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台上不都是在唱,昏君才用太监嘛!到时候我们打到北京城,把皇宫里,大大小小的人都杀了,也为我们这些穷军汉出一口气。”一边说,罗汝才一边端起了大碗牛饮起来。
“也别都杀了,那些娘娘、公主的,可都要留下啊!”
“噗嗤!”罗汝才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笑着喘不过气。张献忠连忙上前拍打着罗汝才的后背,过了好一阵,罗汝才才缓过了气。
“八大王!你想要笑死我啊!”罗汝才笑着埋怨道。
“是兄弟的错!是兄弟的错!”张献忠也“呵呵”笑着,“到时候分你一半。”
“这还差不多!”
旷野中飘荡着俩人的笑声,惊起了树上的几只飞鸟。农民军的头目们嘻嘻哈哈地看着自己的首领在开玩笑。他们都很轻松,因为江南兵实在是太赢弱了。
八月十日,新河镇。
刘良佐手托着下巴,仔细打量着亲兵们牵过来的那十几匹战马。这也是刘良佐的一个习惯。他并没有固定的战马,而是在每次作战前挑选一匹。
更为奇怪的是,那些战马没有同色,它们身上的毛发都是花花绿绿的,所以刘良佐在明军中,就有个很奇怪的绰号,叫做“花马刘”。不过任何一位在刀口上舔血的将领,都多多少少有些特殊嗜好,无非就是一种迷信罢了。
“就它!”
刘良佐指向了一匹红黄白三色交杂的战马,牵着马的亲兵立刻上前。刘良佐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坐定以后,他随口对亲兵队长说道:“是曹操!这仗不好打啊!”
当卢九德得知杭州危急以后,除了派刘元斌急速去援以外,他自己也率领着剩下的一万九千兵马,向着张、罗联军就追赶过去,就想要纠缠住他们,不让他们赶往杭州。
可是到了新河镇这里时,卢九德突遇罗汝才部。他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原来遇上埋伏了。所以卢九德的第一反应就是就地驻防、大派侦骑,首先要搞清楚周围的情况再说。
从平地里起大营时间太长,所以卢九德立刻抢占附近的新河镇,以民居和镇子围墙为基础,修建本军大营。
而罗汝才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接战。因为新河镇处在芜湖、宣城和当涂三地交汇之处。在新河镇的东面,有着南湖(不是嘉兴南湖),明军难以运动。而在回当涂的退路上,也有着石臼湖,地形很狭窄,明军在退路上施展不开。如果明军撤退的话,那在罗汝才的追击下,很容易把撤退变成溃败的。
所以明军唯一的退路就是芜湖县。因此,罗汝才就要在第一时间截断去芜湖县的道路。直到见到了明军进入了新河镇,罗汝才才放下了心,他也把部队安置在朱桥乡这里,与明军对峙了起来。
而按照张、罗联军的计划,张献忠部将通过郎溪县,围着南湖绕一个圈,然后从东面夹攻卢九德部。所以现在的罗汝才很有耐心,就等着张献忠的到来呢。
可卢九德又不是张、罗俩人的木偶,让他们想怎么牵就怎么牵的。因为隔着南湖,打探不到张献忠部的动态,于是一圈侦骑打探下来,卢九德就发现:附近就只有罗汝才这一支农民军。
于是卢九德就判断:这是农民军使用的诡计。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就是把自己吓唬回当涂;另一个可能就是用罗汝才断后。但不管是哪个可能,只要自己的军队打败罗汝才部,一切诡计都会烟消云散的。所以卢九德立刻准备主动进攻。
与张、罗判断的不同,卢九德的部队根本不是江南的赢弱兵,甚至连南京京营的菜鸟兵都很少。这也是卢九德吃尽南京京营菜鸟兵的亏以后,吃一堑长一智了。
卢九德的主力是勇卫营。虽然这营兵马是北京京营的,但和勇士营一样,都是御马监和提督京营的勋贵亲自操练的。这营的军官和士兵也是在各军中精心挑选的。而挑选标准就只有一个,就是在各军打仗的时候表现突出的。所以说,勇卫营完完全全就是明朝的御林军。
而刘良佐部队的来源更复杂。当年的刘良佐可是和李自成一起造反的,可是他很早就投诚了明廷。顺便说一下,当时和他差不多同时投诚明廷的还有位高杰。那高杰更了不得,投诚的时候,同时把李自成的老婆高氏也一起给拐带了过去。还真够小白脸的。所以说,刘良佐部队的老底子也是农民军。
可当时的明廷架子还很大,对于这些投诚的农民军首领,往往就给个把总、千总就打发了,如果给个守备,那你的祖坟肯定冒烟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良佐还能够步步高升,现积功至总兵,这可见其指挥功力之强、部队作战之猛了。
刘良佐在边关打过仗,在登莱平过叛,可其最辉煌的战绩还是与农民军的作战。因为他相当熟悉农民军的打法,知道农民军的优缺点,所以很快就成为了明朝剿灭农民军的一把利刃。而在今天的战斗中,卢九德就安排了刘良佐打头阵。
“干爹!不能打胜,还要打个平手,这我不会啊?要不,您换人吧!”杨承祖委屈道。
“兔崽子!你还敢和我提条件?告诉你,打平可比打胜难多了。滚过去!”罗汝才大吼道。
“那我就试试?”杨承祖一脸的嬉皮笑脸。
“滚!”罗汝才扬手作势要打,见到杨承祖笑着跑开,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时候的罗汝才他们,还不知道卢九德部的真实实力呢。
第六百一十四章失了先手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知,就是到了现在,明军中还是有相当多的精锐。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明朝把这些精锐的一半调到辽东,并且解决他们的军饷和补给。
再配上一名知兵善战的主帅,这些精锐也齐心协力,那么辽东的满清就是想尿一壶,也找不到夜壶。
当然,这假设条件也太多了一点,明显也就是空想了。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当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的时候,这些明军的精锐有的在与农民军和满清的作战中烟消云散了;有的虽然番号还在,可早就物是人非,能打仗的老兵早就打完了。所以才造成满清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统一了全国。所以说,外敌虽然可怕,可内斗才是致命的。
还是不多说,先看看罗汝才部和卢九德部的战斗吧!
