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末悲歌-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当了父子皇帝的贤助与靠山。

阿保机称帝之初,垂涎汉地之富饶,欲起兵幽州而掠之。吴王李升即献火油,称该油燃火遇水更旺,攻城陷阵最是无敌。阿保机得计大喜,遂点三万精骑兵准备攻打幽州,以试火油之猛。述律平闻知后,着眼与长远,极力反对。谏道:“岂有试油而攻人国者?”又道“妾习汉人兵书,知烈火漫城,不避妇孺,是为不仁;出无名师,擅动兵刀,是为不义。而如今幽州实力雄厚,我国初建,正需养精蓄锐,此时出征,是为不智。如此不仁、不义、不智之仗,焉能不败!若败,则受汉人耻笑,国人丧气,恐动摇民心,危及国本。”随后,她又提出解决幽州之策:“用几千骑兵攻略幽州四周,用不几年,城内百姓就会因粮食匮乏而主动投归契丹,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述律平言之有理,阿保机深以为然,立即便决定停止这次轻率的军事行动。

述律平暂时不出兵汉地,是她审时度势,从自家的现状出发做出的抉择。以后,阿保机还是没能耐得住寂寞,不顾述律平百般劝阻,二次兴兵,结果遭晋王李存勖重创,又遇到大风雪,死伤无数,大败逃归。经此一役,阿保机对述律平更加信服。

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吞灭渤海,七月二十日班师南归至扶余城,圣体感不豫,当夜,有“大星陨于幄前”。七月二十七日晨,有体长里余许的黄龙盘旋缭绕于扶余子城之上,“光耀夺目,直入于行宫”,相伴“黑紫气蔽天,逾日乃散”。阿保机驾崩宾天。

太祖死,太宗即位,尊述律平为皇太后。她凭着多年辅佐太祖的实践经验,继续扶助太宗,在关键时刻把握航向,给朝政施加重大影响。

太宗与后晋帝石敬瑭攻伐不断,损耗国力巨大。述律平看到大辽中人畜死伤过多,致百姓怨声载道,十分忧虑。力劝太宗结束这场战争,以〃蕃和汉 〃来换取和平,巩固和发展辽王朝。她进言太宗:〃让汉人作我辽主,行否?〃太宗断然说:〃不行。〃她又问:〃那么你为何启武力征汉地,欲取汉主位呢?〃太宗愤愤不平地说:〃晋石氏忘恩负义,我岂能容他!〃她继续语重心长地开导:〃你即使得汉人土地,也难能久驻,若如现在这样执意打下去,难得休养生息,实在得不偿失。万一失败,悔之晚矣。依我所见,如汉人也有修好之意,我们不妨蕃和汉,以赢得壮大之期。〃如此政治远见,令太宗汗颜。

然而几年后的太宗德光皇帝也犯了他老爹同样的毛病,随着实力的壮大,野心膨胀起来,没有按捺得住贪婪之心,将述律平所言忘之脑后,悍然发起侵略,太宗入主中原,但虽然暂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片富饶土地,但也不幸被母皇太后言中,还没坐稳龙椅,就被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逼得仓皇北顾。途中,耶律德光身染急疴,高烧而殒。

一一一一一一

相比这位在晚年以一己好恶,执意要扶持爱子耶律李胡上位,而冷血弑亲杀臣的“断腕皇后”,韩可孤对于景宗妻承天皇后萧燕燕在庙堂上翻云覆雨,在疆场上运筹帷幄,就不仅仅只是佩服了,更要加上敬仰二字。虽然她曾经因为强烈的爱情占有欲而鸩杀过自己的上亲。

应历三年,应天太后述律平,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寂然去世。随后,她的娘家传出一个女婴响亮的啼声。这位女婴就是日后在大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承天太后萧燕燕。

萧皇后的丈夫景宗在父亲被弑后登上皇位,也曾想大干一番。奈何羸弱多病,空有一腔励精图治之心,却无承担国政繁务之身。这便给了萧娘娘“一展身手”的机会。凡临朝事,“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后来,景宗皇帝干脆下一道诏书给史馆学士,谕曰:以后皇后语录,也应用“朕”,并著为定式。这就等于承认了萧燕燕“女主临朝”的事实,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了萧燕燕代行皇帝职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期间,她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泯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渐进鼎盛。

乾亨四年,景宗驾崩,仅十二岁的圣宗继位,年轻的萧燕燕以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事。受位之初,主少国疑,诸王宗室200余人拥兵握权,虎视眈眈,内外震恐。太后施机谋,利用女性温柔的力量博取同情,激发部将的豪然气概。她示人以无助的哭泣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时任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言:“信任臣等,何虑之有!”密召宫分军心腹十余人以亲眷之名并赴行帐,在萧燕燕的配合下,更换外心大臣,敕诸王各归第,从而母子得以顺利归统上位,随即她又命韩德让总宿卫事。这样,萧燕燕就基本控制了朝廷,那些跋扈之臣难敢再兴风作浪,使大局安定。

