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载机在无人机的导航下飞过了沈阳,飞行员方凯心想:“终于从队长手中抢来了一次飞行的机会,今天可得好好过把瘾了。”为了节省珍贵的飞行小时数,北京舰现在的飞行训练,基本上是在高仿真的飞行模拟器上进行的。
无人机探测到的驿道位置信息,舰载机是无法直接使用进行攻击的,舰载机必须要自己再行探测,于是方凯打开了光电探测系统,在地面的热像图上,由于驿道是用砂土堆成的,而路两边有不少松树,相比较之下,驿道的温度要低一些,所以驿道在一片淡蓝色之中呈现出一条深蓝的条带。
在现代战争中,反跑道炸弹是大量应用的弹药,所以并没有安装导引设备,为了精准地炸到目标,要求载机进行轰炸的时候,采用超低空轰炸,方凯向下压驾驶杆,飞机在全动平尾的带动下向前俯冲,到达距离地面五十米的高度时,方凯按下了发射键。
发射指令转化为一个电信号,传给了机翼上的控制机构,挂钩放开,一枚反跑道炸弹离开外挂点,向地面落去,一秒钟之后,一个巨大的减速伞从弹尾弹了出来,像是在一朵硕大的花在夜空中绽放。
想要彻底炸毁公路,跑道这样的目标,需要让炸弹以尽量高的速度落地,因为这样的话跑弹的动能很大,侵彻能力强,能够深入地面之后再爆炸,这样就在地面形成很深的弹坑,让敌人很难修好。
所以需要给反跑道炸弹加速,可是这样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飞机的高度很低,高速落地的炸弹在爆炸的时候很有可能伤到飞机!
这是一个矛盾的选择,所以人们在弹体上采取了特殊的设计,那就是在弹体上加装减速伞和火箭发动机,减速伞展开的时间内,飞机迅速地爬升,脱离爆炸的范围,然后发动机点火给炸弹加速。
三秒之后,减速伞从弹体上脱落,火箭发动机点火,向后喷射的气体的巨大推力把炸弹加速到一百六十多米每秒,向地面冲去。
减速伞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此时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加大落角,如果落角太小的话,炸弹很有可能反弹起来,那样一来,在反弹的一瞬间引信就已经触发了,由于反跑道炸弹都是采用延迟引信,所以炸弹很可能在空中爆炸,无法取得破坏地面的效果。
炸弹深深地钻进砂土之中,一路向下,直到十米的地方才发生爆炸,这是一枚圆径八百千克的炸弹,采用黑索金和梯恩梯混合装药,装药的数量有四百千克,这些炸药在驿道上炸一个十五米深,半径二十米的大坑!
接下来,方凯驾驶战机,一路向东,在吉林,黑龙江,外东北的铁路线上分别投掷了炸弹。
最先感受到炸弹威力的是在驿道上飞奔的日军,他们在距离奉天还有八十公里的地方,突然发现,本来宽敞平坦的驿道上面,多了一个巨大的池塘!
原来是地下水渗进了深坑,再加上此时已是冬尽春来,所以很多雪都融化了,雪水也流进深坑,于是在日军看来,就突然多了一个池塘。
日军的编制里有工程兵部队,专门负责架设浮桥,修筑防御工事,可是他们携带的设备都很沉重,所以日军为了迅速赶到奉天,根本没有带工程兵。
驿道没法走了,只能从两边绕行,可是路两边是茂密的松林,里面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人能走,马拉的车没法走!马车上面装的,可是成箱成箱的子弹啊!
没有子弹,仗还怎么打!想要绕过松林,至少要走两天的路,日军指挥官也是急中生智,命令日军士兵,把马车从马身上卸下来,把车抬过树林去,这样过了树林还能继续赶着车走,可是车上的东西就都得卸下来让人扛着,真是苦不堪言。
日军虽然叫苦连天,比较俄军而言,他们已经幸运多了,在一辆黑龙江驶向吉林的军列上,满载着八百多名俄军士兵和十节车厢的炮弹,火药,由于是夜间行车,驾驶员片刻不敢怠慢,等转过一个弯来,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原本该是铁轨的地方,居然反射着银色的月光,铁轨居然变成了池塘,司机下意识地看了看一边的伏特加瓶子,里面是满的,自己没有喝酒啊,不是看花眼了,那这是怎么一回事?
副司机此时尖叫了起来:“停车,快停车!”
司机狠狠地拉下了制动杆,可是巨大的惯性让列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了出去,当车头撞进池塘的时候,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第238章攻破内城
火车头喷着蒸汽,一头扎进了满是水的深坑之中,水灌进锅炉,腾起一片蒸汽,火车头撞在坑壁之上,后面的车厢没停下来,还在向前冲,第一节车厢跟着掉进了坑里,后面的车厢冲出了轨道,顿时失去了平衡,向一侧倒了下去。车厢在地上滑动着,撞翻了一片大树才停下,剧烈的撞击引爆了车上的炸药,剧烈的爆炸把十节节车厢撕成碎片!
