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级教师,男的多;区里来视察的领导,男的多。他看到高位置的上面的,然后又看到外面做IT行业的,广告里面天天拿着公文包,上上下下、匆匆忙忙上班的,是男的多。那么这种职业的隔离,从各个方面都给孩子们就是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形成了他的性别角色的这种偏见,我们或者叫做性别的概念。那么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使孩子们能够习得的,对他的这种最后他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产生的一些影响职业的性别隔离。
因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横向的隔离。他就可以看得出,男女在某一职业当中的构成比例和在全部劳动力人口当中的比例不一致。比如说幼儿园阿姨,如果出现几个男的,他会很奇怪;比如说我们说皇帝有女的,他也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看得更多的是,凡是皇上都是男的,伺候皇上的可能有女的。然后餐饮行业、服务行业,照顾人的行业里都是女的,这个是我们叫做一种横向隔离。他看得到的。另一个他看到的就是一个纵向隔离,在所有的职业当中,包括女性职业当中,在具有较高的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的职位上,男性都比女性多。有很多小孩子我听他们议论说,我们女的会干什么?女的缝纫,衣服都是女的织出来的。但是第一流的设计师,还是我们男的。你们妈妈这些都在做饭,做饭都是女的做,可是我们第一流的厨师,都是我们男的。他说的是有道理,这我们叫纵向隔离,当一个职业成为一个高位置、高技术、高收入领导位置上的时候,即使女性居多的职业当中,可能也有男的,这个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第三点就是工资上的差别,能给男孩子女孩子,就形成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男的必须有钱、有本事、挣钱,女的收入可以少一点,而且女的收入就是少,这个就是职业的性别隔离。
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可能是讲一下关于语言,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做一些观察或者是做一些收集些这方面的资料。语言在维持今天这个男权社会过程当中,它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通常社会生活当中,孩子从习得语言过程当中,也习得了他的角色定型,也习得了一些性别的偏见。我们看会有些什么样的情形?大家可以看得出一个就是忽略,我们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可以都看得出,凡是代指人类的一些词,男性的词就可以代表全人类,他是一种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凡是女性的词,它要专门地标明是一个女性。如果说是女的在公共场合出现的,她就是一个有一种另类的感觉。可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常常讲,一个作家、一个经理、一个政治局委员,大家说有一个女诗人,有一个女作家,有一个女经理,他会给你标上这么一个标签。就是说凡是如果说没有这个抬头,没有这个性别的,那自然就是男性,就是说你是在这个领域里,能够充任这些位置的,次一等的或者另类一级的,就语言这种刻板化的印象很多。我知道在我们国家,它有些时候说一类人,说这个人大概是不太利索,不太能干。有通常一类就是这个人那么婆婆妈妈,你这个人那么婆婆妈妈,他会是这个人稍微罗嗦一点,你怎么那么妇女。还有一个词,我就不太确认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个人怎么那么“三八”,不着调。或者是我不知道这些词,它常常会是一种轻视的语言。它常常把女人都用这些词汇来标明。还有一类就是,还有一类侮辱,明显的侮辱,那我说从很多骂人的话语当中大家可以细查到这个语言,那么孩子是学这些语言长大的,听着这些语言长大的。语言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文化最深刻的一种表现形式,那我们其实可以在语言当中发现很多很多这种对女性的忽视,对女士的歧视,甚至明显侮辱的词汇。但是这些东西,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的交往,通过孩子们就在这种日常交往,甚至通过我们的媒介,他可以看到这些东西,这个是一个方面。
