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树上的悬崖-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何芊吃了一惊,“你要见我老公?”
    “恐怕是。”陈耳东点点头。
    “那样一来,岂不是意味着……”话还没有说完,一缕愁云便倏然掠上何芊的眉头。
    自然,陈耳东非常明白眼前这个女人的为难和苦衷。不过,因为职责所在,他对此实在是无可奈何,类似这种因涉案而意外揭出的让人难堪甚至无法收场的尴尬之事,在他多年的警察生涯中所碰到的也不是一两次。
    按下心头的一阵惜香怜玉,他望着窗外草坪上的一簇盛开的月季花说,“能不能告诉我,你丈夫的尊姓大名?”
    “黄玉忠。”何芊神色黯然地说,“如果你真的想见他,可以去他的公司,昨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他明天一早就回去……”
    “噢?”陈耳东跟着问,“他的公司在什么地方?”
    深深地叹了口气,何芊软软地回答:
    “河北,可离北京并不远……我经常开车去看他──从这儿一出门就上东四环,到了南四环上京开高速公路,也就开个70公里就到了。”
    “70公里?”陈耳东一怔,猛然想起赵湘楼上那个旧车商提起过的那辆黑色皇冠车,“你说的该不是……涿州吧?”
    “就是那儿。……怎么,这也有什么问题吗?”何芊纳闷儿地问。
    以上便是陈耳东与何芊见面的全部过程。据他说,他只跟这位住在别墅里的女人谈过这一次话。

另一位赵氏兄弟
    姑且,你容我先把陈耳东和他的同事们办案的那些枯燥繁杂的过程放一放,说说这起谋杀案发生之后,本故事中的另一位赵氏兄弟的一些情况吧。
    天津市和平区有一条街叫马场道。如果你去过那里,就一定知道马路两旁有不少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或许你还记得在离一个十字路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具有拜占庭风格的灰白色三层小楼,带有四根石柱的门拱上镌刻着“1899”字样,那便是我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赵氏兄弟的府上。
    据马场道派出所的一个退休警察说,这座宅第颇有来历,原为贵州路上的老西开教堂一名法国神职人员所建,上一世纪三十年代被赵鄂赵湘的曾祖父购得。小楼占地面积不大,算上门前的院子约有200平米。由于家境的破败,赵氏家族先后卖掉了一层和二层。到了赵氏兄弟的父亲那一辈儿,只拥有三层上的6间房屋和屋顶上的一间阁楼。
    唔,就让我带着你进入小楼黑暗的门厅,沿着一磴磴早已被踩秃了棱角的木头楼梯攀上三楼,来参观一下那一间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吧。
    虽然赵氏兄弟的父母已经故去多年,但他们各自的屋子仍然被兄弟俩保持着他们在世时的原样──你会看到他们床上平平展展的卧具,父亲那间里,一张配有欧式转椅的旧式硬木写字台上,摆放着已故赵先生曾经用过的烟斗和仍然闪闪发光的水晶烟灰缸,旁边是他多年收集来的一些小件儿古玩;而母亲房里窗台上的一盆盆鲜花依旧开放,那台老钢琴的琴盖还打开着,上面搁着一本纸页发黄的李斯特或者肖邦的琴谱,如果赶上整点,还会听见赵夫人生前最为喜爱的那只德国座钟叮叮咚咚地演奏一首不知名的古典乐曲。
    我的警察朋友陈耳东告诉我,为了调查所负责的那两起接连发生的谋杀案,他曾经两次赴天津去马场道的赵氏寓所,并且有幸被邀请参观赵氏兄弟父母的这两间屋子。当时,他真有种进了什么名人故居的感觉,同时对两兄弟对父母的孝顺充满敬意。
    除了已故赵先生夫妇的两间房子,剩下的四间便为兄弟二人所有,其中两间是他俩的卧室,另外两间分别是赵鄂的画室及赵湘的音乐屋。只不过,下决心不吹小号了之后,赵湘拆掉了屋内的隔音板,改作了书房。
    如果我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并且由我来当导演,我一定会充分利用一种被称之为“蒙太奇”的玩意儿,向你展现在同一时间里,身处不同地域的赵氏两兄弟的各自境遇:你刚刚看见那一位的尸体在北京被警察装上了汽车;我就给你一个带着解放桥的海河全景──告诉你已经到了天津;大约三五秒钟,你会很意外地看到一只马桶的特写;就在你莫名其妙的一瞬间,镜头开始上移,跟着你就看到了从本故事一开始就认识了的那张熟悉的脸。
    于是,你很快便知道这是在赵家寓所。到了这会儿,你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迷茫,清楚地知道此赵君非彼赵君,是悲惨遇害的赵湘的孪生兄弟,即将奔赴美国讲学的画家赵鄂。
    不过,此一刻这位画家相当痛苦,一张原本便非常白皙的脸愈发苍白,两只迷人的大眼显得黯然失色。他张大着嘴局促地喘息着,一缕难看的口水正沿着他漂亮的下巴缓缓淌下。
    鉴于我一般不喜欢直接表现那种让人恶心的场面,当他即将继续呕吐时,我会立刻把镜头甩到他摆放在寓所某处的一些药品,只是让你听听从卫生间里传来的一两声难听的画外音罢了。
    当然,你知道我的警察朋友陈耳东刚刚接手那起谋杀案,此时正在案发现场忙着寻找罪犯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不可能这会儿就通知被害人家属,所以你断定赵鄂还不知道自己的孪生手足赵湘已经魂归西天,自然也不会认为他的呕吐和赵湘的死有什么关联,多半会认为他的肠胃有些不适──不是昨天的啤酒喝得太多,就是他兄弟冰柜里的那些速冻食品出了问题。
    我估计你会这样觉着。换了我也会这么想。而作为知情人,我应该告诉你──自打从北京回来,这一位一宿没睡,一直呕吐不止。
    接下来你会看到,当他无力地从卫生间走回房间,抬起沉重的手臂正准备把七八片儿药送进嘴里的一刻,忽然被一阵倏地响起的电话铃声惊得浑身一颤。犹豫了一下,赵鄂还是放下了那些药,走过去伸手拿起听筒。
    “赵鄂吗?”有人问。
    “我是。”他强打着精神回答,瘫坐在一把椅子上。
    “噢,听出阿拉是谁了吧?”
