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绩心中冷笑:‘你们门庭若市了好几年,我这才热闹了几天,就坐不住了?’他回来这十多天,府上宾客确实络绎不绝,好些个书生、官员,都来拜谒他这位为国力争、不辱使命的贤王子。很多人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也有不少想投奔他府上作门客的。

本来赵宗实这帮人,就对他能圆满完成任务,十分羡慕嫉妒恨,见他现在名利双收,终于忍不住,要敲打敲打他。

可惜,赵宗绩是跟辽国皇帝拍过桌子的!岂能将这点小打小闹放在心上,只淡淡一笑道:“哥哥们放心,小弟从不跟地痞无赖来往。”这是暗讽赵宗实的弟弟,和无忧洞的关系。

“你话里有话啊……”赵宗谔脸色难看,好像骂得是他兄弟似的。

“呵呵,好了好了,不管怎样,”赵宗实这几年修炼下来,也已经今非昔比了。他言谈从容、优雅高贵,令人如沐春风:“二弟鞍马劳顿,都是辛苦了,哥哥们应当为你接风,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赵宗绩最受不了,他这种自认老大的做派,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也只能应下来。

“这一趟去辽国荒蛮之地。二弟,吃不好玩不好,憋坏了吧?”赵宗祐笑道。

“叫九哥猜着了。有道是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出去一趟,胜读十年之书哇。”赵宗绩淡淡笑道。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不时瞄着见桌上的沙漏,见差一刻卯时了,便一起起身,整肃衣冠,往正殿御堂行去……正殿前,几位相公也到了,五位宗室列在右侧,相公们在左侧。宗室们先朝相公们行礼,相公们再还礼。

这时候,太监宣进,两班人便轻步走进了殿内。

御堂内,赵祯穿着绯色的衫袍,戴着直脚幞头。他看起来似乎心情不错,没有坐在须弥座上,而是坐了一把简简单单圈着扶手的官帽椅。身后摆着一条铺了黄绸的长案,案上堆满了奏章文书、八行空笺和笔砚。面前左右各摆着几个杌子。

臣子们行礼之后,官家赐坐,相公们谢坐,至于赵宗实他们,只有站在一边旁听的份儿。

赵祯并不言语,只是看了看富弼。

对皇帝的习惯,富弼自然很了解,便清清嗓子道:“议事吧。”殿门便无声的关闭。

富弼看看身边几位公相,沉声道:“今日三省长官、兵部尚书都到齐了,为的是共商裁军大计。距离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十天,今日有所进展了!”

富相公的声音带着决绝。他已为此做了太多准备,甚至不惜牺牲名誉,换来了宋辽间的一纸和书。还打破不参与政治斗争的戒律,插手了使相的任命,使自己能保持相对多数。并亲自与各方面进行了无数会谈,换取那些人的支持……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的摊牌。

韩相公和他相对而坐,依旧是不苟言笑、一脸严肃,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前次的几个方略,西府都不同意。”富弼深吸口气,缓缓道:“不得已,中书省只好重新来过,昨天已经递到西府,不知枢相看了么?”

“看过了。”韩琦点点头道:“只是不知道,什么叫削额不裁兵?”

“枢相明知故问了。”包拯沉声道:“军中编制和实有军卒之间,总有那么多则三成、少则一成的差额,名曰‘空额’。”

“是么?”韩琦淡淡道:“不知这个数字,使相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尽人皆知。”包拯哼一声道。

“反正我没听说过。”韩琦摇摇头,朝赵祯抱拳道:“不过微臣回去后会严查不殆的。”

赵祯点点头,没有说话。

“是要好好查查了。”包拯沉声道:“一部分军官,吃空饷吃得富得流油,我听说,十三行铺的天价地,是被将门勋贵家拿去了。要是靠朝廷的俸禄,他们一百年也买不起…………这一更耗时稍微有点多,因为需要理一理脉络。继续继续……()

—://。。

第三二零章空额(上)(第二更)

更新时间:20131123:45:34本章字数:5143

“那主要还是经商所得吧。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韩琦摇头道:“近百年的家门,枝繁叶茂,都有好些生意,自然不是等闲可比。”

“哼!”包拯怒哼一声,还要和韩琦理论,却听官家轻咳一声,似乎要开口,只好住了嘴。

“议裁军就是议裁军。”果然,赵祯缓启玉音道:“不要扯远了。”

“陛下,老臣斗胆直言,”包拯不同意道:“其实裁军之所以步履维艰,根本就在于它实质上是个**问题。我大宋朝文官的吏治,看似还算清明,但军队里却乌烟瘴气,**横生!微臣看度支司的账册,得知天下每月支饷的禁、厢、边军,达一百五十万。这一百五十万人,朝廷包吃包住包穿、包武器装备,每年还要支出五十贯的军饷。国家的支出,七成以上便全耗在这里。就算只有一成是空额,也有**百万两的银子,被那些蠹虫们贪污了!”

“文官们打得好算盘,让武官们去贪、去吃空饷,他们则躲在后面吃孝敬,还摆出一脸清官像!”包拯不看赵祯的脸色,自顾自道:“当然,吃人家的嘴短,这时候就得替他们出力,给裁军使绊子、拖后腿!为的就是能舒舒服服、心安理得的吃下去!”

