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意大利将在地中海自由行动,德国则可在奥地利享受同等的特权。
对此安排,与墨索里尼一样,希特勒也感到高兴,因为他仍高度尊敬墨索里尼。他们在
总理府宴会上的祝酒词要比发表公报有意义得多。希特勒再次断言,两国的政治目标相同,
是真诚的友谊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他的客人则回答说,德国——意大利的团结一致是活生
生的、积极的,两国“在将他们分开的企图面前,巍然不动。”“轴心”成为现实后,希特
勒便可采取下一步行动了。
(4)
10月下旬,他对一群地区宣传官员说,他家里的人寿命不长。这就是大问题了。这些
问题,特别是生存空间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那些追随他的人再不能做到这点了,因为只有
他才能这样做。“现在”,他说,“我觉得自己像小驴上了草地一样精神奕奕。”
一星期后,即1937年11月5日,他召见了军事头目,他的陆军副官霍斯巴赫,以
及外交部长牛赖特。表面上,召见的原因是要解决勃洛姆堡和戈林之间越来越严重的争夺原
料的问题。作战部长勃洛姆堡对戈林利用其四年计划主任的职权偏袒空军大为恼火,曾为断
央求元首禁止其之所为。
会议快要召开时,希特勒私下对戈林说,据戈林证实,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
“向冯·弗立契将军施加压力。
因为他对国家之重新武装不满。他说,若勃洛姆堡先生也向弗立契将军施加压力,那也
不会有什么害处。”当戈林对牛赖特之出席提出疑问时,元首回答说,他“不拟把它开得太
像军事会议”,只希望“向总司令弗立契清楚地表明,由于政局吃紧,武装的步子不得不加
快。”
类似的话希特勒很可能说过,因为他的特点是,当双方出现争吵时,他历来避免偏袒一
方而去开罪另一方。下午4时,会议开始时,希特勒对争吵一事闭口不提,只大谈特谈其对
外政策。从其清醒的态度看,很明显,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他要大家对此次会议保密。
这样一来,与会者(戈林可能是个例外)便知事情非同小可。片刻后,他要求与会者“为德
国政策之长远利益考虑,万一他身故,将他的此次讲话作为他的遗嘱。”于是,过了一会儿
,霍斯巴赫上校便向大家宣读预先准备好的详细要点。接着,希特勒便说,德国政策的目标
是要确保民族的安全,维护和扩展民族的生存空间。事实上,德国是否有前途,全看她是否
能取得足够的生存空间,而这个生存空间只能在欧洲找到。“历来就不存在有空间无主人的
情况,今天也然。进攻者必然要与占有者相争夺。德国碰到的问题是,在何处她才能以最低
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与会者大吃一惊。接着,他又说,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
。这当然不会没有风险”。现在的问题是,在什么时候和用何种方法。
他说,德国的力量将在六年左右时间内达到顶峰。打那儿以后,德国的军事装备将会过
时。到那时,其它国家又会重新武装起来。当其它国家仍在准备防守时,德国就应采取攻势
。“元首如健在,他将毫不动摇,最迟于1943—1945年解决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
希特勒几乎不看提纲。各种事件和数字从他口中出来,滔滔不绝,其记忆之清晰令人吃
惊。据称,他的这种天才只有凯撒、拿破仑和列宁可与之相比。冯·牛赖特男爵一动不动地
僵坐着,其他将领如坐针毡,不善于记录的霍斯巴赫则在拼命地将元首说的话潦草地记录下
来。他继续说,德国的第一个目标是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巩固其东南两翼。毫无
疑问,英法两国“已将捷克人暗中一笔勾销”,英国本身问题多得难以胜数,无力发动对德
战争。他警告说,捷克人之防御措施与日俱增,奥地利之陆军日渐强大。与此同时,他还保
证,一旦上述两国被并吞,大量粮食便可源源不断从两国运往帝国。这也意味着“疆界可以
缩短,且更加巩固,也可将部队移作他用”,同时也有可能将部队建制提高到12个师的新
水平,即每百万居民中有一个师。消灭捷克人,意大利肯定不会反对,但对奥地利,它将采
取何种态度,这他就无法估计了——主要是看墨索里尼那时是否仍在人间。“波兰的态度如
何,将取决于我们的行动的突袭程度和速度(有意思的是,当日早些时候他刚与这个邻国签
署了一个关于少数民族的条约)。背后是俄国的波兰将无意与取胜的德国开战。”同样的,
若俄国出面干预,德国将用闪电战予以反击。
