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思齐势力要比郑一官大的多,他到台湾以后,和郑一官还有其他小股海盗联合起来,用商船从福建一带运来许多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在台湾开垦荒地,建立城寨。
当时的台湾,只有南面,现在的台南一带少部分地方,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其余则是颜思齐、郑一官等一帮海盗的天堂。
后来郑成功攻打台湾荷兰人,理由也是台湾本来就是他们郑家的,应该归还给他。
没多久,那位颜思齐大头领享受无节制,暴饮暴食,把自己给撑死了。
台湾势力最大的,除了颜思齐就是郑一官了。
海盗头目们就公推郑一官为盟主,从此其成为台湾之主。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老家招来了自己的兄弟,以及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一般子侄和部将。
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的名字由此而来。
第358章 郑芝龙扶保隆武 朱聿键立志中兴
代替颜思齐之后,郑芝龙不断从大陆向台湾输送移民,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后来,他甚至直接武装登陆厦门,打败了明官军和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海盗头目,他的宿敌许心素,占据了整个厦门地区。
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
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崇祯元年,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在老家安平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
从此,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
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剿灭了不服从朝廷管理,四处袭扰的海盗,打败了荷兰人,迫使其与他合作,不敢再肆意进出中国海,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制海权,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崇祯十三年,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
“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他在自己老家泉州安平镇大建豪宅,直通海口,做为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
他的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可敌国。
自筑城于安平(今晋江安海),海舶可直通卧内,可泊船径达海,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弘光帝继位之后,加封郑芝龙与其三弟郑鸿逵为安南伯及靖鲁伯。
弘光政权灭亡,郑芝龙、郑鸿逵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唐王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
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二弟郑芝虎前战死),三弟郑鸿逵(原名郑芝彪)为定西侯,旋进定国公,四弟郑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郑家官居极品。八月,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
由此可以看出,郑芝龙人不仅人聪明能干,而且实力非凡,加之其海上之利,物资、财富不缺,是足以和满清抗衡的。
郑芝龙要保的那位隆武帝朱聿键,可以说是朱家这些子孙里,唯一不贪图享乐,有大志气的好皇帝。
朱聿键为宗室唐王,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
朱聿键的爷爷老唐王嫌世子(朱聿键之父)嘴舌上长个大瘤子,生的难看,又爱小妾生的儿子,就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起来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十二岁)。
幸亏暗中有人帮忙送饭,父子在囚房中过了十六年。
眼看就要熬到头,朱聿键的父亲又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毒死。老唐王不久病死,作为嫡孙,朱聿键终于在朝廷恩旨下袭封唐王。
此时正值崇祯末年,国家多难。朱聿键报国心切,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率兵从南阳北上,中途和贼兵交手,互有胜负。
明成祖朱棣是以藩王身份反叛得天下的,有此先例,明朝对藩王防备极严。
藩王尽可在王府内无法无天的淫乱吃喝,醉生梦死,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
也怪不得这些藩王一个比一个不长出息,明朝的制度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出息。
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聚兵掌旅,仍旧违反了皇帝家的祖制。
可翻过来说,国家都摇摇欲坠了,能有个帮着出力的就不错了,还管什么祖制啊?
