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住处,李悠顾不上休息,连夜点灯攻读,第二日一早等戚继光稍微闲下来就去请教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练兵首重选兵,以戚某来看,其法惟在精,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皆不可用,乡野老实之人方为上选。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戚继光缓缓解读着李悠的疑惑,“油滑之人老想钻军法的空子,且多为胆怯之辈,若是任由此辈混入军中,不仅自己练不好,还会带坏同伍,因而绝不能用。”

李悠听着不住点头,似乎后世招兵时那些老兵也大多喜欢来自农村的新兵,因为他们老实听话,不像城市兵这般不好管教;但是后来形式又有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士兵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兵又成了新的宠儿。

“练兵必须从实战出发,若是那些用来糊弄上司的玩意儿,就算操练一千年,便有何用,临阵还是生的;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这是讲究训练和实战相结合,一切训练必须紧扣实战。

初到大魏京营禁军时训练的那些东西,不就是拿来忽悠李圭用的么?浪费一月的时间只为让他高兴高兴,结果到了和唐括部的战场上,这一切全都没了用处,大魏的禁军还不是惨败而归?若是一开始就多多训练和骑兵的作战方法,或许那时候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吧?

这种训练思想不仅是军事上有用,在其他地方也足以起到指导作用,比如竞技体育的日常训练,比如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高考模拟考试。。。。。。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流露出来的这种思想,即使到了数百年后也不落伍。

“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亦要同滋味,而况技艺岂可独使士卒该习,主将不屑习乎?”将帅不仅要有带兵制敌的文韬武略,而且要精通各种技艺,要作士卒的表率;不仅战时与士卒患难与共,而且平时也要处处与士卒同甘共苦。

我在带领大汉使团凿空西域之时,不也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么?像陈庆之和韦睿这样的儒将终究是少数,后世想学他们的文人不知凡几,但学成的可以说一个也没有;李悠不住点头。

接下来数月,李悠要么认真研读戚继光的这份手稿,要么在戚家军军营中四处观看士卒们的训练,要么向戚继光请教心中的疑惑;甚至还亲自参与了戚家军的几次小规模行动,自觉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的系统学习让他对兵法有了新的认识,这要多亏他遇到了戚继光这样的好老师,像霍去病这样靠天赋打仗的名将,他们的用兵之道全在自己的脑子里,或许他们自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要让他们教授别人那就没办法了,而程不识这样的将军虽然治军严整,但却过于拘泥规矩。

而戚继光却是最好的老师,他不仅天赋过人,还能将自己的心中所想有条有理的写下来传授给别人,并能通过实践来指导学习,李悠再次为自己进入到这个世界而感到庆幸。

当他看完《纪效新书》的最后一页,虎符的声音忽然响起,“宿主获得技能‘六如’。。。。。。”(未完待续。)

第213章 倭寇的实力

“《孙子·军争》有云: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能做到这‘六如’者,方可称之为不世强军,宿主跟随戚继光修习练兵之道,得其兵法传承,因而获得技能‘六如’。”

“‘六如’乃是大明名将戚继光天赋技能,戚继光的练兵之道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罕有能出其右者,获得此技能宿主的练兵技能大大提升,目前为一级,练兵时有10%的成果加成!可升级!”虎符面板再次浮现在李悠面前,面板上在技能栏下面第四个方框亮起,“六如”技能排在了“鹰眼”、“射虎”和“铁壁”的后面。

而且这还没有完,不等李悠开始高兴,虎符的奖励又一次砸过来,“宿主深得兵家宝典《纪效新书》之精要,统率AA5。”

于是在面板上李悠的个人数据栏里,数据再次发生变动,年龄:17,统率:35,武力:34,智谋:18,政治:14。

这次来大明可谓是大有收获啊,和戚继光交流箭术获得了两点武力值,还让“射虎”技能升到了二级,现在又赚了5点统率值,更别提还有“六如”这样逆天的技能了。

其疾如风意为军队行动快速如风;其徐如林是说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肃穆宁静;侵掠如火指的是进攻敌人时,象燎原烈火,猛不可当;不动如山意为部队驻守时,象山岳一样,不可动摇;难知如阴说的则是军队隐蔽时,象阴云遮天不见日月星辰一样;动如雷霆说明军队行动起来,犹如万钧雷霆,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

被称之为日本军神、如今正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和上杉谦信苦战的武田信玄在读到《孙子兵法》时对这一段话印象颇为深刻,于是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在背后背上“风林火山”旗,以为这样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他在兵法上的造诣和戚继光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只知道僵化得学习不说,或许觉得自己身为将领达不到要求,还把“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两句去掉了。

难道说有了这样的技能就能练出身兼“六如”的军队么?而且还有训练成果提高10%的加成,这表明自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高质量的训练,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这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自己?

