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提夫·柯尔出版《幽灵战争》(GhostWars)的时候,我曾经采访过他。他在书的前半部分回忆了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前,也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几乎放弃在阿富汗活动的那段时间。这部巨著需要大量的资料和素材。这不是很奇怪吗?报社的编辑局长哪有时间写完如此不俗的巨著?
我问他:
“您是华盛顿最忙碌的人之一,到底是怎么抽出时间搜集资料和写书的呢?”
他安静而且有条不紊地说道:
“连续几个月,我都和相关的采访人员一起吃早饭和午饭。有些重要的采访人员,我们甚至一起吃五次或七次饭。也就是说,我一边吃饭一边工作。材料大体搜集完毕之后的几个月,我就利用周末的两天时间从早到晚不停地写。”
我没有读完他的著作,只是简单翻了翻序言和结论,看了看别人写的书评,就来采访他了,为此我感到惭愧。他只听了我的两个问题,就已经看出来了。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仍然继续说:
“你写过书吗?记者都知道,搜集材料还算是容易的,写作是很奇怪的事情。脑子里好像都有,但是想把它们写出来,却很痛苦。不过,好像是真的,虽然很难,却很幸福。”
他说“真的”是什么意思呢?但是我喜欢他的表情。“虽然很难,却很幸福。”这跟我经常说“因为难,所以有意思”有点异曲同工。简单的事情通常没有意思,只有做艰难的事情时,逐渐克服和战胜困难的过程才会有趣。
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写作的人,很怀念在做编辑局长的同时写作的时光。平时报社里的事情该有多忙啊,然而他在做编辑局长的同时还能写书。听到这件事,我真的感到不可思议。听说他有个助手,不过,即使这两件事情单独分开来做,也是很吃力的。他的成功真的很令人震撼。
但是他喜欢,他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喜欢工作而工作的人是不可阻挡的。和我聊了一会儿,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里轻松多了。虽然我和他同为记者,我却感觉从他那里“学了一手”。他深思熟虑,沉着冷静,尽量准确地配合对方的节奏,和对方交流。他的集中能力也很惊人,这是别人都无法做到的。
他从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曾经这样说过:“我从来没觉得做编辑局长是件不幸的事情,但是这件事也有一些压力,让正常人无法快乐起来。”作为报社的领导,他说:“这种生活就像消防队员,听到火灾警报,就要上上下下地爬那个该死的柱子,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
《华盛顿邮报》报社的人们听到他卸任的消息后,比六年前他在39岁战胜其他对手成为编辑局长时受到了更严重的刺激。但是他说,他并不是彻底离开《华盛顿邮报》,他像鲍勃·伍德沃德一样留在编辑局,只是换成了自律工作的方式,改变了位置。鲍勃·伍德沃德对“水门事件”进行过特别报道,而且出版过很多畅销书,如今虽然保持着“编辑局长”的名分,但是在公司里不承担任何责任,只写自己的书。
采访完史提夫·柯尔出来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脑子里很沉重。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那么忙碌的报社编辑局长怎么会写出那么庞大的书?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普通人很难读懂的《幽灵战争》,竟然会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美国精英们令人惊奇的高生产性已经让我惊讶不已了,然而那些普通人的智慧和好奇心也不容忽视,他们以同样的热情吸收着精英们创造出来的成果。如果拿《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这种美国大报纸和韩国的大报纸进行比较,很容易就会发现,写文章的人和读文章的人的水准是不一样的。当然,这种差异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组织内部的“体系”为这种生产性提供了后盾,还有水平较高的消费者懂得欣赏知识产品的价值。
《华盛顿邮报》对鲍勃·伍德沃德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纽约时报》在布什政府时期与白宫关系紧张,采访遇到了困难。那时候,鲍勃·伍德沃德前往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牧场,受到了布什总统的盛情款待,谈了几个小时。《华盛顿邮报》对布什总统也做了很多批判,但是凭借鲍勃·伍德沃德个人的人脉和名声,以及他的努力,《华盛顿邮报》一直都在报道白宫的内部消息。
我曾经听过鲍勃·伍德沃德的讲演,那时鲍勃·伍德沃德说道,“我虽然拿工资,但是不管我做什么,公司都不干涉”,表达了对公司的感激之情。公司根据职员能力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员工都以不同的方式工作,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美国记者疯狂渴望的事情就是获得“普利策奖”。对于记者来说,获得普利策奖是巨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为记者本人敞开新大门的绝好机会。一旦拥有了“普利策奖获奖者”的名誉,就可以辞职,通过自己写书决胜负了。即便他只是搜集自己想要的素材写成书,但是因为他是普利策奖获奖者,也会从读者那里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
