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部队已经突破了美军防线,正在稳步向叙利亚推进。

综合这些因素后就不难发现,共和国陆军在西非地区的行动,对美国造成的影响肯定超过了海军。

换个角度,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共和国陆军此举的重大意义。

在2062年1月底的时候,美国当局还没有做出从中东地区撤军的决定,而在中东战场上的美军超过了350万,这还没有包括部署在马耳他的部队、以及在东地中海活动的舰队与船队,如果全部算上,当时在摩洛哥以东的美军官兵与准军事人员的总数在400万到500万之间。虽然从理论上讲,李东石的地面部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打到约旦河谷,共和国当局也不可能像对付喀麦隆那样,让土耳其缴械投降,但是随着共和国陆军发起战略进攻,而且一次性投入了300万作战部队,算上盟国的军队,在中东战场上作战的集约集团联军的总兵力更是高达1200万(伊拉克与伊朗就动员了大约700万作战人员),可以说,中东战争的最终结局已经确定,唯一没有确定的就是美国在什么时候战败,而这也正是最关键、最值得美国当局考虑的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陆军在海军的支持下,一举拿下摩洛哥,然后与海军联合封锁直布罗陀海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为了保住几百万犹太人,以色列肯定会提前投降,甚至不用等到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开上戈兰高地,以色列就会有条件的向共和国投降。接受由共和国与欧洲一同决定的战后安排。当然,土耳其也会战败,与以色列不同的是,土耳其的命运肯定会非常悲惨,因为欧洲在犹太人问题上已经占了便宜,也就不大可能在土耳其的问题上与共和国对着干。对土耳其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像俄罗斯那样,被共和国与欧洲肢解,在战后成立联合政府,或者出现东西两个土耳其,而最坏的结果自然是共和国在压制住欧洲后甩包袱,把土耳其问题留给集团内的盟国,比如让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与库尔德斯坦联手解决,而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让这个突厥人国家变成历史。

事实上,这些与美国都没有关系。

对美国当局来说,不管战争结果如何,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那400万军人,特别是地面战场上的300多万官兵。要知道,如果让这些官兵向共和国军队投降,美国离战败也就不远了,而且很有可能会在共和国军队登上美洲大陆之前战败。原因很简单,让300万军人投降,对美国的军心士气造成的打击,远远超过了损失300万官兵。更重要的是,中东战场上的美军远未到弹尽粮绝的程度,投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在正面战场不利的情况下,美军必须找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就是从以色列向西进攻,通过埃及向西撤退。或者从埃及南下开辟新的战线,分散共和国的军事力量。从理论上讲,美军进攻苏丹,肯定能迫使共和国陆军分兵,甚至有可能延缓共和国陆军在中东战场上的进攻行动,但是却不大可能改变中东战争的最终结果。问题是,这么做的话,美军必须进攻埃及,也就为共和国出兵埃及,控制这个位于亚非大陆结合处的关键国家,并且由此获得进入的中海的通道。当然,还不能忽视因此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回到之前的问题上来,美国当局的唯一选择就是在大西洋上挡住共和国的进军步伐。

准确的说,是通过一次海战,让共和国当局放弃北上进军摩洛哥的计划。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没有海军的支持,共和国陆军也能北上突击摩洛哥。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么说没有问题,而且以共和国陆军的突击能力,就算美国出兵,也有很大的把握控制住卡萨布兰卡等重要港口城市。但是在占领了这些港口之后,仍然得由船队为陆军提供足够的作战物资,也就得依靠舰队夺取制海权。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是否占领佛得角群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夺取制海权,把美国海军赶到大西洋的对岸去。

显然,这也正是美国海军面临的挑战。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只能在不太有利的情况下派舰队前来决战。对美国海军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共和国海军只派了3支作战舰队前来,而且其中只有2支是主力舰队。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共和国海军派遣3支主力舰队加1支航空舰队的话,美国海军的胜算将变的非常渺茫,再增加1支主力舰队的话,美国海军则很有可能主动放弃佛得角群岛,并且在2062年1月底开始从中东战场撤军。

共和国海军为什么不向大西洋战场派遣更多的舰队,特别是主力舰队?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110章 添油加醋

以纯军事角度出发,在兵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防御方应该主动收缩防线,缩小防御区域,增强防线上的兵力密度,并且造成进攻方战线加长、兵力密度降低。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防御方就能在局部战线上获得兵力优势,并且将优势转化为胜利,然后积少成多的扭转战场态势。

