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徐俌,未知船上是哪位大人主事?”
“原来是魏国公,下官礼部侍郎王守仁有礼了。”王守仁微一挑眉,略有些意外。
“不敢当,不敢当。”
老徐满面带笑,连连辞谢,等到两船移近,上了王守仁的旗舰,他更是舌粲莲花,“早先听那些说书人,说什么弹指间催强敌,老夫只是听个乐子,今日相见方才知道,原来戏说之言也未必不可信,故人之后能有如此雄才,老夫也是有荣与焉啊。”
“魏国公谬赞了,敌寇本就是乌合之众,更兼将士们用命,下官也只是略尽调度之责罢了。”
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曾在南京任礼部尚书,徐俌身为国公,与其相熟也是应有之义。不过,在辨明对方来意之前,王守仁并不打算和对方攀关系,搞得太过热络。对方满口赞颂,把他夸到了天上,他也只是不着边际的说些官腔回应。
“伯安还是太谦了,年轻人谦虚些倒也是一桩美事。”徐俌也是相当老辣的角色,又如何听不出王守仁淡淡的疏离之意,不过他却也不动容,很快便不着痕迹的转换了话题,试探着问道:“伯安此来,应当不单是要救援南京吧?”
“江南有变,身为大明臣子,自当上解君忧,下安黎民,以平乱抚民为己任。”王守仁猜到了些端详,索性给了个台阶出来。
“伯安说的极是,老夫也是如此作想。先前敌视猖獗,又不得京城令旨,因此不敢妄动,只能以稳守南京为任。如今王师一到,正是扫荡敌寇之机,老夫虽然一把年纪了,却也有报国之心,若是王大人不弃,老夫愿助大人一臂之力,共保大明社稷。”
大明的勋贵被压制的很厉害,可这些国公之后都是家学渊源,却也没有笨人,王守仁留出了话头,徐俌当即顺竿而上,大义凛然的提出了愿望。
“那就有劳魏国公了。”王守仁点点头,宁王到底会顽抗到什么地步,谁也不敢保证,平叛的力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徐俌在南京军中多有故旧,更兼国公府还有不少私兵,其影响力,只看他为了表心迹拉出来的兵马就知道了。
“谈不上,老夫也是拿朝廷俸禄的,国家危难之时,自然也是当仁不让。”见王守仁答应的爽快,徐俌心中更喜,正要再说些什么之时,城中却又有了变化。
刚才徐俌走的是西门,如今却是四门齐开,旌旗招展处,大军四处,走在大军之前的那群人,无不是紫袍玉带,一出城门,便纷纷往江边涌来,显然是见了徐俌的先例后,来跟风效法的。
“移船靠岸,请诸位大人上船相见。”一个也是应付,一群也没多啥,这班人心里想什么,王守仁心里也是明镜一样,当下吩咐迎众人上船。
此外,他传令江南联军将清剿的重心转移至江北,南京城是什么地方?大明二京之一,城里又岂能没兵?城里的爱国人士若是真有徐俌说的那么多,那么好,王鉴之别说攻城了,想全身而退都不可能,原因只有一个,寡不敌众。
眼下,数万大军沿江铺开,守卫的那叫一个严密,江里那些水匪要想逃,南岸是不可能的了,至于往东西两边遁走,呵呵,他们只是水性好,又不是鲈鱼,怎么可能游出那么远呢?
“各位的报国之心,本官已经知道了,日后必将如实上奏天子,附逆、从逆的王鉴之、何鉴等人已经尽数伏诛,而叛逆尚在九江、安庆一带,本官即刻启程,前往击之,各位请便吧。”
王守仁出京未得圣旨,算不上钦差大臣,不过在场的都是消息灵通之辈,知道正德离京前,以京城事托付给了他,而他来江南也是冠军侯的意思,所有人依然是把他当做钦差对待的。
听了他这番话,众人悬起来的心也是放了下去,有了这话,最让人担忧的大清算应该是不会有了,就算有,也不会以附逆的名义。至于以后的新政什么的,倒也没人太过忧虑。
江南的那些中小世家会这么死心塌地,想必也是在新政中看到了机遇。先来后到,得到好处自然有大有小,不过落后也不算很吃亏,毕竟先行者是要冒风险,起到探路的作用的。
所以,南京众官员也没什么不平的心思,有那心思快的,已经开始琢磨起其他事儿了。
“王大人,老夫也听说过一些贡献度的消息,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抢在头里的又是徐俌,虽然没有祖辈的勇武,可老头的智慧却并不输于前者,他知道的不是很详细,不过,从一鳞半爪的消息中,他却判断出了新政的关键所在,并在此时问了出来。
“当然有效,此物将会在今后的大明全面推广,最终形成定制。”王守仁直截了当的回答道。其实不光是江南官员,他自己也对谢宏搞出来的这个东西非常赞赏,要不是有这个,想要平定这场叛乱,又哪里会有这么容易?
