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风步履蹒跚的爬上轻舟,左弘济也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两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的往决口划去。
那船只缓缓下沉,不消片刻,就完全沉到了底。
此时,八艘船只虽全部沉入水底,但八艘船上浇筑的凝土,却组成了一道城墙,将洪水从决口处懒腰截断。
“成功了!”
不知谁激动不已地喊了一声,所有人顿时欢呼了起来。
虽然,那些墙体在洪水的冲击下不断晃动,但总归将洪水给截了下来。
而作为此次行动的制定者李沧海,在喝了几口浑浊的洪水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意识。
他依稀记得,自己抱着管家跳进洪水。
然后,忍着剧痛来到了船下,用尖锐的石头,拼命的凿着船底薄弱处。
船底被凿穿,事先准备好的,扎在船体正下方的一人高的尖锐木桩,在船身重压之下,狠狠地穿透了船底。
那些尖锐的木桩犹如利爪一般,牢牢的抓住决口下的地面,船体内盛放的凝土猛地灌了下去,与水流接触之后,迅速冒出一排密集的气泡,那些凝土遇水则凝,很快就将木桩与船体凝固成了一个整体。
八艘船,刚好堵上堤坝。
五丈宽的船体结构中,盛放着数丈高的凝土,那些凝土失去搅动之后,在雨水的接触下,开始迅速凝固。
恐怕,连李沧海自己也想不到,他突发奇想所做出来的凝土,竟然真的能够挡住洪水。
直到后来,他认识到朝廷工部专门研究矿产的官员,才知道,自己能够堵住决口完全是因为孤山特殊的土质。
孤山的土质是一种沉积岩,这种岩土具有与水接触后,快速凝结的特性,这才使得他的计划能够奏效。
此时,千里之外的帝都长安,涌动着一股不安的氛围。
长安城,繁花似锦,热闹非常,而皇宫更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紫宸殿之中,金砖铺地,玉石成阶,唐玄宗李隆基坐于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地看着手中奏折。
片刻之后,他表情突然愤怒的将奏折摔了出去,李隆基扫过下面肃立的众人,指着奏折喝道:“你们谁能给朕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群臣纷纷低头,无人敢回答。
李隆基眉毛一挑,苍老的脸上,满是怒容。他扫过众人,目光落在一名身穿紫色官服,长髯白面,留有胡子的中年官员身上。
“杨国忠,你给朕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杨国忠弯腰捡起奏折,他只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道:“陛下且请息怒,依臣之见,这些都是谣言,目的就是为了阻止陛下东巡封禅。”
“谣言?你给朕说说,这‘断龙石’是怎么回事?”李隆基满脸怒容,他怒道:“朕不过是一个月未上朝,竟然就有人想造反,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陛下,臣崔涣有事禀报!”朝臣之中,走出一人,躬身道。
李隆基见崔涣走出,眉头皱了起来:“崔涣,你有何事?”
崔涣对着李隆基行了一个大礼,他沉声道:“这封奏折早于七日之前就已送至长安,然而,此加急奏折,却被有心人给拦截了下来。这是有人故意蒙蔽圣听。”
“哦?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拦截奏折?”李隆基脸色阴沉地喝道。
崔涣扫了眼杨国忠,正色道:“回陛下,拦截奏折之人,正是杨大人!他身为宰相,执掌中书省,所有的奏折都要汇聚在他手里,而他却将黄河决堤,如此重大之事瞒而不报。杨大人,你这样做,究竟居心何在?”
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堂纷争
众群臣顿时吃了一惊,谁不知道杨国忠权倾朝野,敢与杨国忠作对,简直不知死活。
众人暗暗摇头,有人替他捏了一把冷汗,而有的人则做好了一副看戏的样子。
面对崔涣的指证,杨国忠不为所动。他微微一笑,不紧不慢的道:“崔大人,这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我杨国忠对陛下忠心耿耿,为了大唐江山社稷,鞠躬尽瘁,又岂敢拦截奏折,蒙蔽圣听?”
崔涣冷笑不止,他斜睨着杨国忠,“既然杨大人忠心为国,为何不将这奏折送呈圣上,而是命人送去焚烧炉焚烧?”
“陛下日理万机,每日里处理军国大事已经很是辛苦,这些小事又何须叨扰陛下?国忠身为宰辅之臣,自然要为陛下分担,这奏折我本欲上呈陛下,却被整理奏折的官员给当成了废章,此事可与我无关啊!望陛下详察。”杨国忠跪在地上,对着李隆基连连磕头,颇为委屈地哭道。
崔涣冷视着他,见他将罪责推给他人,不禁有些鄙夷。
但想到杨国忠所作作为,又甚是气愤,他剑眉一挑道:“杨大人,黄河决堤你居然认为是小事?这可是关系到无数百姓的身家性命!”
“行了,朕相信杨卿所言,他对大唐江山尽心尽力,绝对不会隐瞒灾情不报。”李隆基挥了挥手,打断争吵的两人,他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水,沉声道:“朕想知道的是有关‘断龙石’之事。奏折上说,有人在黄河决堤处,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一行偈语:‘帝非帝,王非王。神灵怒,拜上苍。’是也不是?”