因为是要有分寸的打,又认为卢九德部相当嬴弱,所以前线指挥杨承祖就摆了一个头重脚轻的防守阵形。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阵形。一般摆出头重脚轻阵形,就是要把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放在前方,当然是想要把敌军一击而溃,所以肯定是个进攻阵形。可是杨承祖却来了一个防守。所以在这场战斗前,罗汝才和杨承祖他们就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其实杨承祖这样摆放也有自己的道理。打个比喻:就像壮汉受到一名小孩的攻击一样,如果壮汉不想伤害到小孩,他只要用手脚护住自己的要害就行了。所以杨承祖就是这么做的。
可是等到刘良佐带着他的人一列阵,前线指挥杨承祖就知道坏了,因为他从旗号中看出,来的是同出一门的农民军死敌刘良佐。于是杨承祖立刻下令变阵,要恢复罗汝才部惯用的进攻阵形。
罗汝才那营农民军的核心是三边老兵。其特点是兵丁特别的亡命。个人战技也特别的出色。因为地域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些兵丁几乎从成年开始就主动出关猎蒙古人的人头,所以有些兵丁的骑射功夫甚至不亚于清军和蒙古的精锐。
作为与关宁铁骑齐名的明军劲旅,三边的军队作战也很有特点。与关宁铁骑讲究大兵团集团作战不同,三边的部队不怎么喜欢列阵,他们往往会自由排列投入战斗。
可是很奇怪的是,当他们与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军队作战时,三边军队一点儿也不落下风,因为当一名三边兵丁单打独斗时,他身边的兵丁会自然而然地保护他。也会配合他战斗;当一队三边部队战斗时,其余的部队也会立即配合。
其实这就是没有纪律的纪律;没有组织的组织了,这是建立在三边兵丁很高的军事素养上的。再加上他们的亡命,所以与其他一流军队的对峙,是一点都不落下风。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三边军队是特别善于进攻。
可是杨承祖却把这支善于进攻的部队用作了防守,接着又因为发现对阵的是刘良佐而要改变阵形。这就涉及了一个问题:要更换部队。
因为要进攻和要防御的部队。前几排的兵丁使用的兵器是不同的,这时候也没办法更换兵器,所以杨承祖无奈要把前几排最能打的兵丁调下来。
很显然,之所以杨承祖会采取这样贸然的危险举动,那是因为他深知刘良佐部的战斗力,知道靠单纯的防御已经挡不住刘良佐的进攻了。
而刘良佐出阵的时候本有些忐忑。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兵比罗汝才部差上一筹。可是上阵一看,却发现罗汝才部摆出了一个纯防御的阵形。刘良佐不禁是大喜,立刻挥师去攻。趁着罗汝才部前后排没有调防到位,立刻就抢到了一个先手。
这个先手太重要了。因为对防御方来讲。要取得优势,必定要远程火力占优。这也可以从长江对岸的黄得功部的防御可以看出。
可是罗汝才部装备再精良,也比不过得到整个南京武备库支持的卢九德部。所以一开仗,农民军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本来按照罗汝才部的正常实力,他们应该以猛烈的进攻压制住明军的远程火力,可是因为排兵布阵的失误,而导致了被动,所以杨承祖就急着要调整好阵形。也不知道在中军观战的罗汝才是不是在后悔?他是不是加深了对“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的理解程度。
可刘良佐的部队虽然差上一筹,可他们并不是弱旅,双方的差距也没到天差地别的程度。所以一见有优势,明军立刻在刘良佐的指挥下,发动了一浪浪的进攻,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就是不让农民军缓过气来。要不是杨承祖几次派兵堵漏,要不是罗汝才的兵丁确实亡命,说不定农民军的阵形已经被打破,形成了兵败如山倒了。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