由此,承天皇太后“有机谋,善驭大臣,得其死力”,便见一斑了。

太后治国,有一个大优点,就是从善如流、赏罚分明。为了笼络群臣,给许多大臣凭功加官进爵、或绘像于景宗乾陵,使群臣尽其忠而效其力。又重视民心,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了收取人心,下诏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并时常亲自审诀滞狱。又改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了两族关系。

正文 第四十九节

更新时间:12…28 15:14:42 本章字数:2217

不光文治通达,承天太后的武功也好,对于有着尚武善勇的游牧民族传统政权而言,“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因此,女子统军作战自然寻常,而睿智果敢的萧太后更甚。每入寇,亲御戎车,被甲督战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或出谋或通好,皆大局处着眼,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仅体现出她具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更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备的战略眼光和灵活手腕。

统和四年,宋太宗欺辽圣宗年幼而女后摄政,大举北伐,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

萧太后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自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最初宋军进展顺利,一举攻陷了岐沟关、固安、涿州,寰州、朔州、应州等地投降。太后避实就虚,支援耶律休哥大败了东路军大将曹彬,杀得宋军死伤不计其数。七月,又命耶律斜轸向东、中二路反击,粉碎了宋军北伐的图谋,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途中,辽军俘获西路宋军名将杨业,该将不降绝食而亡。

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萧太后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 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十一月,破德清军、通利军,兵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北宋王朝一时间朝野震动。

萧太后挥舞刀枪剑戈兵临城下,宋朝廷上已经乱成一锅粥,一些文武官员主张南下迁都,以避其芒。时任丞相的寇准耿耿丹心,强项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使得宋家士气大振。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箭射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是孤军深入,颇感疲惫,加之有后方宋军袭扰后路,战况急转直下,处境对辽军极为不利。此时萧燕燕审时度势,充分把握宋廷怯战求和的急迫心理,施展她机智灵活的高超手段,一边派使者,提出“罢战言和”的愿望,一边派兵加紧攻打宋境其他城池,以给自己谈判添加筹码。于是,两边唇枪舌剑,几番交锋后,辽化被动为主动,签署“澶渊之盟””,宋以“岁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代价达成撤军协议。

一一一一一

韩可孤神思天外。两位娘娘的事迹都是听先人讲述,观史书记载,也不知有几分真假,含多少水份,但也足以让他振奋了。若是当今这位萧夺里懒皇后也有如此的胆略智慧,大辽国中兴有望矣!韩大人静立在庭前的椿子树下向天祈祷。

_

闻听皇后娘娘銮驾欲来泽兴府,摆明是寻北安州的庇护而来,这是对韩可孤以下众官员这段时期努力的肯定。天大的殊荣哦,两府上下都是欢喜雀跃,忙乎着张罗迎接銮驾事宜。却不料中途陡生出变故,才晋身从四品武威将军的刘升,常听些说书唱戏的三国故事,记住了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便效仿着依仗自家武力人马,要强迎皇后到自己的屯驻防地隆圣州驻跸。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时间举朝哗然,大臣们纷纷上表反对。北安州如今俨然是南院抵抗金兵的指挥中枢,娘娘毗邻而居于龙兴所在的意义非同寻常,有着鼓舞军民士气的作用与影响。如果蜗居隆圣一隅,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失去了居中协调各部的优势,最关键的是其它坐拥重兵的将佐勋官,谁肯来仰承本就瞧不大上眼的浑人刘升的鼻息?帝后更加害怕落入刘升的掌握之中,然而造化弄人,世事不由己身,浑人手握有重兵狼顾与侧,也不敢开罪与他,蔡高岭、韩可孤等几位依重之臣又不在身边。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委曲求全,再加爵忠武伯,以示其好。

但是这些没有实际好处的虚名又岂能满足刘升涛涛一发不可收拾的狼子野心。他率兵径直便围了太后的临时行宫,胁迫着去了隆圣州。可怜皇后娘娘一并随驾内侍,无所依靠,只得掩面登辇,也不敢大声啼哭。朝臣们不愿随行入狼窝虎穴,纷纷设法藏匿逃脱。

“逼宫”的戏码落幕,一切朝权尽数落入了刘升的手中,被围捕捉拿住的朝臣,除了几数个贪权怕死,甘为下贱的附了他的羽翼,其他人无不身受廷杖。或削职,或罢官,不一而论。一时间皇后禁言无旨,文武朝官噤若寒蝉。刘升则行宫前立马,金阙上挎刀,一发的不可一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