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鹧郏庋邸⑻煅邸⒒垩邸⒎ㄑ弁惩辰蟹鹧郏辉俳衅渌拿屏耍谜飧霰扔骼此得鳌�
「金刚经云」,再引经为证,「如来有肉眼不」,这个字不能念不,要念否。「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乃至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这用《金刚经》的文句来做证明。「今十眼亦尔」。《华严经》上讲十眼,十是代表圆满。十眼,任何一眼都具足其他的九眼,所以「随一具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下面还说「而诸教唯佛眼具五,余四则无」。这是一般教下里面常说的,佛眼具足五眼,这大家承认,其余这个四种就好像不具足。
「今因果之人,皆许一眼,即具十眼,不唯后胜具於前劣,若一不具十,则非普眼」。清凉在此地为我们说出,《华严》圆教的说法,圆教的看法。我刚才跟大家说的,都是圆教里头的讲法。阿罗汉、菩萨这是因地的人,如来是果地的人,果地的人,佛眼具其他的,四眼都融入佛眼,都叫佛眼。所以我住在因地里面,菩萨法眼,菩萨的慧眼也是法眼,天眼也是法眼,肉眼也是法眼,圆教说的。圆教说的是真实圆满法。《华严》一切是用「十」表大圆满,所以《华严经》里头独说十眼。大乘经里面通常只讲五眼,没有讲十眼的。十眼,这个地方《钞》里头也引出来了,我们在此地都能够读到。
「言十眼者,离世间品说」。这《华严经》第三十八品「离世间品」,里面说十种眼:第一个是肉眼,第二个是天眼,第三个是慧眼,第四个是法眼,第五个是佛眼。这是一切大乘经上说的。它后面又加了五个,第六个智眼,第七个光明眼,第八个出生死眼,第九个无碍眼,第十个一切智眼。一切智眼,前面说过,这个引经说「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故」,这都是「离世间品」的经文。这十种眼名称我们读过了,顾名思义,我们有一个概念;详细的讲解,等讲到「离世间品」这一段经文,一定跟大家细说。这是普眼第二个意思。
这第二个意思里面,最重要的我们要记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是这里开头所说的,「一眼即十眼,融无障碍」。所以在如来果地上,这十眼无论称哪一个眼,无不是一切智眼,一切智眼是究竟圆满。唯独如来果地上证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自性里面的圆满般若智慧,完全透露出来了,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它起作用就叫眼,不起作用,不用的时候叫智,用的时候叫眼,普眼的意思。所以从这些地方来看,我们的智慧太小了,小得不能再小了。也显示出来,我们愚迷是多么的严重。
十眼是自性本具,一切众生自性是平等的,一切诸佛如来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切众生也都有!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世间人讲耻辱,还有比这桩事情更耻辱的吗?没有了。中国古人说得好,「知耻近乎勇」,人不知耻,没有前途,没有出息。知耻的人才知道发愤图强,勇猛精进。我应当要跟佛看齐,应当跟佛一样,这才对。怎么可以说,甘心沦落成个凡夫?甘心做凡夫,还以为不错,这是真正不知耻。
我有一次在美国德州休斯顿讲经,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他是个大学教授,跟我在一起吃饭。谈到我们今天社会的动乱,人性不善。他说:总的来讲,就是不知耻。我很同意他的说法,当时我们两个谈得很投机。只要人知耻,知耻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有良心」,社会就有前途,就有救了。人到没有良心,不知耻,这社会灾难无穷,说恢复正常那不是容易事情。当时我们就想到耻是八德之一,我们现在印的《德育课本》,课程就根据八个字排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不能不知耻,尤其是读书人,学佛的人就更不必说了。你要不知耻,你不能够证果,你决定不能够勇猛精进,你怎么会认真学佛菩萨?这个字,关系大!
所以我们商量,我们来提倡,办一个学社,这个学社的名字就叫知耻学社。非常好!我就请他:你有时间写一个缘起,知耻学社的缘起。我们大家制定一个知耻学社修学的纲领,在世界各地提倡。但是我离开美国这么多年了,再没有联络了。这个事情虽然停下来了,但是这个动机非常之好。要重建世界伦理道德,无论是世法、是佛法,真的要从知耻做起,这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一个人到不知耻,那是没法子救了,诸佛菩萨来都帮不上忙。真的是看著他堕落,看著他作恶,醒不过来。所以他这几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钞》里头讲第三个意思,「眼外无法,方真普眼」,这是解释《疏》里面这两句的,「约心境互收,方称普眼,此上标也」。把一切法,真的都收入眼底,无所不见,无所不明,无所不知,这才真正是普眼。能见是心,所见是境,心境互收,就是心境交融。境在心中,心在境中,这是事实真相。心要不在境中,境何以有灵知?相何以能存在?
