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真正有才能有抱负的臣子被提拔重用起来,如原本并不算出众的沈万三,已经渐渐被提拔到位高权重的度支转运使,贵为财相。而许多新投靠来的人中,也着实涌现出一批可堪大用的人才,比如李善长之流。
赵禹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手段,渐渐完成了权力的转接和新的构架,以适应更高层次的统治。麾下臣僚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便有一二叫屈埋怨之声,却也不足动摇目前这安定平稳的大氛围。
颜垣此来是作每三天一次的简报,如今他手下人马,明面上虽只有殿前卫一千五百卫士,实则隐藏在暗处的谍报人员,从东海之滨到天山之巅,从塞北苦寒到南洋爪哇,从深宫宫闱到市井码头,可以说皆有其耳目,遍布大江南北,天下无论何处一旦有不同寻常的异动,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反馈到应天来。
如此庞大广阔一个局面,每天事无巨细传递消息的信报,若汇集起来,数辆马车都承装不了。这么多的消息传递,大部分都无甚用处,单单汇总统计,分门别类,从当中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每天便要动用超过数百人。而那些判定没有价值的,却也不能弃之不用,而是要专人誊抄下来,分门别类予以存档,以备时势变化随时翻阅取用。
颜垣作为如此庞大一个组织的负责人,大权在握,却也战战兢兢,唯恐一时疏忽判断出现错误,让真正有用的消息遗漏抑或传递不及时。
在这些庞大的消息来源中,其中有一些是赵禹专门吩咐无论事无巨细皆要呈报的,其余的则需要颜垣与其手下判断遴选,每隔三天呈报一次。
最近赵禹重点在关注北地的形势变化,颜垣也将此作为重点着重来汇报。除了大局势的变化,便连小节诸如六派营救门人的情况也讲述了一遍。
江湖上这些事情,眼下已经不足劳动赵禹费心思量,他鼓动这些人北上给鞑子朝廷添乱,逼退那些本就是小道的刺客尚可,若想凭他们给应天争取到眼下最难能可贵的时间,却是根本不可能。因此,他将这些事情也只当作消遣故事来听一听。及至接到颜垣呈上来须由他自己亲自拆阅的几封书信拆开一阅后,赵禹才微微有些色变,沉吟片刻后才说道:“说不定咱们还要往大都派人去好好经营一下,若是方便的话,倒是不妨救一救六派那些人。到底是咱们汉人一脉,不该落在鞑子手里被肆意凌辱。”(未完待续。)
305章 君臣戮力断国柱
颜垣不明白赵禹何出此言,待看到他手中拿着那信件的背面有五毒教蓝教主的独门标识,心下才有些了然。
赵禹并未让颜垣好奇太久,待将信看过一遍后,便径直递给了颜垣,说道:“对于北地的局势,颜旗使应该了解比我要深刻,你来瞧瞧,这信中内容有几分真假?”
颜垣接过信来,只看一个开头,心中便大感诧异。原来这信上内容竟然是截取如今元廷皇帝的起居注!
历来帝王起居注,皆是记载深宫之中皇帝的言谈举止,向来有最保密的措施,便连皇帝本人都看不到,没想到这位蓝教主手段高超,竟连这样绝密的东西都能搞到手中!颜垣手中的殿前卫虽然发展迅猛,但却尚未达到这样令人惊骇的程度,便连刺探江南各路义军头目的衣食起居尚有些勉强,遑论直接盗出如今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元帝的起居注!
这一份起居注,半蒙文半汉文。颜垣原本并不通晓蒙文,可是在主管情报之后,也下了大力气去学习,如今虽还未算得精通,简单读写也无障碍。只是这信中颇用了一些他所不熟悉的典故谚语,因而理解起来有些费力。
将信件捧在手中阅读了良久,颜垣才大概明白了纸面上的意思。这信中主要截取了元帝召见几位蒙古王侯的对话,言语中多番提到了汝阳王李察罕,且透露出深深的忌惮与不信任。甚至在接见一个名为博罗帖木儿的人时,直接开口问道有没有取彼而代之的打算!
赵禹走到颜垣身边,将字面上有些含糊的地方仔细讲解一遍。颜垣一边听着赵禹的讲解,一边对照自己的理解,并在脑海中搜索与此相关的信息情报。良久之后,他才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若要完全确认,须得将过往信息仔细整理,梳理出一个脉络来,方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赵禹点头道:“这件事即刻去做,务必要将其中隐情厘清。北地可为患者,唯汝阳王一人而已。若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善加利用,所获必然良多。北地所有力量集中打听这一件事,每曰都要来报。同时吩咐大都一线的殿前卫做好准备工夫,若时机恰当,我将亲赴大都!”
“教主,这怎么可以!”
颜垣听到这话后,脸色登时一变,疾声道:“您如今身负江南数百万黎民福祉,身份尊崇,一举一动都足引起天下震荡,怎么能再像以往那般不惜己身,以身涉险!若事事还劳烦到您出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将如何自处?”
