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定,四禅八定。我们知道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做深度催眠,在那个深度催眠状况之下,那是什么境界?跟诸位说明,他的定功没有达到初禅,换句话说,欲界天里面所修的「未到定」,就有这样的能力。知道过去世,他还不能知道未来世。知道自己的事,不能知道别人的事,能力实在讲很有限。欲界未到定,未到定是讲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个四层天,一层定功比一层深。在佛法里面讲,他不能算成就。为什么?欲没断,这个断跟诸位说不是灭断,是伏断。到什么时候才灭断?证阿罗汉果才灭断,永远不到六道来,那真的灭断了。所以六道里面,纵然是非想非非想处天都是伏断,伏烦恼,烦恼没有灭。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能够误会。
  到初禅了,到初禅欲念伏住了,虽然阿赖耶识里头有五欲六尘的种子,它不会起现行、不起作用;换句话说,它不会妄动。这个境界是阿罗汉的境界。大乘经上我们常常看到,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母亲死了,母亲在生的时候喜欢吃海鲜,常常杀生。女儿劝她信佛,她半信半疑。女儿想到这一生罪业很重,一定堕恶道,到底在哪里不晓得。她遇到一位阿罗汉,请求阿罗汉帮助她。阿罗汉入定,定中时空界限突破,看到她在地狱受罪,教给她怎样去修福,去帮助她母亲。从这个地方就说明,阿罗汉要想知道过去未来,还要入定。由此可知,出了定之后,那个入定跟出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但是比我们那是高明多了。他就是出定,我们也比不上人家。但是要突破六道,他不入定的那个功夫还不够,入定加强他的功夫,就是特别集中他的精神,万缘放下,这才有能力办事。六道界限没有了,到处观看她在哪里,他有能力找到。
  法身菩萨就不一样了,权教菩萨的本事跟阿罗汉差不多,高出不多,多半还是要入定才能看到过去未来。法身菩萨就不必了,经上常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看六道,看十法界,看遍法界虚空界,需不需要入定?不需要。说明他时时刻刻念念都在深定之中,没有什么出入。这个定功就深!叫现前地。我们晓得在现前地里面的菩萨,不需要入定出定,不需要。
  我们很羡慕,有没有办法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跟诸位说,办法是有,问题是你肯不肯学。肯学,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摇摇头,「这没什么,我已经念了很久,没什么效果。」没有错,你是念了很久,你念得不如法。怎么不如法?你念佛的时候有没有放下万缘?得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念佛堂的堂主有一句口头禅,天天在教,提醒大家「放下万缘,提起佛号」。禅堂里面是「提起正念」,念佛堂改成提起佛号。佛号提起了,万缘没有放下,所以念佛功夫不能成片,你没有得到真正的受用。没有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定。世尊在《大集经》上讲的,念佛就是深妙禅,不是普通禅定。为什么讲它是深妙禅?它跟六地菩萨一样,般若现前。这个境界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念佛,毛病在什么地方,自己要知道。你把你的毛病改过来,功夫就得力,你就能够在念佛堂得念佛三昧。这个三昧能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为什么失去?你妄想一生起来,三昧就没有了。但是偶然得个一次两次,有好处,你的信心增长。尔后如何能把这个境界保持住,真正想保持,你就得永远放下万缘,这个心跟禅心无二无别。禅心是什么?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禅心。那个心是清净心,那个心是真诚心、是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里头一个杂念、妄想都没有。只要有一个杂念、妄想在里面,你的三昧就没有了,正受没有了。正受没有了,你受的是什么?苦乐忧喜舍。诸位要晓得,正念里头,苦乐忧喜舍没有!这叫真乐,极乐世界的乐是说的这个,不是苦乐的乐。苦乐之乐,妄心里头有,真心里头没有;识心里头有,自性里头没有。见了性,智慧、德能、相好圆满具足,样样现前。现前地不仅是般若现前,德能现前,相好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现前,你都得受用,而且决定没有染污。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名随入证」,随是随缘、随顺。普贤纲领里面有「恒顺众生」,这句话的意思深妙广大无有边际。恒顺众生,什么叫众生?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叫做众生。所以众生,我们一般听到都是以为这一切人,众生指的是一切人,那你范围太小了!众生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你看你能随顺;换句话说,能随顺一切人,能随顺一切法,能随顺一切事,能随顺十法界一切众生。上,随顺诸佛如来;下,能够随顺地狱众生。什么叫随顺?跟他们接触,跟他们往来,跟他们共同生活、学习,决定不起一个妄念,叫做随顺。你还打了个妄想,起个妄念,不叫随顺!随顺是用真心,要用意识心,那都叫攀缘,不叫做随顺。
