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艺术两小时-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归纳的力量。斯大林的文章每一篇形成和反映的历史背景以及挥叱权力、掌握
生杀的那股轻松潇洒的劲头,都令我看了又惊又喜。
    有时从中也得到自鸣得意的快感。比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说到蓝眼睛
的长毛白猫都是聋子的论点,我却在心里暗暗驳倒了他的不是。因为我家里的那只
长毛蓝眼睛白猫的耳朵却是灵敏异常。轻轻叫一声“大白”,它就会老远从邻家屋
顶上狂奔回来。
    我的学习生活凡心太重,不专注、爱走神、缺乏诚意。过多的“文学欣赏”的
习惯。
    在从文表叔家,他的马恩列斯毛的选、全集,有的已经翻得很旧,毛了边,黄
了书皮。要不是存心从旧书摊买来,靠自己“读”成那种水平,不花点心力是办不
到的。

                                  十二

    几十年来咱叔侄俩言语词汇都很陈腐,老调老腔。在学习生活里难得撑抖,很
不流畅大方。在表叔说来就更不值得。他学习得够可以了,却不暖身子。有如每顿
吃五大碗白米饭的人长得瘦骨伶仃,患了“疳积”一般,及至几篇文章和《中国古
代服饰研究》出现之后,我才大吃一惊。觉得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学
得实在不错,而且勇敢的“活学活用”上了。
    文物研究,过去公婆各有道理是大家都知道的规矩。权威和权威的争议文物真
伪,大多直凭个人鉴别修养见识。一帧古画,说是吴道子的,只能有另一位身份相
等的权威来加以否定。从纸、墨、图章、画家用笔风格、画的布局、年谱、行状诸
多方面引证画之不可靠。对方亦一鼓作气从另一角度,另一材料引证此画之绝对可
靠。争得满面通红,各退50里偃兵息鼓,下次再说。
    表叔从社会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社会制度上,论证一些文物的真伪,排
解了单纯就画论画、就诗论诗、就文论文的老方子的困难纠缠局面。
    《孔雀东南飞》里“媒人下床去”曾给人带来疑惑,啊!连媒人也在床上。就
现有文物具体材料引证,彼时的“床”字,接近现在北方叫做炕的东西,那媒人是
上得的。在一篇《论胡子》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个办法。
    一个吴道子的手卷,人物环饰中见出宋人制度,不是唐画肯定无疑了。能干的
吴道子也不可能有这种预见性。
    诗词作者考证上,我也听见过他有力的意见。只是已非他的正业。
    中国古代锦缎、家具、纸张,都有过类似的开发。
    大半辈子文物学术研究的成果,反证了社会发展史的价值。丰富了它的实证内
容。但对于沈从文,却是因为他几十年前文学成就在国外引起反响,才引起国内的
注意的。
    注意的重点是,限制沈从文影响的蔓延。
    因此,沈从文的逝世消息也是如此的缓慢。人死在北京,消息却从海外传来,
北京报纸最早公布的消息是在一周之后了。据说是因为对于他的估价存在困难。
    表叔呀表叔!你想你给人添了多少麻烦!
    全国第一家报纸,用一个多星期的智慧还得不出你准确斤两的估价。
    不免令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先生的那句话来:“死还是活?这真是一
个问题。”

                                  十三

    前两年有一次我在他的病床旁边,他轻轻地对我说:
    “要多谢你上次强迫我回凤凰,像这样,就回不去了……”
    “那能这样说?身体好点,什么时候要回,我就陪你走。我们两个人找一只老
木船,到你以前走过的酉水、白河去看看。累了,岸边一靠,到哪里算哪里……”
    他听得进入了那个世界,眯着眼——
    “……怕得弄人烧饭买菜的……”
    “弄个书童!”我说。
    “哈!哈哈!叫谁来做书童,让我想想,你家老五那个三儿子……”
    “黄海不行,贪玩,丢下我们跑了怎么办?其实多找几个伙伴就行,让曾棋他
们都来,一定高兴。”
    “以前我走得动的时候怎么没想到?”
    “你忘了‘文化大革命’……”
    “是了,把‘它’忘了……”他闭上了眼睛。不是难过,只是愉快的玄想中把
“文化大革命”这个“它”忘了,觉得无聊。
    前几年我曾对表婶说过,让表叔回一次凤凰,表婶要我自己去劝他,我劝通了。
    在凤凰,表叔婶住我家老屋,大伙儿一起,很像往昔的日子。他是我们中最老
的人了。
    早上,茶点摆在院子里,雾没有散,周围树上不时掉下露水到青石板上,弄得
一团一团深斑,从文表叔懒懒地指了一指,对我说:“……像‘漳绒’。”
    他静静地喝着豆浆,他称赞家乡油条:“小,好!”
    每天早上,他说的话都很少。看得出他喜欢这座大青石板铺的院子,三面是树,
对着堂屋。看得见周围的南华山、观景山、喜鹊坡、八角楼……南华山脚下是文昌
阁小学,他念过书的母校,几里远孩子们唱着晨歌能传到跟前。
    “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
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的来看杏花,听杜鹃叫。有点小题大做……”我说。
    “懂得的就值得广他闭着眼睛、躺在竹椅上说。
    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
    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地静穆起来。
    “……不信……芳……春……厌、老、人、
    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个朋友都哭了。眼睛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
然一动不动。

