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233章 李圭的权术
朝堂上同意了,流程还是要走的,翰林学士书写圣旨送来给李圭过目,没问题了盖上玉玺,然后宰相附署,给事中通过,这才算是一份完全合乎规则的圣旨,方可通过邸报刊行天下传达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次朝臣们的效率很快,没过多时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就送到了李圭跟前,他细细品闻了一番其中的字句,并未发现什么问题,正想让魏士良用玺时,目光突然停在了这篇文章的字上面,“魏士良,这份圣旨是周寿拟的?”
“正是,周学士掌管制诰多年,从先皇那时起,许多圣旨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从未有疏漏。”魏士良刚回答完心中就是咯噔一声,他知道皇帝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问题。
“这周寿是李悠的岳父吧?”李圭再次想到了那天皇城司回报过来的消息,难道他们连书写退位诏书的人选都找好了么?
“是,老嘉州伯当年和周学士为知己之交,周学士家的千金刚一出生两家就定了亲事,李悠在入京后第一时间就拜访了周学士府上,他们约好今年成亲,算算日子也该是他们举办婚礼的时候了。”魏士良如实回答。
“嘉州伯还真是交游广阔啊。”李圭语带双关的说道,魏士良低着头不敢回答,“好了,你下去吧,给太平选郡马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奴婢正在查,郡主身份尊贵,一时间想要找到合适的人选并不容易。”魏士良心中苦涩不已,太平郡主深得太后宠爱,自己现在办得可是将她得罪到死的事情,李圭总不能一直软件太后,到时候太平郡主在太后面前稍微说上两句,自己被乱棍打死都是轻的。
“太平年纪也不小了,若是再耽误下去太后那里不好交代,此事你抓紧去办,明日之前给我报几个人选上来。”李圭越发的没有耐心了。
“奴婢遵旨。”魏士良行礼后退下,出来后遥望着太平郡主府的方向,但愿消息已经送到郡主那里了吧?这都是陛下的意思,您可不要迁怒于我啊。
呯的一声,官窑特制的上好茶盏被摔得粉碎,李令月被这个消息气得面红耳赤,“先是杨介夫,现在又是皇兄,他们都巴不得我早些嫁出去么?”
太平郡主想来眼高于顶,京中这些青年才俊少有能入她眼之人,不用想也知道李圭肯定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庸才,这让骄傲过人的她如何能忍受?
“且不说往日的种种情分,就是这次他能重回宝座,本郡主也没少从中出力,稳住太后、鼓动石亨投靠,哪一样不是本郡主去帮他办得?眼下没什么赏赐也就罢了,本郡主本来就不稀罕这些,但如今他这是要恩将仇报了?”气急之下李令月不顾皇帝的身份喝骂道。
“郡主慎言。”薛绍赶紧打开窗户四下打量一番,发现无人偷听方才放下心来,“如今王爷和王妃已经过世,俗话说长兄为父,陛下帮你挑选夫婿也是应当的,任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尽管他也不想李令月嫁给那些庸才,但是从这方面考虑李圭所作所为并无不妥之处。
“我父王母妃虽然走了,可太后还在,尚且轮不到他为我操心!况且昔日先皇在位时已经许了我自行挑选夫婿,他如今却要操起心来,莫不是向违抗先皇的旨意?”李令月之所以帮助李圭,除了本身和杨介夫不对付之外,和这位皇兄昔日的情谊也起了一定作用,眼下自己的一片好意却换来如此结果,让她对李圭失望之极。
“属下还听到了一个消息,不知道当说不当说。”薛绍没有办法,只能试图用其他话题来转移李令月的注意力。
“和皇兄有关?说来听听。”李令月发泄完脾气之后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下,她已经打定主意,若是皇兄真敢给她挑夫婿,她定要给对方一个好看不可。
“是,此事也是告诉属下这个消息的人透露的,他说陛下最近安排了人手监视嘉州伯,或许是陛下不想看到您和嘉州伯走得太近才有了为您挑选夫婿的想法吧。”这件事同样是魏士良派人来告诉他的,魏士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向李悠通报消息。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如今杨介夫他们还活得好好地呢,皇兄就开始琢磨起对付自己人了。”即使以女子之身,太平郡主也看出他此举的不妥,不由得出言讥讽道,“下一步莫不是该要明升暗降,夺走嘉州伯的兵权了?还有钱骅、丘尚俭这些人,如今在皇兄心中的地位怕也不怎么稳妥吧?”
“眼下我等本就势弱,陛下再如此多疑,前景大大地不妙啊。不如郡主入宫去劝劝陛下。。。。。。”薛绍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住了,李圭如果能听得进去李令月的话,又何必急着帮她寻觅夫婿?