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的铁路本来就不多,十枚反跑道炸弹,几乎把整个东北的俄军铁路网瘫痪了,俄军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沿着乡间小路步行,一个是抢修铁路,俄军指挥官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于是抽水,挖土,填坑……这一套下来,就将耗费了俄军十五天的时间。
在昌图的俄军,听说了后援受阻,于是照会日本,暂缓进军,然后让后世历史学家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俄军丝毫没有想到这些深坑是因为林远的轰炸造成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地质现象,于是组织了地质学家进行研究,可是研究了半个月毫无头绪,直到对大坑中的泥土进行化学元素分析,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铁元素,俄国才得出结论,大坑可能是由陨石造成的。
大山岩翘首以盼的俄国盟军被挡在几百公里之外,而援军还在驿道上艰难地跋涉着,他们发现,驿道上的深坑还有好几个,这意味着搬弹药,抬马车的过程要重复好几次,林远又派出了海军陆战队组成特种作战小组,专门在驿道沿线骚扰日军,破坏驿道,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小组,虽然没有杀伤多少日军,却搞得日军人心惶惶,疲惫不堪。
林远很希望能够再见大山岩一次,把他的计划讲给大山岩听,然后告诉他,最后的胜利还是自己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命令在东边城区驻守的定武军,让出东门,让日军可以在东门自由地进出。
这就是中国兵家所说的“围三缺一”,如果把一座城池完全包围,那么敌人知道没有逃跑之路,就会全力死战,当留下一个缺口时,就能涣散守军的意志。不过定武军的协统刘镖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劝道:“林帅,小鬼子一定会顽抗到底的!而且奉天的内城城墙很厚,炮弹打上去就是一个小坑,经过外城的教训,我们想要夺城门一定是很难了,所以不如我们彻底包围内城。”
林远笑道:“日军在内城囤积了充足的粮食,而且里面地下水充足,我们也不能断绝他们的水源,围城肯定不是一个好办法?”
吴元恺于是问道:“那林帅可有破敌良策?”
林远说道:“当然,命令部队在城西外面守候,到时候我会想办法炸开城墙,然后你们就一鼓作气冲进去!”
日军在城外的防御阵地距离城墙有八百米,在4月6日的夜晚,清军分五路对西部外围防线展开了攻击,很快就拿下了西部防御阵地。
然后清军就在原地固守待命,等待着林远炸开城墙,很多老兵心里都没底,因为他们知道要炸城墙至少需要炸药,可是林远却没有半点调动炸药的意思。
而让所有人都好奇的是:在战壕中,有一处掩体,被林帅亲自下令,任何人不准靠近!
在那个掩体里面,邓鸿正在和几个陆战队员操作着一部激光指示器,一道激光束打在城墙上,然后向空间反射,几分钟之后,一架舰载机挂着激光制导炸弹飞抵目标上空。
那架歼25投下了一枚200千克级的激光制导炸弹,当炸弹离开载机的时候,弹体内部的激光陀螺仪开始了工作,指引炸弹向着预定的方向滑行,这种炸弹采用了低阻力的外形,在空气中可以滑行很长的距离。
在滑行的同时,位于炸弹头部的激光接收器开始搜寻指示器发出的激光,炸弹很快锁定了目标,弹体内的电机开始根据目标的方位调整弹身上的控制舵面,在空气的推动下,炸弹的滑行方向指向了城墙。邓鸿他们瞄准的是城墙的根部,当炸弹在这个位置爆炸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大地毁坏城墙,炸弹带着风声,如同一道闪电撞在了城墙的根部,一身闷响之后,腾起了一片浓烟。
等到浓烟减弱的时候,邓鸿他们惊讶地发现,城墙居然没有崩塌,而是在墙根的位置上开出了一个大缺口,所以邓鸿他们决定,在缺口的位置,再来上一枚炸弹。
激光制导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激光在雨雪天气和有烟雾的情况下是无法使用的,所以要想再次用激光器指示位置,必须等到烟雾散尽,他们并没有等得太久,当烟雾散尽的时候,一枚炸弹从缺口的位置一头扎进城墙,巨大的爆炸,把城墙掀开了一个十米多宽的口子!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城内居然传来了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原来,日军在外围防御阵地丢失之后,为了防止清军在墙根下面埋炸药炸塌城墙,把全城的老百姓都集中起来,拿着沙袋,沙袋不够就用布,衣服包上土,一但城墙被炸开,就立刻扑上去堵缺口。
而日军还有一个险恶的用心,那就是,清军炸开城墙之后,一定会从缺口冲进城,这样一来,那些堵在缺口处的老百姓就成了第一道屏障,到时候,城内的日军可以往外开枪,城外的清军投鼠忌器,不敢开枪!
老百姓饱受日军的欺负,现在见到城墙被炸开,知道解脱的日子要来了,所以发出了欢呼!
清军士兵顾不上琢磨欢呼声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端起枪就冲了上去,城墙上的砖石被炸得散极了,所以他们没费多大的力气就进了城,令他们意外的是:城中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