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1日,美中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公开发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同时三国都承担了“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的义务'注: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2页。'。杜绝了蒋介石与日本单独媾和的可能,英美对中国可能退出战争的担心也随之消失了。
12月3日,罗斯福、丘吉尔又回到开罗,举行第二次开罗会议,“海盗”行动成为双方激烈争论的焦点。次日,丘吉尔在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提出:斯大林宣布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这就有了比中国更好的基地可以利用,丘吉尔进而提议取消对水陆夹攻缅甸的作战物资供应,以加强诺曼底及法国南部登陆作战的力量'注:《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923页。'。丘吉尔的意见受到美方军事人员的激烈反对。马歇尔认为,取消或延缓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产生的影响将不只限于政治方面。如取消“海盗”计划,中国军队就不会进攻北缅,北缅无战事,日本就更有力量抵抗美军在太平洋的进攻,甚至还有力量发动新的攻势。中印交通线也会受阻,中国军民的感情也会受到伤害。罗斯福也表示不能同意丘吉尔的意见。他认为:盟国有为中国做一点事的道义责任,中国也希望盟国取得南缅的基地来轰炸日军的交通线,如无绝对充足的理由,他个人决不准备放弃原定计划。
12月5日,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开会,美国李海上将、金上将、马歇尔上将一再指出取消或延缓反攻缅甸的种种危害。英国空军总司令波特尔发言说:如果中国拒绝出兵进攻缅北,那么就减少空运对华援助物资。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反驳道:为协助中国防守昆明基地,空运物资还需要增加'注:《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第700~703页。'。罗斯福表示在蒋介石离开开罗时,他曾向蒋许诺: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与登陆安德曼岛同时进行。如果苏联不按时履行诺言,那我们就会既丧失中国人的支持,又没有得到苏联的帮助。但是丘吉尔仍然坚持认为:影响中国继续作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能够从空运中得到多少物资,而不是是否实行水陆夹攻缅甸。根据英国军方计算,太平洋、印度洋英美海军登陆艇不够攻打缅甸两栖作战之用,组织运送南缅作战的部队需要的船只和登陆艇将会对“霸王”计划起不利的作用'注:同上,第254页。'。此外,据蒙巴顿的报告,南缅登陆作战需要的兵力大大超过了开罗会议时的估计,建议延缓水陆夹攻缅甸的计划,把它放在雨季之后再考虑。出于对影响“霸王”计划的担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罗斯福最终同意取消“海盗”计划,双方决定:“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应用于太平洋”'注:同上,第766页。'。
会后,罗斯福、丘吉尔电告斯大林:“我们已经缩小了原定在3月份在孟加拉湾进行的作战的规模。以便有可能增加进攻法国南部用的登陆工具”'注:苏联外交部《1941~194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114页。'。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我们终于说服罗斯福总统收回他对缅甸战役的诺言”'注:约翰·莫尔顿·布卢姆:《战争年代1941~1945》(JohnMortonBlum:Yearsofwar1941~1945)波士顿1967年版第111页。'。12月5日晚,罗斯福将英美的决定电告蒋介石,至此,从1943年初美中英反复商议的南北反攻缅北计划化为子虚乌有。
12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不能同意取消或延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国战区经济的困难比军事上的困难更严重。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支持六个月。德黑兰公报表示:“同盟国将集中全力打击德国,日军必将集中力量解决中国问题。深知阁下为一现实主义者,敢掬诚奉告”'注:罗曼纳斯·森德兰:《史迪威指挥权问题》华盛顿1956年(Sti1well‘scnmandProblem’s)第74~75页。',蒋介石要求为了表示美国真正关心中国,美国应立即宣布贷款10亿美元给中国,以解除中国经济的困境,增强作战能力,并从1944年春季起,将中国空军和美国驻华空军飞机增加原议数量的一倍。同时从驼峰航线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2万吨。12月17日,蒋介石和史迪威商谈以后,又致电罗斯福接受延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重申,在1944年,中国单独进攻北缅打通滇缅路的希望很小,恳请美方同意以前提出的财政援助以及增加空军和空运力量的要求,这样才能消除中国战场的危机。