    虽说他此时十分虚弱,且精神萎靡,可出于种种原因,听见那位一口的上海话,他还是笑了。不过他马上想起了什么,于是冷冷地问:
    “张文英吧?”
    “是的是的,”对方回答,又问,“从北京回来啦?”
    “嗯。”
    “怎么样?事情……办得还顺利吗?”
    “顺利。”他依旧冷冷地回答。
    “噢?签证拿下来啦?”
    “嗯。”
    “恭喜恭喜!”对方没有理会他的冷淡,笑嘻嘻地问,“这么说──就要远走高飞啦?”
    “如果……”再一次抓起那些药吞了下去,他说,“那件事……能尽快了结的话。”
    “一点问题都没有,不然为什么给你打电话呀。怎么样,我们见一面?”
    “什么时候?”他问。
    “你看中午好不好?”张文英热情地说,“凯悦对面新开了家馆子,‘生吃牛肉’做得蛮不错,一起去那里吃个饭吧?”
    “不必……了,”努力地止住再次袭来的一阵恶心,赵鄂说,“很抱歉我这会儿有点儿……要是方便,下午三点半,我在利顺德大堂酒吧等你。”
    “好的!”张文英爽快回答,“就这么说定了。”
    那个叫张文英的上海画商是准时到达利顺德大饭店的。他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瘦小,一张典型的南方人的面孔,皮肤细腻的脸颊上泛着一股近似心脏病患者的红润,闪闪发光的秃顶周围,是一圈儿精心梳理的稀疏软发。走进酒吧时,他看见自己熟悉的青年画家已经坐在了那里,就连忙奔了过去。
    刚一落座,他便上下打量他的老朋友。顺着他的目光,你会看到那个硕高的漂亮年轻人此刻的装束与在本故事出场时完全不同,彻底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上身穿了件带有一幅表情怪异的毕加索大头像的黑色短袖圆领T恤,下身是一条鲜艳夺目的黄绿相间方格裤子,赤裸的双脚上套着两只一看就知道是意大利生产的棕红色皮凉鞋,纤细得如女人般的两只手腕上,一边是一只白中透绿的翡翠手镯,另一边是三四串颜色、质地、大小各不相同的珠子。
    “唔,这身打扮……才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微微诧异之后,那位画商点点头,用一种近乎长辈的口吻赞许道。
    要是我没说错的话,无论是看电影还是读小说,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情形──因为一些你已经知道但故事里的人尚且不晓的事儿,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为他(或者她)着急。譬如说一个孩子在放学途中被一辆大卡车撞飞了,像一摊棉花似的躺在几十米开外的便道上,而那孩子不知情的父母却还在农贸市场里为1斤茄子或2斤扁豆一毛两毛地与一个卖菜的摊贩讨价还价……
    所以我认为──当你看到那天下午这位赵老兄在他的孪生手足悲惨地蒙难之后,依旧这般模样儿,舒舒服服地坐在那家五星饭店里安然地与那个画商喝着朗姆酒时,少不了会有那种感觉。
    一番寒暄后,二人进入了正题。
    “这是……那件大作的款子……”说话间,画商把一张现金支票递给对面奇装异服的年轻画家,满意地在他那双大眼睛里看到一丝惊诧。“怎么样,现在不生气了吧?”
    “就算是吧。”年轻画家微笑着回答,跟着反问自己的经纪人,“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忘记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吧?”
    “那是当然。”看着赵鄂把支票收进一只款式新潮的黑色皮包,画商得意地说,“……之所以阿拉先斩后奏,实在是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你这辈子很难再碰到这么赏识你的人啦!”
    “这位……是干什么的?”呷了一口洋酒,压了压肠胃里的不适,赵鄂漫不经心地问,随即在椅子里转过身,抬手抚摸着旁边一只巨大的花瓶。
    “大企业家!”张文英认真地回答。拿起烟灰缸里的一只印有酒店招牌的一次性打火机,他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