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剥夺他话的自由。如果他的的话造成了对国家和他人的伤害,自然有国法自裁他。你们都是教员,将来要告诉你们的学生,要懂法,要守法,因为法律是一个国家秩序文明的最后保证。为什么乱世人不如犬?就是因为秩序不再由法律来决定,而是操于强权者之手。一个人的性命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最基本的权利被人随意剥夺,施暴者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法律失去了作用么?”

陈燮的这些,在别的地方可以被判定为大逆不道了。大明从来就不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一个县令可以轻松的让普通民家破人亡。就算你有冤屈,因为渠道不畅通,也无处伸冤。当然这个时代的整个世界差不多都这样,普通姓接受教育的机会太少,朱元璋搞的一套制,就是为了把姓绑在土地上,绑在一个很的范围内,目的是方便管理。

有的学者认为,大明到了崇祯年,已经到了一个社会面临变革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满清的存在,可能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当然这是假设,假设历史毫无意义。后人真正需要做的,不是去假设历史,而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问题是,真正对历史有兴趣又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后人很少,就算吸取了教训,也很难摆脱自身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束缚。所以,大明王朝跟之前的朝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历史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兴替的轮回。

拥有一个现代人思维的陈燮,当然会认为法治才是国泰民安的基础。

。。。

第六百八十二章耍无赖的精髓

第六百八十二章耍无赖的精髓

在大明实施法治,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但是陈燮必须要种下一颗种子。你就别说明朝了,就算现代,读书做官考公务员,不还是多数普通人看好的选择么?

陈燮很有耐心的跟这些人说这些,就是因为他们是教员。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将来会有丰硕的成果。大名鼎鼎的朝廷重臣,一身便装,坐在一群教员之间,和颜悦色的跟他们交谈。这个场景,注定会成为这些人一辈子的记忆。

“阁部大人,既然您说要守法,为何辽东以及登州百姓,可以不服从官府的命令,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有人突然问了这么一句,现在嗖的一下就安静了,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的到。后面的钱文达直接吓瘫软了,这哪个混蛋啊,怎么敢提这样的问题啊。

众人纷纷朝声音看过去,才发现不是从这群教员里传来的声音,而是从楼道上,一个青衫男子,头戴方巾,手持折扇,标准的大明读书人打扮。来人看着三十来岁,举止风雅,一派从容的缓缓下楼,信步朝陈燮走来,一干教员不自觉的起身让路,似乎为其风度折服。

陈燮缓缓起身,拱手:“敢问仁兄台甫!”来人拱手:“不敢,太仓吴伟业。%”

这个时代的士林,吴伟业属于著名诗人,可惜这种人对陈燮来说,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故而一直没有结交他。实际上两人要是真的想接触,机会还是很多的。陈燮看不上他,他有何尝看的上陈燮?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著作颇多,这里不一一介绍。

陈燮对这个家伙没啥好印象,为啥会这样呢?跟这人的经历有关。明末官场党争激烈,吴伟业仕途受到不小的挫折,便辞官回乡。要知道崇祯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在帝国危难之际,选择了回家去躲清闲,这样的人就算才能再高,陈燮也是不屑一顾。仅仅这样就算了,历史上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十年这家伙居然出仕,原因时怕死。抛开他的节操问题不去计较,私人情感也颇为操蛋,受害者卞玉京就是证据。还有就是吴三桂迎清军入关的问题。这货定性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真是去年买了快表,敢不要那么扯淡么?

典型的有文采无节操的文人,工作能力如何,这个不好评价,就利用价值而言,还不如钱谦益。这样一个人,陈燮可以无视他。但是他自己跳出来找抽的话,那自然就不客气了。

这个时候的吴伟业。应该是四十出头的年龄,保养的不错,看上去也就三十四五的样子。就年龄而言,陈燮与之相仿,客气一句之后,陈燮主动问了一句:“敢问阁下。熹宗年间,苏松百姓抗捐抗赋,贵同乡张天如作《五人墓碑记》,此事可还记得?”

作为复社的一员,吴伟业当然记得这个事情。甚至很骄傲的一昂首道:“昔日我复社同仁,与阉党抗争之壮举,如何不记得?”

陈燮笑了,一摆手道:“好了,你可以走了。”陈燮说完转身,吴伟业先是一愣,低头思索片刻立刻面如火云,忍不住扯开嗓子,冲着背影喊:“怎么,此二者如何相提并论?”

