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馆内有图片,说明以往与现在制作面包的过程,并展出种种有关面包的钱币、奖牌、邮票、海报、旗帜、徽章与印章。
此外,馆内有8个实体模型,展示古今面包制作的异同、有关民间习俗与全世界各种不同的吃面包习惯。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面包,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维京人留下来的真面包样本,还有古埃及面包,以及庞贝出土的面包。这里还可以看到现代国家设计制作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面包。
甜食博物馆
在西柏林阿姆鲁默尔大街上,有一座建筑风格特殊的、样子像一株特大甜菜的古老房屋。这就是德国的甜食博物馆。
1867年柏林建立了制糖工业研究所。它是西欧开始对制糖生产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机构。1904年,研究所附设了一个博物馆,并一直保存到现在。该馆内陈列着介绍甜食生产史的各种展品:包括古代文献、版画、许多世纪前中国和玻利维亚使用的加工甘蔗的磨的模型。这个博物馆内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图书馆,其内收藏了数千部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有关制糖工业的专题著作。
针博物馆
寻遍茫茫世界,你将会在英国的雷迪奇发现一个奇特的针博物馆。那里是世界的针都。
针是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在参观了这座古老的红砖建筑,看了整整一座博物馆展出的都是针之后,你会对这种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油然而生敬意。几个世纪以来,针一直是雷迪奇的王牌。国家针博物馆馆长说:“全世界约百分之七十的针来自这里。”
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家铁工厂,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将其辟为国家针博物馆。
该馆通过展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展品,告诉人们几乎一切有关针的事。如:在发达国家中,平均每人每年用针两枚,而不发达国家则为一枚。这些针都排列成剑或手枪状。鱼钩、留声机针、毛衣针和钩针同各式各样的曲形手术针争奇斗妍。展品中有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用来缝合航天飞机上的绝热层和填料的极小“太空针”,还有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手工制作且细如发丝的眼角膜缝合针。
扫帚博物馆
德国绘画收藏家艾瓦特·施拉德,一生酷爱收藏扫帚并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扫帚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设在西德南部的巴符州,位于多瑙河畔的小城镇艾因格尔附近的一座巴罗克式的宫殿里。馆内陈列着一百多把来自半个世界的各种扫帚,其中有中国的、意大利的、苏联的、芬兰的、非洲的和印度的,而且都是使用过的扫帚。那些磨损得很厉害、甚至破烂不堪的扫帚说明了农民的勤劳与俭朴;而柄上镶银嵌珠的扫帚则反映了所在国文化的另一个侧面。
电视博物馆
美国纽约53号大街上有一座电视博物馆,自1976年创建以来,已收藏了16000多套磁带录制的节目,其中一万套是电视台的广播节目,六千套是电视节目。节目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四十年代流行的“NBC交响乐团”演奏的节目,有除“水星”号以外所有宇宙飞船发射现场的记录,有麦卡锡时代的审讯实况,还有罗斯福和肯尼迪葬礼的录像,以及其他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Number : 8721
Title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06期
Provenance :《人民政协报》
Date :1989。11。28
Nation :
Translator :
柏林爱乐乐团1882年创建于柏林,由克林特沃担任首席指挥,1955年后,由被誉为“当代指挥界之王”的卡拉扬担任音乐指导和终身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1842年创建于维也纳,目前也以“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乐团”名义演出。
芝加哥交响乐团1891年创建于芝加哥,首任指挥为马斯坦。
波士顿交响乐团1881年创建于波士顿,首席指挥是霍舍乐。1973年后,由小泽征尔担任音乐指挥与常任指挥。
费城管弦乐团1900年创建于费城,首任指挥是谢尔。
克利富兰管弦乐团1812年成立于克利富兰,首任指挥是索科洛夫。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1888年创建于阿姆斯特丹,隶属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首任指挥是柯斯。
巴黎管弦乐团1967年创建于巴黎,由1828年成立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改组而成,首任指挥为明希。
