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感到头痛的又一个问题。
美国两党吝啬的政治家们都反对建立这样一支“庞大的海军”,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一九一二年,他们限定每年只准新造一艘战列舰。同年,民主党理想主义者伍德罗·威尔逊入主白宫。他呼吁德国和英国停止海军军备竞赛,说它会逐步导致战争。新政府把原则置于实际情况之上。它加倍努力影响备受内战灾害的中国的命运,其外交后盾只不过是一支炮舰小舰队。“如果我们有一支战列舰舰队在太平洋游弋,如果我们的对外政策始终如一,并有‘大棒’作后盾,”美国驻北京公使向国务卿抱怨道,“那么,各国对我们的态度可能会截然不同。事实上我们现在是无助的。”
特殊利益
在东京都知事引人注目地向华盛顿特区馈赠樱花树苗后还不到一年,加利福尼亚州的歧视日本人的法律引起了一场新危机。随着美国开始向菲律宾增调陆军,日本的报纸上出现“美国在准备打仗”这样的大标题。跟堂兄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年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也响应德高望重的海军将军马汉的呼吁,制订了把作战舰队集结在太平洋海域的计划。这在内阁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威尔逊断然反对派军舰穿过巴拿马运河,认为那样做具有刺激性。为了缓和国民的紧张情绪,威尔逊迫使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取消了禁止日本人拥有土地的法案。但是,在太平洋危机被一九一四年八月爆发的欧洲战争冲淡之前,华盛顿和东京之间一直彼此怀着敌意。
美国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威尔逊政府“不让德国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定,突出表明英美两国的利益是非正式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后来,由于日本在其海上盟国英国的鼓励下,“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接管了德皇在中国青岛的基地,夺取了德意志帝国在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的领地,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美英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了。力量对比的这种巨大变化导致日本帝国海军占据了美国通往菲律宾的航道两侧的一些据点。日本政府大胆地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明确要求把其势力范围扩大到山东、福建、满洲南部和内蒙古,并坚持要在中国政府里安插“顾问”。日本这种想趁欧洲战争之机改变门户开放政策,把华北各省变成其附属国的企图,遭到了各国异口同声的反对,领头的则是美国。在盟国英国和威尔逊总统(他宣布美国必须“维护中国的主权”)施加了最大压力之后,东京才撤销了这些要求。
太平洋危机和大西洋彼岸德国潜艇战的日益扩大(一九一五年德国潜艇击沉了“卢西塔尼亚号”轮船,,终于使国会认识到美国必须为战争作准备,国会并且呼吁建立一支“首屈一指的”海军。一九一五年,威尔逊政府授权海军部部务委员会制订一项建造一百五十六艘军舰的计划,要使美国在五年之内拥有“一支世界上无敌的最强大的海军”。一九一六年六月英德舰队在日德兰海域爆发大海战,两个月后美国国会通过这项法案时,又把时间缩减为三年。
德国由于没有能够打破英国皇家海军的洋面制海权,因而重新强调潜艇战。威尔逊力图限制德国发动潜艇袭击,德皇对此的反应模校两可,这使得美国同德国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更加迫近了;威尔逊在一九一七年四月重新当选总统之后,这种可能性成为事实了。由于美国缺乏两洋作战能力,因此排除了同日本对抗的可能性。威尔逊宣称,美国之所以参战,是因为“必须保障民主在世界上无受害之虞”。他派遣一支强大舰队火速越过大西洋,同驻扎在斯卡帕弗洛的英国皇家舰队会合。鉴于这种情况,美国有必要同日本达成和解。国务卿罗伯特·蓝辛和日本大使石井菊次郎怕爵匆匆忙忙地在华盛顿举行外交谈判,又签订了一项貌合神离的协定。该协定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公诸于世,它重申“门户开放”,而美国对日本攫取的领地予以认可,并承认日本在中国拥有“特殊利益”。
这种把东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根本分歧掩饰起来的做法,避免了太平洋地区的一场战时危机。威尔逊总统希望一九一九年的凡尔赛和会能导致世界各国在国际联盟的倡导下实现普遍裁军,但由于日本坚持要继续控制德国昔日的领地和继续驻军西伯利亚(表面上是为了援救白俄部队),并且美国的盟国强迫德国接受极其苛刻的条件,威尔逊的希望化成了泡影。
几个月的争吵将使威尔逊提出的乌托邦式的十四点计划付之东流。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日本不仅要国联同意把它从德国手里夺取的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交给它托管,而且硬要控制山东。英国已经同意支持日本的这些要求,交换条件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地中海帮助它对付德国潜艇。美国的反对却丝毫没有因为澳大利亚受权托管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或新西兰将治理毗邻的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而减弱。