希特勒讲完时,天色已慢慢黑下来了。他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勃洛姆堡和弗立契双双反
对元首的征服计划。他们告诫他,切勿与英法两国树敌。法军与意大利交战也不会受多大的
牵制,依然是西德的强敌。勃洛姆堡还抗议说,捷克的防线与马奇诺防线一样稳固,要突破
它的防线是极其困难的。之后,他又与弗立契一起,将这些论点再次阐述了一遍。弗立契表
示关切,竟提出取消其休假——他正计划前往埃及体养,因他刚患偏桃腺炎——但元首告诉
他没有必要;战争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未紧急到如此程度。
希特勒让戈林去反驳这些论点,自己则在静听。讨论异常热烈,霍斯巴赫几乎无法将讨
论内容记录下来,“然而”,他回忆说,“我却也精确地记得,无论在内容或在形式上,双
方争论非常激烈。希特勒脸上的表情不断在变。这可看出,他的印象也是深刻的。勃洛姆堡
和弗立契之行为的每个细节,都明确地向希特勒表明,他的政策遇到的并不是同意和鼓掌,
而是客观矛盾。”牛赖特也同样冷淡。他警告说,法国和意大利并不像元首想象的那样一定
会开战。雷德尔海军元帅虽未参与论战,但很明显,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会议于晚8时15分结束。希特勒走后,戈林将雷德尔拉到一旁释疑。奇怪的是,适才
还持反对态度的勃洛姆堡,也在祈求海军元帅不必对元首过于认真;元首的那番话,不过是
要促一促弗立契,让他加速军备而已。德国根本不会与英国发生海上冲突。离开总理府时,
雷德尔如释重负,觉得希特勒并不真是要发动战争。毕竟,海军连一艘服役的舰只也没有,
陆军和空军也毫无准备。“我们之武装起来,绝不是为了战争,而与英国开战”,他回忆说
,“则完全是疯人之举。”
另一方面,牛赖特却对元首的话置信不疑。但是,直到返回办公室后他才真正明白这是
什么意思。他病倒了,不得不叫医生前来。因受良心的驱驶,不到48小时,牛赖特(后来
为此事几次心脏病发作)便把保密的誓言搁在一边,与贝克和弗立契两位将军相会于本德勒
大街,商讨诱使希特勒放弃战争计划的方法。两位将军答应尽力而为;若没有百分之五十以
上的必胜权,他们是不想打的。三人一致同意由弗立契再次向元首强调,如发动战争,在军
事上是蠢举。然后,牛赖特再与元首辩论政治上的问题。
弗立契确曾于11月9日在贝格霍夫会见元首。会晤结果如何,他虽未曾留下记录,但
在当天给他的好友冯·舒茨巴尔男爵夫人的信中说过:“新的难题接踵而来,而在我出发之
前又必须解决。我真是精疲力尽了,比你在我外表上看到的要严重得多。”几小时后,他便
出发前往埃及。他的论点肯定未产生什么效果。希特勒对牛赖特连见都不见。
在那次重要的会议上,希特勒是否言不由衷?是否如同戈林所说,如同勃洛姆堡和雷德
尔相信的那样,他是在演戏?或者是,对他之心灵罕见的一瞥?从他的未发表的著作来看,
以及从他发表的众多的演说和对生存空间和犹太人的诸多说法来看,他讲的全是真心话。两
星期后,他在宗特霍芬又作了一次讲演,同样认真地警告政治学员,若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德国是不能生存的,为达此目的,必须冒险进行战争。
他在那次决定性会议上讲的那一番话虽然不就是战争的蓝图,但它确表明,如果外交威
胁失败,他将可能采取何种行动。即使要冒大险,他也决心发动一次外交战。到1943年
时,采用外交讹诈的手段也好,采取一系列的闪电战也好,他必须清除一些较小的、初步的
障碍: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然后是波兰和法国。他希望能争取英国中立,若做不到这点,
他也要在军事上教训英国,强迫它不要过问大陆上的事情。这样,到1943年时,他便能
扫清道路,发动大战——并将首要的敌人俄国打倒。不管如何,他决心走上好战之途。凭着
他的赌徒天性,他准备铤而走险,走上早在1938年就计划要走的道路。
(5)
在英国,新任首相对德国作出了更加妥协的姿态。“我们的目标”,上任前夕张伯伦首
相写道,“是取得我们所需要的政治保证,将问题作一总的解决;如果商谈破裂,我们也要
将破裂的原因搞成是德国拒绝我们在政治领域内提出的合理要求。”张伯伦精力充沛,意志
坚强,又很自信。一上任,他便立刻开始将其前任鲍尔温的外交政策变得更加温和。“我认
为,既进行武装又与德国和意大利改善关系的双重政治,将引导我们安全地度过难关”。在
一封私函中他这样写道,“只要外交部肯大肆宣传。”由于他像总经理一样管理着内阁,制
服外交大臣艾登是不成问题的——艾登对是否能在可接受的条款基础上与希特勒达成协议,
持怀疑态度。
张伯伦公开宣布愿与德国合作后,德国于那年秋天对其真诚程度作了一次拭探。英国议
长哈利法克斯勋爵收到了一份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