“够了!”韩琦怒喝一声道:“包相公,这世上就你一个清官,我们都是贪官,不明着贪,也拐着弯贪,对不对!”说着朝赵祯一抱拳道:“陛下。臣恳请彻查此事,还百官一个清白!若是子虚乌有。请治此老诽谤群臣之罪!”

“好了……”赵祯轻叹一声,先安抚包拯道:“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寡人相信包卿家说的,肯定不是子虚乌有。法由人执,吏治不清,这是没有办法的。”

“陛下英明,惩治**、刷新吏治,已经迫在眉睫了!”包拯大受鼓舞道:“老臣斗胆请缨。为陛下犁庭扫穴,把那些蠹虫全挖出来!”

“哎……”赵祯却摇头道:“刷新吏治是一篇极难做的文章,下猛药是要出乱子的。所以得缓缓来,从易处着手。平平安安地把事情办下来。”说着笑望着包拯道:“再说。还谈不上迫在眉睫吧?眼下既无外患,又无内乱,何妨从容行之?”

包拯听得一阵阵心凉,韩琦依旧毫无表情,但神态愈显镇定。。

那厢间,富弼心中暗叹起来……韩琦这个人,智术太高明了,老包虽然也见事极明,但终究还是差他一筹。你道韩相公为何敢在君前力保将门?他就不怕官家以为他结党营私?他不怕,因为他是枢密使。总管天下军事,为武将们说话天经地义。但最重要一点,还是他看准了,官家不愿多生事这个心思,所以才放胆灭火。

都说富韩二相不结党、不营私。他福彦国这些年,是真不结党营私,但韩琦这些年来,却专门装好人,保了这个保那个。不知多少个犯了事的大臣,都被他硬保下来!可笑有些人以为只有沆瀣一气、拉帮结派才是结党营私,殊不知这么一保,被保的人衔恩铭骨,都死心塌地的成了他韩相公的人!

只是这样,要置国家社稷于何地?富弼想到这,就手脚发冷,亦愈发羡慕起当年文相公和庞相公的同心戮力来……富爱卿,继续说下去。”本来有些跑偏的话题,被官家拉了回来,而且将讨论范围,限定在裁军上,就事论事,不准借题发挥。

弼定定神,低声细语道:“所谓削额不裁兵,就是现有的官兵一个不动,只将编制上的水分挤去。若是查出空额,只将其一笔勾销,对责任人则既往不咎。但日后,照实额发饷、拨付军需如数。”顿一下,他解释道:“这法子,不波及广大士卒和下级官兵,就起不来大乱子。而那些吃空饷的军官,已经捞了几十年、几代人,早就肥得流油,重孙子都挥霍不完,现在朝廷既往不咎,他们也该知足了。”

“若是还不知足呢?”赵祯问道。

“冥顽不灵之辈,”富弼双目一寒,从牙缝迸出三个字道:“杀、无、赦!”

妥协只是百般掣肘之下,用来赢得空间的手段,你道我富弼是吃斋的不成?!

往日里温文尔雅的宰相突然发作,大殿里顿时一片安静,再没人去挑战他的权威。

连韩琦,也缓缓垂下眼睑,显然这是早达成的协议。

赵祯细想之下,觉着这个主意不错。这些日子皇城司不断报来,说京城的斗殴、杀人、抢劫、纵火案件,都是平时的几倍,民心极度不稳,似乎还有人在暗中串联……他是真担心裁军会酿出大祸呀!

对朝廷来说,减空额之法,和裁军的效果一样,都可以减少开支,且不会触及到中低层官兵的饭碗,他们的眷属自然不会再闹事……想必这个方略一公布,京里的治安就能好很多吧。

只是,就像包拯说得,空额是那些将门的饭碗,背后还连着百官的利市,岂是想减就能减掉的?赵祯蓦然回到七年前,狄青在广南西路砍下的那三十颗人头。当时还是借着战争的掩盖,打碎了岭南将门的饭碗,却也让狄青在数年后遭到群起而攻之,险些被活活逼死。

此事依然分外凶险啊!赵祯掂量出了分量,望向几位相公道:“虽然说查清空额,只需对着花名册点人头,但此积弊已年深月久,办起来也很不容易吧……”

弼点点头,沉声道:“老臣请旨担纲。一切责任,唯我是问!”

“相公还是不要越权。”包拯站起来道:“这本就是三司的事情,当由三司来办!”

“兵额之事。当属枢密院。”韩琦也站起身道:“臣恳请担此重任!”

“好了,你们都不要争了。”赵祯摇摇头温声道:“这是件招人恨的事,你们还能当几年官?总得为儿孙考虑吧?”

“陛下……”三位相公的声音发颤,官家是真为臣子考虑的宽仁之君。

“不用说了。”赵祯轻声道:“寡人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这几个小子……”说着。他的目光投向了立在边上的赵宗实、赵宗绩、赵宗祐、赵宗谔和赵从古。

五人当时就凌乱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躺着中枪……虽然他们是站着的。

“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