战略层面上,这一军事理论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可以说,这是大战期间,美国的主要战略,甚至可以说是美国的唯一战略。

当然,总体战略上的被动,并不等于在所有战线上、以及所有时间点上都被动。换句话说,如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理论不能带来胜利,反而使美国变得更加被动的话,美国当局也不会采用这一战略理论。

太平洋战场上,这一理论的有效一面就体现得非常清楚了。

虽然到2062年初,共和国海军在兵力总量上拥有绝对优势,而且这一优势还会随着时间扩大。当时,双方主力舰队是9比4、航空舰队是2比4、两栖舰队是12比2、海上基地是32比8、运输船队是112比42、潜艇是648比482、作战飞机是86000比42000,就连陆战旅也高达144比58。也就是说,如果考虑到舰船、飞机与陆战队的单位战斗力,美国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仅有共和国海军的3成左右。问题是,如果将这个数据当成分子,将双方控制的海域面积当成分母的话,占优势的就不是共和国海军,而是美国海军了,因为当时共和国海军控制的海域面积相当于美国海军的12倍。也就是说,在单位面积内,共和国海军的兵力只有美国海军的四分之一。虽然这种对比的现实意义并不大,毕竟共和国海军不会把作战舰队放在后方,而会把兵力集中在前沿战线上,但是这个数据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海洋战场上,共和国海军的优势并不像兵力数据那么明显,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共和国海军还不如美国海军。

当时,制约共和国海军的主要因素不是作战舰队不够,而是支持作战舰队的力量不够。

这就是主动退缩,造成对方战线拉长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暂且不说进军大西洋,就拿太平洋上的战斗来说,大战初期,共和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活动,就算从上海到关岛,航线长度也不过3000多千米,从那霸到关岛更是不到3000千米。随着共和国海军一路高歌猛进,这条战争航线的长度也由3000千米一路增加到接近20000千米。也就是说,向前线运送相同的物资,需要花7倍的力气。或者说,需要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才能为作战部队提供足够的保证。与之相对的,则是美军通过主动收缩防线获得了更大的兵力密度,也就获得了更大的防御强度,使得共和国军队进攻难度成倍增长,因此对兵力需求也就成倍增长。受此影响,支持陆战队在中美洲地区登陆所要提供的保障力量将是登陆关岛的30倍。由此带来的影响,不但不能忽略不计,还足以使共和国当局在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格外小心。

可以说,正是如此,海军才调整了建造计划。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早在2060年初,也就是共和国海军还没有进军西南太平洋的时候,最高统帅部就利用超级计算机对进军美洲大陆的作战行动进行了一次概略分析,而分析要点就是评估兵力投入。即便将登陆地点选择在兵力密度较低的中美洲地区(这意味着不能直接进军美国本土,必须在控制中美洲地区之后进军加勒比海,再从加勒比海北上进军大安德列斯群岛,比如古巴,然后再攻打美国本土),所需兵力也是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10倍以上。照此推算,保障船队的规模将是攻打马里亚纳群乌的数百倍。

毫无疑问,这个分析结果非常不现实。要知道,为了攻打马里亚纳群岛,共和国海军动员了200艘大型船只,即便将这个数量扩大100倍,也远远超过了共和国国力(大战期间,共和国建造了大约20亿吨商船。按照平均每艘20万吨计算,也就1万艘商船左右,而到大战结束的时候还在海上航行的还不到这个数子的一半)。

万幸的是,这种概略分析有很大的偏差。

到2061年中期,即共和国当局做出了进军美洲大陆的决定之后,总参谋部在拟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将后勤保障放在了首位,并且首先确定需要的保障力量。根据战后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当时总计计划投入各类民用与准军用船只4500余艘,除掉为舰队服务的,为陆战队服务的船只不会低于4000艘,而这些船只足够组成80支由50艘商船组成的船队,保证每个月向前线运送1。5亿吨各类作战物资,满足150个陆战旅、10支战术航空队、15支战略航空队(即天军的战略航空队)、5支作战舰队(4支主力舰队与1支航空舰队)、20座海上基地(至少4座第五代海上基地)的作战消耗,如果算上就地获取的物资、以及附近盟国提供的物资,还能投入大约30个陆军的战斗单位。

毋庸置疑,共和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非常惊人。

问题是,这仍然达不到击败美国的最低要求,哪怕算上30个战斗单位。即投入250万地面部队,也只有击败美国所需最低地面部队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正是如此,共和国当局才会决定首先进军大西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