而经过了这场叛乱,想必这贡献度也会就此深入人心,以后新政推行的道路也借机铺平,真是一举多得之策呢。王守仁心中暗自赞叹不已,也不知守恒贤弟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早在数月之前,就布下了这等暗着,真是了不起之极啊。
……
最新章节第727章终结和开端
噩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是被眼前的突变吓坏了还是希望突然破灭,让他心情过于激荡,以至于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总之,朱宸濠很难确定这一点。
是从南昌告急开始的?不,显然不是。
根据王府留守传来的最新消息,其他府县都还在集结兵马的阶段,只有伍文定的动作非常迅速,他在数日前就已经汇合了临江兵马,直趋了南昌城下。
可面对雄城,他也是一筹莫展,城里虽然多是老弱,可留守的宜春王朱拱,内官万锐却颇有智略,早已将城中百姓组织了起来。
伍文定来的匆忙,也没带多少攻城器械,加上地方军本来就不是很擅长攻坚,因此,南昌的局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恶劣。
得到消息后,朱宸濠一度还很得意,没错,不回援的建言是陆完做的,可最终做决断的却是他自己,能纳良言,就已经具备为人君的优秀素质了。伍文定果然是打算围魏救赵,其他人则只是虚张声势,等到自己入主南京,回头再来收拾这帮杂碎。
可是,事情远没有他料想的那么顺利。前往安庆的过程中倒是一路畅通,可到了安庆之后,他很快就理解王鉴之为什么先去南京了。
安庆上下是做好了死守的准备的,也许攻克安庆不难,但那绝对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得到的。
朱宸濠的准备比仓促应战的伍文定可要充分多了,云梯、撞车、甚至连井阑都备下了几十具,当然,他最大依仗还是那几十门将军炮。
这些东西都用上了,可除了验证了安庆人死守的决心,却都没起到应有的作用。无论有什么器械,攻城还是得靠人的,多位盗匪出身的叛军打起这种硬仗来,实在不怎么给力猛攻一日,攻上城头的人都是寥寥无几,破城自是遥遥无期。
将军炮很强大,为了这些东西朱宸濠至少花了几十万两银子,才从原本的神机营搞到了手,他一直宝贝得很,连攻打九江的那一战,他都没拿出来,为的就是将其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但是,他再一次失望了。军中的炮手也都是他花了重金从京营中笼络来的,一直操练至今,炮术还是很不错的,他们的准头取得也很不错,单是第一轮炮击,就有至少五发炮弹正中城门。
受此鼓舞,后续的炮击越来越准,炮弹接二连三的落在了城门上。安庆是大城城墙很厚,将军炮想要砸开,除非精准射击接连不断的击中同一位置才有可能。可和城墙相比,城门就要脆弱得多了,按照常理,这样的打击足以将城门击破了。
单是,连番打击之后,城门甚至已经有几处破口了,却偏偏巍然不动。透过破口可以看得到,城门后面都是沙袋土石,很显然,安庆人连城门都堵死了早早的就做好了死守的准备。
当时的悲愤,朱宸濠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他真是想不通,安庆城里的这些人为什么会做到这个地步?连命也不要了,就为了保那个昏君的江山吗?京城那些人不是说,那对君臣倒行逆施早就搞得天怒人怨了吗?天下人已是积怨已久了吗?
自己摆出了贤明姿态,又在京城大洒银钱,难道不是应该很有威望和贤名,让天下人久旱逢甘霖的吗?
事情为什么会演变到现在这样?整个江南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其中还不乏张文锦、伍文定这种铁了心的中坚份子。那个伍文定还比较容易理解,那人素来就是这种直愣愣的脾气,对于正统、忠君之类的东西看的比较重,可那个张文锦不是个标准的士大夫吗?
还绡,京城和南京的那些人早先都或明或暗的表明过态度,都说自己举兵之后,会尽量予以配合。
这些年来,他们的配合倒不算少,没有江南人的资助,自己聚集不起来这么多兵马;没有朝中大员们的配合,江西这边的警讯恐怕早就引起了朝廷的警惕。自己能顺利起兵,而且还把握住了这绝佳的机遇,赶来辅助的王、陆二人也颇有参赞之功。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啊!
要是一切都跟许诺中一样的话,安庆就已应该和九江一样,弹指可破;除了吉安,江西诸府都应该静悄悄的观望,或者举兵响应;而冒险前往南京的王鉴之也差不多该传消息回来了,告诉自己,南京已在掌握之中。
可现在,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真正的噩梦也从大江而来,遮天蔽日的滚滚黑烟中,雷鸣电闪,随着数百门大炮的怒吼,炮弹如同流星火雨般从天而降,一遍又一遍的蹂躏着自己的大营…···
其实大营已经是过去式了,朱宸濠实在看不出,眼前这个一半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其中布满了残肢断臂,另一半则挤满了豕突狼奔,衣甲不整的逃兵,比当日的九江城还凄惨的地方,和自己雄壮威武的大营有什么相似之处。
自己苦心造诣,秉承一百多年来,祖祖辈辈矢志不渝的信念,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