崔涣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点头道:“回陛下,不仅如此,这偈语已经在洛阳城,以及长安城流传开来。他们说……。”
“说什么?”李隆基用茶盖撇去茶水中的茶叶,淡淡地问道。
崔涣犹豫了一下,道:“谣言都说,这是天降灾殃,乱世将至……。”
“放肆!”李隆基勃然大怒,他愤怒的将茶盏给摔成了粉碎,怒道:“我大唐如今正值盛世,怎会有灾殃降临?这定是有人妄图谋反,崔涣,朕命你火速查明此事,凡是妄图谋反者,格杀勿论!”
“微臣领命。”崔涣跪在地上,接着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
“说!”李隆基靠着龙椅,神情很是愤怒。
“关于陛下东巡之事,臣觉得不妥,陛下可否取消此次封禅?”崔涣很是恭敬地说道。
“为何?”李隆基摸着胡须,沉声问道。
崔涣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高举过头顶,恭敬地道:“陛下,这是臣日前刚收到的八百里加急奏折,请陛下过目。”
群臣偷偷朝崔涣看去,杨国忠更是惊讶不已。
高力士忙走了过去,将那奏折接了过去,恭恭敬敬的呈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展开奏折,他认真的看了看奏折,脸色瞬间被拉了下来。
猛地将奏折往面前龙桌上一拍,李隆基沉吟道:“封禅之事,列为臣工有何意见?”
“陛下,事出蹊跷,臣担心有人欲对陛下不利,臣建议暂缓行程,更改封禅时间。”崔涣恭敬地道。
杨国忠眼珠子咕噜转动了几下,他忙跪拜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封禅乃祭天大事,不仅是为了祭祀天地祖宗,更是为了宣告天下,我大唐国力昌盛。何况,此次邀请了乌苏米施可汗共赴泰山,如今乌苏米施已经在前来长安的路上,再有两天就到达长安,倘若此时取消封禅,恐会有损我大唐国威啊!”
“杨大人,陛下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倘若有人布下奸计,妄图行刺陛下,该当如何?”崔涣正色道。
杨国忠古怪的看了崔涣几眼,嘴角露出一丝轻笑:“崔大人,你身为礼部尚书,主管封禅之事,你既察觉有人阴谋不轨,就该扫除阴谋扫除,让陛下可以放心前往泰山封禅。”
“杨大人,我只是礼部尚书,无权调动兵马,反倒是大人,你身为一朝宰相,又兼兵马大元帅之职,清除阴谋,应该是你的责任吧?”崔涣神色冷淡的道。
杨国忠哼了一声,他神色恭敬地道:“我虽身为宰相,但要负责陛下安危,又焉能分身去查找阴谋线索?”
李隆基听了半天,他眉头皱了起来,有些不耐烦的喝道:“都给朕闭嘴!朕年事已高,封禅之事,朕势在必行。崔涣,朕允你便宜行事,命你彻查此事,清除途中一切障碍。”
崔涣眼睛一亮,忙跪了下去,大声拜道:“臣,领旨!”
群臣纷纷侧目,杨国忠看着崔涣的眼神,充满了怨毒的嫉妒。
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说崔涣,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其权利之大,可以对所有人生杀予夺。
杨国忠入朝为官多年,无论他如何溜须拍马,李隆基也从未给过他便宜行事之权。
崔涣心知责任重大,领命之后,立即退出了朝堂。
退朝之后,李隆基踱步走在御花园之中,一言不发。
“官家,您愁眉不展,可有心事?”身穿锦袍华服的高力士,跟在李隆基身后,问道。
李隆基面色凝重,将一直拿在手中的奏折,交给高力士,道:“你自己看吧。”
高力士恭敬地接过奏折,他仔细的浏览了下奏折上的内容,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力士,对于此事,你如何看?”李隆基沉声问道。
高力士稍一沉思,道:“陛下,奏折上所说应该不假。建宁王为人正直,且心系朝廷,他既然用八百里加急将奏折送至长安,事情绝不简单。”
“倓儿所说与崔涣不谋而合,但是却与刘通所奏,出入甚大。刘通的奏折上只说,梁修妄图谋反,被他查明情况之后,已经畏罪自杀。你觉得,朕应该相信谁?”李隆基踱着步子问道。
“老奴觉得,建宁王之言较为可信。臣怀疑,建宁王所说的这个‘逆鳞玄武’,恐怕会与黄河石碑有所牵连,这摆明了是要对陛下不利。”高力士沉吟道。
第一百七十八章 暗潮涌动
李隆基背着双手,他看着满庭芬芳,长长的叹了口气道:“力士,朕已经老了,这封禅之事,可等不了太久了啊!”
“陛下正值壮年,何来年老一说?陛下若信不过崔涣,老奴愿意替陛下分忧解难。”高力士忙跪在地上说道。
“崔涣直言敢谏,朕甚慰之,不过,他之能力在于治国,对于查案,恐怕力有不逮。”李隆基捋着胡须道。
“陛下放心,有老奴在一日,就绝对会保护陛下安危。老奴这就命人前往洛阳,将所有隐患彻底解决!”高力士眼中闪过一抹杀机,沉声道。
李隆基双手按在栏杆上,满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