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简称王西厢,它是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其题材仍是才子佳人大团圆的老路子,而董西厢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
《会真记》的故事情节前半部分与西厢记大抵相同,张君瑞蒲州游览寄住普救寺,正好颇有资财的崔家寡妇携弱女幼子,路过蒲州,也在此寺庙暂住,蒲州地方军作乱,到处劫掠,张君瑞与蒲将有旧好,修书一封,才使得崔家免去兵祸,崔母设宴答谢张生,并唤出一子一女称张生为兄长。张生就在席间见到了颜色艳异,凝睇怨绝,双脸销红的莺莺,这一年的莺莺妙龄十七。张生惊异其貌美,遂心意摇荡,不能自持。宴席散后,他便找了个机会,恳求红娘传递信笺,红娘也曾劝他何不向崔家提亲,以求名正言顺,可是张生却以礼节繁缛等小借口,搪塞过去。张生送诗,莺莺回复,写下那首有名的《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信中含的什么意思,张君瑞照眼即明。第二天也就是阴历十五的晚上,张生攀上一棵杏花树越墙而过,来到了朝思暮想的西厢房,不知是不是碍于红娘在场,或是莺莺自己莫不开面子,张生等来的却是莺莺的一顿教训。张生绝望之极又翻墙而回。
不想过了几天的一个深夜,红娘却敛衾携枕,引着娇羞融冶的崔氏来到张君瑞所住的小厢房,自荐枕席,二人遂成其好。
张生晨起醒来,一度疑是梦中,看见佳人残妆在臂,枕衾犹香,方信为真。
期间张生曾想过于崔母面谈二人的婚配之事,但终也没说。后来张生便去了长安,第二年参加科考,落第。后一直滞留在长安。
他在长安时,或许也想念过莺莺,曾给她寄过花胜、口脂等物。莺莺手捧他从长安寄来的东西,“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她回了一封长长的信,述说别后离情,并寄去贴身之物玉环,青丝,文竹茶碾子等,取其“愿得君子如玉之真,我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之意。并放下女儿身价,央他给她一个名份。然而,张生执其信,却到处卖弄,并称莺莺此等曼妙美人,投怀送抱,实为惑人的“尤物”,与媬姒、妲己无异。假托为张生好友的元稹写《会真诗》细述其闺帏情态,如“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与友传看取乐。
转眼数年已过,等不到张生的莺莺另嫁了他人。张生业已娶妻。一次张生恰路过莺莺所居之地,便托她的长夫传话给她,想以表兄身份见见她,莺莺这一次总算把持得住,没有答应,并赠诗一首,淡淡地说:
五 呖呖莺声花外啭(3)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不知莺莺在深闺屏后的背人处写这封信时,是不是牙咬得咯咯响,痛了这笔相思债。
据历代文人考据《会真记》的作者元稹即是文中张珙张君瑞:“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会真记》是元稹身历之事,经宋人指出,张君瑞即元微之,元微之即张君瑞。”而且在元稹的诗文中经常出现的那个叫双文的女子,即是莺莺。“双文”就是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名字。如“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会真,是遇仙的意思。元稹只当自己跟刘阮一样,在深山里艳遇女仙,不当真的。元稹人到中年时所作《梦春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我到看花时,但作怀仙句。
浮生转经历,道性尤坚固。
近作梦仙诗,亦如劳肺腑。
一梦何足云,良时自婚娶。
尽管《会真记》影响深远,历代文人对张生的薄情,都颇有微词,有诗云:“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以谴其不情不义。
这个元稹不敢直面自己,便假托张生之名,借他人之口,叙其事,只是婉转细腻,如亲历一般。
不愿直面说是怕误了自己攀高折贵的一枕春梦。不得不说是怕淹没了自己惯会窃玉偷香的才子风流名。他这一招犹抱琵琶实在是聪明得很,也难怪他一介寒士,日后终娶了京城显宦之女为妻。此人为踏入高门,真是心思用尽。《会真记》不过是用来为他提升人气的,他的朋友白居易、杨巨源、李绅甚至赞许他“善补过”。这一眼就看明白了,他为什么在《会真记》中作那样累赘而迂腐的结尾。