古大德还有一个比喻,用金来做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金做成,现在人讲做成金器,首饰。我们有一个同修,也是常常有往来的,他做珠宝,他做假的,假珠宝,这个假珠宝是镀金的,非常漂亮。我到他的展览室去参观,大概有两万多不同的品种,他的样品。去参观的时候,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销全世界,价钱很便宜,丢掉不心痛,人人都喜欢。实在讲,比真的还美、还漂亮。他的生意做得很好。从前馆长在的时候,馆长一起去参观,他送馆长不少,馆长随自己喜欢的挑了一些,统统都是镀金的,都是金。金在哪里?金在器里头。器在哪里?器在金里头。金跟器不分家,是一不是二,就跟这个比喻一样。
一切智,一切智在哪里?一切智眼,在一切法里头。一切智眼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切智眼。心在境中,境在心中,它确实是一体,它不能分的。我们今天讲精神跟物质,精神物质你能分得了家吗?分不了家。精神好比是金,物质好比是器,离开了金,没有器,离开了器,金也不能独立生存。
所以一切万物,佛经上讲的「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世界是大的,微尘是小的,从哪里来的?心现心变的。心在哪里?心就在这里头。大而世界,小而微尘,统统是心变现的。它不是心是什么?所以宗门测验学人,学人真的悟了,随拈一法,无不是,真的契入了。入了之后,这晓得我们身体每个部分,每个细胞,头发、指甲,这是什么?因心成体,它有灵知。你把头发、指甲剪下来,你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你看它有没有结晶?你看它对於外面境界有没有反应?我们的心善良,它一定反应非常美的画面;我们有瞋恨心、嫉妒心、不善的心,它的反应一定是很不好看的。所以不仅仅是水,一切万事万物,因心成体。我们从一个实验,一切都明了了。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古时候这些大德们,他们能够悟入,真的比我们聪明,我们在这一点赶不上他。但是现在有些科学技术,帮助我们悟入,这是那个时候人没有的;我们很幸运,科技帮助我们开悟。科技帮助开悟,实在讲,你自己也有相当功行,然后再得科学这一证明,你就完全通达了。你自己如果没有相当基础,科技研究东西摆在你面前,还是不能悟入。
不能悟入最大的障碍,这是我常常讲,你的烦恼习气不能放下。特别是你不能放下你的成见,这是真的严重障碍。换句话说,你不能够虚心学习。心要虚,心要空。空,它就灵;虚,它就觉悟了。每一个人的心、一切众生心都是灵明觉知,活的不是死的。为什么灵明觉知没有了?变成这样的愚钝?迷失了真心,迷失了灵明觉知,就变成冥顽不灵,变成迷惑不觉,搞成这个样子了。这是我们要认真反省,要改过自新。不能改正过来,这是真正的耻辱,不但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的真心,对不起自己的本性。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下面「以诸缘发见,即缘名为根」。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讲解,在《钞》里面,这是「别释所以」。所以是所以然的道理,前面跟你讲的当然之事。你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你的疑惑没有能拔除。所以大师非常慈悲,再特别跟你解释所以然的道理。《钞》里头说「如大乘法师,以九缘发识,眼根名眼,余不名眼」。九缘生识是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这个大乘法师,就是指法相唯识这一个学派的他们的主张,他们的看法、说法。说「今则例之」,以这个来做例子。
「眼根能发识,眼根得名眼,空明能发识,亦得同名眼,余六例然」。这个讲法,这是华严宗的说法,圆教的说法,就跟前面这个意思一样。譬如一般大乘经里面讲五眼,五眼最高的、最圆满的,佛眼。绝对不是说只有佛眼才称为佛眼,四眼融入佛眼都称为佛眼。所以在如来果地上,如来的肉眼,我们称佛眼,天眼也称佛眼,慧眼、法眼都称佛眼。「离世间品」讲十眼,十眼最后一切智眼,前面九条都入一切智眼,每一个眼都可以称为一切智眼。这个意思圆了,圆融了,确确实实能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
人不能够圆悟,圆满的觉悟,障碍在哪里?障碍就是分别执著。所以经教,学经教为什么要老师?我自己看《大藏经》,难道不能成就吗?真的不能。不能的原因在哪里?因为自己有分别、有执著。佛在经上对这个人是这个讲法,对那个人是那个讲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你要是看多了,你妄想起来了,佛说法前后矛盾,怎么一会说空,一会说有?到底是空还是有?障碍就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好的善知识、好老师来帮助你。
佛说一切法,说法不一样,对象不相同,肯定是圆融的,肯定是无碍的。你要入圆融,入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