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有入侵,也就有反侵略抵抗。

以哈萨克斯坦的实力,自然抵抗不了俄罗斯的军事侵略。

19点45分,完成空降的第101空降旅在阿斯塔纳西北与一支哈军第1步兵旅的巡逻部队遭遇,并且进行短暂交火,打死打伤20多名哈军官兵。

5分钟后,杜达耶夫正式接见共和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向共和国递交国书。

也就在这个时候,屁股还没有坐热的杜达耶夫向共和国当局正式提出援助请求,希望共和国能够出兵帮助哈萨克斯坦抵抗入侵。

按照计划,共和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立即通过外交部的通信线路发出了这一消息。

阿拉木图时间19点55分,也就是共和国新都时间21点55分,共和国外交部正式公布了杜达耶夫政权的外交请求,并且表示接受邀请,出兵帮助哈萨克斯坦抵抗入侵,保护该国的主权与领土。

到此,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两个策动方均已采取行动。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36章 无声的决战

俄军空降部队到达阿斯塔纳不等于控制住了局势。

巡逻部队与俄军交火之后,阿卡耶夫没有组织反击,而是着手调整阿斯塔纳的防御部署。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第1步兵师反应迅速,能够赶在第二批空降部队到达之前占领空降场,还是有机会挫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但是哈军第1步兵师的万余名官兵分散部署,即便有部分部队能够赶往空降场,也很难击败第一批到达的空降部队,自然不可能挫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可以说,阿卡耶夫做出了最为正确的决策,即稳守待援,只要能够坚持到共和国军队到达就算胜利。

事实上,此时最关键的战斗并不是争夺阿斯塔纳。

共和国外交部宣布接受杜达耶夫的请求、出兵帮助哈萨克斯坦抵抗侵略的时候,共和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以全权代表的身份与杜达耶夫签署了《中哈友好互助条约》,两国正式缔结盟约。与其他《友好互助条约》一样,共和国不但有义务帮助缔约国抵抗侵略,还将按照缔约国的请求对入侵者进行侵略反击,即以保护缔约国的名义,打击侵略者境内的军事目标。更重要的是,只要哈萨克斯坦因为遭到入侵而向俄罗斯宣战,共和国就将以盟国的身份向俄罗斯宣战。

虽然哈萨克斯坦还没有向俄罗斯宣战,但是俄军已经进入哈境内,宣战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共和国向俄罗斯宣战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既然是正式宣战,自然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共和国时间22点15分,即与哈萨克斯坦缔结同盟条约后10分钟,裴承毅就在元首府的地下战略指挥中心内签署了该同盟条约,在此之前,杜达耶夫已经在缔约的时候签署了该条约。更重要的是,白天的时候,在焦魃山亲自游说的情况下,全体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特别授权令,即授予国家元首全权处置突发事件的权力。也就是说,在裴承毅签字之后,《中哈友好互助条约》就正式生效了。

与之同时签署的,还有一份特别战争动员令。

因为战争动员令拥有最高优先级,所以先于《中哈友好互助条约》送出。大约22点20分的时候,战争动员令就到了总参谋部。

22点25分,共和国外交部正式宣布,与哈萨克斯坦缔结同盟条约。

这个时候,袁晨皓正在阅读元首刚刚下达的战争动员令。准确的说,是借着阅读动员令在拖延时间。

看完外交部的新闻之后,袁晨皓才以总参谋长的身份正式下达了该命令。

22点30分,与元首府联线后,袁晨皓在总参谋部几个主要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与远在元首府的裴承毅共同启动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里的主动攻击程序。

前面提到过,战略防御系统实际上拥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打击能力。

所有武器都有两面性,到底是防御性武器、还是攻击性武器,不是看武器本身,而是看使用武器的方式方法。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以及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为进攻武器使用的可能性,并且留下了改进余地。比如用来拦截弹道导弹的大功率激光器也可以用来对付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与轨道空间站,动能拦截弹头在适当改进之后,能够用来对付地面、海面与大气层内的目标。

总的说来,基于战略防御系统的打击手段,相当于一种高精度的战略打击方式。虽然这种打击方式与传统的、基于核武器的战略打击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比如附带损伤没有毁灭性作用等等,但是两者的本质、即打击的目标、给对方造成的影响等等并无区别。受此影响,即便是国家元首,要想启动战略防御系统的主动攻击程序都得像核按扭那样,走严格的校验程序。

