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7…
韩信传 ·16·
在秦王朝的宫廷里混乱一片的同时,外面的世界
也乱了;秦二世才登位不到一年;在公元前209年7月;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就在大泽乡(今安徽
宿县东南刘村集)爆发了 。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揭
竿而起点燃了反秦革命的烈火,各地的反秦志士也纷
纷地组织起了自己的反秦队伍。
短短数月之间,中原地区便形成了势力割据、群
雄并立的混乱局面。同年九月,楚将项燕之后项梁、
项羽起兵于江东吴中(今江苏省吴县及其附近地区)并
自号武信君;同月;汉高帝刘邦也于沛县(今江苏沛县)
起兵自号沛公;更有彭越起兵昌邑;英布起兵番阳;
田儋、田横起兵狄城;郦商起兵陈留;陈婴起兵东阳
等等。
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陈胜和吴广的队伍很快就
为秦军所灭,起义反秦的各队伍也都未曾有大的作为,
但是,秦王朝的灭亡已是一个迟与早的问题了。
… Page 18…
韩信传 ·17·
杖剑从军 屈居戏下
始终找不到一个机会的韩信终于盼来了有利于他
建功立业的社会形势。是起义军的革命烈火照亮了韩
信的前程。韩信需要在战争中来展示他军事家的才华,
也正是他看到会有这一天的到来才孜孜不倦地苦读兵
书的呀。
可是,渴盼已久的韩信却并没有盲动。他得进一
步地观察和分析形势以确定自己的行动。
首先,他是不会去给暴秦出力的,无论是从感情
上,还是从条件上,或是从长远考虑上他都只能是站
在反秦的立场上,而反秦是需要队伍的,这时韩信完
全不可能自己组建起队伍来。因为,他太穷了,穷得
让人看不起。他完全没有组建队伍的经济条件和政治
条件。所以,他只能选择去投靠别人的起义队伍,在
别人的队伍中去帮助别人的同时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
的理想,而这时的反秦起义军队伍是各自为阵的,所
以,他还必须在反秦的队伍中来选择一个。这选择并
不是容易的,他要选择的队伍应该是能在反秦斗争中
成长为骨干,他也能在其中大显身手的队伍。
究竟应该到哪一个军队中去谋求发展呢?韩信经
… Page 19…
韩信传 ·18·
过了仔细的分析和思考,最后终于看好了起兵江东的
项梁和项羽。他认为,这一次反秦斗争中,项梁和项
羽才是最能够成就事业的人。首先,他看到,项梁、
项羽都是具有个人魅力的人,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
也有相当的政治素质;是能够独当一面领导反秦斗争;
成为反秦斗争中的佼佼者的人物。其次,从这两个人
的背景来看:均为名将之后,而且这个名将不是别人,
是项燕,是楚国最有威望的抗秦名将,他死于楚国抵
抗秦国的侵略的战场上。由于楚国人民对项燕的爱戴
和怀念,现在由其后代项梁和项羽来领导的反秦武装
对楚国人是很有感召力的;十分便于队伍的发展壮大;
同时;楚国人民的反秦情绪又是最高的;自从公元前29
9年楚怀王被秦国诱骗入秦扣为了人质后,公元前29
6年楚怀王又死在了秦国开始;楚国人民就一直很仇视
秦国;秦国统一中原后 ,就开始流传着这么样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对秦的仇恨可见一斑,
现在项梁、项羽带着这样一个精锐的队伍,当然是会
大有作为的。
于是,他怀着雄心壮志,于公元前208年3月,
在项梁军渡淮水之即,毅然杖剑投军,加入到项梁的
起义军队伍中,正式走上了他的军旅生涯。
韩信用他超凡的洞察力和智慧分析了当时的反秦
革命形势,最后得出了结论,只有项氏起义军才可能
… Page 20…
韩信传 ·19·
在反秦斗争中成为中流砥柱。他的这一判断无疑是十
分正确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陈胜牺牲、吴广也
死于内讧后,反秦革命处于危险的低潮时,项梁就勇
敢地挑起了反秦革命中坚的重担 ,2月渡江、3月渡
淮,很快就收编了陈婴、刘邦、英布等人的反秦队伍
和陈胜起义军的残部 ,立刻组建起了一支10万多人
的大军;6月找来楚怀王之后立为楚王;仍称之为楚怀
王以壮大队伍,7月便大败秦军主力于东阿(今山东
阳谷东北 ,挽救反秦革命斗争于危亡之际;项梁死后,
项羽又挺身而出 ;在灭秦的决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
