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肜慈羰巧闷粽蕉耍峙碌貌坏搅醣淼闹С郑辽俚貌坏揭载嵩轿椎木V菔雷宓闹С帧�

此次议和的结果对双方来说,都各有所获。在曹操的安排下,朝廷以天子的名义褒奖刘表、刘琮父子,并册封刘琮为骁骑将军、南阳太守。算是给了刘琮一个正式的名分,虽然这个名分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作用。

本来曹操对于出使的韩嵩也很有好感,对他封官许愿,试图将其留在许都。不过韩嵩很坦诚的告诉曹操,自己身为使者不能因高官厚禄而背主,何况他已经决定回到襄阳之后,将请求调任南阳郡,以助刘琮。

对于韩嵩的这番话,曹操愈发佩服其为人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刘琮的实力将越来越强大。

韩嵩并非虚言借故推脱曹操的盛情,他回襄阳没多久,就向刘表提出请求,希望能到南阳担任官职,刘表自然不会拒绝,相反很是温言鼓励了一番,放他去了南阳。

与韩嵩一同去南阳郡的还有治中邓羲等人。他们这批荆州官员虽然在刘表手下也算重用,但是对于刘表立意自守的战略很不以为然。而锐意进取又颇有能力,且声名鹊起的刘琮,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和希望。

怀着这种施展胸中抱负的希望,许多人都踏上了前往南阳郡的路程。

其实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那篇《宛城战记》,这篇战记是由刘琮口述,王粲记录润色的。时间从刘琮出任南阳太守开始,一直到宛城之战结束为止。内容除了宛城之战的详尽描述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刘琮在南阳实行的新政。

在很多人看来,刘琮的在南阳的治理手段虽然有些严厉,却非常有效。和刘表清净自守不扰民的无为而治相比,的确称得上是新政。

一次战役的胜负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而支撑胜利背后的各种因素,才是那些有心人所关注的。

虽然名为战记,可是对于新政的种种叙述,占了很大篇幅。这才是那些胸怀天下的有志之士们所看重的。

刘琮对于民众的组织,不可谓不严密,对于战争所做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能以一万人马守住宛城,并且最终战胜号称十五万大军的曹军,现在看来就完全不意外了。

这篇战记让刘琮的名望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且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本来只是让人誊抄了数份,结果后来被好事者广为传播,据说曹操听说此文,专门派人搜罗了一份,亲自看过之后大为赞赏,并择其可取之处加以实施——至于这个说法可信与否,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对于身处宛城的曹昂来说,他的认识就更为直接,感受也更为强烈。

如果不算被俘后关押在太守府里的日子,他在宛城也待了一个多月了。

望着眼前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夫,曹昂的心情颇为复杂。

屯田之利,他已经因曹操的教导和去年丰收后的事实深深知晓,然而看着眼前这被规划的非常整齐,阡陌纵横的广大良田,他心里不禁盘算着,这片田地将会产出多少粮食,又会给刘琮增加多少军粮。

“子修在想什么?”刘琮留意到曹昂的沉默,转头问道。对于曹昂选择在宛城暂住的目的,刘琮心知肚明。如果抛开利益冲突,他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曹昂的,相信许多喜欢玩三国杀的朋友,对于他那句台词记忆也会非常深刻:“典将军,比比看谁杀敌更多!”。

也许正是因为刘琮的这种态度,使得他对曹昂颇多纵容,至少两人的关系表面上看,非常融洽。

然而此时此刻,曹昂不知怎么,忽然情绪激动起来,他握紧双拳,对刘琮说道:“将军天纵奇才,正当为国效力,为何却要对抗朝廷?”

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给问的有些发愣,刘琮沉吟片刻,直视着曹昂的双眼冷声问道:“却不知子修所言的朝廷,是哪个朝廷?”

“自然是天子所在的许都!”曹昂抗声说道。

刘琮侧头瞪了一眼跃跃欲试的刘虎,对曹昂问道:“天子?当今天下,天子的旨意可出得了后宫?”

这句话真可谓阴损恶毒至极,曹昂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身为曹操的长子,他自然知道天子的处境,正在想该如何为父亲辩白,却听刘琮说道:“天子在彼,傀儡而已,天命在我,当兴汉室!”

曹昂被刘琮这句野心勃勃的话说的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指责刘琮的狂妄,还是指责他的狼子野心、

然而刘琮没打算轻易放过他,继续说道:“当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汉失其鼎,我当问之。”

问鼎天下?曹昂彻底被刘琮这霸气侧漏的话语给惊呆了,心说我父亲都不敢说这话,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南阳太守而已——然而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将父亲的十万大军打的溃不成军,想到这个事实,曹昂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满面羞愤。

见曹昂低头认输,刘琮不由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子修,告诉你一个秘密啊。”

“嗯?”曹昂的情绪还没转过弯,茫然的抬头看着刘琮。

刘琮负手而立,极目远眺,说道:“我生平自负,自认以己之才,可匡扶天下。然而群雄并起,这其中,我却只认为两人可为对手。”

“哦?但不知将军所言何人?”曹昂好奇心顿起,追问道。

刘琮傲然一笑:“天下英雄谁敌手?孙曹!”