史提夫·柯尔也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现在,他已经凭借上次出版的《幽灵战争》成为“最畅销作家”,更有资格凭借写书决胜负了。我希望他还能写出更好的书,希望他会幸福。看到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职业,从而取得成功的人,我也会跟着幸福起来。
第二章 人生属于“肇事者”
1、现在为什么不可以
1999年,我离开韩国,前往波士顿和华盛顿生活了七年,如果问我有没有发现什么单词最重要,我会回答是“公共”(public)。不管用韩国语的哪个单词进行置换,我都感觉不是特别满意,这是某种超越“个人”的东西。
比起我们韩国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极端发达,所以显得冷静。但是就在这个人主义的背后,却蕴涵着更大的氛围,那就是,“人不能单独生活,也不能只为了自己生活”。利己地追求某种目标虽然也被认为是追求幸福,但是仅有这些并不充分。
服务团体“首都中央厨房”(DCCentralKitchen)向华盛顿贫民免费提供食品,其会长罗伯特·埃戈尔让我非常惊讶。首都中央厨房每天为4000余名贫民和残疾人制造食物,堪称华盛顿最大的“厨房”。埃戈尔就是负责指挥这个厨房的队长。
埃戈尔曾经出版过《追求变化》(BeggingforChange),记录了自己的经验。他向慈善机构和志愿者提出了严厉的忠告:“摆脱自我满足式的服务活动。”首都中央厨房位于议会附近,建筑非常破旧,简直就像巨大的仓库。厨房在里面,埃戈尔的办公室设在角落里,空间非常狭窄,两个人同时进入都觉得呼吸困难。
虽然我已经在书里见过他了,但是他比照片上更有魅力。如果单就外貌来判断,说他是“摇滚歌星”也不会有人怀疑,我相信他可以成为时尚餐厅的老板。
果不其然,他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华盛顿最有个性的夜总会”。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仅仅高中毕业,辗转于华盛顿的饭店、酒吧和夜总会做男招待和经理。有一天,他突然投身贫民救助活动,放弃了从12岁就开始的梦想,不再想做“夜总会老板”了。
早在十五年前,埃戈尔就和夫人在教会参加志愿活动,为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做饭,但是后来因为“无可奈何”的理由几次中断。那只是自我满足的志愿服务,早晨乘坐卡车去市里兜圈。夫人戴着很大的耳环,偶尔碰到过激的流浪汉会伸手去拉,心里非常不安。因为他和夫人并不了解贫民,所以感到恐惧。当他听说教会到高级超市购买原材料,然后做饭免费提供给贫民,忍不住哑然失笑。埃戈尔对华盛顿的饭店行业了若指掌,知道各处剩余的食物非常之多。如果能够灵活使用这些剩余的食物,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金钱,还能向更多的贫民提供优质的食品。他不是那种只停留于思想的人,只要有了好的想法,必定付诸实践。
埃戈尔开始写信。他写信给慈善机构和基金,表明自己的想法,获得了捐赠,然后购买了冷藏卡车。许多经营餐馆的同事和大机关也承诺向他捐赠剩余的原材料。但是,就连捐赠剩余的食物材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有人吃了某饭店捐赠的食物之后出现不适,谁来负这个责任。他也担心做好事却惹来麻烦,所以埃戈尔一面奔波,一面接受法律专家的帮助。
他是个出色的活动策划者。1989年,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举行就职典礼那天,埃戈尔也策划了首都中央厨房的创立活动。到了总统就职的日子,整个华盛顿都将变成欢乐的海洋,人们沉浸在庆典的氛围之中。那天夜里,全美各地都会有各种机构团体和政党组织招待客人,整个城市兴奋欢腾。就职仪式通常都在二月,正值隆冬天气,然而街道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身穿露肩晚礼服的女性。
直到凌晨四点,埃戈尔还在用冷藏卡车运载各种欢迎宴会剩下的食物,分发给流浪汉和贫民。他的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各种机构的捐赠金汹涌而来。埃戈尔说:“慈善事业也是‘事业’,必须要有创意。”
从此以后,当清晨人们还沉浸在睡梦里的时候,首都中央厨房的冷藏卡车就开始游走于市内,到世界银行和金融公司等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机构或企业的内部食堂,运走了用剩的食物材料。不是吃剩的食物,而来买来要用却没用上的材料。志愿厨师们看着当天运来的材料,常常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于是制订菜单,开始做饭。
到了下午,从庞大的厨房里搬运出来的食物被装上卡车,分发到城市各处,包括流浪汉、吸毒者和酒精中毒者收容站,以及养老院和孤儿院等华盛顿附近的100余个地方。
他这样说过:“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