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而三善备焉。但入手之策,须以国利民福为前提,游说于两方面,必可得当。且南军已改变其最初方针,主张人道主义,注重政治革命,倘清帝能效法尧舜,宣布共和,则优待皇室,自是应有之义。今吾试立一假定议和条件,以质二君。(1)保存皇室之尊荣。(2)组织共和政体,公举袁项城为临时总统。(3)优待战时之将士。(4)恢复各省之秩序。以此四条为标准,然后共谋进行,无所顾虑,誓非达此目的不止。”
“好!”
—://。。
卷一辛亥风雨145下场
更新时间:2011…11…197:04:41本章字数:7006
“好!”
冯国璋也是知道靳云鹏和大公子袁克定的关系,并不是如表面一样对袁世凯心思一点不懂。如今就是让他递个话,他老冯还是很听话的。何况和议大戏,总要有人唱白脸,有人唱黑脸不是。
冯国璋好字刚出口,第六镇统制李纯便风风火火的闯进园子。花园之内小牛皮的靴声踩得琅琅响。就看见一个新式军装的统制军官急匆匆的大步从回廊处一路走来,转进花园的小径。沿途的侍卫下人都恭谨的向他行礼。那军官却视若未见的一路疾行。后来几乎都变成了小跑。转眼他就撞进凉亭,一个大礼参拜下去,大声道:“参见军统大人!”
虽说高腰军靴踩得地面咚咚做响,一身皆是新式军装,看起来气象赞新的北洋新军,见了上官还是行的封建老朽的参拜大礼,这种有辱人格的礼仪。
一时冯国璋和靳云鹏齐齐朝他看去。
冯国璋还未有表示,李纯已经的焦急的大声道:“南京失守!天下震动!武昌的匪党士气死灰复燃,正举城嚷嚷着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躲在安陆的李想,也跳出来捣乱,四处拍电,扇风点火!”
凉亭内,冯国璋正和靳云鹏谈得入巷,听到李纯的吼声顿时就是一震。手中拿着悠闲敲着棋盘的棋子一下落地。他急急的站起身子:“什么?你再说一次?南京失守?南京天下雄城,怎么就失守了?”
南京,虎踞龙盘,九朝古都,为当年诸葛亮所叹:“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这一胜地,东南的太湖平原、钱塘江流域乃资源丰富的大粮仓。环顾周遭,皆大富之地,据此可富甲一方。沿江上溯,九江、武汉尽可控遏;沿流而下,又直抵上海。秦淮河与太湖水系,八达四通,更使这一重镇的军事幅射力显得更强。
从地势上观察,南京北高南低,四周环山,城墙坚厚,易守难攻。城西,秦淮河入江,江边多山矶;西南往东北,石头山、马鞍山、卢龙山、幕府山逶迤;东北面,宁镇山脉的钟山耸峙;正北,富贵山、鸡笼山、霞舟山固踞;南边,长命州、张公洲、白鹭洲形成了夹江,山屏水蔽,拱卫古都。
南京,地连三楚,势控两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如此东南重镇,连江带湖,控遏鄂、赣、皖、苏动脉,又有长江天堑之险。
更特别的是,明朝朱元璋定都于此,故而南京对于汉族人民的政治符号意义,影响非常关键。
如此坚城古都,竟然一朝落入革命军之手,甭说是清廷,连袁世凯都会感到十分震惊了,何况他冯国璋?
冯国璋统军多年,气度沉雄,城府深沉。眼神更是深邃难言。平日里定然都是一副雍容的气度。这个时候却变了容色。显得急切万分。
李纯苦笑摇头:“张勋一日能守一座孤城到今天,已经是难得了。大人又不是不知道,袁大人总管湖北战事,南京的事情不该袁大人管,袁大人也不想管……这样的内有匪党,军心不稳,外无援军,处境如此艰难,能守得下去就怪了……不管怎么说,这已经发生了。”
有些话李纯藏在心里,当着冯国璋不好说出来,更何况还有一个靳云鹏。
湖北的战事就是袁世凯纵容的结果,以为出山的凭据。留待湖北匪党蓬勃发展,只要匪党掀起的乱局扩大到清廷无能为力的时候,清廷只有再次请袁世凯出山。当初袁世凯还在彰德,就嘱咐冯国璋看风色行事,湖北匪党果然卷起风潮,一发不可收拾,荫昌这个活宝手忙脚乱,清廷惶急,终于请出彰德养望的袁世凯。袁世凯组织内阁,终于向湖北发起猛攻,一切也都顺利,以大炮逼迫黎元洪签下停战协议。这一切,袁世凯当真是步步都算计到了。
但是却没想到南方革命风潮却是如此汹涌!居然在失去汉口之后,一鼓作气的攻下天下雄城南京!根据自己得到的情报,前段时间沉寂的李想,居然又活跃起来,似乎还凝聚了前些时间段低迷的湖北军心民心!整个武昌,正响应着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连黎元洪也不可阻止,灰溜溜的下野。
这个李想,可不是什么善茬。前些日子,在李店一战,他可是记忆犹新。李想的胆大包天,更是敢在汉口炮轰洋人五国联合舰队,灭了汉口东洋租界一千五百小鬼子!这件国际纠纷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了结,但也坚定洋人对袁世凯的支持。就是这个人,利用南京失守,把整个湖北的局势颠倒。
现在袁世凯的安排看来是全部落空,南京失守,李想扇风点火,南方匪党的气焰狂涨。南方已经吼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呼声!南京失守而来引起的这么大风波,南北和议已经无法完成。
未来还有谁能掌控,即使袁世凯也难以算计吧。
听着李纯将他打听到的情况娓娓道来。冯国璋沉思着又坐下,又不忘看一眼同样惊得目瞪口呆的靳云鹏,转瞬之间他已经平复了心神。靳云鹏立刻意识到失态,咳嗽一声,又恢复悠然端座。
靳云鹏看是有意无意的问道:“那个李想到底是何许人?他在湖北很有声望?武昌城正在北洋大炮射程威胁之内,怎么还敢吼出那么大逆不道的话儿?黎元洪怎么就下野了?”
