的就是空突161旅的武装直升机。
虽然地面装甲会战是每个装甲部队司令官讨论最为热衷的话题,但是没有任何装甲部队的指挥官愿意在战场上用坦克对付敌人的坦克。只要有可能,指挥官都会考虑用装甲部队的克星去对付敌人的坦克。武装直升机正是装甲部队的克星!
地面作战部队总攻,最先出动的是驻扎在洪川的快反771旅。唐应龙没有对其他军的作战部队另眼相看,给快反771旅的任务是前往横城东面,支援低空突击部队,协助从苍洞里(苍村里南面大约15千米处的小镇)出发的装甲382旅围歼韩军第43装甲师。
因为装甲382旅必须在野外行军,所以肯定无法赶在快反771旅前面投入战斗。跟在快反771旅后面出发的就是担任主攻任务的装甲381旅。该旅的任务是攻占仅剩下2个步兵师的横城。
从诱敌到果断出击,唐应龙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
8点55分,空突161旅的100多架武装直升机率先投入战斗。
唐应龙没有呼叫空中支援,在他看来,以反装甲作战为主的战斗不需要空中支援,空突部队的武装直升机就能干掉敌人的绝大部分装甲力量。
实际情况相差不大。空突161旅出动的武装直升机中,除了少数主要执行反装甲任务的武装直升机携带16枚以上的反坦克导弹之外,其他所有武装直升机均携带8枚反坦克导弹与4具70毫米19管火箭发射巢。只有主战坦克需要用反坦克导弹,其他的装甲力量均能用火箭弹、乃至武装直升机配备的30毫米航炮穿甲弹摧毁。
按照理论计算,1个空突旅的武装直升机部队能够摧毁1个装甲师的全部装甲力量。这里的“装甲师”是以美军第1装甲师那样的部队,而韩军第装甲师的装甲力量仅有第1装甲师的三分之一。
用唐应龙的话,快反771旅赶到战场的时候,需要做的只是收容战俘。
航空兵与炮兵不是没有参战,而是被唐应龙用到了横城。
随着海航的战斗机与远程炮兵重点打击横城,韩军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结果第43装甲师不但没能返回横城,反而因为信息上的混乱,导致指挥决策几度更改,在安兴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中,浪费间就等于坐以待毙。
接近10点,韩军第装甲才开始向西突围。
10点30分,快反771旅到达战场。如同唐应龙说的那样,快反771旅到达时候,韩军基本上被击溃了。
10点45分,武装直升机打掉了军第43装甲师的师部,韩军失去统一指挥。
在快反771旅发动进攻的时候,绝大部分韩军主动缴械投降,甚至有数以千计的韩军官兵主动留在道路两旁待成为战俘。
11点45分,装甲381旅开始攻打横城。
为了防止驻扎在原州的韩军步兵师北上,装甲381旅没有立即向市区进攻,而是沿着韩军的防御阵地向南迂回,攻占汉江上的大桥,掐住横城与原州之间的唯一通道。因为38军的最终目的是攻占原州,所以必须占领大桥,而不是炸断大桥。
唐应龙没有疏忽大意,在装甲381旅向南突击的时候,他让前来协助作战的总参直属特种部队率先出发抢占大桥。
这一举动多少有点多余,因为韩军压根没有准备炸断大桥。
12点30分,装甲381旅的先头部队顶替特种部队,控制了大桥南桥头,建立防御阵地。到此,装甲381旅才回过头来攻打横城。
12点45分,装甲382旅到达横城东面,加入了进攻行动。
歼灭了安兴里参与韩军,完成了扫荡任务的快反771旅也在13点之前赶到,参加攻打横城的作战行动。
失去作为防御主力的装甲部队,横城的2个韩军步兵师陷入“混乱”状态。别说2个临时组建的步兵师,就算是2个装甲师,也守不住横城。对13000余名韩军来说,投降是保命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