  随入,入是契入。证,证是证得。这是说的自受用,真实智慧自受用。「照深缘起」,是他受用,帮助别人觉悟,教化众生。教是教导他,是帮助他,教导、帮助是无条件的。这个推动的力量从哪里产生的?从智慧生的,从大慈悲心生的。慈悲一切,就是你真诚的爱心周遍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多大,你的爱心多大。这个爱心里头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没有一丝毫偏心,平等的爱心。所以对一切众生哪里有条件,我喜欢他,我不喜欢他,没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妄心,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常常要警惕自己。因为什么?用妄想分别执著用得太久了,无量劫用到今天,我们虽然想把它丢掉、放下,丢了,它马上又来了。
  早年我跟章嘉大师,我也向他请教这个问题,章嘉大师举了个比喻,我体会到了。他用什么比喻?在那个时候我们用的时钟,还是用发条的,现在都用电池,方便多了,那个时候的时钟要上发条,手表也要上发条,发条来推动它的。我们在客厅里面,向他请教,他就指著那个时钟,你看那个里面的发条,发条是卷起来的。你把它拿出来,把它拉平,拉得很直,但是你手一松,它又卷起来了。他说凡夫的妄心就像这样的。我懂了。那要怎么使这个发条真正把它摆平,要很长的时间把它控制,慢慢它就恢复正常,平的,它就不会卷了。所以在中国,古大德常常教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就是发条它又卷起来了,觉是什么,觉,我们又把它摆平。你稍微松一点的时候,它又卷了,卷了再把它摆平,这是做功夫。这叫真修行。我们的妄念就像那个发条一样,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有意无意它总会起现行,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松懈它就又卷起来了,麻烦就在此地。所以你要有高度的警觉,你要有很大的毅力,还得有恒心、有长远心。我们做功夫对治什么?就是对治妄想分别习气。希望有一天,这个发条给它拉平,它再也不会卷起来了,那你就成功了,得什么境界?法身菩萨,圆教初住。
  我们自己知道这些原理原则,要认真努力去干!炼功,这是真正炼功,修行的功夫。清凉大师在第四分里面,所说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什么,历事炼心,他就是在一切人事、物质环境里面去锻炼,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禅定,禅定在这里学。炼什么?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样样不执著,样样不分别,样样不落妄想,这是般若智慧。所以,五十三参是定慧等学,定慧双修,我们能懂吗?那是甚深定慧。「照深缘起」,缘起是什么?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都是从缘而起的。你对一切法的事实真相就了解、明白了,明了之后再也不会执著,再也不会分别。凡是在一切法里头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对这个法没有彻底搞清楚。彻底清楚的时候,那就究竟放下了,你就得自在。
  「名法海光」,海是比喻,比喻深广,你就对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统统清楚、明白了,这个叫正等正觉。那就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证的,他们称正觉,不能叫正等正觉。「等」是什么?等於佛,等於佛所证得的。所以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证得的正觉,在天台大师六即里面所讲的「相似即」。就是说他们的觉悟,跟佛很相似。相似,你要记住,实际上跟佛还是隔一层,相似不是真的,但是非常接近真实。在十法界里面,他真的是正觉。再往上提升,就是正等正觉,那是真的,等於佛所证的。这个你所证得的,还是不能跟佛相等。
  佛在经典上对这也有个比喻,比喻什么?佛的正觉,比喻作月亮,十五的满月,我们中国农历叫十五,满月,佛好比是十五的满月。菩萨,我们讲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他像什么?他像月牙,一条线,月牙,那是真月不是假的,一点都不假,叫正等正觉。所以从初二、初三到十四,都是属於正等正觉,诸位从这个上面细心去体会。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见的这个月,《楞严经》上讲得好,「捏目所视」。我们晚上看月亮,我们用手指把这个眼睛按一下,按下去,结果看到外面变成两个月亮,这是阿罗汉的境界,辟支佛、权教菩萨的境界,所以是相似,不是真实,捏目所看的第二月。
  我们六道凡夫所看的月亮是什么?水里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比起捏目所看的又要差一等;捏目所看的是相似,我们连相似都达不到。《楞严经》上佛的比喻很有趣味,佛确确实实很会说法,让我们在比喻当中,去体会那个境界浅深不一样,这个统统叫做法海光。对於宇宙一切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起什么样的作用,后面结果又是怎样?没有一样不通达,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所以对於世出世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