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天之下-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这撒马儿干城内好像没什么不同,这人来人往,天南海北的商人云集于此,好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乌古孙仲端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
    “这算什么,要是你两年前来此,那才叫兴盛呢。”萧不离不屑地说道,“或许比不上你们中原,但撒马儿干城却是方圆数百里数得上的富庶之城。自从蒙古人来了,这里就一落千丈了,要不是我家主人的勤政爱民和聪明才干,你来这里就只能看到饿死之人病死之人。”
    “这么说,你们家主人是个很有作为的大官了。”乌古孙仲端道。
    “那还用你说?”萧不离瞪眼道,仿佛对方要是说坏话,他就会拼命。
    乌古孙仲端笑了笑,暗想这萧不离还是太年轻了。说话间,驿馆就到了,萧不离找到当值负责的小吏,将这一行人安排妥当便离开了。
    乌古孙仲端这么多天来第一次痛痛快地洗了个热火澡,洗完之后,有戴着缠头的仆人送上了一壶好茶,乌古孙仲端和他的随从们大感意外,如同他们身上快要长虱子一样,他们自离开汴京九个月以来,风餐露宿的,第一次难得地喝上茶水,尽管这茶水并不算好。乌古孙仲端寻机问了一下萧不离安排的通译,才知这是赵诚亲自安排的,他对赵诚的好感上升了不止一个等级。
    这一壶茶他们喝了个精光,有仆人不停地给他们续水换茶,渐渐地天色渐沉。正当他们一边饮茶一边闲谈之时,窗外有人用中原汉话高呼:
    “中原使者乌古大人在吗?总督府长史刘翼求见!”
    说话者正是刘翼,他这个长史其实只是个虚衔,他并不能帮得上忙,赵诚让他以这个中原式的官职,去搜集本地可以找得到的有关天文、建筑、医学、数学、音乐、诗歌甚至来自天方(阿拉伯)的航海技术等等的书籍,并且翻译成汉书。刘翼少年离家,如今五年了,难得来了个汴京人士,有许多事情想打听一番,所以赵诚特意安排他来接乌古孙仲端去他的官邸赴宴。
    “刘长史请稍待,请容本使更衣!”乌古孙仲端连忙挥了挥手让随从们去取自己的官服,虽然人在异域,可不能让人家笑话,他很注意他使者的身份。
    一阵手忙脚乱,乌古孙仲端“官威十足”地开了门,走到屋前迎接这个自称长史的人。
    刘翼身着汉式儒生服,静静了站在院子正中,背手望着院中栽培的一个葡萄树,心中却是十分急切。一照面,乌古孙仲端以为自己身处中原某个精致的园子里,一群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眼前这个人的背影让他一时有些恍惚,这分明是一个儒生的模样,正如二十年前的自己。
    “长史大人久等了,在下正是大金国使节,礼部侍郎乌古孙仲端是也!”乌古孙仲端道。
    “能见到故国使者,真是令刘某深感荣幸。”刘翼闻言转过身来,深鞠了一躬道,“在下刘翼,字明远,乃中原浑源人士。”
    “难道阁下就是浑源‘刘氏三少’中的刘翼刘明远吗?”乌古孙仲端大惊失色。
    “那只不过是外人冠加之辞,不足挂耻。在下在中原时未曾著书立说一字,又去国数年,飘泊异域,哪里还记得什么浑号,大人不提也罢。”刘翼面色戚然道。
    “刘公子为何沦落至此,我听人说你被蒙古人掳了去,原本不敢相信,如今能在这万里之外见到你,真是令人不胜唏嘘啊。”乌古孙仲端道。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想当年蒙古人入浑源,我逃离不及,被掳至了蒙古,差点死于非命,幸亏耶律楚材出手,我才保全一命。后又遇到了我家公子才到了此地。”刘翼道。
    “你家公子难道就是不儿罕大人?”乌古孙仲端道。
    “正是。”刘翼急切地问道,“大人奉皇帝之命出使蒙古,自然就是从汴京而来吧?不知我伯父与刘祁刘郁两位堂兄弟境况如何?在下身处他乡,无比挂怀,还请大人不吝赐告。”
    刘翼出身于书香门第,自高祖至父辈,其家凡四世八人登进第,他的伯父名叫刘从益,大安元年(1209年)举进士第。伯父有两位儿子,分别是刘祁和刘郁,前者有“神童”之称,他们随着刘从益任职汴京,而离开浑源家乡的,没想到这就成了诀别。
    “刘公子勿急。刘御史从益,是位公正廉明之人,尝忠于职事,敢于当路辩曲直,听说现在主持叶县之政,修学励俗,有古良吏之风。如今天下大乱,叶县户减三之一,田不毛者万七千亩有奇,其岁入七万石却如故。刘大人请于大司农,为减一万,民甚赖之,流亡归者四千余家。”乌古孙仲端道。
    他一口一个刘御史,又明明说的是叶县,却不提这堂堂刘御史大人为何成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原因是刘翼的伯父刘从益得罪了上官,被贬为县令。
    “那我的堂兄刘祁与堂弟刘郁呢?”刘翼又追问道。
    “刘公子在此地遇到我真是问对人了。你那刘祁堂兄,可是太学生中的最头面的人物,因从名士大夫问学,如今是我大金国年轻一辈中最知名的才子。本使离京之前,刘京叔(即刘祁的表字)还曾戏言,要为我这次出使作传呢!你那堂弟也是位名声不堕其后的大才子。只是可惜了,你却沦落至此……”
    “如此,我就放心了,至少保住了性命。”刘翼半晌才说道。
第三十章 伐交㈣

        刘翼领着乌古孙仲端一行人出了驿馆,直奔赵诚的官邸。
    赵诚早早地等在门外迎接,见到他们来了,呵呵笑着寒暄道:“侍郎大人大驾光临寒舍,真是篷壁生辉啊!”