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1548年创建于德累斯顿,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
列宁格勒国立爱乐乐团1772年创建的圣彼得堡音乐协会管弦乐团,于十月革命后改为现在的名称。
国际上的音乐比赛
国际音乐比赛(包括声乐、器乐、作曲和乐队指挥的比赛)大大小小算起来不下一百多种,其荦荦大者约有以下几种:
1。瑞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从1939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比赛项目有声乐、器乐和指挥,每年交替进行。
2。联邦德国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从195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比赛项目除声乐和器乐每年交替进行外,每年必举办一次室内乐(器乐重奏)的比赛。
3。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每年举行一个项目的比赛,按小提琴、钢琴、作曲的顺序轮换,然后休息一年。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
4。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从1958年开始,每四年举行一次。比赛项目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声乐。
5。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从1927年开始,每五年举行一次。演奏的曲目全都是肖邦作品。
此外还有:法国隆一蒂博钢琴和小提琴,意大利维奥第、匈牙利布达佩斯、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国际音乐比赛。
Number : 8722
Title :坎巴里风情
作者 :冯立冬
出处《读者》 : 总第 10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在非洲西海岸边的尼日利亚,有一个古老的坎巴里部族,至今保留着赤身裸体的习俗。体态丰满的年轻姑娘,仅用一条尺把宽的土布沿肚脐下一围,便可在熙来攘往的集市上行走,如入无人之境。
其实,坎巴里的裸身习俗,并不包括男子。这个部族的“亚当”们,早已穿得堂而皇之,只有那些“夏娃”们才被迫继续坦胸露怀,停留在史前的状态。
最近,这种不公平的部族文化终于在尼日利亚见诸报端。
逃避现代文明
坎巴里部族拥有人口近30万,属豪萨语系,分布于尼日利亚西北地区的索科托、克瓦拉和尼日尔三州,在尼日利亚250多个部族,1。1亿人口中,居中中小水平。
坎巴里人居住圆顶茅屋,他们的村庄多半建在河谷,洼地或山梁背后的密林中,远离比较发达的市镇或交通要道。在有汽车通行的公路两旁,很难见到坎巴里村舍,而一条新建高速公路的开工,会使沿途的坎巴里村民纷纷逃离家园,迁入丛林深处。
坎巴里人也不喜欢学校。因此那里的教育事业几乎没有开展。据尼报解释,他们如此警惕地逃避一切现代文明,主要是为了保护妻子女儿们的圣洁,至于这些伦理是否与妇女们的穿着问题相矛盾,则从来无人追究。一些到过坎巴里地区的其他尼日利亚人,几乎不约而同地称这儿为“奇怪的地方”。
同传统习俗有关的奇怪的事情就更多了。例如,男人们聊天喝酒,总是用火堆把石块烧热甚至烧到发红,再用手拣起灼热的石块放进器皿里将酒烫热饮之。
好奇的游客问他们为什么不用锅放在炉子上将酒加热,回答是:“祖上是这么做的,我们也就这么做了。”
不可思议的饰物
像黑非洲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坎巴里部族中也不乏健美的女子。虽然由于部族的封闭,她们未必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华贵的珠宝,高雅的裘皮,但是人们注意到,她们对邻族姑娘那些漂亮的花头巾和五颜六色的连衣裙多少是有些羡慕的。
不过,坎巴里女子,不论老幼,每个人的脖子上都佩戴着色彩鲜明的项链,加上精致的耳环,明晃晃的手镯,倒也处处流露出她们特有的装束和天生的爱美之心。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多数坎巴里妇女的面部都另有一种奇怪的饰物。一根长约二寸,香烟粗细的白色棍棒,从鼻子下端横穿而过,两头从鼻孔中伸出,与此同时,在下唇与下巴之间也伸出一根同样粗细的白色硬物。这些饰物,使人联想到初生的象牙,但实际上谁也解释不清它的象征或含义究竟是什么。在局外人眼里,这些与其说是饰物,不如说是负担,它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产生无法压抑的同情心。
巾帼胜须眉
坎巴里妇女十分勤劳,从家务到农活,她们都是主要劳动力,耕种、收获样样内行。劳动的时候,她们同男人并没有多大差距,无论是在力气、速度、灵巧方面,还是在生产经验方面,她们都不弱于男子。伸开强健的双臂,不少人透出男子汉般刚毅的气质。
这种强壮的体魄多半是生活造就的。因为那里的男人并不像妇女们一样吃苦耐劳,当妻子们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丈夫们却可能正坐在不远处痛饮。世世代代就是这样,对此,她们即使有满腹委屈,又能向谁倾诉呢?
所以,尼日利亚报纸在一则报道中,把繁重的劳动和裸体的羞辱并称为坎巴里妇女的双重悲
剧。
夫妻双双去赶集
赶集是坎巴里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每逢赶集的日子,他们就会携带自家的粮食、陶器、土特产品、手工制品以及当地特产布鲁库图酒,从四面八方涌入附近热闹的集镇,去进行形式简单然而非常必要的商品交换。
按照坎巴里部族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