事隔多年,君已另娶我已嫁,一切已恍若他世为人,那个叫双文的女子若真是莺莺,看到此诗,会不会痛得恨得肝肠就一寸寸地断了,为的是自己少不更事时那着了疯魔一样的举止。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文清丽婉约,却是负心人所书,让人冷然看得见残月下佳人面上尽是滴滴清泪。
图上崔莺莺正手拿张生写给她的信笺,眼角眉梢全是风情。娇俏的红娘悄悄从屏风后探身出来,此处是《西厢记》中张生用拂花笺写的五言八句诗,且信中鸳鸯两字是颠倒来写,并叠成同心双胜儿的模样,央求红娘传与小姐的。红娘乖巧,怕小姐脸热,将笺就悄悄地放在了她的妆盒上。等莺莺春睡已足,打开妆盒,拈起信笺,孜孜贪看时,“忽地低垂了粉颈,氲地改变了朱颜。”她情绪起伏,却不料让红娘在屏后看了个清楚。
一个“窥”字,红娘俏皮尽出,活脱脱地显出那个心有侠肠,态有诡异的小女子。她率意调侃,任性挥洒,从容得不露痕迹,宛然心有大义,她那种心胸,无束无缚,无碍自在,也是生在民间的一种活泼的仁义。她与小姐之间,可以这样披肝沥胆的。只是为了大家欢喜,为了成全,别的她小红娘什么也不想。
这兰闺里因了一笺,变得花艳风清,活络明亮,如此时笑意茵茵的佳人心。
此幅《窥简》构图以四扇折屏为饰。屏上绘有花鸟,各自独立,表现夏、冬、春、秋四时景致,工整细致,雅丽生趣。古代屏风、屏幛,多施以字画。特别是折屏,一屏四扇或八扇或十二扇,所施图画,可合为通景,也可各自独立。
这种雅而活泼的屏画只适合红粉闺中人,春可亭前观梅,夏可蕉下弄琴,秋听枯荷沥沥,冬则老树寒鸦,虽是文气了一些,但终有蛱蝶翩飞、喜鹊闹枝头,点出了活泼的女儿情态,莺莺的闺中生活也大抵如此恬静而闲适。画中花鸟蕴含吉祥意,又似是女儿心事屏中藏,有无限想头在其中,这样心思绵密、才情端秀的佳人,屏风后面是什么呢……除了俏红娘那双滴溜溜机敏的眼,宛然听见呖呖莺声从屏后的深闺花外幽然鸣啭。
不管怎样读懂西厢,无论它的意境让几代文人营造得多么美,都是为了迎合一种才子佳人的世俗,剧中男女似也不算得相爱。宝玉与黛玉有真爱,但两人双双坐在黛玉房中,又像是回到了小时候那样,纯的只是哥哥妹妹,哥哥眉间心上全是妹妹的一颦一笑,只关心她吃了多少饭,喝过什么药,竟不像是跟袭人一样可以涎着脸求欢,此境一如太上忘情,原来大爱即是亲。而“举案齐眉”也一定是真的,在孟光眼里大爱即是敬。这不亲不敬的《会真记》,我读不出爱情来,终觉是嘻,亦是戏。可这一戏就是千年。且戏得人们风雅神会、颠三倒四。
五 呖呖莺声花外啭(4)
《西厢记》最终吟咏的也是故事里的才子,终是及第回来,不忘前时约。男人回来也是,不回来也是,只是一念之间,历代的文人对于《会真记》改了又改,终觉还是让他回来的好。新科状元与风流佳人总是有的,让及第的落第的文人兴兴头头地艳想。
这世上的富禄僖诸般好事一时间都落在了张君瑞一人身上,所以便不真。也许古代风流文人的一点歉意全在这《西厢》里了,总想着自己状元及第那一天,宁不负佳人,可让人灰心的是一年一年犹是身着白衣。文人如元稹不得不靠诗名攀附权贵,算尽心机财权色兼收,初恋的莺莺双文不过生于小富之家,小家碧玉女何抵京都贵胄的千金。
遇人不淑,结局猜也能猜得出。
若莺莺真是相府女,只怕放了张生十二分的胆子也不敢戏之而弃。
张生这样的艳遇对于古时游历的文人才子,可能也算不得什么,多是海誓山盟佳期密定,然后一走了之不再回头。或是进京取第未中,愧对佳人,便牙一咬,去了别处山水随缘喜乐;或是金榜题名,琼林宴上回来还没有坐稳,提亲的便来了,提的多是世宦千金,名室贵胄,喜得这一步登天的穷书生连连叩首忙不迭地就应了,登上了天还得抱个擎天的柱子,以求富贵长久荫及子孙。
看完会真再读西厢时,瞄见图中的张君瑞,总觉得那里里外外全是戏,再不能撼动我。张生那身行头也像是社戏台上的行头,让我时时觉得颜色也不是那个颜色,质地也不是那个质地,终像是搭了个草台班子,戏散后,台上面如白玉的新科状元只不过是凡人一个,哪里去寻身后那重门深深院,不过是布做的背景罢了,让人一阵一阵地怅然。
古人有云:“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极有佳句,若绿珠采莲洛浦。”此句亦正和陈洪绶的插图,一波一折的清艳,能闻见园里的荷香,柳外的莺啭。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版画插图中那样简细的笔触,一线一描就出来了人世大道,让我有无限的幻想。看着泛黄的明清插画,觉得那黄也是贵气的,如六朝金粉,斑斑剥剥,看得见才子佳人于静日深闺里遗赠的九龙佩。小时候带插图的连环画是我全部的精神花园,《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印想最深的是《红楼二尤》那一册,看见尤三姐手持定情的鸳鸯剑从屏后转出来,急急赶至柳湘莲面前,不发一言,抬剑自刎,血溅罗衫,这一面竟是赴死而来。我那时太小,不懂得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