李纯苦笑摊手:“靳大人,李想就是那个炮轰洋人的二百五。匪党其实和捻军一样的疯狂,他们什么不敢做?武昌城的军民全都疯了,您可以去江边听听,全是潮水般的狂呼喊叫。大势如此,黎元洪这只老狐狸已经撒手。虽说是大势如此,他也是自愿下的野。”
“李想!”靳云鹏想起来了,这个人名,当初听过就忘了。李想竟然对局势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始料不及。
冯国璋敲着棋子,低头沉吟不语。半晌才郑重的道:“李想虽然不可能真的威胁到北洋军的安危,但是也是个麻烦。他们要是存了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心思,和议就没有希望了。咱们现在要镇之以静……先不要自己乱了阵脚!”
李纯只是点头,慨然道:“李想的势力还没有与我北洋军硬碰的能力。我去和段军统说一声,让他们第二军这些日子小心一些,准备待变……”
看着雄姿英发的李纯,这是北洋军人的自信,也是他的自信。冯国璋点头微笑。转瞬又想起了那个在背后捅他刀子,现在又在孝感悠然,等着接替他在汉口拼杀来的果实,刚刚电谕其督署湖广的段祺瑞,忍不住脸色又是一变。
“不必!第二军的军务不是我们可以插手,没来得招嫉赵疑。”
李纯道:“是!”
他还没有看到那封电谕,不是没有疑问,但是还是毫不犹豫的服从。
冯国璋淡淡一笑:“等吧,现在需要的就是耐心。”
冯国璋挥挥手,李纯深深的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云鹏,你怎么看?”
冯国璋一双老眼似闭非闭,撑着头只是打量着手中的棋子。桌子上面放着棋局已残,靳云鹏早已经被将死。
凉亭内一片沉默,半晌靳云鹏才打破了寂静:“武昌事起,天下响应,廷议起袁公总国事,大人和段大人督师南下。南北相持,同胞惨杀,大局岌岌可危。又以和议或兴忽辍,迄难就绪,而举朝辍祝桃愿锩窒嘹覆。湮抻形簧恚食麓笠澹钟钦摺c仪郊染茫馕瓿酥撇恢聊鸪啥蛊使戏种霾恢埂!�
冯国璋目光突然电一般的射向靳云鹏,靳云鹏却悠然自得的摇着扇子,也不怕这大冬天的冷。
“云鹏,你真的这么看?”
靳云鹏微笑不语,只是点点头。
冯国璋冷冷道:“你等书生,总爱危言耸听。好像不和议,就要亡国灭种一样……现在不是我不答应和议,是武昌城里的不愿意。”
靳云鹏皱着眉头,看来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大人,返观战局,南军一面,黎、黄率两湖之众,扼守汉阳,龟山襄河,皆具天险,北军虽勇,料难飞渡。金陵重镇,有张、铁负隅自固,亦足为中流砥柱。不意北军甫克汉阳,而江浙联军,愤激异常。竟以全力合攻宁垣,张、铁不支,遂为所据。两方至此,又成均势。我以为南北相持,终非久计,乃由汉口英领事出任调停之责,劝令双方停战,议和问题,于焉以重起,洋人的面子,同盟会不敢不给……”
冯国璋只是摇头:“同盟会的意志决定不了武昌的去向,如今武昌可能只有李想可以指挥……”
他目光直视靳云鹏,这位北洋段祺瑞的参议官,脸上也是一副不把这事儿当回事儿的样子。靳云鹏却是不怎么把李想放在眼中。
靳云鹏迎着冯国璋的目光,一腔浩然正气,开口大声道:“大人,李想能代表南方革命大人?这不可能!咱们和议,完全可以撇开他。联络上海…………”
冯国璋霍的一下站起来,狠狠的看着靳云鹏,最后道:“却也不失一个办法。不过…………”
他心里总是有个阴影,挥之不散。
看冯国璋还在犹豫,靳云鹏鼓舌再以大义劝他:“大人!说者谓南北之争在满,吾谓南北之争,实不在满而在汉。闻者疑吾言乎,试观项城之用兵,从可知矣。而今而后,项城其为国体解决之枢纽也哉。先是武汉事起,满起用项城,论者咸疑项城必有良弓狡兔之悲,断不应命,讵竟慨然奉诏。乃甫经就任,而张绍曾截留军火,吴禄贞谋断后路之警,已纷至沓来,项城几陷危地,至是始悟大势已去,断非一人所能挽回。虽表面强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