陈燮转身回头,不屑的笑了笑,与吴伟业气急败坏成鲜明对比。笑罢,陈燮又要转身,吴伟业忍不住上步伸手,要去抓他的后襟。不想斜刺里闪出一个年轻小厮,噌的一声,腰间武士刀抽了出来,寒光闪闪,吴伟业当是就吓的腿一软,往后退了两步才站稳。

“你你你,阉党乱命,如何能比辽东登州之事?”吴伟业红着脖子,还是喊了一嗓子,似乎给自己壮胆。陈燮再次转身,当着一众教员的面,不紧不慢的淡淡道:“算了,你就没搞清楚两者的性质,为了避免你继续错下去,今天就跟你说道说道。”

吴伟业一听这个话,立刻又来了精神,斗嘴还能怕这武夫不成,当即一拱手:“请教!”

这时候楼上又下来了几个人,也是儒衫在身,面露愤怒的慢慢走上前,站在吴伟业身后。陈燮在这群人中间,看见了陈子龙,心里奇怪他怎么还在家里呆着,没有去做官。

“魏忠贤为祸大明,遣使往江南搜刮,确实是乱命,但是你要搞搞清楚。这个事情抛开是非而言,单单就法律来讲,魏忠贤没有违法,违法的是抗命的江南仕民。说到登州,蓬莱县要迁往张家庄,凭什么要白白占陈某名下的私人土地?难道就因为他是官么?官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么?你们不是口口声声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么?至于说到辽东,朝廷税赋徭役,每年自有定数,百姓一一做到了,而且一点都不差,还有稍稍富裕。官府还要增加税赋,难道大明的法令是摆设么?地方官府想加赋就加赋?此举连魏阉乱命都不如,这才是真正的违法。你连基本的法律都没搞清楚,你跟我这里谈法律?”

东林也好复社也罢,从来都不是一群跟你**律的人。他们最有利的武器,就是一张嘴。不管是与谁为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先抹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抹黑一个人,然后不断的堆积脏水,一直到把某个人搞臭为止。这一套在文官系统内是很有效啊,因为文官垮台,很大程度上就坏在道德之上。东林党不管看谁不爽,都是这么一个套路搞过去。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就不要证据,就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给人扣帽子。仗着把持舆情,屡试不爽。

要说道德水准,东林和复社也确实有些人不差,但这不代表全部都是。明末江南东林人士,真正站出来抵抗清军的,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忍辱偷生就算了,这些人还不忘记往自己的脸上抹粉,往别人的身上泼脏水,这才是最恶心的事情。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东林及复社,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保存了民族气节的文人。可惜,这里头没有吴伟业。就算他丢光了民族气节,陈燮也不会把他如何,大环境如此,文化人本身就非常的摇摆,何况身后一大家子人的性命摆在那里。最让陈燮恶心的还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根本就没想到陈燮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说啥就是啥,也习惯了别人跟他们吵架从来都没赢过。要比打仗,他们没那个胆子,斗嘴那是毫无压力。总而言之,就是自信过头了,自以为陈燮没有能赢的可能。

结果自然是在一通逻辑分明,条理清晰的话面前无言以对了。吴伟业瞠目结舌,因为他真的对答不上,陈燮的话一点毛病都没有啊,怎么反驳啊?“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这些复社的政治主张,真要较真的话,哪一样不违法啊?虽然是违法,但是他们代表的是“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士绅、商人的利益,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的斗争相呼应,因而在当时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

这些东西放在现在就不灵了,江南地主士绅,哪个不经商啊?只要你经商,就不敢得罪陈阁部,也不敢违抗他的政令。就算是市井小民,现在也不会听他们忽悠了,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明报》上说的啥,茶楼酒肆里说书人说的啥,戏台上唱的是啥。

这些宣传渠道,哪一样陈燮都没落下啊,江南最有名的说书人柳敬亭,现在还拿着某银行的津贴呢。南京城里的戏园子,九成是某银行在后面操作。演什么不演什么,说书的说什么,百姓听到的看见的就是什么,自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没有了民间舆情做后盾,这些所谓的士林领袖,现在就是一群人关上门来自己玩自己。就跟好莱坞和欧洲影坛似得,一个奔着市场去大把捞银子,一个则关上门在家里搞“艺术”。所谓的电影艺术,跟电影最初有个蛋的关系啊?没市场的东西,再怎么自我拔高,你还是一堆没几个苍蝇光顾的垃圾。

看着对答不上的吴伟业,身后有人急眼了,站出来道:“阁部,欲为阉党张目乎?”

说话的是一个年轻书生,一句话说完,现场众人脸色大变,一中年立刻站出来,呵斥道:“竖子,此处安有你说话的地方?”呵斥之后,朝陈燮拱手道:“犬子无状,还请阁部海涵。”

这时候一群教员们以愤怒凶狠的眼神盯着这个年轻人,顺带还瞪着他爹,大有一眼不和,就动手抽之的意思。陈燮露出微笑,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缓缓的走到这对父子面前,期间吴伟业被经过时,下意识的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