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李冲也受不了他的不识时务了,就算你想朕也不想,朕受够了整日劳作、取悦北虏的日子,哪怕是不当皇帝了,回到中原当一个富家翁也比眼下的日子强啊!
“朕年少无德,刚一登基就丢了京城,致使中原百姓生灵涂炭,实在是不宜再等皇位,反观福王皇兄登基方才数年,就接连击败北虏,重振我大魏声威,可见皇兄深具帝王之才,远朕多矣,等回京之后我自当公告天下退位让贤。”李冲现在只想早点离开这个他深恶痛绝的地方,为此让他做什么都愿意。
“陛下!”左右诸臣当然不愿意李冲失去皇位,但是眼下的问题是先要回到京城,然后才能想办法让李冲收回成命,将他重新扶上帝位,所以除了少数死硬分子外,其他人都没有出言劝谏,而仅仅是叮嘱李冲让位一事或许可以口述给福王的使者,但决不可留诸笔端,好为日后翻脸不认账做好准备。
伯颜离开之后,这些人平日里的劳役也不用去做了,北虏送过来的伙食也好了不少,无所事事的他们整日聚在一起琢磨着回到京城之后该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将李冲重新扶上帝位,以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
而与其同时,伯颜也赶到了京城之中,向嘉州的官员提出了议和的请求,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悠的耳朵里。
“什么?他们要将李冲放回来?”李悠也是吃了一惊,伯颜的这一手的确让他有些不好处理。8
第748章 百姓何在?
“去将姚先生、司马先生和太平郡主请来。”李悠准备找人商量,姚广孝和太平郡主已经先行一步抵达京城,而其他人尚在许光的护送下缓慢前行,大约还要数日方能到来。
片刻之后,姚广孝、李令月和司马错三人来到伯爵府的书房之中,听李悠将事情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听完之后李令月率先皱眉说道,“此事的确不好应对,郕王虽然在宝座上的时间不长,但终究是太后亲自册立,而且也得到了群臣的响应,这正统的名分无人可以撼动,如今北虏要放回他们,我等确实无法拒绝。”
“这伯颜的确不可小觑,他南下以来,一路上都打着送还郕王的旗号,闹得京城以北人尽皆知,到了京城也不停歇,日日在人多的地方宣扬此事,颇有些读书读愚了的读书人对他的话深以为然,已经开始串联试图上书让朝廷尽早迎回郕王了。”司马错掌管黑冰台,消息最为灵通,他补充了些李悠方才没有说到的事情。
“此乃一石三鸟之计,首先暂时达成议和以缓和我们给他们的压力,好让阿鲁布能够腾出手来对付普速部、薛奢部;其次,如今李冲留在龙城对北虏已无太大的用处,将他们甩给我们也算是减轻了些负担;最后,等李冲和那些被劫掠到龙城的官员返回京城,他们定然不会甘心大权旁落,说不得还要生出些事端来扰乱朝政,从而让我们无力北顾,这伯颜的确是好算计啊。”姚广孝乃是玩阴谋的老手,伯颜的伎俩并没有逃过他的眼光。
“的确如此,就算他们回归,如何进行安置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这些人此前大多身居高位,绝不甘心被夺去手中的权柄;可要是让他们官复原位,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才华,对那些跟随太尉大人征战多年的臣子又是极大的不公。”李令月现在完全将自己当成了嘉州的臣子,而丝毫没有大魏宗室的觉悟。
“可若是拒而不纳终究不是什么好对策,若是消息传出去,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主公?”司马错也颇为头疼,这李冲和那些文武百官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先前丢了京城、葬送了大魏的大好江山,现在又给李悠惹来无数的麻烦,他们当初还不如直接死在龙城好了。
“我看这伯颜还是要见一见的。”李悠说道,他抬手制止了众人的插话接着说道,“不过要想达成议和,光将郕王和这些官员送回来却是不够的,就看伯颜还能拿出什么东西来了。”
第二天,李悠在朝会之上接见了远道而来的伯颜,在文武百官的注目之下听取了他请求议和的条件,随即让文武百官先提出他们的看法,“以诸位看,此事该如何处理?”
“太尉大人,郕王自登基以来朝政混乱,对外无力抵御北虏的进攻,对内肆意压榨百姓,实无为君之德才,念在其终究是宗室的份上,择一偏远封地安置即可,不可让其留在京城。”秦士信对李冲全无好感,当即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启禀太尉大人,微臣听闻先帝龙驭宾天之时有颇多蹊跷,太后所拿出来的遗诏也多有不妥之处,以微臣看来郕王继位一事恐怕乃是奸相杨介夫的阴谋。”王机直接出来质疑李冲继位的合理性,他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有了这俩人带头,剩下的文武百官纷纷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将李冲和文武百官放回来可以,但是绝不给他们留在京城的机会;李冲的皇位继承有诸多问题,但是咱们宽宏大量不予追究,你就安心的找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安心窝着吧,这京城是绝对让待的,重登皇位那更是痴心妄想,至于那些文武百官,失陷京城乃是大大的罪责,咱们先把这笔账算清楚了再根据能力进行的安排,想重复旧职那是根本不用想!