从卡萨布兰卡会议直到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盟国之间反复研讨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同时又不断重复这一计划。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美英中三国的主要利益之所在不同,在英美海军取消海上登陆,以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情况下,中国不愿轻易单独出兵攻打缅北战役,是合乎一般情理的。中国为了实施盟国商定的计划,组建了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并且与美国合作,进行了认真的集结和整训,说明中国贯彻盟国的战略是有诚意的。十分明显,缅甸战役迟迟未能进行,责任显然不在中国方面。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来考察,反攻缅甸战略计划的变更反映了英美世界战略的变化。1943年的欧洲、北非、地中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出现了根本的转折,使英美对中国战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换言之,中国战场在美国世界战略中的地位已由反攻日本的主要基地下降为辅助性基地。
第四章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
第一节中国驻印军的组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日军截断了滇缅公路,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盟国的空中航路被迫北移,空运变得更加危险和困难。要实现美国亚洲政策,使中国坚持抗战,成为对日海上运输线和本土进行空袭的基地,将来成为反攻日本的跳板,就必须向中国提供维持战争的物质,也就是要打通滇缅公路,收复缅甸。为此目的,当缅甸战役败局已定时,史迪威就制定了利用租借物质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得到蒋介石的批准。此后,史迪威又说服美英政府,中美英三国作战,在印度兰姆伽整编,训练中国军队3万余人,使之在武器装备和精神面貌上都焕然一新,成为保护中印公路的修筑和反攻缅北的先锋。
一史迪威的整训计划
第一期缅甸战役末期,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就提出了在印度组织并训练中国部队的建议,并命令威廉·R·格鲁伯准将从缅甸前线返渝,于4月27日将计划提交蒋介石。
史迪威在建议中警告蒋介石,日本可能会切断在最近将来即能使用的通过缅甸北部的公路或航线,这样就会把积累在印度的租借法案物质和中国隔离开来。为了把这批物质利用起来,实现反攻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建议派遣10万中国官兵去印度,用《租借法案》中的武器装备,将其训练成为装备精良的优秀兵团。史迪威准备先训练两个军,每个军3个师。史迪威估计需要4至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训练,然后展开军事行动。军事行动的第一阶段是收复缅甸,以主力从印度出击,另以一支部队从中国及掸邦北部进行战略配合。第二阶段把日军从泰国赶出去'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135~136页。'。蒋介石与格鲁伯会谈后,对计划表示“大体上”同意。
4月30日,史迪威、罗卓英和亚历山大达成协议,如果加利瓦-杰沙-八莫-兴威防线失守,第5军及第38师将从杰沙开往印度,以补充和加强实力。
5月2日,亚历山大发出了从防线总退却的命令。5月5日,史迪威、罗卓英从缅甸北部向西撤退,5月20日,抵达印度英帕尔时史迪威体重减少了20磅,本来就已瘦弱的身体只剩了皮包骨头。孙立人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奉命掩护英军,该部历经艰难,但秩序良好,遵照史迪威的指示,由缅甸的提定以北地区,于5月25至30日也到达印度英帕尔'注:《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第299页。'。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直属部队及新二十二师,由缅甸的打洛、新平洋,经野人山撤退到印度的列多,8月到达印度的迪不鲁加尔。
6月15日,蒋介石接见史迪威,和史迪威商谈了中国在印军队如何安顿的问题,并就令第五军留驻印度或调回国内征求史迪威的意见。蒋介石提出:“余意第五军在印之安顿,应由美方负责”,“及负统辖之全权”'注:《蒋委员长接见中国战区盟军总部参谋长史迪威谈话记录》,《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第327页。'。对此,史迪威表示根据训练华军10万人之原议,美国实愿负完全责任以训练之,配备以在印可得之大炮等武器,供给以营房及医药设备,并希望得升降黜陟之全权。史迪威还建议中国军队驻扎在加尔各答东北200英里靠近仁溪的兰姆伽,因为该地在霪雨区外,卫生环境较佳。蒋介石当即指示:第五军仍由史迪威统率,要史迪威以此资格与英方谈判有关事项。6月24日的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部队,双方同意由史迪威担任这支训练部队的司令,罗卓英担任主管行政和军纪的副司令,史迪威负责指挥和训练'注:《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第447页,《史迪威文件》第116~117页。'。此外,蒋介石还答应空运5万部队去印度训练。7月16日,史迪威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在印度军队的司令官,其权力限于组织、训练和指挥'注:《史迪威文件》第126页。'。罗卓英被任命为副司令。
史迪威受命以后,飞回印度,和印度政府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免除了英国对大批中国军队进入印度会对印度的民族主义产生影响的担心,说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