                                    (以上摘自《这些忧郁的碎屑》)



 


 


                           黄永玉书画题跋辑录

                            李辉  辑录·标点

    辑录者言:读画如读人,而题跋尤显画家性情。永玉先生作画喜书题跋,每至
兴致盎然之时,信笔挥就,长短不一,风格各异。性情才华,尽遣笔端。或诙谐幽
默,或潇洒,或凝重,或深沉,一如其言其行,可图可点者甚多。故多方搜集辑录
如下,以邀同好细细品赏之。

                      苏州拙政园白描长卷(1973年)

    七三年偕梅溪至苏州,写拙政园局部。从廊下着手,进拜文揖沈之斋,楼上即
看山楼,绕假山登,花树掩映所在即浮翠阁,阁下扇亭,名与谁同。坐轩花房傍为
雷听阁。再出,过石桥,穿紫藤花下入三十六鸳鸯馆,后部为十八曼陀萝话馆,亦
即有著名之十八枝茶花处。回廊上有宜两亭,据云取香山诗意也。回廊边傍水处遍
种鲜黄花,沿山石垂落,散漫极好看。黄永玉补记于北京长安街京新巷,时年五十。

                            香荷图(1975年)

    乙卯年夏,圆明园旧址见新开荷塘百十亩,多植白莲,茎高七八尺,余尝于荷
荫中写记其神气,惜未得也。黄永玉于北京京新巷。

                           阳秋三绝(1976年)

    秋菊醇醪老蟹,三味通人呼其为秋性命,亦其宜哉。四害伏法,都门肆上蟹货
甚旺,里巷通衢多插秋菊啖蟹呼酒为庆。传是时,好事售货员每将蟹四头一捆发配
顾客,均作会心欢笑。余一忘年友某日至合下小坐,余转告如是新闻,其忽正襟危
坐:不见得都四个一捆,亦有七八个一捆者,四五个一捆者。云华,即默然危坐不
发一言矣。吾友间事精熟过人,忽有此呆话,想系年高懵懂之故,书此以就大雅。
湘西黄永玉于北京。

                                  无题

    余作画少有称意者,每有会心,终凝于笔墨,手脚失,见识失,从容失,浓挚
如身置荒诸无所周旋也。读陆生文知作画亦如作诗之艰涩也。湘西黄永玉。时年五
十有四,作于丁已夏初,长安街京新巷里。

                             留得残荷听雨声

    石头记有黛玉评商隐诗只得此一佳句,亦雪芹见解也,亦雪芹笔下黛玉之见解
也。有云景中有景,玄机触发,文章事业作生活,情场中人莫辨。曾忆托尔斯泰病
中耳语契诃夫,日:尔作剧极坏,较莎士比亚尤坏。托翁鸣放与雪芹研论,实同一
景致耳。子乐鱼乐,议论交揉,意趣实在彼而在此也。黄永玉丁已年夏于京新巷。

                             只恐前呵惊白鹭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余不忧子昂,然其西湖诗此二句甚可嘉也。
黄永玉丁巳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某年余经巫峡,舟泊秭归,见山色空蒙,远处屋脊于水影波光中现层次,鸡人
声似在天上。忆屈子于此别秭,且饮奠于江干,旋即放流处云梦,徘徊汨罗,行吟
洋畔,自沉江底。千百年后,湘中人兴斯骚,公认同乡悲欢与共矣。余乃今之楚人,
每诵楚辞,其欣叹斯骚公之犟拧典雅,然出此下策,则又未免认真过分,颇有何必
何必之感。余乡里一耆者,曾有诗独创见解,云屈词固佳妙,惜均悲愤牢骚之作,
且以性命换来,舍其人而得其文章,不如合其文章而得其人。耆者年近八十,诗风
累赘,余素不看,就此诗论,余读后,亦甚后悔屈子死去千年。君子远庖厨之于文
章,余未之闻也。死者已矣,文章留下颇不错了。湘西人黄永玉,丁巳岁暮。

                              黄山三天子都

    自百步云梯莲花沟回观玉屏峰及天都峰,景象森穆,古呼为三天子都,极得入
奥堂之妙。登是峰如期大图腾与自然融为一体。俗子有云,登泰岳而小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