好了,刚才我讲得更多的是叫做广义的教育,就是说影响儿童,成长性别发展的一些因素,那么我下面还想讲几个因素,就是关于在校内,在学校教育里面的一些因素。那么第一个因素,可能就是我们讲到的教材因素。我们现在北师大原来一个老师,他牵头做了一个题目,就是对我们国家的幼儿,成人以及中小学教材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教材不管是内容,还是编辑,还是作者的选择上或者性别比例上,都存在着明显的重男轻女。我们现在还在用的,就是1993年出版的中小学教材,插图里面明显是男性多,文章的主人公明显是男的多,然后写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是男性,那么可能编辑这个教材的,也绝大多数是男性。有一些女性,女性第一是很少,另外一个可供孩子们学习或者作为一个角色榜样。如模特这样的人很少,都距现在的女孩子生活距离比较远。比如说它会讲到,有刘胡兰,是英雄,有邓妈妈,那么还有很多这种,有居里夫人。但是生活当中它能够真实接近,能够学习的女性,不管在时间和空间,还有生活经验上,距离现在的女孩子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而且是它即使是有一些女科学家,女政治家,像居里夫人还有像邓颖超,那么它在表现的过程当中,也会力图更多地表现她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方面。可能有个大家非常都很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讲到的邓颖超,应该说她是中国少有的女政治家、革命家,那么她在她的革命生涯当中有很多传奇方面的故事。可是我们的教材里面出现两次的一个女革命家就是她,而两次她所表现的角色是什么呢?一次是为周恩来补衣服,是个妻子的角色;另一次是受周总理的吩咐,给小战士送雨伞还是雨衣,那她都体现的是一种关爱角色,但是她叱刹风云这一面,我们在课文上看不到。
好,我们看看教师的期待和指导,相当多数的教师对男女学生都有不同的成就、成绩和能力方面的期待。就是期待女孩子文科比较好,语文、语言比较好,外语比较好;期待男孩子数理化,动手能力,今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好,他有不同的期待。很多老师在和家长交换意见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样的情形呢?你这个孩淘气,我其实挺喜欢淘气的孩子,今后有发展、有出息,他稍微一用功,这个孩子肯定上得去。绝大多数老师是会这么反馈男孩子的学业成绩给他的父母的,给女孩子基本上不这么反馈,她也尽力了,女孩子反正学这个就是难点。他就这么跟你谈,那么这个父母反馈回去。其实我们很多包括我们的一些女学生,我们的女学生说,她们上高中做寄宿制的时候,发现男生一点不比女生少用功,他们更会玩命,就是说更用功。但是大家都会觉得他们是聪明得来的,而女生成绩一好,就说你是下苦功夫来的。就是社会上就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男孩子你可以失败,你比如说你小学数学不好,有宽松,还早呢!男孩子懂事晚。女孩子没有懂事晚的时候,女孩子你这会儿都学不好数学,你今后干什么?还是这样的话语,然后再往后做,到了高中数学还不好,男孩子怎么办?他就是不用心,这真是没办法,他就是不用心。那女孩子你即使初中数学很好,他会给你预设高中你就不行了;你高中数学很好,他还告诉你,你大学你还是不行;你大学数学还好,他还告诉你,即使数学好,你今后还是嫁人,给人当老婆。他这种层层的预设,把很多非常有天赋的学数学的女孩子,学科学的女孩子,即使学得很好,都是非常地压抑。所以说教师的期待和指导、暗示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我们再看看课程的设置和辅导,那么我们像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辅导方式,也是影响男女学生性别行为和态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在讲,中国这种情形可能好点,在西方它很明显。它设很多选修课,选修课它会鼓励女孩子去选修一些缝纫、家政、育儿、装修这样的一些课程。鼓励男孩子修工程、修机械、学计算机或者是未来的金融行业,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偏差。那么我们国家目前,有一些女子学校包括中学,他们说我们要做因性施教,我说那你一个因性施教,讲的是什么?他说那我们就找一些适合女孩子学的什么缝纫,还有什么美容、仪表这些,这样的课程给女孩子开。我说如果说你不让她挑战今后在未来社会里有高回报的这些专业和工作。你看起来是为女孩子,最后这些女孩子要吃苦头的。个个都会化妆,做什么?做花瓶!你个个都懂得温、良、恭、俭、让,你怎么能够让她竞争?这个社会中国人口这么多,就业压力这么大,你鼓励这些人退缩。我说这个就不是因性施教,你如果说好了,我单独办女校、女班,我就是要找出女孩子怎么能更有学数学的自信心。好了,我说你这个因性施教我是赞同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课程设置,按性别因性指导、因性施教,一看它里边内容是什么?我希望这个同学们要有所注意。
另外一个我们还有一些研究,就是发现在填报志愿和就业方面、做咨询方面。刚才我已经讲到了,不管是父母还是家长常常会对男女孩子做不同的这种指导,我们现在已经发现。有些在一些高中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很多女孩子沾是“工程”两个字,哪怕其实是一种办公室管理工程她都不敢填,她一听“工程”她就紧张,她觉得这个不是我学的,我注定要受排挤。这个我想就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这一块也有些时候也包含着很多性别方面的一种倾向性。那么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里边,我们刚才其实都谈到了,学校组织的架构,高等教育也好,中等教育也好,或者教育局的组织架构也好,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那么看到很多资源上,尤其在高等教育里面,学术方面的委员院士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