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承平已久、富贵风骚,造就了汴梁人对娱乐的疯狂追求,尽管就娱乐种类来说,还无法与后世相比,但宋人对娱乐的热衷和投入,却是后世没法比的。

譬如相扑。不过是两个身着片缕的汉子摔跤而已,就能让宋朝人如痴如醉了上百年,养活了汴京城中大大小小的相扑社上百个,每日收到的赌资,竟有上百万贯之多。

而且相扑还不属于全民运动,毕竟只有那些牛高马大、一身蛮力的家伙,才敢下场相扑。从痴迷程度和参与程度上讲,汴京城的第一运动,非蹴鞠莫属。

每当春天来临。汴京城的百姓,便纷纷奔向园囿去踢球,男女老少都成了蹴鞠的对手,你来我往,流星满天。城内娱乐场所之间,凡是宽阔处则都成了市民练习踢球的地方。这种全民性的体育锻炼热潮,在后世中国都看不到。

然而宋朝的蹴鞠,主要是以几个人围成一圈,互相踢来踢去,比的是谁能让球不落地,谁花样玩得好。只有隔网对踢还算有些对抗性,但还是花哨有余、激烈不足,所以虽然参与者众,却没有像相扑那样,诞生出各种万众瞩目的比赛。

陈恪请小郡主考证出来‘唐式蹴鞠’,又按照现代足球的规则加以修改,完善赛会制度。在丰厚奖金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世界上第一届足球赛会,于嘉佑五年的春天,在汴京城拉开了帷幕。

前期准备是充分的,光预热就半年。为宣传赛会,陈恪命人在汴京城,做起了铺天盖地的广告,还出版了《汴京球报》,免费送给各大酒楼、茶肆、赌馆、妓院,并花钱请帮闲念给客人们听。

在这种高强度的宣传攻势下,汴京城就没有不知道这届球赛的。就连深宫之中的官家,都很清楚比赛规则,奖金设置,以及赌球的方法。他曾经问司马光,听说如果能拿到冠军,累积奖金会达到一万贯以上?

司马光也不太清楚,赶紧回去找了份《球报》看,第二天禀报道,能入围春季联赛的球队,将分成三十二个小组踢单循环,赢一场一百贯,输了也有二十贯出场费。

最后每个小组的前两名,晋级秋季锦标赛,分组后捉对厮杀,首轮晋级奖金三百贯;次轮奖金五百贯,第三轮八百贯,第四轮一千贯,半决赛一千五百贯,决赛两千贯。败者则只有一百贯的出场费。

以此而论,如果某支球队,能在联赛和锦标赛中保持全胜,理论上是可以得到一万贯奖金的。

“什么人这么有钱?”赵祯奇怪道。

“据说是五皇子和陈仲方,在辽国时,参加过马球比赛,觉着充满对抗的运动,才能强健百姓身体,培养血勇之气。但我大宋缺马,组织马球比赛不现实,正好长安郡主考证出了唐氏蹴鞠,其激烈程度不次于马球,于是两人游说富户出资,兴办了这场赛会。”

“看来汴京城的富户们,很是买账啊。”赵祯淡淡道。

“微臣估计,一百年来,汴京城一直在玩老花样。如今终于有了新鲜玩意儿,富户们乐意支持一下。”司马光回道:“再说,陈仲方向来阔气,据说出了一半……”

“这小子是虱子多了不咬,就不怕御史们弹劾他聚集百姓,居心叵测?”赵祯似笑非笑道。

司马光看看皇帝表情,知道他只是说笑,便轻声道:“他就是仗着官家仁厚,才敢肆意胡闹,听说他还要在十三行铺建什么‘智慧院’,实在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天要下去,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赵祯轻声感叹道:“年轻真好啊……在巨额奖金的诱惑下,汴京城大大小小几百家球会,都组建了自己的球队,摩拳擦掌准备参赛。虽然都有些瞧不起,这种‘有失粗野’的比赛形式,但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没踢了几场,人们就发现,与宋式蹴鞠相比,这种唐式蹴鞠更加激烈、更有悬念、更能刺激人的热血。又以联赛的形式组织比赛,更加具有竞争性、完整性,也使球队和球星更深入人心,使观者更有代入感,伴着支持的球队品尝胜利的激动,失败的沮丧,回味以弱胜强的惊喜,一波三折的跌宕。

当然,球赛的火爆,跟赌博的热情分不开,因为牵扯到自身的输赢。那些强队很快便聚集了大量的拥趸,比赛时观者数千,把球场围得水泄不通……这还是因为没有专业球场,无法容纳更多观众的缘故。

也不是陈恪舍不得建球场,实在是球场的样子太像城堡,他不想被扣上图谋不轨的帽子。

但观者全情投入,呐喊加油、喝彩咒骂,人声鼎沸,丝毫不逊于后世的场面。

至于赛会的组织,竟不需要陈恪特别操心。宋朝人太会玩了,各种玩乐组织的多了,只消看看他提供的章程,便知道该怎么做了。基本没有他想象中的混乱甚至骚乱,也不知是宋朝人太顺从,还是太有素质……

