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马上上书,痛批这个愚不可及的方案——搞清楚,各位同仁,这是要给北方第一大河减水!而承担这一光荣任务的,却是不入海的一条州县级河流,一旦容积不够,黄河水势必倒灌回故道,上游的压力会急剧增加。欧阳修斩钉截铁的断言,到时上游必溃!

同时,欧阳修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黄河决口、乃至改道,是因为下游壅塞,加固河堤也好、恢复河道也罢,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真想解决问题,就把黄河入海口修好。水往东流,渠成自畅。这才是根本正路!

奏章递上去了,也登上了邸报,自然引起了全国轰动,人们期待着他再次力挽狂澜。

然而,欧阳修连上三疏,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他被无视了,范文正去后,大宋朝享誉最高的官员,就这样被**裸的无视了。

在欧阳修的政治生命中,这种滋味太熟悉了,以至于他没有多少愤怒,只有满腹的悲凉……人心,真的坏掉了……

力争无果之后,一直斗志满满的欧阳修,都不禁心生消极之态,故而今天与陈恪等人的对话中,多有消沉的语意。

斜倚在胡床上,望着窗外摇曳的树影,老欧阳淡淡道:“三郎,你为何提起此事?”

“学生亲去考察过,见黄河足有二百步宽。”陈恪沉声道:“六塔河却只有四十余步,必不能容。且横陇下流自改道以来,填淤成高陆,东西堤岸或在或亡。已经完全无法胜任河道了。如果朝廷真要用六塔河方案,可以,但必须将六塔河道挖到百步以上,横陇故道也必须清淤塞、筑堤坝,但这个工程……没有十年,百万人、亿万钱,怕是做不来的。”

“三郎,你又让老夫刮目相看了,”欧阳修激赏的点点头道:“仅凭这番话,你就可称为社稷之臣了!”说着捻须道:“你判断的一点没错。去岁春,六塔河水微通,分黄河之水不过两三成,便已淹没沿河数州县凡三万余户,若真把商胡口堵上,使全河东注,必横溃泛滥,乃至倒灌。到时,河东之民,皆为鱼鳖食矣!”

“这不是什么难事吧?只要实地考察考察,差不多就能得出结论。”陈恪不解道:“为什么朝中诸公,都不相信呢?”

“他们不是不相信,是不能相信。”欧阳修满是讽刺的冷笑道:“三郎,你还没步入官场,不明白,在政客们眼里,事情本身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能错!”

“黄河水患,是我大宋百年痼疾,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欧阳修面现讥讽之色道:“这样一件关系根本的大工程,用谁的方案取得成功,谁就拥有了无穷的声望。比如贾子明的‘恢复故道法’,如果被采用,他就立刻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说起来也是我不长眼,”欧阳修苦笑一声道:“文、富二相公和贾子明斗了半天,好容易才确立了‘河入六塔’之法,他们难免会以为,我是在拆他们的台,帮贾子明的忙。”

“而且‘河入六塔’之法已经动工一年多,如果叫停更张的话,让官家和文、富二相公的脸面往哪搁?”说到这,他长长一叹,苍声道:“人是会变的,三郎,老夫太不自量力了,所以出丑是应该的。”

“但老师你没有变。”陈恪沉声道:“所以你比他们都强。”

“别学我,”欧阳修摇头道:“不然就得像我一样,一辈子靠边站。”

“但我更不会学他们!”陈恪断然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不信一个颠倒黑白的国家,能存在多久!”

“呵呵……”欧阳修的眼里,再次流露出激赏之色,拢着胡须道:“好小子,跟我年轻时一个样子。”

“老师,自夸不好吧?”

“哦,哈哈哈……”欧阳修放声大笑,将满腹惆怅冲淡不少。

“老师,不能放弃!”待他笑过了,陈恪定定望着他道:“你常教导我们,守护国家、守护百姓、守护正道,这是君子的责任!”

“不错,”欧阳修的精神,也振奋起来道:“就算是跳到六塔河里去,我也一定要阻止他们!”

“跳河倒不必了。”陈恪笑笑道:“如何让这快完工的工程停下来,老师可有主意?”

“有主意的话,我又岂会在这里长吁短叹?”欧阳修道:“三郎有什么高招?”

“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陈恪苦笑道:“但总结老师上次失败的教训,不外乎孤军深入无缘,因此才没有形成声势。反观六塔河的呼声之高,几乎是众望所归,又有官家和相公们的全力支持,所以老师败得一点不冤。”

“嗯。”欧阳修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所以老师,必须要找到足够数量和分量的支持者!”陈恪道:“才能有一战的可能!”