实际上,“核按钮”也只是个通俗称呼,其本质是一组16位密码,元首在下达核打击命令的时候,必须报出密码,只有在密码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执行打击任务的部队才会听从元首的命令。战略打击命令也相差不大,由元首与总参谋长同时向控制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输入启动命令,即两组相互参照的密码,只有在两组密码同时输入、而且准确无误的情况下,中央计算机才会按照预定程序,启动战略防御系统的主动攻击程序。

为了防止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共和国制订了一套非常严格的标准化程序,在输入命令前,元首与总参谋长要相互确认身份,而核实方法就是由合适的第三者进行证实。比如只有具有共和国国家公务员身份的非元首府工作人员才能证明裴承毅的身份,而能够证明袁晨皓身份的则是具有少校以上军衔的高级军官。虽然裴承毅与袁晨皓相互认识,而且非常熟悉,两人也得走这套程序。

接下来,除了中途终止打击行动之外,其他都由计算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目标与打击顺序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为干预。

由此可见,基于战略防御系统的精确战略打击到底有多么猛烈,完全由预先设定好的打击程序决定。虽然这些程序不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而是由技术人员编写,而且以固件的方式锁定在计算机里面,除非拆除固件,不然连控制战略防御系统中央计算机的技术人员都无法改变打击程序,但是知道打击程序具体内容的人不会超过五个,其中肯定没有国家元首与总参谋长。原因很简单,按照共和国的相关制度,元首只能确定战略打击的范围,准确的说,是明确提出哪些目标不能碰,而哪些目标能够碰,就不由元首说了算。总参谋长则决定打击具体顺序,准确的说就是优先级别,哪些性质的目标必须优先对付,而到底应该打击哪些目标,也不是由总参谋长说了算。决定具体打击目标的,是一个由全体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国防部与总参谋部联合成立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实质上只有3个正式成员,且由元首任命,并且间接向元首负责,其具体身份高度保密。如此繁琐的安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保密。

事实上,精确战略打击的自标并不神秘。

早在2045年,即共和国与美国先后公布本国的战略防御系统具备有限的精确战略打击能力,并且为“精确战略打击能力”给出确切定义的时候,就有不少国际机构对此做了全面分析,对两国精确战略打击能力所针对的目标做了评估与猜测。当时,《简氏防务周刊》对1000多名具有一定名气的国际知名军事评论员做了问卷调查,其中就有精确战略打击能力针对目标的优先级别。

在众多军事评论虽眼里,最应该重点照顾的就是军事卫星系统。

这一点不难理解,发展到2045年,共和国与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都已完成了全部建设工程,拥有从陆地与海洋到天空与轨道空间综合立体防御系统,能够为本土、以及重要的海外基地与盟国提供全方位的多层防护。在所有的防御系统中,天基拦截系统最为庞大,也最为重要。因为天基防御系统的基础就是部署在轨道空间的拦截设备,而军事卫星也是轨道飞行器,所以用天基防御系统去对付军事卫星系统,基本上是手到擒来。与之相比,地面与空中拦截系统受地域与空域限制,很难在同一时间拦截敌人的所有军事卫星,甚至很难用一次打击瘫疾敌人的军事卫星网络。事实上,战略防御系统与军事卫星系统并非两个独立的军事系统,而是相互交错,因此打击对方的军事卫星系统还能削弱对方的战略防御能力,从而提高己方的战略威慑力。

虽然共和国与美国并没承认将具备主动进攻能力的战略防御系统对准了对方的军事卫星系统,但是10多年来,两国在加强战略防御系统主动打击能力的时候,均像军事评论员分析的那样,不约而同的将对方的军事卫星系统当成了头号打击对象。当然,因为拥有相对完备的军事卫星系统的不仅仅是共和国与美国,还有俄罗斯等大国,就连一些地区性强国也拥有军事卫星系统,所以在世界大战级的战争计划中,共和国与美国都将其他国家的军事卫星系统列入了打击清单,并且制订了相应的打击计划。

这次,共和国要对付的,就是俄罗斯的军事卫星系统。

因为外层空间几乎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战斗。

根据共和国事后公布的消息,整个打击行动从22点45分到23点整,总共持续了15分钟。

事实上,整个交战过程为30分钟,而不是15分钟。

22点30分,打击程序启动之后,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首先按照打击目标清单对在轨拦截器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做了全面分析,以确定最佳打击方式。因为中央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得惊人,能在 100毫秒内完成计算工作,并且通过高速数据链,在接下来的100毫秒内向在轨拦击器发送攻击准备指令,并且启动在轨拦截器上的火控计算机,所以整个计算工作只花了不到1秒钟。

在轨拦击器接到攻击指令之后,不会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