“将这条线抓紧了,日后有什么消息马上报于我听。”既然李圭已经不再信任自己,李令月不得不多做一手准备,“另外将第二件事告诉嘉州伯。”
“属下领命。”薛绍行礼后匆匆离去,不一会儿他手下的亲信就从后面出去,在京城绕了一圈来到嘉州伯府之中。
“多谢郡主和薛先生了。”李悠看完蜡丸中的密信,然后亲手将它烧毁,赏了些银子将信使打发走了。这件事他早就已经知道,但太平郡主能派人送信过来还是让他心存感激。
正准备去禅房之中和姚广孝商议接下来的对策,没想到太平郡主府上又派来了信使,李悠不仅警觉起来。
检查暗记,发现没有破损的痕迹,李悠再次打开蜡丸,当他看清楚上面所写的内容,不禁哑然失笑,哎,李圭啊李圭,你也就这点本事了。
只见密信中写道,李圭派人私下里派人和郭元景等振威营的将领进行了接触,言语之中颇有收拢他们的意思,这是来挖李悠的墙角了。(未完待续。)
第234章 借口(1800均定加更)
“李爱卿,此次朕能够平安回京,爱卿居功甚伟。”李圭似乎比李悠预想的还要着急一些,在他得到太平郡主那里传来的消息没几天,李圭就和他谈到了此事,“前些日子京中局势尚未稳固,因而没来得及封赏爱卿及钱骅、丘尚俭等人,如今虽然朝政依旧不安稳,但诸位爱卿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爱卿本为正三品的指挥使,散阶为昭勇将军,勋位为上轻车都尉;朕决定将爱卿的散阶升为镇国将军,勋位升为护军。”李圭先抛出了几颗甜枣。
正三品武官散阶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而镇国将军乃是从二品武官初授的散阶;护军一样同为从二品武官的勋位;不过这些只是听起来好听,或许每年能多领点钱,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卵用。
“微臣谢过陛下厚爱。”李悠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心中再次把李圭鄙视了一番,同时静静倾听着他接下来的话,他知道李圭肯定不会仅仅满足于这些。
“哎,如今英国公不幸蒙难,太尉府乱作一团,而朝中勋贵眼下青黄不接,没有人能坐稳太尉的位置;李爱卿乃年青一代勋贵之中最为出色的人物,若是放到二十年后,这太尉一职非李爱卿莫属。”李圭又送上一顶高帽子。
二十年后我才不到四十,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在太尉的位置上起码还能再坐二十年,那个皇帝敢把如今关键的位置交给一个人二十年之久?所以你就继续忽悠吧,李悠心中吐槽,脸上却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微臣多谢陛下厚爱,只是勋贵之中亦有钱骅、丘尚俭这样的英才,微臣当不得如此赞誉。”
“钱骅、丘尚俭与他人相比堪称不俗,可和李爱卿比起来就略有不足了。”李圭并不怕这样的话传出去,若是让钱骅和丘尚俭听到引发他们和李悠之间的矛盾他只会更加开心,“故而朕想将太尉府交道李爱卿手中,只是眼下李爱卿年纪显得小了些,所以朕打算让李爱卿进入太尉府,先行担任都指挥同知一职,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都指挥同知比指挥使要高一级,是从二品的武官,看起来是升了一级,但都指挥同知主要是和都指挥佥事一起分管屯田、训练、司务等事,与手握数千兵马的指挥使相比实际权力下降了不少。
明升暗降啊,和姚广孝预料的一模一样,李悠听完神色不变,依旧恭恭敬敬的答道,“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呼,李圭暗暗松了一口气,答应了就好啊,若他心有不满,在这个时候朕倒也不好应对,看来这位嘉州伯或许在领兵打仗上有些手段,但论起朝堂争斗来却要差得远了;打仗我不行,玩阴谋你不行,李圭心中得意地想着。
哎,就这点水平也想和杨介夫斗,还真是狂妄的可以啊,不知道我离开京城之后你又能在这张宝座上坐多久呢?
接下来俩人开始飙戏,李圭给李悠描绘着在太尉府任职的光辉前进,李悠则感激淋涕,对李圭的安排十分满意,二者在魏士良和众多太监宫女面前上演了一出君臣相得的好戏;看得魏士良目瞪口呆、暗暗摇头,这位嘉州伯若真得这么好对付,那他当初连京城的城门都进不来,不,或者说不定早已死在乱军之中了吧?
第二日诏书颁下,嘉州伯李悠因为护驾大功被晋升为都指挥同知,散阶荣升镇国将军,勋位提到护军,在尚且不满二十岁的年纪就坐到了从二品武官的位置;纵然大家都知道他这是明升暗降,但那些世家、寒门出身的文官依旧流露出嫉妒的目光。
这可是从二品的高官啊,放到文官一系就是布政使,甚至还要高过左右侍郎,他们寒窗苦读数十年,又在官场搏杀许久都没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高位,而李悠区区一个黄口小儿,仰仗祖辈的功绩,就能一举超过他们多年的奋斗,这又如何让他们这些文官不对勋贵一系心生妒恨呢?
杨介夫、袁汝夔等几个老狐狸互相交换了个眼神,从这件事里他们已经看出李圭和李悠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
接下来钱骅、丘尚俭、郭元景、赵虎臣等曾护送李圭回京的将领们也各有封赏,金银珠宝、散阶勋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