李悠忍不住仰天长笑,戚继光实在是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不过凭借他的实力完全配得上虎符给出的奖励。

待平静下来,李悠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给戚继光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有机会立下更显赫的功绩;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悠不再只是在军营中四处参观,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戚家军的军械作坊之中,利用自己从后世学到的知识对戚家军的鸟枪、大炮、火药等物进行了改进;同时,另一项计划也在酝酿之中。

这一日李悠正在作坊之中和工匠商量着火药的配比问题,有传信兵将他带到戚继光跟前,戚继光一见到李悠就说道,“文阳,哨探来报,三十里外有一群百余人的倭寇即将登岸烧杀劫掠,本将欲领兵前往,不知文阳可愿同行?”

“能在戚将军麾下作战时晚生的荣耀。”李悠当即拱手答道,他拍了拍背后的震天弓、腰间的唐刀,“多日未曾上阵杀敌,晚生早就有些忍不住了。”

“如此咱们即刻出发。”戚继光也不多说,立刻领着一百来名戚家军急匆匆的向倭寇上岸的方向奔去。

李悠知道这是戚继光想借着实战的机会让自己更加深入的领略兵法,对于戚继光的栽培之情李悠铭记于心,默默地跟上队伍,想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等到了事发地点,倭寇已经上岸开始和当地的守军混战起来,这一看让李悠大吃一惊,这些倭寇出刀极其冷静狠辣,每一招总是对着明军甲胄间隙或者脖子、关节等要害处下手,不出刀则以,但凡出刀总有一名明军哀嚎倒地。 △≧△≧,

看来这次来的是倭寇的精锐,远非自己上次遇见的那些杂鱼可比,戚继光和李悠同时判断出了这些人的身份。

在大约百年前,日本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任期内幕府管领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等守护大名之间发生争斗,史称“应仁之乱”,“应仁之乱”开启了日本的战国时代,今川义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先后登场,为日本后来发达的动漫产业积累的大量素材之余,也培养出了许多武艺高超的武士。

这些武士在多年征战之中不断打磨自身的武艺,单兵作战能力不断加强;而随着一个个大名的落败身陨,许多武士也失去了自己的效忠的对象,不得不流落到海上当了倭寇。

反观大明,这些年来北边或许还时不时的有蒙古、鞑靼犯边,北边的边军尚且有些战斗力,而江浙一带却延续了百年的平安,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度早已崩坏,当地的卫所兵已经很多年没有摸过刀了,遇到这样凶恶的对手下场可想而知。

而且这些卫所兵打输了可以逃命,反正只要躲过这一波日后又可以活命,但这些倭寇不一样,他们要是打输了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双方在作战意志上也不是一个档次。

幸亏有戚继光带着戚家军及时赶来,不然的话这些量农民都不如的军队就要被倭寇屠戮一空了;戚继光和李悠同时从身后抽出长弓,引弓开箭向领头的倭寇射去,同时戚继光果断的发布了作战的命令,这一百余名戚家军在吴惟忠的率领下分成十来个小队向前方的倭寇冲去。

上次还没等戚家军出手,那些倭寇就被吓破了胆子,这次终于可以看到戚家军和倭寇正面作战了。

第214章 碾压

长箭咻得一声飞向那名身穿当世具足,手持太刀,腰挂肋差的倭寇头领,曾经在日本征战多年的他对于战场有着异常敏锐的直觉,听到风声顾不上抬头就将手中的太刀向长箭袭来的方向劈去,同时已经做好了跃到一旁大石后面躲避的准备。

可是这枚羽箭袭来的速度似乎比壬生京四郎想象得要快一些,太刀刚刚挥到一半,胸口就传来一阵剧痛,撞得他猛地向后倒去。

“想来此间并非常驻之所,犹如露珠之于草叶,月影倒悬水中转瞬即逝。。。。。”望着胸口的箭杆,壬生京四郎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缓缓吟诵着《敦盛》里的诗句,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在江浙沿海一带犯下了无数罪孽的他终于得到了惩罚,被来自名弓震天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