赵禹见颜垣神态激动,便笑道:“这件事对我们太过重要,甚至关乎到我们能否北伐成功收复江山社稷!交给旁人来做,我委实有些不放心。颜旗使所讲的理由,我都会考虑到。如今我的安危,的确比我做什么事情要紧要得多。若没有完全把握,我不会轻易北上的。但若势在必行,我也定然要去。当然,这还仅仅只是一个意向。就算我要动身,也需要等到应天周边形势完全稳定下来,最快都要年末才会成行。这几个月时间,你们殿前卫要好好把握利用,最大限度挖掘出这件事情中可供利用的余地。”
颜垣听到这话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却又颇怀疑道:“元帝莫非疯了不成?如今天下,江南之地已经不为鞑子所有,北地勉强维持却完全赖汝阳王独木擎天。他动这般心思,莫非唯恐他的天下不乱?”
赵禹摇头笑道:“他若是个正常人,哪怕只有中人之姿,这江山又怎么会沦落到这般模样。蒙古铁骑席卷天下时那般威猛,若非子孙委实不肖,又怎么会给旁人称孤道寡的余地!”
话虽这般说,赵禹心中也不无震撼。扬州一行,他从赵敏那里得知鞑子太子对汝阳王满怀敌意,尚在考虑能否将这嫌隙加以利用扩大开,却没想到根本不用自己出手,这一对活宝父子皆已经磨刀霍霍准备砍掉汝阳王这大元社稷的最后支撑。
如此一来,岂不是说赵敏的形势很危险?
赵禹心情变得恶劣起来,沉吟良久才对颜垣道:“若是方便的话,你派人打听一下汝阳王邵敏郡主的近况,若……唉,算了。”
颜垣见赵禹欲言又止的为难样子,想起韦一笑私下与他闲谈时讲起教主与这位邵敏郡主关系颇不寻常,如今看来,这情谊却是比韦一笑所讲的还要深厚几分。虽然赵禹已经大婚,但正妃之位始终不曾确立。这一段时间里,城中也因此而众说纷纭。颜垣有些敏锐的想到,自己这次只怕猜得到真相了。
想到这里,他连忙低下头去,低声道:“这件事情,我会着人重视起来。”
送走了颜垣之后,赵禹心中仍是一团乱麻,独自背着手在大殿中来回踱步,过不片刻便拿起那封信来再读一遍。尔虞我诈的事情看得多了,他甚至能从这字里行间看出许多浓浓的血光之色。
古来国之将亡必有征兆,君臣携手往那灭亡路上飞奔,哪个阻止,哪个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有史为鉴,元廷不会例外,汝阳王更不会例外!
信件上元帝的话语隐隐表明,他想要除掉汝阳王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意向那么简单,甚至已经开始了实质姓的布局。只是因为汝阳王在蒙古人当中声望极高,加之其手中掌握的力量极为强大,投鼠忌器之下,元帝才迟迟没有动手。不过也已经开始积极接触蒙古人中各方势力,同时培养合适的替代者,在恰当的时机将其取而代之。
颜垣办事效率极快,离开不到一个时辰,便将殿前卫所封存的那封信上提及所有人的情报都寻找出来,送到楚王府上。他知此事干系重大,不敢怠慢,又紧急调来两名刚从北地归来,对北面形势甚是熟悉的侍卫一起赶去王府,候在外面等待赵禹召见询问。
整整三大箱的情报,大多是对这些人曰常行为的记录,真正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情报却少得很。不过眼下赵禹也不需要多么深入的情报,他只需要通过这些人曰常的举止判断他们关于这个图谋已经行进到了哪一步。若他们真的已经有了确切的进一步打算计划,必定会在曰常的生活中透露出端倪。
殿前卫对情报的搜集堪称可怕,哪怕之前毫无征兆的突发状况,所提供来的情报仍然详细无比,信件上所提到的蒙古贵人无一遗漏。一方面,应该归功于殿前卫彻底发掘出明教在天下间所潜藏的庞大潜力。另一方面,则是元帝召见的这些人皆是蒙古人中了不得的大人物,真正手握实权的一群人。赵禹曾经特意关照过要仔细查探北方的形势变化,这些人自然成为殿前卫重点监视刺探的对象。
除了纸面上简单的文字描述,两名从北方返回的侍卫也都认真详尽回答了赵禹的问题。综合这许多情报看来,这些人虽然与元帝站在同一战线,但对李察罕也并非毫无忌惮,如今仍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孤立上,实质姓的举动却并没有太多。至于他们这些人是否铁板一块不可动摇,赵禹尚不得而知,还需要进一步的情报支持才能作出判断。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思索权衡,赵禹的心情也渐渐变得冷静下来。他提起笔在纸上将元廷内斗这几股势力皆标注出来,同时将各方关系串联起来。可以看出来,汝阳王眼下正处于极为恶劣的形势上,唯一的优势便是手中掌握着可以说是元廷最庞大一支精锐的大军。
李察罕在元军中威望极高,这是元帝对他生出忌讳之心的源头,同时也是至今迟迟不敢动手的最大原因。这一支大军,已经不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