脑子坏了的崇祯帝不这么想,他勃然大怒,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了凤阳皇室监狱。
直到弘光帝继位,可怜的朱聿键才被放出来,但已经又被关押八年多。
这位金枝玉叶真是倒霉,活到四十三岁的年纪,在囚牢里倒有二十四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苦难经历,才使朱聿键不同于其他藩王,有了远大的志向。
弘光帝虽然放了他,却并未恢复他的王爵,责其往广西平乐府居住。
朱聿键刚刚走到杭州,短命的弘光朝已经玩完,朱明又一个王爷潞王在众人推戴下于杭州自称“监国”。
监了三天国,清军就杀过来了。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潞王爷朱常芳真是痛快,与属下没做任何抵抗,直接向清军献城投降了。
就在此前一天,朱聿键才离开杭州。潞王被俘消息传来,黄道周等明臣上疏,劝朱聿键监国。
这时候,一向善于把握机会的郑芝龙又看到了机会,唐王奇货可居呀。他立刻北上,迎接唐王进了他的地盘。
在郑芝龙兄弟的拥护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他又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
由于身世坎坷,隆武帝和弘光帝迥然不同,他善于抚慰群臣,乐于纳谏,甚至同意招纳大顺军余部,共同抵抗清军。
同时,针对明军杀害剃发的平民,他发诏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这一谕旨使得一般百姓欢呼鼓舞,纷纷来投。
这时候,多铎因为过于残暴,放纵士卒抢掠,把个江南搞了个民不聊生。
多尔衮也看出来了,再让他这活宝弟弟这样闹下去,江南非给他折腾没人了不可!没人了大清还统治谁去?
这么着由着多铎作不成,他把多铎调回北京,换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洪承畴为江南经略,辅助博洛,安抚南京一带受难地方的同时,继续南征。
博洛年青,面对刚刚建立的隆武政权,面对一帮不畏生死的海盗大军,他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隆武政权有富可敌国,身经百战的郑氏兄弟辅佐,有这么一位施志中兴的英明皇帝,中兴该有希望了吧?
唉,可惜呀,满人虽没有办法对付隆武政权,可博洛身后还跟着个一肚子道道的汉奸洪承畴呢。
第359章 可怜隆武空怀志 大西皇帝太荒唐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畴向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晋江人)写信劝郑芝龙降清。
六月,清军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逼福建。
郑芝龙此时已经得到了贝勒博洛的允诺,要封他为闽粤总督。
他决定投降满清,和兄弟郑鸿逵(原来叫郑芝彪)串通好了,拥兵不进。
八月,郑芝龙尽撤水军回晋江安平,有船五六百艘;镇守仙霞关的郑鸿逵闻讯也立刻逃跑,满清兵不血刃陷仙霞岭。
隆武帝空有大志,手里没兵没将,只有跟着他的黄道周等一般文臣有个屁用?他只能逃跑。
跑到汀州,被执,后绝食死於福京。
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不久,清兵乃疾取兴化、泉、漳诸郡县。
同月,博洛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郑芝龙不顾其子郑成功苦谏,于十一月十五日北上福州降清。
十一月三十日,清兵进劫安平,翁夫人(田川松)未及逃出,恐受辱,乃自缢而死,享年四十五。
洪承畴看的是真准啊,郑芝龙常年在海外为盗,心里早就没有了国家概念,有的只有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扶保隆武,也是为了奇货可居,将来成为开国元勋,可以最大化郑氏海盗集团的利益。
后来看到清军实力不俗,远超他的想象。见局面不利,就后悔把朱聿键给弄回来了。
这时候,洪承畴给博洛出主意,假意答应给郑芝龙个闽粤总督的高官,此正中其下怀。
能继续统治闽粤,他干嘛要冒险对抗清军?“明朝清朝有啥区别,投谁不都一样?”
结果是这位聪明的大海盗没玩过博洛后面站着的洪承畴,一到福州,博洛就变了卦,没什么闽粤总督了,直接把他给送北京去了。
朱棣的子孙里,好歹出位英明后人,还让郑芝龙给坑死了。
到这时候,长江以南基本没有大的抵抗力量了,多尔衮就想起来不服他的那位,盘踞四川的大西皇帝张献忠来了。
可这位大西皇帝号称黄虎,听说比李自成还厉害,不是那么好惹。
不能派阿济格和多铎去,这俩活宝打仗是没得说,不着调惹祸也没得说。
万一俩人在四川干不过张献忠,后果不堪设想。
多尔衮琢磨半天,还是派豪格去合适。仗打胜了更好,打不胜,正好可以借此治他的罪,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豪格这次跟着满清八旗进入中原,屡立战功,论功行赏,多尔衮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