对于项氏在反秦斗争中的发展韩信是完全地预测
对了,最后项羽果然成了所有反秦队伍的领袖,并取
得了反秦的绝对胜利。但是,韩信却始终没有想到,
在他置身于项氏军队中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他自己的
事业却是一无所成。不仅没有显示过自己的军事才能,
而且连数次非常有见地的献策也没有使项梁、项羽注
意过,直到大战结束,韩信还仅是一个执戟侍卫而已。
韩信并不是没有想到自己要得到重用是很困难的。
他也知道,项梁、项羽出身名门贵族而自己却出身低
贱,这一出身地位上的差距加上项氏又正处于事业大
发展的自负时期,自己要得到项氏的重视不易;他更
知道,自己只身投军,没有钱、没有名、也没有自己
… Page 21…
韩信传 ·20·
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队伍,这样他既无政治实力,又
无军事实力,虽然身怀奇才,可这奇才又不能从脸上
一眼就被看出来,而且自己实在太年轻了,要得到项
氏的重视除非有一个表现的机会。
但是,项梁和项羽都是那么的刚愎自用,连韩信
非常有见地的谏语都不以为然。其实,何止是对他这
样一个还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的意见,这项氏叔侄
俩,连当时十分有名的谋士的话都听不进去的。像韩
信这样条件的人,在他们的身边就更难以受到重用了。
韩信并没有停止过对战事决策的思考,尽管他还
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士兵,因为,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受
到重用的可能就是在关键的时候为项梁或项羽拿出一
条他们愿意采纳的好计策来。东阿大捷之后,项梁在
连连获胜的形势之下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他把项
羽、刘邦等人派到章邯的侧后去作战,自己则亲率大
军围攻定陶,并且没有对秦军的反扑做出必要的准备。
对此,韩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同时又觉得这是自
己脱颖而出的一个机会。于是,他怀着巨大的热忱以
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求见项梁,然而,他所敬重的项
梁还没有听完他满怀自信的对局势分析的陈述就让他
退下了,连略作考虑的意思都没有。他哪里知道,刚
才身为怀王使者的宋义也抱着与他同样的见解来劝谏
过项梁,而项梁则因为包括对宋义的不满(宋义作为
… Page 22…
韩信传 ·21·
楚怀王的使者,项梁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一些,可项
梁又不喜欢他指手划脚 )在内的和过于自负及逆反心
理等原因,对这一类建议已从内心里反感了。于是他
韩信的见地尽管高明却不能为项梁所采纳。
吃了闭门羹的韩信实在太失望了。因为他感觉到
项梁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他韩信却只能眼睁睁
地看着势态恶化而无能为力。又一次品味了冷遇和轻
视的痛苦的韩信只好又默默地等待机会,他想,在项
梁尝到了苦果时总会想起他来的。
可是,项梁却永远不可能再想起他了。因为,他
在韩信意料之中但又不希望变成现实的惨剧中战死于
沙场。果然,秦军在节节的败退之后并不甘心,把北
防匈奴的数10万大军都调给了大将章邯后 ,他们就
开始伺机反扑,章邯得到增缓后也是士气大增。在公
元前208年9月,章邯趁着项梁麻痹大意、毫无防备,
对楚军来了个突然袭击。结果,楚军当然地败下阵来,
不仅大部分主力被秦军歼灭,主帅项梁也不幸丧命。
项梁的大意和一意孤行使得反秦革命形势急转
直下,反秦革命势力再度陷入了危机之中。项梁的死
使得革命队伍失去了主心骨。楚军的形势更加难以捉
摸。不过,有一个人却从这次失败中得到了机会,他
就是宋义。因为他也和韩信一样事先预料到了这场灾
难。但是,他的运气却比韩信好了何止百倍。他不仅
… Page 23…
韩信传 ·22·
因为是怀王的使者本来有地位,而且他把他的预测在
对项梁陈述后还对齐王使者也讲了,齐王使者又告诉
了楚怀王。这样一来,他变得更加有名了,楚怀王更
是觉得他很有军事才能,就在项梁死后把全部兵权都
交给了他宋义。但事实上,宋义并没有统领楚军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