    “大人客气了,本使远道而来,能得到大人的关照,是在下的荣幸。”乌古孙仲端拱着手道。他看赵诚身边站立着一位中原人士,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便问道:
    “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在下曹州东明人氏,姓王,名敬诚,字从之,大人以表字称呼在下即可。”站在赵诚身边的当然就是王敬诚。
    “王从之,这个名字好耳熟啊,本使仿佛在哪里听过?”乌古孙仲端疑惑道。
    “王某的贱名大人没听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人不如随我家公子入座,难得遇上中原人士,我们把酒言欢如何?”王敬诚道。
    “正是、正是。”赵诚笑着道,“侍郎大人还是随在下入内上座,我等还有诸事还要请教大人一番。”
    “本使不过是一小官,哪里懂得什么大事,大人过誉了。”乌古孙仲端以为赵诚想通过酒宴,刺探密情。
    “呵呵,侍郎大人可是正四品哦,也是朝中一大员啊!”赵诚笑着道,一侧身将乌古孙仲端一行人引入院内。
    “哪里、哪里,我这官,朝中一把抓。”乌古孙仲端实话实说。
    “大人以为我这院子如何?”赵诚手指着前院里的芬芳道。
    赵诚这前院里,种植着修剪整齐葡萄、核桃等果树,各种花卉正在月光下竞相绽放,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中间一个人造喷泉正汩汩地流淌着清水,清水叮咚之声,不绝于耳。正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院角遍植各种常绿乔木,在风中摇曳,将长长的树影铺在院落当中,这一晚上的夜色相当不错。
    “大人这院子确实不错,极其雅致,既有西域特色,又有田园之趣,看来大人也是个淡雅之人。”乌古孙仲端赞叹道。
    “哪里、哪里。这只不过是前主人的嗜好和闲情逸致,造了一座好园子,却被我强占了罢了。”赵诚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就像一个孩童得到一块金子,要是没法保护好自己的金子,恐怕就招来强盗杀身之祸。对于那个可怜的前主人来说,我就是那个强盗。”
    乌古孙仲端正在暗叹赵诚的坦白,只听赵诚又说道:“听说汴京乃天下第一大城,天下富人咸聚于此城,能工巧匠天下闻名,那里应该也有不少比我这园子精致百倍的地方吧?我很想有机会去看一看”
    乌古孙仲端心中一懔,干笑道:“大人真是快人快语啊。若是大人他日有机会赴汴京,本使一定尽地主之谊,汴京城内的好去处,本使也舍了老命,陪大人畅游。”
    “好说、好说。”赵诚走在前头哈哈大笑,“只是若真有那么个机会,大人一定不要食言哦!”
    众人落座,赵诚一招手,早有仆人给众人奉上一杯茶。
    “我等离汴京已逾九个月,一路上马不停蹄,骑坏了两匹马,化雪解渴,以干粮充饥。还是在大人的撒马儿干城才饮上茶,单冲此项恩惠,我等就对大人感激不尽。”乌古孙仲端道。他的随从一片应和,很显然这些人都很有同感。
    “侍郎大人见外了,远来是客,只是大战刚过,本地的茶叶太少,均是陈年的老茶,而且都不是什么太好的茶叶。我家公子十分向往中原,还有临安府,听说杭州的龙井茶天下第一,我等身处大漠或西域,只是听说过,却不得亲见。”王敬诚道。
    “人人都说中原富庶,又说江南胜中原多矣,有俗语曾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只恨在下不能亲往视之。”赵诚一副十分遗憾的样子,“怪不得当年契丹人一直想入主中原,然后又是你们女真人,如今蒙古……呵呵,在下失言了,侍郎大人不要责怪。”
    乌古孙仲端心中惘然,他已经听出来了赵诚是在暗示什么,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呢?乞和于蒙古,不啻于与虎画皮。
    “还是从之兄说的对,远来是客,今夜只谈风月,不谈政事。”赵诚道,“来人,摆宴!”
    仆人闻言,如鱼贯入,立刻就摆上了一桌丰盛的晚宴,全是中原的菜式,让乌古孙仲端大为惊异。
    “侍郎大人不必惊讶,在下特别喜好口欲,尤其是中原的菜式。你知道,在撒马儿干,要做出中原的菜式很不容易,因为没有这样的厨子。这些撒马儿干厨子在浪费了我无数的食材,才勉强能用。”赵诚笑着解释道,“诸位尝尝这鱼,撒马儿干城外的银鱼相当不错,刺少肉细,极为鲜美。”
    “大人不必客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