这下曹昂可不乐意了,撅着嘴说道:“孙策莽夫而已,为何却排在我父亲之前?”

“呃,押韵。你不觉得孙曹比曹孙好听?”刘琮一脸无辜的看着曹昂。

曹昂一口鲜血狂喷,卒……

当然这只是刘琮的脑补,不过曹昂此时的脸色确实很不好。他郁郁的扭过头去,打定主意不再主动招惹这个阴险的家伙了。

其实这一个多月以来,对于曹军的惨败他反思过很多,也看过那篇流传颇广的《宛城战记》,结合这段时间的见闻,他不得不承认,刘琮的胜利并非看上去那么侥幸。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曹昂知道,假以时日,刘琮必将成为父亲最强大的敌人。然而知道又能如何呢?

其实对于刘琮,曹昂除了佩服之外,更多的是好奇。而这种好奇随着他在宛城,在南阳郡内的见闻越发强烈。

如果说屯田之法早已有之,且父亲先行实施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那么将全郡百姓重新编籍,且分别编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等,则让曹昂深为差异,不明白刘琮是怎么想到的。

至于霹雳车和神弩车,他倒是没看到过。刘琮对他纵容不假,可那是生活待遇方面的,事关军事机密,怎能让他轻易看到?

刘琮之所以让曹昂留下来,并且与之交往,是源于后世的大国相处之道。

只有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实力,才能让其有所忌惮,所谓增进了解互信,防止误判而已。

相信曹操若是再想打荆州的主意,就得先掂量掂量了。

另一方面,刘琮也很好奇,既然曹昂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战死,不知道这个变数会给未来的曹魏带来怎样的变化?

也许,会有另一番精彩呢?就是不知道曹丕能斗得过他吗?

想到这里,刘琮再看向曹昂的时候,笑容就更加灿烂了。

而曹昂只觉得脊背发凉,心中很是后悔,刚才自己怎么就没有控制住情绪,以至于让这个家伙狠狠羞辱了一番呢?

他不会因此而对自己不利吧?曹昂转过头对刘琮勉强笑了笑,暗道你的敌手可不是我啊……

第四十二章 铠为明光初锻造

五月的鲜花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颤动,淯水河边的棚子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棚子紧挨着一座高大的铁炉,匠人们紧张的劳作着,挥汗如雨,浑没注意到一行人自河岸边的大路走到近前。

老王头今年五十出头,因常年打铁的缘故,身子骨很是硬朗,若不是须发有些花白,看着倒像是四十许人。他站在铁毡前用小锤敲敲打打,旁边的徒弟在他敲过的地方狠狠落下大锤,溅起无数细小滚烫的火星。

自从前年老王头和亲家两家人一起自关中避难,背井离乡一路到了南阳,才算稍稍稳定下来。老王头有打铁的手艺,被官府编入了匠户,一家老小的吃喝便不发愁了,甚至连住处,都从原来低矮的草窝棚,换成了土房子。

亲家老秦是个地道的庄户人,因此入了民户,有了田地可种,大儿子就是老王头的女婿,跟着亲家种田,小儿子是个不安分的,来了南阳没多久便投了军,据说混的很不差,只是老秦到底有些不高兴。

可如今这世道,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有甚么好希图的呢?

去年闹兵的时候,老王头跟着匠户营进了宛城,平时在铁器作坊里修整兵器盔甲,偶尔也曾往城头上瞄过一眼,那一次把老王头吓的不轻,回来后连着做了好几晚恶梦。

被大伙儿传的神乎其神的刘公子,老王头倒是经常见到,除了长的高高大大,也没什么出奇,不过待人很是和善,连自己这个打铁的老头,说起话来都和和气气的。

宛城大战结束后,老王头所在的匠户营便留驻在了宛城,前些日子公子——现在大伙儿都叫他将军了——派人将匠户营里的家中老小都接了过来,看来以后要在宛城待些日子了。

只要有活干,有饭吃,在哪儿不都一样?

老王头心气高,好面子,而且手艺是真不赖,算是营里数得上号的好铁匠。

尤其让他自豪的是,公子每次来匠户营,但凡到铁器作坊,必会找自己聊天,虽然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可大伙儿都羡慕的紧。

这会儿老王头的活计,就是公子前些天亲自安排的,据说是给庄稼人用的农具,有些物件老王头大概知道,有些便摸不清楚用途,不过他相信既然是公子交代的,那定然有用,断不会浪费宝贵的铁料。

其实这些铁料多半是战场上收集回来的,虽然无法修复如新,但用来制作农具还是有些可惜。

正用火钳夹着料让徒弟敲打,老王头忽然看到公子带了七八人往这里过来。他眯了眯眼,让徒弟接着做活,自己匆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