伯颜听着这些话面不改色,在进入大殿之前他已经料到了这些人的想法,对于这些塔丝毫也不在意,只要能够达成议和,顺便给嘉州方面增添一点小小的麻烦他就满意了,李冲和那些文武百官想要拿回在他们看来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就自己努力去吧。
“大元左丞相伯颜见过李太尉。”伯颜步入殿上行了个平礼,左右诸臣又是一片怒喝声,李悠却懒得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费工夫,反正最多再有两三年的功夫,他就会成为自己的阶下囚,到时候有的是让他下跪的时候,于是制止左右,让他说明来意。
伯颜自以为胜过一场,昂首挺胸的说出了以李冲及此前那些被俘虏的大魏文武百官换取议和的方案,“。。。。。。在下已将来意说明,还请李太尉三思而后行。”他自负无论李悠答应还是拒绝,自己都能讨到便宜,如果大营日后李冲和那些官员肯定会给李悠制造不小的麻烦,如果不答应,消息传出去,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拒绝迎回主君的李悠?
然而让伯颜没有想到的是,李悠并没有纠结于李冲等人,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可是本太尉记得,尔等从我中原掳掠走的可不止这些人吧?”
“在下并未遗漏一人,如今还在龙城的大魏宗室及文武百官的名单都在这里了,太尉若是不信,可派遣使者前往龙城核实。”伯颜答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儿不祥之感来。
“我说的不是那些宗室官员,而是我大魏的百姓!尔等掳掠走了数以万计的大魏工匠、青壮,无数人因为你们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若想议和,那就把这些工匠百姓统统送回京城来,如若不然,此事万不可行!”李悠暂定截铁的说道。
这一番话说的朝中众臣血脉贲张,自古圣人经义上虽多有“民为贵君为轻”的话,但阵阵将老百姓当一回事儿的可不多,想必李悠这一番话传出去,天下百姓定会深受感动。
第749章 民心
“自我嘉州军入城以来,就开始统计在此前被尔等掳掠到北方的百姓,短短数日之内就统计出两万三千四百二十五人,而这只是走访京城三成坊市的结果,若是走遍全城,再扩展到京郊又会是怎样一个数字呢?”李悠瞪着伯颜缓缓说道,当他说出两万三千四百二十五人这个数字时殿中百官的呼吸都加粗了几分,他们显然被这个恐怖的数字激怒了。
伯颜顿时慌了手脚,他来之前也曾经想过李悠的应对策略,可是在他看来无非是应允和拒绝两个选择罢了,无论那个他都不会吃亏,却全然没有想到李悠竟然将这件事翻了出来,堵得他完全无话可说。
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何时又在乎过百姓的死活呢?为了自己的前途富贵,葬送无数百姓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此前大魏的皇帝和官员们不都是这样做的么?可为什么到他这里来却成了这副样子?伯颜想要分辨,但这样的话却只能在心里想想,无论如何也不适合拿在大庭广众之下来说。
“呵呵,看来你们全然没有想过这些百姓啊?”李悠冷笑道,“你们可以忘记这些百姓,我李悠却绝不敢忘,在这些百姓全数返回京城之前,我绝不会和你们议和!今日念在你身为使者的份上,我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来日若是在战场上遇到决不轻饶!你下去吧!”
李悠直接将伯颜轰了出去,伯颜愣在那里无所适从,一直到殿前的班直侍卫来架住他的胳膊将他丢了出去,他方才醒来失魂落魄的走出宫去;在此之前还觉得毫无破绽的方案就被李悠这样轻而易举的击碎了,他不仅没有任何收获,还帮着李悠收拢了一次人心。
“太尉大人爱民若子,我等佩服不已!”在伯颜身后,殿中传来朝廷百官的齐声叫好,这叫好声久久没有停歇,并且在这些官员下朝回家的时候传到了京城的各个角落,家中但有亲友被北虏掳掠走的无不痛哭流涕,对李悠感激无比。
坊市之间偶有几个酸丁喝多了几杯黄汤,开始口无遮拦的胡说八道,大肆批驳李悠在殿上的这一番话,完全无视这些百姓工匠的生死,而将迎回李冲和那些文武百官当做天大的事情,言语之间多有对李悠的攻击和污蔑。
不等维持京城秩序的官吏动手,店家就直接看不过去了,当即上前掀了他们的桌子,带着店小二把他们乱棍打出,店中的顾客和街上的行人听说原因之后不仅没有劝解店家,甚至还帮着他们收拾起这些不当人子的家伙来。
就连五城兵马司的人马在听闻此事之后也全然当做没看见,因为他们之中也颇有不少人的亲友被北虏掳掠而走,如今听闻有人丝毫不顾及自家亲友的生死,那还能有什么好脾气?不帮着上去打就是好的了,那还能指望他们去救这几个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