日本扬言要退出凡尔赛和会,如果它真的退出,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的和会就会不欢而散。在这种情况下,威尔逊最后同意止日本继续控制山东半岛,条件是日本保证对山东的占领是暂时的。威尔逊希望这样能拯救国际联盟,他相信国际联盟能够使日本遵守撤走的承诺并约束日本的“普鲁士式的军国主义”。这个让步是灾难性的,美国的观点是“中国不应该受日本压迫”,而且威尔逊已把这种观点告诉了盟国领导人。美国总统乘船回国后发现,以亨利·卡伯特·洛奇为首的共和党参议员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反对美国加入国联,而总统却不明智地硬要把国联同媾和条款联系在一起。为了争取国民支持凡尔赛和约,威尔逊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说,途中不幸中风。病魔缠身的总统看到,他的由美国领导全世界建立集体安全的理想已经破灭。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参议院举行表决,以五十五票反对,三十九票赞成,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
翌年,共和党在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标志着“威尔逊的国际主义”的完结,虽然沃伦·哈定总统发表就职演说时为了防止孤立主义日益喧嚣而谨慎地提了一下国际主义。美国在战争期间提供了亿万美元的债款,因而成了世界上的债权国。哈定决心使美国“成为拥有一支称心如意的舰队的最显赫的国家”,这不仅是给他的工商界的支持者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是承认美国不久将建立一支舰队,以取代彼战争搞得民穷财尽的英国的势力。使那些为建立一支庞大舰队而进行院外游说活动的人感到不安的是,国会内的孤立主义派和裁军派正忙于削减拨给一九一六年制订的大规模扩建海军计划的巨额款项。海军邮部务委员会坚持认为,要想“保护我们在两大洋的利益,抵御可能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任何势力”,至少要建立两支各有十六艘战列舰的舰队。这导致日本采取了对策——开工建造八艘超级无畏战舰,同美国正在建造的装有十六英寸火炮的四万吨级的强大的巨型战舰不相上下。
同日本结盟的英国政府看到有可能被卷进太平洋海军军备竞赛,越来越感到惊慌。英国皇家海军同德国进行长期较量后取得了胜利,名义上仍旧是海上霸王。但是,作战舰队由于在战争期间频繁出航执行艰巨任务,大部分已经老化,而对一个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耗尽财力的国家来说,营造替补战舰,在经济上是不胜负担的。“我们要对付的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首相劳合·乔治一九二一年在伦敦召开的帝国国防委员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告诫说,“因此,除非绝对必要并有最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不会有哪个英国政治家会把祖国投入一场可能是灾难性的竞争。”殖民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则认为,必须把同日本的联盟牺牲掉,因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
同国防委员会的其他委员一样,劳合·乔治首相也担心这种方针势必引起日本的敌视。他毫不客气地提醒丘吉尔说,使英国不得不完全仰赖于美国海军的靠不住的支援,“也是一种失败的政策”。加拿大总理认为,英日联盟及英国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两者不能并存。但是,即使是敌视日本的澳大利亚政府和新西兰政府也意识到,还是反对日本,同美国建立一种不稳定的、非正式的关系比较好。英国政府现在不得不就战略方针作出令人痛苦的决定,而它已经认识到,最后作出决定的是华盛顿而不是白厅。尽管如此,国防委员会还是同意实施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爵士的计划,把新加坡建成皇家海军第三作战舰队的庞大基地。第三作战舰队将负责警戒从印度到澳大利亚的海上航线和维护英国在中国的广泛利益。
随着对建立两洋舰队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国会山争吵得不可开交,美国公众的呐喊声日益强烈起来。但是,这次搞垮两洋舰队的并不是一贯与美国海军作对的国会。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于一九二一年春天致函邀请世界海上列强当年秋天来华盛顿开会,共同商讨裁军事宜。休斯打算以美国海军巨大的但尚未建成的力量来进行讨价还价,争取在国际外交方面取得成功,以制止海上军备竞赛并安抚国会内的和平主义者。那年夏天,由于陆军的飞行员们建树了一项丰功伟绩,休斯的计划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战列舰的墓志铭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午,八架双翼轰炸机以每小时九十英里的速度从弗吉尼亚角上空掠过。它们的上方有一架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蓝色将官标志旗的DH…4型战斗机,机上坐的是陆军航空队副司令威廉·米切尔准将。“比利”·米切尔①花了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