不光比赛精彩刺激,赛后还有专门的‘采编’,用评书的形式,汇总当日赛况,评选最佳球队、最佳球员、最佳进球等,写成段子发表在《球报》上,次日一早就能印成报纸,送到京城各处。闲汉们念出来,给没条件观看的人解馋,哪怕昨日亲临现场者,也很享受通过这种方式回味。

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这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汴京城那些书社的老板,却被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哪怕用最熟练的工匠,印制这样一份几万字的出版物,也得用十几天的时间。这报纸却是当天写稿当天印刷,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卖了。

他们太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要是搞不清这一点,他们只怕要关张歇业了。

无论如何,在不断的良性促动下,汴京球会的联赛愈发惹人关注,甚至逼得别的比赛都没法进行,因为人们全都跑去看球赛了。城外集中比赛的几处场地,终日人山人海,竟比大相国寺还热闹。

商人们马上嗅到商机,在球场范围搭建起了茶酒铺子、饭馆子、伞铺子、球市子,生意自然出奇的火爆。据说入夏以后,各大球场每天卖酸梅汤的,比整个城内卖的都多……

一直到了五月底,七百多支球队终于分组厮杀完毕,决出了六十四强。

之后进入两个月的夏休期。待到八月时才重燃战火…………继续写,明早发。

而组委会也终于获批,可以在城外五里处修建球场,自然要趁着夏休期,马上调集工匠、加紧施工。

—://。。

第三五零章秋(上)

更新时间:20133516:19:16本章字数:4684

而皇家武学院春季所招的一千二余名新生,则分成十二个菜鸟营,在军事教官的带领下,进行着惨无人道的夏训

每天的科目安排是,队列训练、体能训练,然后又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再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对列和体能都是一日三练,每天不把人趴下,就绝不罢休

新生里得有三分之一,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公哥,这些家伙本以为,来武学院上学,只是为了获取功名,走个过场而已但一入学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校长老师根本不是人,一进校门,便让他们背诵校规校训

校训倒是好背,就八个,‘忠诚、荣誉、纪律、牺牲’校规却有林林总总十八条之多,每一条下面又有详细的细则,保准让你没有漏钻

然后院判大人告诉他们,在学校里,必须要遵守十八条校规,触之必罚,绝不留情如果谁不愿意遵守,可以随时离校,绝不阻拦,但终生不许再踏入校门一步

公哥起先并不在意,在他们的认识中,规矩从来都是约束下等人的,对他们这种上等人来说,从来只是摆设哪怕碰到一二个较真的二杆,也总有办法从别处给他施压,甚至直接将其调离

然而他们失算了,开学不到半个月,负责纪律的王公公,便已经处罚了四十多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是王公富户家的弟

那厢间,李惟贤被王中正警告过后也不敢帮着他们说话何况他也觉着,这些公哥实在是欠锤炼让陈恪和王中正收拾收拾也好

不少人受不了离校,但更多的人还是坚持了下来公哥有公哥的骄傲,他们见那些庶民都能坚持,觉着自己要是就这么走了,岂不显得比庶民还差劲?

起初是为了保持优越感,他们咬牙坚持着{}{}{吧}{{}{。。}接受陈恪的操练后来高强度训练的时间一长,他们整日被榨干精力,一回到寝室便倒头大睡,睁开眼又要重复高强度训练根本没有去思考的时间

而队列训练的目的,正是为了高他们的服从性服从性加强,就会不假思索的相信陈恪的每一句话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个人思想不断被弱化,集体的意志却不断被强化陈恪每日宣导的那些‘荣誉、忠诚、纪律、牺牲’之类的东西,竟渐渐取代了他们本来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心灵

要想重振大宋军力,就必须得升官兵的精气神想当年在五代宋初时,刚刚经历复兴的汉人,是这片土地上最自信心强悍的民族他们闻战则喜、勇往直前,哪怕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契丹人,都被得毫无还之力

然而年承平、恬武嬉、矫枉过正、尊武卑,使大宋的军队迅速腐化,官兵们贪生怕死、贪财好货,没有一点战斗力可言

军队是民族的一面镜,照出的是全体族人的共同性格,军队的堕落也是民族的堕落,要想让民族一振颓势先得让军队振作!

在原先那段历史上,是靖康之耻、是二帝北狩、是半壁山河沦丧,成为亡国奴在即,才唤醒了他们的斗志和血性,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击败了处在巅峰的女真人,保住半壁河山……

陈恪不想再现靖康耻,就只有用别的法,前唤醒沉睡在每个汉人骨里的血性,这正是他严格军纪、魔鬼训练的目的所在

陈恪知道,自己的魔鬼训练,很容易招人非议,他用来堵住悠悠众口,让学生们心服的办法,就是陪他们一起训练所有科目,陈恪都带头完成,每日早课晚操,他亦全都在场

因此武学教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连‘院判大人一个人,都能完成的科目,你们这些练家好意思抓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