浑身的汗,能把眼迷了,风扇不管用,还吹的脸痛,救命啊……

第一一八章疯掉的小王爷

更新时间:201281322:49:06本章字数:4934

第一一八章疯掉的小王爷

其实欧阳修的提议,之所以会石沉大海,与他逆潮流而动,有很大关系。

审视之前贾昌朝的‘恢复故道法’、抑或李仲昌的‘河入六塔法’,其实只是方法之争,目的却都十分明确——那就是恢复黄河东流。

欧阳修却说,你们都是瞎折腾,黄河之所以改道,是因为原先的河道淤塞太高,水往低处流,才会改为北流的,我们把现在的河道伺候好了,使其以后不至于泛滥才对。

其实谁都知道,他的话从道理上一点没错。问题是,黄河在宋朝,从来不只是个民生问题,而是顶了天的国防问题。

五代时,***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中原王朝便失去了长城及燕山屏障。导致宋朝立国后,河北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契丹铁骑可以来去自如。

雍熙北伐失败、开国精锐损失殆尽后,北宋彻底放弃了复幽云失地的希望,国家战略由进攻调整为全面防守。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以白沟河沿线为宋辽国界,即是所谓的‘界河’,相约罢兵止戈,不再采取任何敌对行为。

然而谁敢把安危,寄托在一纸盟书上?为了抵御辽兵再度进犯,除了在河北路囤重兵外,宋朝还利用河北天然塘泊的地形,希望在界河一线,造成一个水深不能行船,浅不能徒涉的防御阵地。为了隐蔽这个军事目的,公开的说法是开发水田……

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宋辽边境上,终于出现一片从白沟河往南至沧州,从太行山麓往东至大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八十余里的塘泊防御带来。

有了这条半人造的防御带,宋朝便可以集中兵力于西防,感觉实在好极了。

大自然总是青睐勇敢者,这一彻头彻尾的乌龟政策,遭到了造化主无情的嘲弄,十几年间的两次黄河改道,使得大河东去改为北流,从界河入海。大宋引以为豪的塘泊防线,顿时成了笑话。

黄河带来的数亿方泥沙,轻易便将那些水深六七尺的塘泊填埋,大军可如履平地。而在丰水季节,又可行舟船大舰,塘泊之险不复有矣。

更让宋朝人焦灼的是,黄河已经从一条内河,变为两国共有的界河,如果再任其向北改道,变成从辽国境内入海,则宋王朝最后的倚仗——黄河天险,也要彻底失去了,到时候,开封之前再无险阻,大宋朝真要任人宰割了。

所以皇帝和相公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逆势而为,是在与自然斗,却依然坚持要把黄河恢复故道。

这是勇敢么?不,这正是怯懦的表现。这种把治河让位于军事的做法,正是宋朝历代皇帝重文抑武的恶果,自以为是的文官们,宁肯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些水塘子上,亦不愿去信任自己的武将和军队。

但结果如何呢?历史早告诉我们答案,倚靠天险做消极防御的,只能麻痹自己,不能阻隔敌人。几千里的国境线,敌人哪里找不到突破点,干嘛非要踩你的烂泥塘?

北宋的国力和民心,也在一次次‘逆天回河—失败—再回河—再失败’中,被消耗得七七八八,整个河北路也成了无人区,待到金兵入侵长驱直入,繁华一世的北宋王朝,便毫无抵抗的轰然倒塌了……

而北宋君臣第一次回河尝试,便始自六塔河。陈恪原先的时空中,就在正式完工的当天夜里,河水暴涨,不可遏制。商胡决口在刚刚合龙不久,数万名夫士兵,都没来得及从堤上撤下来时,就重新崩溃了……

不仅下游数州被洪水淹没,就连上游的京畿之地,都被倒灌回来的洪水所害,京师被淹,人物损失不计其数……

从噩梦中霍然惊醒,陈恪睁大眼睛,感觉身上黏黏地难受,随手一摸,发现自己已是满头大汗。

‘真该死!’陈恪大口喘着粗气:‘我怎么会记起这些?’他来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前世的记忆基本湮没,也很少去想,历史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从看到邸报上,欧阳修的《论修河第三状》后,即将发生的‘六塔河之难’,便如噩梦一般,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完工日期越来越近,他被噩梦折磨的也就愈发厉害,以至从进京第一天起,便没有一夜安枕到天亮。

然而就连欧阳修,都被高高在上的官家和相公们无视了;他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青年,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话虽如此,却又止不住去想,有没有办法,阻止悲剧的发生……最大的难题,在于不到天崩地裂的那一刻,谁也没法证明是‘河入六塔’是错的,也就无法从正面战场上,去击败占据绝对优势之敌。

只有剑走偏锋了……陈恪不禁暗叹一声,这恰恰是欧阳修最不擅长的。

大宋吵架王,只在正大光明的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战斗力来,若论阴谋诡计,真能被人家坑得连渣都不剩。

思来想去、百计无方,他沮丧的躺回床上:‘干我屁事,横竖又淹不死我,何必皇帝不急太监急……’

就这样一夜无眠,第二天自然神情恹恹,兄弟们发现了他的异常,问他最近是怎么了?

告诉他们也没用,只会让他们也跟着烦恼,所以陈恪只是笑笑道:“许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